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葬元-第7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翻到最后,看到:“华夏3981年四月,唐国公恢复临安,正式起兵驱除鞑虏…华夏3983年十月初一,唐王顺天应命,在百官万民三请之下,在江陵继承华夏帝位,国号大唐,年号洪武。”
最后拿起《地理简要》,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大唐天朝地大物博,疆土万里,东到日出之海,西到里海之东,南到大洋之岛,北到大漠之边,陆地国土一万平方唐里(三千万平方公里)。
书中还有一份地图,是崔秀宁绘制的《大唐疆域图》,地图上看,整个后世亚洲除了里海以西几个国家,以及天竺中南部之外,都是大唐疆土。
八成的后世亚洲土地,都在这张地图中,面积是后世中华的三倍大小,真是丧心病狂。这可是几年前就绘制的地图,由此可见大唐帝后的巨大野心,根本早就有之。
地图上,大唐疆土的最西端,便是里海。而且整个里海都被划入唐土。波斯高原的一半,都划入唐土。波斯湾的一半,也划入了唐土。
至于北方的北海(贝加尔湖)就更不用说了,地图上成了内湖,整个西伯利亚,都在大唐疆域图中。
就是宋、卫、梁、理四国,也在大唐的疆域之内,只是标注为“诸侯国”。
里海和乌拉尔山以东,只剩下七个国家。除了大唐,就只有天竺中部南部的六国。
可是即便是这天竺六国,也是大唐的外藩,是大唐的附属国。
真是太霸道了。单说面积,和窝阔台时期的蒙古帝国差不多大了。
李洛很满意的浏览完教材,坐在教室的案椅上,下令道:“传村吏和教师来见朕。”
“遵旨!”侍卫领命而去。
须臾间,村正李念忠等四人被侍卫带进学堂,三个村吏,一个教师。
“草民李念忠,拜见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念忠恭恭敬敬,战战兢兢的下拜磕头,其他三人也一起大拜。
按照大唐礼制,哪怕再小的官员,见到皇帝也可自称微臣,而不是草民。可是李念忠等人不敢自称臣。
“平身吧。”李洛气定神闲的翘足坐在椅子上,显得很是洒脱,“李念忠,朕问你,这李家寨有多少户口,赋税几何,从军者几何?”
李念忠见到天子神态和煦,一颗心落下,人也轻松下来,叉手躬身禀奏道:“回禀陛下,李家寨共有一百三十二户,男女老幼还有六百五十三口。赋税,洪武五年共缴纳五百一十六石麦子,茧子十五石,折合银圆五百八十三元。眼下从军者二十八人,都是骑兵。不过,大军北伐时战死两人。”
李洛和大臣们都有点讶然,一个六七百人口的村寨,加入唐军的竟然有将近三十人,还都是骑兵,这个比例实在是很高了。南方一个行政村往往上千人,也就十来人在军中。
这也不奇怪。本地人善骑,也不缺马,而且骁勇善战。不然也不会有当初有名的横山铁骑。就说眼下,唐军骑兵中的横山兵,少说也有五千人。
“想不到小小一村,竟然有二十八名大唐骑兵,还战死两人,当真不易。你们都是西夏遗民么?”李洛问。
李念忠道:“好教陛下知道,李家寨的户主大多姓李,确是故夏遗民。只是今日,我等早就不是党项人了,而是归属汉人。”
唐主点头颔首,对李念忠的态度很是满意。
“你们姓李,可是西夏宗室后裔?”李洛问。
“回陛下话,”老村正道,“草民等虽算是故夏宗室后裔,世系却隔了四百年,要追溯到夏国公庶支。”
“原来如此,确算久远。”李洛明白了。夏国公是谁?就是李思恭。唐定难军节度使,因为镇压黄巢有功,爵封夏国公。这个李,也是唐朝赐姓。
西夏是李思恭的嫡脉李元昊在一百多年后创立的。而李念忠是李思恭的庶脉后裔,说起和西夏王族没啥关系,宗室都说不上。
唯一值钱的身份就是姓李,在西夏时期还能高人一等。
“村民生计如何,可能吃饱穿暖?”李洛问道最关心的问题。
李念忠回答:“回陛下话,自从大唐收复此地,行均田令,定两成赋税,百姓的生计就大为好转,流民也全部返乡。这都是圣天子的功德啊。与蒙元时相比,真是好了太多。所说日子过得紧,总归是能吃饱穿暖了。”
“那朕就放心了。”李洛露出笑意,又看向一个面相斯文的中年男子,“你就是本村教师?”
“回陛下,草民正是村学教师李仲。”斯文男子叉手行礼,神色恭敬的回答。
李洛问:“如今进学者,有多少人?”
“回陛下,共有五十七人。男童二十九,女童二十八。”
“这些教材,可好学么?”
“回陛下,好学。陛下的御制教本,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实在是千古未有的蒙学圣典,其中微言大义,真令草民万分敬佩。”
李洛又看向一个年约三十的英武女子,“司妇使,这几年,村中可有溺杀女婴之举啊?”
司妇使敛衽行礼后回道:“回陛下话,没有。本地并无溺杀女婴风气。民妇平时要做的事,也就是管管姻缘生育,养蚕纺织之事。”
李洛问完了几人的话,站起来说道,“走,带朕去看看百姓家的窑洞。”
“遵旨!”
一行人来到广场边的一个窑洞,但见里面被挖出四间,两间住人,一间存放粮食和纺车,一间是牲口圈。看着虽然很简陋,但墙壁上却处理的很是光滑,还挂着弓箭。
李洛看到这家人存了十来石粮食,灶台上有盐有油,牲口也不瘦弱,不禁点头微笑。
看上去,这家人的日子,还算凑合。
又看了好几家,基本都差不多。特点是几乎家家有弓箭,少数家庭还有马。有马的家庭,大多都是军属。
接着,又来到一家烈属家庭。
“传烈属来见朕。”尊贵的大唐天子直接坐在坑上传令。
很快,一家百姓被带进来。
一个老者,一对中年妇男女,还有一个少女。四人一进来就赶紧下跪,头都不敢抬起,也不知道如何说话,只是叩首。
“起来吧。扶他们起来。”李洛温言说道,还用手虚扶了一下。
“谢陛下。谢陛下…”四个烈属也只会谢恩。
“战死的骑兵,是你们的儿子?”李洛问那对中年男女。
“回陛下。”老者回话道,“战死的李十二郎,是草民次子。他们…”他指指三人,“是草民长子长媳和孙女。”
老者说到这里,目中已有泪水。
唐主叹息道:“为了大唐,十二郎战死沙场,朕心甚悯之。李老先生,不知烈士抚恤,可领到么?”
老者无声垂泪回答:“好教陛下知晓,领了三百银圆,足够草民养老了。谢陛下恩典,草民,草民谢陛下…”
“你不用谢朕,朕和朝廷还要谢你们。”李洛说道,“来人,赐十二郎家一百银圆。”
老者赶紧推辞,“陛下啊,草民万万受不起。十二郎为大唐战死,为陛下尽忠,死后灵牌不但入了村中道社,还入了郡县道庙和长安道宫,这是他天大的荣耀。抚恤银朝廷已经给了那么多,还免税二十年,草民受不起了。”
“无妨。”李洛道,“朝廷虽然给了,但朕既然来了,就是朕的意思。”
“谢陛下…”老者带着三人再次跪下,一家人谢恩磕头。李洛亲自扶起老者。
接着,李洛又去看了另外一家烈属,同样赏赐了一百银圆。
最后,李洛也没有忘记去村中道社看看。
乡村有道社,县有道庙,郡有道观,各京有道宫。宫观庙社四等道庙,很是森严。
根据天师府的规定,村中最少有炎黄道社和忠武道社这两社,而在乡中,必须五道社俱全。
李家寨的炎黄道社和忠武道社,就在学堂后面的两个幽静处的窑洞中。占地不到四分之一亩,也没有道士管理,只有神像,香炉和灵符。因为乡村道社是最低一级的道庙,没有设置道官,一般都是村官负责管理。
两个道社虽都很小,却都很是肃穆。
忠武道社中还有两个烈士的灵牌。
从小道社的香火看来,平时来道社祭拜的村民还是很多的。
可以想象,村民独自来道社祈祷的情形。尤其是在夕阳时分,在大雪纷飞时,在细雨朦胧时,某个疲惫而迷茫的人来到这里,静静的对着神像祈祷,最后摘下道社中的一道灵符,心境安谧的离去。
而在风雨如磐的大夜,道社中的风铃传来隐隐的叮铃声,似乎也能驱散乡人深沉的梦魇。
莫要小看这不起眼的道社,这必将流传千百年,成为华夏大地上特有的风情,是乡国中永久的记忆。
李洛和大臣们在炎黄道社和忠武道社上了香,就下令启程。
临走时,皇帝下令赏赐村中百姓每户三斤肉。
一日之后,御驾来到无定河边,但见河水呜咽无语,从苍茫原野中蜿蜒而来。
隔着无定河向西北放眼瞭望,秦汉长城的烽火台,已经隐约可见了。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李洛轻轻吟道,对群臣说道:“这无定河,古来多是中原边塞之河,不知道埋葬了多少汉家男儿的尸骨。而在我大唐,无定河再也不是边塞之河,而是内河。”
唐主扬鞭一指西边,大声说道:“大唐的边塞之河,只有里海!也就是大唐的西海!”
“传旨,过无定河!”
“遵旨!”
半日之后,御驾渡过无定河。过河之后,才算深入到河套地区了。此地风貌,已经是草原风情了。
时值五月,草甸上百花盛放,蜂蝶飞舞,不远处青山如眉,河流如带,长城静寂。既秀美绚丽,又壮美宏阔,笔墨难以描画。
“妙哉,朕想不到,河套之地,竟如斯之美也。”李洛赞叹道。
河套地区,是林海和草原交汇之处,这样的地方,风景往往也最为壮美。
不远处,就是长城了。
驻守长城镇北台的唐军分队,见到御驾前来,立刻下城迎驾。
镇北台扼守两山之间的山口,连接两处长城,是抵御塞外胡人的重要关隘。但其实,历史上此处多次被匈奴突厥蒙古等胡人攻破。
李洛登上镇北台长城,但见这秦汉时期的古长城已经残破不堪,沧桑无比。和后世的明长城区别很大。
登上长城,众人就似乎穿越时空,来到秦汉隋唐。
往北一看,苍野茫茫,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似乎延伸到天际,时值夕阳西下,残阳如血,落霞如锦,映照着辽阔的天地,壮观无比。
很少见到塞外风光的唐廷大臣,都是见此忘机了。
李洛看着这一幕,拍拍斑驳的城墙,对着夕阳草原说道:“这道长城,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可是,又有几次能真正挡住胡人南下的马蹄?”
“万里长城,又有多少兵马,够用来驻守?”
“这道用砖石修建的长城,真的那么有用么?”
群臣听了皇帝的话,都是若有所思。
文天祥叹息道:“陛下,长城真要能挡住胡人,千百年来,又安有胡人屡次南下之祸。”
“文先生说的不错。”李洛声音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