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赵氏虎子-第5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奇怪的是,晋军尽管摆出了应战的架势,但似乎却没有攻过来的意思。

    “果然是要建营么?”

    陈勖神色凝重地观望了一阵,旋即咬牙说道:“来人,通知程帅以及吴懿将军,请豫章、江东两军派兵助阵,今日,定要将那薛敖的气焰打回去!”

    “是!”

    不多时,从主营方向,不计其数的豫章义师与江东义师士卒迅速增援项宣,在陈勖的调度下,这些赶来增援的义师士卒,以项宣麾下的军队为中军,亦在这片空旷的土地上摆出了阵势。

    期间,或有薛敖麾下的太原骑兵采取远射的方式骚扰义师集结兵力,但由于他们一方的主力并未轻举妄动,这使得江夏、豫章、江东三支义师最终还是在距离对面晋军大概四五里处的位置摆开了阵型。

    但接下来可怎么办?真的与对面的晋军打一场么?

    陈勖皱着眉头估算胜败。

    平心而论,他义师兵力的确不到所号称的‘三十万’,大概在十八万左右,其中,有包括项宣在内的六万江夏军,还有八万豫章军与四万江东军,论兵力,义师是对面晋军的三倍。

    但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并不足以让陈勖毫无顾忌地与对面晋军发生一场决战。

    要知道对面的晋军也绝非弱旅,一万太原军、两万颍川军、三四万河南军,那都是足以让他义师报以警惕的对手,更何况,对面那一万太原军中,还尽数都是骑兵——他把薛敖麾下另五千‘以马代步的步卒’错看成了骑兵。

    整整一万骑兵……

    饶是己方这边有整整十八万兵力,陈勖也丝毫不敢小瞧。

    “要打么?”

    闻讯而来的豫章义师渠帅程周低声询问陈勖。

    “不好打。”

    陈勖摇了摇头,低声说道:“对面晋军,颍川军在中、河南军在右,周虎此人,不但善用用计,也善于用重金收买军心,他麾下的颍川卒,与曹索担任都尉之时完全不同,轻易难以将其凿穿……一旦我方被颍川军纠缠助,河南军与太原军就会立刻从两侧包抄,我不曾与河南军打过交道,但据项宣所言,河南军亦不弱,再者,鉴于我义师止步于颍川,河南的军队保留相对完整,纵使我亦不敢妄作论断……不过最麻烦的,还是那一万太原骑兵,我义师皆是步卒,根本无法牵制这批骑兵,一旦开始混战,这些骑兵开始迂回包抄,恐怕到时候是我方率先被这些骑兵凿穿撕裂……”

    “那怎么办?”程周错愕问道。

    “拖!……就硬拖!”

    陈勖神色凝重地说道:“只要对面晋军不动,咱们也不动。……只要拖至黄昏,便是我方的胜利。介时,我等可以退回营寨,他薛敖又能退到何处去?”

    听到这话,程周皱眉说道:“万一薛敖趁机退入咸平……”

    “那样更好。”陈勖轻笑说道:“咸平县小,容纳不了这六七万晋军,薛敖充其量只能派两三万晋军入驻咸平,而其余军队,只能撤回开封……倘若他如此安排,虽能令咸平苟安一时,可一旦天降大雪,大雪封死了咸平与开封之间的道路,他来不及再支援咸平,这座县城依旧还是会落入我方手中,更甚至,介时他留守咸平的两三万晋军,也会成为牺牲……”

    “有道理。”

    程周恍然地点了点头。

    于是,越来越多的义师集结于咸平县的东北,与薛敖所率领的六万晋军展开对峙,渐渐地,义师的兵力已经超过了晋军,以至于让薛敖都开始有些忌惮,向分散的骑兵下达了集结的命令,以应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交战。

    然而,双方足足僵持了一个时辰,义师方也没有进兵的意思。

    看来义师是打算以威慑胁迫的方式迫使我方撤兵……

    见此情形的赵虞暗自松了口气,对薛敖说道:“对面的叛军,看来不打算借兵力优势提前与我军决战……”

    “唔。”薛敖点点头道:“他们估计是想拖到日落……周虎,你说我军上前一些,怎么样?”

    赵虞听得心砰砰跳,低声说道:“那就……说不定就打起来了。”

    “话虽如此……”

    薛敖摸了摸下巴,皱着眉头说道:“可单单就这么僵持着,怕是骗不了对面吧?老子好歹也有些名气,若这么就被吓退了,对面叛军也不见得会信吧?”说着,他嘿嘿一笑,说道:“叫士卒前进二十步。”

    二十步么?

    赵虞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薛敖,他愈发觉得,这薛敖着实胆大心细。

    千万要沉住气啊,陈勖……

    暗自祈祷着,赵虞沉声吩咐何顺道:“传令王庆,令我颍川军各部士卒向前进二十步!”

    “是!”

    不多时,李蒙亦对其麾下的将领下达了命令。

    于是,在对面近十万义师的哗然中,六万晋军整齐地向前逼近。

    见此,义师方的将领们又惊又怒,纷纷劝说陈勖进兵,与对面晋军一决生死。

    一时间,战场上的气氛变得极其紧张。

    而就在这时,晋军在整齐地前进了二十步后,齐刷刷地停止了前进。

    见此,以陈勖为首的众义师将领们也就明白了:晋军这是在对他们施加压力。

    陈勖暗自松了口气,方才他差点就下令全军进兵了。

    松气之余,他问左右道:“方才晋军前进了几步?”

    左右回答道:“不知详细,大概二十来步。”

    见此,陈勖点点头,虽然他不愿在还未打下咸平县的情况下提前与晋军决战,但也绝不会弱了他各路义师的气势。

    他当即下令道:“传令下去,各军向前三十步!”

    “是!”

    片刻后,近十万义师整齐向前三十步。

    而这,就是陈勖给薛敖的回覆:你进十尺,我进一丈!

    一时间,紧张沉闷的气氛在这片战场上迅速弥漫,双方军卒皆严正以待,以防备接下来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厮杀。

    1603381852

 第550章上钩

    十月二十九日下午,陈勖率领十七万叛军抵达小黄县,与项宣所率领的一万叛军汇合。

    此时,在项宣的干扰下,薛敖、赵虞、李蒙三人所率领的六万晋军,尚未在小黄县一带建成营寨。

    双方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即彼此都没有营寨。

    在此情况下,陈勖经过深思熟虑,与豫章义师渠帅程周、江东义师大将吴懿商议:“为今之计,唯有派出我三军精锐,对薛敖六万晋军施压压力,其余兵卒,立刻抢修营寨,只要我等赶在晋军之前建成营寨,薛敖即便不想退,也不得不退!”

    程周、吴懿二人点头答应,将麾下精锐交给陈勖,陈勖立刻就组建了以项宣、周贡等人为首的十万精锐,亲自率领这股军队前往逼迫晋军。

    而此时,薛敖、赵虞、李蒙三人所率的六万晋军,就驻扎在小黄县的西北角。

    当得知叛军有十万军队大举压境,薛敖、赵虞、李蒙三人都很惊讶。

    “咸平失陷了么?”李蒙吃惊地说道。

    对此,赵虞平静说道:“昨日我六万大军与近十万叛军对峙近一个白昼,最终被迫撤退,恐怕咸平县也得知了这个消息,故而心中绝望,失去了抵挡之心……”

    听到这话,薛敖陷入了良久的沉默,旋即沉声说道:“既然我等想要全歼这股叛军,这就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叛军得意不了多久,等他们一脸得意率军直驱梁城城下时,便是他们的死期。”

    赵虞识趣地没有多说什么,毕竟‘示敌以弱、诱敌深入’,就是他向薛敖提出的建议。

    换而言之,咸平县失去抵抗之心从而快速陷落,这与他有一定程度上的关系。

    而李蒙见赵虞不说话,也没有说什么。

    以薛敖为首,赵虞与李蒙立刻召集麾下军队,在小黄县西北角摆开阵型,应对陈勖亲率的十万叛军精锐。

    此时,昨日在咸平县的对峙,再次上演,不同的是,这回是叛军完全占据了主导权。

    因为据薛敖派遣出去的太原骑兵回报,在陈勖率十万叛军与他六万晋军对峙时,对面仍有八万叛军在紧锣密鼓地抢修营寨。

    饶是陈勖,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亦有些惊讶,暗暗称赞陈勖的机智。

    他轻笑着对薛敖说道:“看来,昨日的对峙让那陈勖尝到了甜头,以至于他今日决定故技重施,逼迫我军后撤至梁城……”

    薛敖点点头,神色微妙地说道:“我以为他会分兵攻打开封,没想到居然直奔小黄县来了……这个陈勖,是个明局势、知进退的人呐。”

    “那怎么办?”李蒙在旁插嘴道。

    “还能怎么办?”薛敖哂笑一声道:“老子都丢一回脸了,也不怕再丢第二回。”

    言下之意,他已经做好了再次被叛军逼退的准备。

    在薛敖、赵虞、李蒙三人的克制与约束下,陈勖的施压战术再次取得了成功。

    次日,待八万叛军士卒在小县的南侧修建起营栅时,薛敖适时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六万晋军,看似灰溜溜地撤回了梁城。

    得知此事,义师上上下下的将领们大为惊愕:晋军这就撤了?

    面对众将的惊愕,大将周贡淡淡说道:“我方八万将士,在一昼日便建起了营栅,建成营寨指日可待,反观晋军,却因为兵少,不说无法分兵牵制,他连自己修成营寨都办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晋军为何不退?”

    众将顿时恍然。

    仔细想想也是,他十八万义师只需三日就可以逐步建成营寨,而那六万晋军,却没办法在三日内建成营寨,而有没有可以遮风挡雪的营寨,这将直接关系到双方对峙的胜败,与其三日后再退,但凡有点脑子,晋军就应该知道立刻收手,撤回梁城。

    当然,话虽如此,但陈勖还是有点难以置信,当即吩咐左右道:“立刻再派斥候去打探,我要清楚得知那支晋军的去向!”

    然而,再次派出的斥候却回来禀告陈勖,那六万晋军,确实是往大梁撤退了。

    在反复确认过这件事后,陈勖这才松了口气。

    十月三十日,连日骤降的天气,终于导致天空降下了当年的第一场雪。

    纷飞的大雪足足下了一个昼日,使整片大地都变幻了颜色,同时,也封死了小黄县与梁城的道路。

    十一月初一,在六万晋军往大梁撤退后的第三日,陈勖派使者前往小黄县劝降。

    小黄县只是一座小县,跟曾经的昆阳差不多,哪里阻挡得了实则十八万、号称三十万的叛军?

    更何况,此前退至小黄县的六万晋军,此刻也已撤往了大梁,变相地放弃了小黄县。

    在叛军的威逼利诱下,小黄县在绝望中选择开城门投降,除了个别的反抗,叛军几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这座城池。

    此时,叛军离梁城就只有四十里距离。

    次日,即十一月初二,陈勖在小黄县城外的军营中再次召开会议。

    在会议中,陈勖等人先探讨了薛敖的这次驰援行为。

    不得不说,薛敖这次的支援行为,在义师上下将领普遍看来,效果是非常糟糕的,直接导致原本还可以坚守几日的咸平县、小黄县,连接因为那六万晋军的撤离而陷入绝望,继而向他义师投诚。

    说得难听点,比不率军来援效果还差。

    但为何薛敖会做出如此不智的决定呢?

    义师上下都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