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7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大唐学宫和历代的国子监不同,教授的知识不但很庞杂,而且科目分的很细,还设置了学位。只要成功毕业,就能授予“学士学位”,等同于进士。

    大唐抡才大典,已经是科举和大唐学宫并重了。由此官场中下层官员已经分为科举派和学宫派。

    要说难度,其实差不多。能考中进士的,应该能考上大唐学宫。能考上大唐学宫的,也应该能考中进士。

    两者不同的是,进士官员更擅长搞政治,而学宫官员更擅长搞学术。

    当然,起码目前,进士比学士还是要吃香一些。但以后却未必了。

    崔秀宁对这些数字当然心中有数。大唐学宫成立八年了,招募了全国各行各业最好的人才来授课,又花了很多真金白银,当然能有这个效果。

    但是今天,她要拆分大唐学宫。

    “这大唐学宫,规模远胜医道学宫,真道学宫,数学宫,可谓四大学宫之首。”崔秀宁开口了,“这规模太大固然是好事,可一家独大,没有竞争,却也不美。”

    大唐学宫祭酒牟应龙听到皇后的话,心中一惊,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果然,这个男人听到了他最怕听到的话。

    摄政皇后道:“本宫的意思,这大唐学宫当然要继续保留,还是从二品的学府,不过…”

    牟应龙的心,立刻提到嗓子眼,浑身的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

    皇后陛下,要拆分大唐学宫,这…

    崔秀宁似笑非笑的瞟了有些失魂落魄的牟应龙一眼,继续说道:

    “大唐学宫只保留一百名大教授,两百名少教授。其余的大教授和少教授,用来组建长安大学和洛阳大学!”

    什么?

    要分走多半的大教授和少教授,来组建长安大学,洛阳大学?

    牟应龙咽了一口唾沫,满头都是油汗,却不敢擦。

    耳边只响起皇后那不容置疑的话:

    “这分出去的大教授少教授,二一添作五,长安大学和洛阳大学各一半。嗯,长安大学就设立在长安城西的上林苑,洛阳大学就设立在洛阳西苑。从今年八月开始,长安大学和洛阳大学开始招考,此事,就由礼部办理。”

    牟应龙暗叹一声,可只能硬着头皮说道:“皇后陛下,圣明!臣,遵旨!”

    要说他不心疼,那就是扯淡了。

    好在,皇后陛下对新设立的两所大学,级别上应该没有大唐学宫高。

    崔秀宁道:“长安大学与洛阳大学,俱为正三品学府,位同各寺司和各州。从今往后,大唐学宫不再从各州学堂招生,而是从长安大学和洛阳大学招毕业的学士,以此培养硕士和博士!”

    “当然,长安大学和洛阳大学,也可以培育自己的硕士博士。硕士博士学期两年,优中选优,位在进士之上。这硕士博士怎么招录,相关章程本宫会给到礼部。”

    崔秀宁其实是把大唐学宫,当成了后世的最高研究院,专门培养顶尖人才。但同时也树立了两个竞争对手。

    硕士博士这两个词,并不是外来语,只不过是后世用来翻译西方来的高级学位罢了。

    如此一来,大唐学宫第一梯队,长安大学和洛阳大学第二梯队,各州学堂第三梯队,分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就形成了。

    医道学宫祭酒莫彝出列奏道:“皇后陛下,既然大唐学宫一分为三,那么这医道学宫,臣以为也要拆分。”

    说实话,他当然不想拆分自己管辖的医道学宫。如今医道学宫已经有数百教授医士,医道学生三千余人,正是红红火火之时。

    可与其让皇后陛下自己说出来,不如自己主动提出来。

    果然,崔秀宁并没有放过医道学宫。

    “莫卿言之有理,为医道大计,这医道学宫,也要拆分,就一分为二吧。”

    “大唐医道学宫,分出六成教授医士,成立大唐军医大学。这等级吗,都是正三品。相关章程,随后本宫会给到医卫寺和医道学宫。”

    大唐医道学宫,目前同样一家独大,这不利于学术竞争。而成立军医大学,则是专门和医道学宫打擂台的。

    如此一来,以医道学宫和军医大学为第一梯队,以各州医学堂为第二梯队,大唐高等医学体系也分层次了。

    数学宫祭酒朱世杰和真道学宫掌教真人张三丰,也心中叹息。他们也担心,既然四大学宫中的大唐学宫和医道学宫都拆分了,那么数学宫和真道学宫也不可避免了。

    然而奇怪的是,接下来皇后陛下并没有提到再拆分数学宫和真道学宫,似乎也没有拆分的意思。

    崔秀宁的确无意再拆分数学宫和真道学宫。

    为何?

    因为这两个学宫不是应用类学府,而纯粹是理论研究类的。这样的机构,最需要的是耐得住寂寞的学术精神,而不是竞争。

    数学宫就不说了,能考入数学宫研究数学的,肯定是对数学非常感兴趣的有数学天赋的人,这样的人,要给他们创造安静的研究环境,而不是让他们在竞争中丧失心态。

    真道学宫也是如此。大唐真道学宫,定位就是后世的自然科学院,需要慢工出细活,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中去。

    而且这两个学宫的学生本来就少,也与众不同,当然不能再分。

    皇后陛下一言九鼎,数语之间,大唐就多了长安大学、洛阳大学、军医大学三所正三品的高等学府。

    雷厉风行。

    文艺寺的关汉卿忽然出列奏道:“启禀皇后陛下,这大唐戏曲学院,也是一家独大,是否也要拆分呢?”

    嗯?

    崔秀宁倒是忘记了还有大唐戏曲学院,她对戏曲不太感兴趣,竟然没有想到,如今的大唐戏曲学院,也是一家独大啊。

    而且,戏曲学院的规模,也很大了。

    崔秀宁想了想,“那就分出一半艺士教授,将大唐戏曲学院拆分为长安戏曲学院和临安戏曲学苑。”

    “长安戏曲学院,以北方戏曲为主。临安戏曲学院,以南方戏曲为主,各擅胜场,兰桂争芳,又能相互影响。”

    艺术这东西,没有社会竞争的话,很快就会变得平庸,无聊,傲慢,还不自知。因为缺乏量化标准,更需要打擂台。

    ps:今天在医院陪爸爸,所以更得少了,好不容易熬夜赶上了。蟹蟹大家支持,晚安!

 第993、994节 多次白嫖

    群臣正在议事间,忽然“咔咔”的一声脆响,宣政殿丹墀右侧一动,一个两尺高的铜人蓦然闪出,这铜人右手持小锤,左手持小锣,机械的朝宝座上的崔秀宁一垂首,然后又机械的两手一动。

    “铛铛铛…”小铜人连敲六次,却是巳时到了。

    这是工部匠造司研制出来的报时器,叫司时。这司时铜人只能报时辰,不能看刻度,所以只是个宫中点缀,真正用来报时的,是早就开始量产的时钟。

    与此同时,宣政殿大殿侧面精美的落地大时钟,时针刚好指到“巳”字,分钟刚好指在“初”字上。

    大唐时钟已经制作的很是精密,用的也是李洛亲自制定的时、刻、分,共有时和分两根针。匠造司研制的时钟,分为自鸣钟和无声钟两种。最小的时钟,已经能做到碗口大小,但还造不出更小的怀表。

    但,这种钟表制造技术已经独步世界,领先西方数百年了。

    不过,虽然唐宫和贵族官僚之家普遍用上了时钟,可为了表示对传统的尊重,宫中广场上和重要场合,仍然设置了很多高大华美的日晷。事实上,日晷比时钟的精度更高,只是使用起来不方便而已。

    等到钟声响完,大唐报社的社长张养浩出列奏道:“启禀皇后陛下,一分小字铅活字雕版完成之后,大唐报社已经刊印出第一份大唐旬报,新报在此,请皇后陛下过目。”

    说完,从朝服的袖中取出一张叠起来的《大唐旬报》,恭恭敬敬的高举过头。

    女官颜婵儿降下丹墀,接过张养浩手中的报纸,再奉给皇后。

    崔秀宁接过《大唐旬报》,首先闻到一股油墨的香味,显然是今天才刊印出来。

    目光一扫,崔秀宁就露出满意的神色。

    用的当然是大唐匠造司新研制的唐纸,质量已经不错,而且不厚不薄,用来刊印书报再好不过了。而且成本也足够低廉。

    字体,是一分大(苍蝇头大小)的宋体字,印刷非常精美了。

    打开一看,两唐尺见方,比后世报纸稍大一些,因为是旬报,不是日报,报道的的内容很多。

    报纸正面之右,是著名的帝王书法家李洛先生御笔:大唐旬报。

    这四个大字用的是唐主最擅长的董体字,看上去既典雅高贵,又古朴大气。

    光看这四个题字,就不同凡响了。就连崔秀宁也不得不承认,男人的书法如今真的算是一代书家。

    《大唐旬报》共分为八版,没有广告,全是“干货”。

    最显眼的第一版,就是:摄政皇后驾迎,远航舰队回京。

    这的确是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了。

    再就是摄政皇后赏赐功臣,抚恤烈士…东州出现水灾,皇后赈济…皇帝陛下下诏北巡,皇帝新设立三州…

    又有西征将士浴血奋战,已收复北庭…第四批移民东北四州的南方百姓已经出发…北方难民已经开始北返…匠造司研制出显微镜等等。

    共有大小新闻好几十条,内容已经很是丰富了。无论军国大事,还是朝野要闻,风俗民情等等,无所不包。

    但是,以崔秀宁的眼光看,这当然是一份官宣色彩很浓厚的报纸。说白了,这《大唐旬报》就是朝廷的喉舌。

    至于民间私人办报,不好意思,朝廷还不允许。至于何时能够允许,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不过,私人可以自由印刷出版书籍,但不能违反《大唐典律》中的《出版律令》,否则的话,无论是印刷还是藏匿,都要治罪。

    可以说,唐廷虽然对民间出版有所控制,但并没有管得那么宽。实际上历朝历代,也就是满清对民间出版管控严苛,其他朝代谁也没有不允许民间私自印书。

    我可以让你自由出书,但你书中不可诋毁朝廷,诋毁当今圣上…至于其他,你想说就说,想写就写。

    你要是说了不该说的话,哼哼。

    崔秀宁浏览完《大唐旬报》,微笑着点头说道:

    “张卿此报,办的很是妥当。接下来,就先刊印十万份,发售天下。要是发售的好,第二期就增发一倍。发售的不好,第二期就要减少分量,先试试水再说。这办报纸,朝廷固然不为挣银子,可也不能亏钱来办。”

    “遵旨!”张养浩领命道,神色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妥了啊。皇后陛下很满意。

    崔秀宁继续道:“所谓旬报,当然是每十日刊印一次。自今日起,一月三旬,以旬六旬七作为双休日,各地官衙除了值班官员,双休日就放假休沐。”

    “除此之外,学堂旬六旬七也要放假,包括匠师,军中将士。凡是吃朝廷俸禄的,旬六旬七全部双休。不过,不与佳节相加。”

    崔秀宁这么干,其实就是一月休息六天。加上元旦(春节八天)、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国庆、冬至、圣寿、飞升(黄帝飞升日)、光复这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