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葬元-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千余战士在矿山下集合,李洛才放心的下令:“将山上的矿工和工匠全部放出来,记着,不可主动伤人。我们可是来救他们出水火的正义之师!”

    很快,矿洞里的牢门被打开,一队队衣衫褴褛的矿工从矿山上下来。

    海风一吹,顿时一股酸臭味弥漫开来。李洛忍不住闭住呼吸,有点恶心。

    实在是太臭了些。

    矿工们很快就明白发生了什么。竟然有官军来救他们了!

    韩恭等杀千刀的海盗,都被眼前这些威武的官军剿灭了。

    好啊!

    上天有眼!

    很快,解救他们的官兵又说,他们的军主,就是那位年纪轻轻的小将军,姓李。一队队的矿工,不需要督促,就不由自主的向着李洛跪拜。

    “李将军大恩大德”

    “将军大人就是再生父母”

    李洛大声道:“尔等都是中原子民,沦入海盗之手,做牛做马朝不保夕,实在可怜!本官自从闻报,心实悯之。”

    “可官府并无军令发兵出海,以解倒悬。本官只能擅自率兵出海,担着好大干系!幸好,终于救了你们,就算朝廷撤职,也不冤了!”

    李洛出海,只能说是钻了空子。但要说他违令擅自出海,那就牵强了。

    至于专门为解救旷工而来,当然更是胡扯。

    可这些旷工本来都是质朴的百姓,对于官人们的认识还很朴素,当然很吃李洛这一套。

    李将军竟然是违抗上官之命,来解救他们的!

    宁愿冒着罢官的风险,也要救护百姓,那是武穆王做的事情啊!

    至于官府为何不愿意救他们那还用说吗?如今是蒙元朝廷,鞑子如虎,世侯如狼,祸害还来不及,如何肯救护百姓?

    顿时,旷工们对李洛的感恩之情更是炙热。

    不久之后,李洛又得到一个惊喜。一千三百多矿工都是精壮也就罢了,竟然还有一百多个铁匠和炼铁师,以及几十个船匠。

    这些匠人,都是韩恭费心思抓来的。算是李洛现在正需要的技术人才。

    最后,海边港口还有十多艘海船,其中一条,竟然还是一艘大战船。

    这战船,一看就知道曾属于宋军水师主力舰。

    “钱,粮,铁,船,人!全部打包带走!”

    李洛在心里说道,脸上努力保持淡然,不在部下面前露出得意之色。

    然后,他脚下生风的登上曾属于韩恭旗舰的战船。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为大人效死

    第二更

    这艘大战船是一艘楼船,和李洛的“成功号”大小差不多,都有一千料左右五百吨。

    长近五十米,宽有十几米,高近二十米,帆桅很是雄伟。

    李洛等人在船上转了一大圈,这才发现,这艘战船只是像楼船罢了,并不是真正的楼船。

    楼船一般是三重,但这艘楼船只有两层,上面一层用来设置桅杆,船帆。

    楼船很少有帆,主要靠人力带动的浆和水轮机动。所以,虽然楼船是古代水战最好的战斗堡垒,但因为机动性太差,在宋元之际已经没落。

    可这艘楼船,干脆牺牲了一层空间,用来设计了三座大帆。虽然船体的立体攻击性能下降了很多,可是机动性大大增加。重心又低了很多,稳定性增强。

    而且,它还是水密舱室,又是尖底。这分明就是楼船爸爸,福船妈妈生的孩子。

    本来楼船因为不是尖底,又重心太高,机动性又差,所以只能在江河和沿海航行,难以驰骋大洋。

    可这艘战船显然可以远洋航行。它已经有后世郑和宝船的影子,甚至有些像后世的风帆战列舰。

    李洛有点懵了。他记得南宋的中大型战船,有海鹘级,有海鳅级,有车船,都是载员数百人、排水量数百吨的制式战船。

    但这样的战船,有点四不像啊!

    难道是

    李洛想了想,忽然就明白了。

    从春秋到明朝前期,中国的战船从江河走向大海,一直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舵的发明,纵帆的发明,水密隔舱的发明,指南针的发明都是中国的贡献。

    为何明初能造出当时最先进的郑和宝船?

    不是明朝人多么厉害,而是,他们有南宋时期留下来技术积累。

    也就是说,南宋如果不灭亡,自然会搞出郑和宝船,搞出风帆战列舰。

    可是因为被蒙元所灭,这种进程被打断了,技术变革戛然而止。

    这艘战船,宋末应该有不少,都是半成品的郑和宝船,离演变为真正的宝船,可能只差十年二十年时间。

    可是崖山之后,这种渐进演变就突然停止。

    “宋朝的灭亡,别说从民族,哪怕从人类明的角度,也是一次巨大的遗憾。”

    李洛暗想。

    这艘战船上的武器,有船弩、炮车、拍杆这样这样的大型装备,都设置在上层的甲板上。

    下面一层则是密密麻麻的攻击窗口。

    两层都有女墙战格,不但用以防御,还可以发射弓弩。李洛发现船上还蒙有皮革,应该是用来防护火攻。

    船上还发现了指南针、海图。

    “营主,这种战船叫海龙,造出来不过五六年,是当年大宋泉州船厂的新船。”海勇司令刘拓主动解释道。

    李洛点头,“果然是新船。”

    刘拓以前就是宋军水师军官,几年前还在军中,自然知道这些。

    李洛暗道侥幸,幸亏没有和韩恭发生海战,要不然,就凭这艘战舰,就能将他送入海底。

    可现在却便宜了自己。

    除了这艘大战船。还有两艘大商船,都是千料五百吨级别。

    剩下的九艘都是中小型的船,有战船,也有商船。

    有了这些缴获,李洛拥有的大小船只,达到了十七艘!

    可以组成一只大规模的船队了。

    但是,这艘大战船,绝对不能带回去。

    只有暂时开到海东,而且还不能靠近海岸行驶,不然遇到元军水师,不但船会扣,人也会被抓。

    李洛进入韩恭的爵室指挥舱,和虎古、刘拓等几个将领议事后,不久就发出了命令。

    第一,将大战船命名为“致远号”,暂时由海勇司令刘拓兼任舰长。其他两艘千料大商船,分别命名为“丰收号”、“先行号”。

    第二,由海勇主官刘拓、郑和,连同完颜光夏,指挥“致远号”、“丰收号”,率七百甲兵,“护送”一千七百多矿工和女子移民海东。

    其他船、人、钱、物,全部回高丽。

    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安排起来,装船的装船,配人的配人。

    李洛吩咐在岛上休整一日。

    第二天上午,李洛又在岛上隆重安葬了阵亡的将士,记下他们名字,亲自主持葬礼,手书“洛宁营阵亡将士某某”。

    阵亡者中,不少是前段时间刚来的女真人。他们加入李家军不久,仅仅吃了李洛十天饱饭而已,就为李洛战死在一个无名小岛。

    “所有战死烈士的名字,本官会记下。你们的父母和子女,本官自有抚恤”

    李洛在几十座新坟前郑重说道。对于这些为他死的人,他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告诉他们的子女,到底值不值。

    他的身后,是千余静静伫立的李家军的将士,人人神情肃穆。

    李洛的表现,显然出乎他们的意料。

    武人,无论是官军还是海盗,命都不值钱。

    武人死就死了。除了家人,没人会在意。

    但营主,显然是真的在意。他们都不是傻子,营主怎么想,他们能看的出来。

    “这个小岛,以后就叫真汉岛,以此纪念战死在这的女真和汉人勇士。此岛,将为我华夏之土!”

    “传令,刻石立碑,华夏真汉岛!”

    随着李洛的一句话,这个后世属于日国的小岛,就“归属华夏”了。

    附近围观的旷工、女子,包括季三娘,都默默看着这一幕,很多人也不知道为何,竟然有种想要哭泣的冲动。

    李洛面向李家军,指着一片新坟,大声道:“这个真汉岛,就是你们打下来的海外新土,也是这些战死者的埋骨之所!”

    “本官发誓,有朝一日,一定会再来到这个岛,修建祭祀大殿,以华夏英烈武士之名,每年清明,派人扫墓祭祀!”

    “倘若,有朝一日,你们当中有人成了华夏英烈武士,必有抚恤,必有祭祀,必有铭记!”

    抚恤、祭殿、扫墓、铭记、华夏英烈武士?

    千余将士一起动容,先是几十个,接着数百个,最后风吹麦浪般一起拜了下去。

    “营主大人高义,愿为大人誓死效命!”

    “为大人效死!”

    “为大人效死!”

    震耳发馈的呐喊声动海天,惊的海岛另一边的大片海鸥,冲天飞起。

    最后,不远处的一千多旷工,和数百女子,也跟着一起向站在“华夏英烈武士”坟墓前的李洛下拜。

    “免!”

    李洛热泪盈眶的双手虚扶。他是真的有些感动,又有一些内疚。

    这么多人为了一个人的野心而死,值吗?

    或许不值。

    除非这个野心,能大到撑起一片天空,大到撑起很多很多人的希望,才能值得。

    “准备登船,离开真汉岛!”

 第一百三十五章 禁宫纵马

    船队和兵马一分为二。

    刘拓、郑和率领“致远号”、“丰收号”、“先行号”,南下海东。南下船队运载了一千三百多矿工、三百多女子、近两百工匠,十万斤铁。

    李洛交代他们,矿工到了海东,首先用来扩充保安团。保安团不要的,再安排屯田种地。

    三百多个女子,全部交给夫人,她自有处理方案。

    近两百工匠,当然是直接补充工匠处。

    之后,李洛亲自率领西归船队,运送大量金银,粮食,武器,船只等战利品,返回高丽。人口、财物、军功、练兵,一举四得,可谓满载而归。

    一天半后的夜里,李洛带着大小十多条船回到江华,停泊在自己控制下的港口。

    趁着夜色,一箱箱金银、一石石粮食被运进李家坞堡。

    真是的闷声发大财。

    当然,李洛也不会忘记赏赐和抚恤,这次出征的人,最少的也记了五贯钱的赏赐,军衔全部升一级。

    战死者,家人每年能得到十贯钱抚恤,连续发放二十年。定为成例。

    李洛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韩恭的首级送到开京,并附上一封信,交给“伯父”李签。

    第二件事,扩建坞堡外院的训练场,起码要容纳三千人训练。

    第三件事,行使江华团练使的职责,招募岛北五乡的乡勇一千五百人。

    这些乡勇,当然也要用中原流民来充任。可以说,二千七百乡勇一满员,基本上把江华郡的中原精壮一网打尽了。

    如今,李洛是李签之侄的消息,已经传遍江华岛。北部五乡的都寨,当然不好违背团练使大人的意思,他们接到李洛的命令,第一时间就在乡境内招募中原流民。

    等到外院扩建完成,新一轮的大练兵又将开始。

    “颜隼,那个韩韶如今怎样了?”

    这天,李洛突然问道。那天要不是韩韶在岛上反水,绝不会那么容易剿灭韩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