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甄东信听到这句话,就像此时喝了一杯雪水,舒畅无比。

    紧接着李洛单刀直入的说明来意,他有五箱品质极好的宝石,以及一批皮货,可以再和山海商社交易。

    等看到李洛拿出的几种样品,甄东信顿时激动起来。

    这是什么宝石?稀奇啊!

    还有这红珊瑚,品质如此之好?

    皮货虽然没看见,但如今高丽崇尚蒙古,贵族豪门越来越喜欢皮裘,当然也是走俏的货物。

    大生意!

    直到晚上,甄东信才带着山海商社的大群人手,跟着李洛赶到仁州港海边,在李洛的船上完成了交易。

    这次,李洛只带来了十分之一宝石和皮货,交易额超过六万贯,折合白银三万两!

    也就是山海商社这样的大商社,不然根本吃不下这批货。这还只是十分之一的货。倘若售卖所有宝石和皮货,就算山海山社能吃的下,也不敢吃下。

    其他的货,只有慢慢出手,多地区出手。

    最后,李洛带着两千多个银瓶,满载而归的回到江华。

    如今,海东和江华两地,李洛的现金加起来快十万两了。

    一年之内,不缺钱花。

    李洛回到江华,已经是六月二十下午,九百新乡勇都训练半个月了。不但郡守衙门已经送来团练使的官印,义父颜铎帮他召集的女真战士,也全部到齐。

    李家坞堡外院如今已有上千乡勇在训练,此时又增加了八百多女真战士,更加显得拥挤不堪。

    看来需要扩建了,幸好之前修建大院时就考虑过扩建校场的可能,扩建起来很容易。

    李洛一回来,都烈就负责把八百多新来的族人集合起来,带入中院,和外院的新乡勇隔离起来。

    中院的空地并不大,勉强能容纳八百人的队列。

    看着黑压压站在一起的女真战士,李洛顿时生出一股豪情。

    这是他接下来出海剿灭海屠夫韩恭的主力。自己,是他们新的狼主。

    李洛一站在中院台阶上,都烈就下令道:“拜见小狼主!”

    八百多人一起下拜,异口同声,声震屋瓦:“拜见小狼主!”

    他们在出发前,就被告知小狼主李洛的存在。来了后,又听说李洛的种种作为,加上有老狼主的支持,此时都愿为李洛所用。

    就算不跟小狼主拼出个前程,也要跟小狼主博个饱饭。

    至于恢复大金,对不起,这理想比天还高,他们不想再去承担,不想再为不可能完成的大业枉送性命。

 第一一九章 战马渠道

    随着八百多女真战士到来,就算不用新乡勇,李洛也能凑齐一千三百可战之兵。

    石岩送的那封信里,明确说韩恭有上千海盗。自己的兵力应该能占据优势。

    对方有数百皮甲,己方藏有三百铁甲,即便数量比对方少,也不会吃亏。

    加上有心算无心,倘若能做到出奇不备的话,此战就稳操胜券。

    韩恭在岛上开铁矿,炼钢铁,却为何不制作铁甲?显然是没有搞到甲匠。

    盔甲是冷兵时代最重要的装备之一,管控极其严格。甲匠作为专业性极强的官匠,几乎都被朝廷控制。韩恭一个海盗头子,没运气还真遇不上。

    但是,现在还不能出兵,起码要让新来的女真战士吃七八天饱饭,养养膘,恢复力气再说。

    李洛看到,这些女真战士多半都是大个子,比高丽人高出一大截。他们的神色也大多坚毅冷肃,没有高丽人那种轻浮油滑的表情。

    即便早就汉化,但这些从白山黑水走出的人的后裔,仍然残留着一些彪悍勇武的性格。

    不像他们的祖先那样强悍到所谓“满万不可敌”的地步,但却比他们的祖先更听话、更顺服。这才是李洛如今最需要的兵源。

    可惜,他们大多面黄肌瘦,一副长期吃不饱饭的样子,可见平时日子过得很是恓惶。需要白米白面、大鱼大肉好生滋养一段时日,才好上阵厮杀。

    除此之外,还需要购置一批武器。

    好在他已经是一郡团练使,完全有权限光明正大的购置弓箭、盾牌、刀枪。

    但盔甲别想买到了。这玩意儿需要兵曹兵部的批条甲票,有了“甲票”才能在官府武库购置。世族私兵的盔甲,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

    这样,通过严格控制盔甲,抑制世族武力的膨胀。

    对于私造盔甲的人,哪怕是顶级门阀,也要严惩。就算高丽王没有能力惩处,还有大元朝廷来惩处。

    李洛当即想起了“大兄”李若愚。李若愚不正是在兵曹任参议么?向他说几句好话,是不是就能购置到一批盔甲?

    李洛发表演讲给女真战士一番洗脑,再留下“吃好、穿好、家人温饱”的承诺,就将他们丢给都烈。

    然后,他就迫不及待的给李若愚写信,言辞恭谨,滴水不漏,最后要求购置五百副盔甲的兵曹批条。

    接着命管家李敏镐着人带着厚礼送信到仁州。

    五百盔甲,绝对不是个小数目。他料定李若愚不可能满足他的要求,但两三百副还是有指望的。

    送出了信,李洛又安排颜隼颜仝等亲卫,让他们明天过海购置一批弓箭刀盾,补上兵器缺口。

    处理了这些事,又开完一次队长以上的会议,李洛才有功夫进内院给颜铎问安。

    颜铎问:“定了出兵的日子?”

    李洛回答:“先让他们吃十天饱饭,再等一批盔甲军器。最快也要等到月底。”

    颜铎道:“为父当年有个部下,极善养马,如今在东京总管府辽阳做马场牧监,管着上万匹马。他已经回了信”

    李洛听到这里,顿时紧张起来。

    “他回信说,每个月,最多只能瞒下二十匹母马,三十匹公马。再多就会出事了。”

    李洛有点失望,元廷虽然到处圈建牧场,可对官马的控制还是很严,尤其是防范汉人。

    辽阳牧场养马上万,那人身为牧监,如此便利的条件,却每月只能瞒下五十匹马。

    一年才瞒下六百匹,差的远啊。

    颜铎笑道:“吾儿勿忧,辽阳官牧的战马虽然不好弄,但可以让他在草原上代买,向乃颜的商社买。”

    乃颜是蒙古帝国东道宗王,封地囊括了大半个辽东,是东道势力最大的蒙古宗王。此人与同出黄金家族的西道蒙古宗王一样,对元廷和忽必烈都不服气,几年后就会叛乱。

    乃颜的封地是呼伦贝尔和辽东,当然有大量的马匹,他应该也不在乎谁买他的马,只要有好处,多半会同意。

    就算别人买马是为了造忽必烈的反,估计这位王爷还巴不得。

    颜铎继续道:“乃颜似有反意,据老夫在辽东的部下说,乃颜缺盐缺铁,所以一直在积蓄盐铁。咱们就以铁换马。”

    铁马贸易?

    李洛笑了,夺了韩恭的铁矿后,正好用来换马。

    颜铎继续说:“如今辽东的海口,还掌握在乃颜手里,他的商队也经常出海,售卖皮货牛羊。这条商路,刚好利于咱们买马。不光省去元廷盘查,还省了货税手续。”

    李洛明白了,忽必烈防着乃颜叛乱,所以控制榷场限制铁器和食盐流入辽东,让乃颜空有几十万部众,却难以作反。

    但乃颜还有出海口,海上贸易的路子并没有被卡死。他毕竟是蒙古宗王,还没有真的造反,元廷当然不能太过分。

    这个口子,就是李洛的机会了。

    “这人虽是父亲当年部下,但如今已经做了元廷的弼马温,他还可靠吗”

    “吾儿,何为弼马温?”

    “呃就是马官儿。”

    “这人可靠。因为老夫当年命他做这马官儿,以备起事时有一条战马来源。如今,你所作所为步步为营,颇有章法,为父很是放心,干脆让他为你所用。”

    李洛道:“那就劳烦父亲了。以父亲看,用他来和乃颜做这铁马贸易,一年可得马多少?”

    颜铎沉吟着说道:“每次数百匹,每年三千匹应该没有差池。再多,就容易出事了。”

    李洛笑道:“一年能买三千匹,再加那牧监瞒下的马,加起来也有三千六百匹,三年下来就是万匹。”

    颜铎抚须笑道:“还是有钱好办事。为父数次起兵,都是输在钱粮上。你找钱的本事,强我百倍,将来的胜算自然大的多。”

    李洛道:“不光是马。还要牛,台海东移民的牛太少,影响屯田。”

    “嗯,耕牛缺口太大,只有通过草原买牛。”

    “父亲,草原牛可耕田么?”

    “倒不是不成,只是没咱黄河牛聪明,需要驯一驯才能耕田。”

    “草原牛产奶倒是不错,到时父亲可以天天喝牛奶,延年益寿。”

    “我儿,秀宁何时回来?也不知她在那岛上可有凶险,为父倒是挂念了。”

    “我也挂念。不过父亲放心,她胆大心细,杀伐决断不输男子,必然无碍。”

    颜铎道:“但愿如此。”

    李洛心里其实也有点不安,和崔秀宁分开二十多天,真有些不习惯。不但想念,也有些担心。

    岛上有十几万生番,她才八百兵力,还没有完成训练。

    万一生番联合起来大举出山,她能确保安全么?

 第一百二十章 七千生番

    第二更

    六月三十,李洛离开海东超过一个月了。

    这段时间的海东移民区,处处开荒忙,种田忙,建设忙,练兵忙。

    忙忙碌碌,热火朝天,完全顾不得海东炎热的夏天。

    海东公司十几个处,基本上都备足了人手。在崔秀宁的日常指导下,卯足了劲儿运作起来,彻底将移民区的事务推上轨道。

    保安团经过一个半月的高强度训练,队列军阵、作战协同、服从意识、体能、射箭、白刃都有长足进步。

    令行禁止,纪律严明,号令森严。

    八百人的保安团,每一日都在通过训练提升战力,越来越有精兵的气势。

    崔秀宁一半时间在公司,一半时间在保安团,偶尔还要下乡检查屯田,可谓辛苦之极。

    她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也黑了不少,但难掩天生丽色。

    李洛走了一个月,她也有些不习惯。天天看不到逃犯,心里没来由的不踏实。

    是有点想念了。

    如今海东移民当局全部上了轨道,按道理她可以离开了。可是生番联军如同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让她不敢轻离。

    今天是月底,上午崔秀宁按海东简律召开月度议事大会。

    参加议事的除了公司处级以上官吏,还有保安团队长以上军官,以及各村村长。

    海东公司经理林必举先当众向崔秀宁汇报了公司的工作成果。

    “夏小麦共收割五千四百石,早稻收割三千二百石,可征夏粮税小麦一千零八十石,水稻六百四十石”

    “新开荒一万一千余亩。栽种晚稻两万两千余亩预计十月可收割晚稻四万石以上”

    “樵夫队伐大松树一百八十余株,已经制成船材暴晒,可造千料大船一艘。”

    “公廨大院、兵营、官库、医院、船厂等工程已经打好地基,预计八月全部完工。”

    “如今计有人口六千一百余人,其中保安兵八百零七人六月,各种公务支出共耗费粮食六百余石,银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