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赵氏虎子-第8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因就在于此地的百姓只认楚侯,只认安平道,他们甚至认为晋军是入侵者。

    开什么玩笑!

    楚侯杨固的楚国,只是晋国的封国而已!南郡同样是晋国的天下!

    但很可惜,南郡人却不认同。

    对晋王室心怀恨意的楚侯杨固,以及他暗中支持的、试图推翻朝廷的安平道,早早便别有用心地扭转了南郡人对晋国的认同,暗中鼓动、挑唆当地百姓与晋国的关系,以便治下百姓能全力支持他们展开一场推翻晋国的战争。

    虽然这群乱臣贼子的造反之路,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南郡人的想法,却也被他们扭转了,以至于在他王尚德率南阳军入驻南郡的一年后,他们在当地百姓眼里却依旧是外来人,甚至是入侵的敌人。

    当然,王尚德也不是没看到这一点,甚至无论是他,还是朝廷,其实都尝试过补救——当年楚侯杨固死后,朝廷试图通过让他几个儿子继承爵位,其实就是为了安抚南郡的民心。

    但很可惜,朝廷的想法落空了。

    因为楚侯杨固的那几个儿子,早就跟着荆楚义师的残党向南逃至武陵郡去了,甚至可能逃向了巴蜀,根本不敢回南郡——大概他们也知道,就算回到南郡继承了侯爵,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充其量也就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晋国朝廷,根本不可能再让他杨氏子弟执掌南郡。

    而除此之外,王尚德对安平道余党的残酷捕杀,亦是他失却此间民心的原因之一。

    要知道,安平道在南郡那可是一个传播极广的类似宗教的存在,它即是南郡百姓在信念方面的寄托,同时还对此间的百姓提供各种帮助,比如赊借钱粮,是一个类似‘善教’的存在。

    然而王尚德抓到安平道的教徒后,却逐一将其吊死在江陵城的城头上,这当然会进一步加剧南阳军与南郡百姓的矛盾。

    当然,王尚德虽然倨傲、傲慢,但本身倒也并不是残酷、暴虐之人,他之所以如此残酷地对待安平道的教徒,主要还是因为他被这些家伙给惹恼了。

    当年南郡战役后,荆楚义师与它背后的安平道,还有楚侯杨固势力,纷纷溃败。

    而后,荆楚义师就带着残兵败将,护着楚侯杨固的几个儿子逃亡南边的武陵郡,但那群安平道的教徒,那群漏网之鱼却仿佛不甘心战败,依旧潜伏在南郡,四处破坏、骚扰。

    要么鼓动某地的平民造反,要么破坏道路设施,袭击南阳军的运输车队,甚至不乏有人袭击他南阳军的落单军卒。

    这种事王尚德能忍一回,忍两回,哪有可能一回回地忍下去?

    在一次与安平道交涉失败后,王尚德下令全面搜捕南郡境内的安平道教徒,抓到一个就吊死一个,将这群家伙通通吊死在江陵城头,杀一儆百!

    可即便如此,却依旧有该死的漏网之鱼,四处破坏、骚扰。

    更有甚者,在他去年攻打长沙郡那会,身背后还有安平道的教徒在以各种方式拖累他,令他腹背受敌。

    总之,效果并不佳,王尚德杀一儆百的做法非但没有吓退那群安平道的教徒,反而加剧了南阳军与南郡百姓的裂痕,其中原因,除了安平道在南郡威望不低以外,南阳军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毕竟南阳军在严格执行王尚德的命令期间,难免也伤及了无辜,而这自然就愈发加剧了南郡百姓对南阳军的反感与憎恶。

    一言蔽之,王尚德很难在南郡招募到兵卒。

    除非他强行拉壮丁入伍。

    可问题是强行拉壮丁补充的兵力,他敢用?

    他敢将兵器与甲胄发给这群南郡兵?

    天晓得这群南郡的兵卒在得到兵器与甲胄后会不会突然造反,甚至于在王尚德与项宣的长沙义师厮杀时,给他来一手阵前倒戈。

    总而言之,王尚德既无法、也不敢在南郡征兵,他只能派人回南阳征募新卒。

    或有人会问,南郡那几年战乱不断,状况也不好,再加上近今年天下普遍短缺粮食,难道就没有南郡人为了养家糊口而投军么?

    当然有,不过这群南郡人投的却不是王尚德的南阳军,而是投的隔壁的项宣,投奔了长沙义师。

    也对,在南郡百姓看来,长沙义师可是荆楚义师的盟友,而且还是安平道认可的盟友身份,既然是为了吃粮而投军,为何不投奔长沙义师,却要冒着被乡邻唾骂的风险去投奔令人唾弃的南阳军呢?

    而这,也正是项宣近两年不缺兵源的原因,也是他从去年起与王尚德对抗近一整年的原因之一。

    别看王尚德现如今占着南阳、南郡两个郡,而项宣却只有一个长沙郡,但事实上,王尚德却几乎不能在这方面占到什么便宜,反而被南郡近一年来的各种起义、各种骚扰给搅地烦不胜烦。

    更别说项宣现如今还得到了江东义师的全力帮助,哪怕是隔着一个豫章郡,江东三郡亦源源不断将粮食与军备运往长沙。

    因此在兵源、粮食、军备三个方面,如今的项宣都不短缺,现如今长沙义师唯一的遗憾,也就只有一点,即新征募的兵卒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战力,这也是项宣不敢挑衅颍川郡的原因之一。

    相比较项宣的‘先苦后甜’,王尚德可谓是艰难多了。

    虽说项宣也熬过了去年的艰苦,可他今年年后就得到了江东义师的全力援助,而王尚德得到过什么援助了?

    迄今为止王尚德唯一得到过的援助,也仅仅只是前几年朝廷下令叫颍川郡向南阳运了一批粮食而已,除此以外,颍川郡既没有出兵帮南阳郡,也没有援助一件兵器。

    对此颍川郡解释了原因:自己用都嫌不够,无能为力。

    更有甚者,截止前年南阳郡逐渐恢复了产粮后,颍川郡干脆连粮食方面的援助也断绝了。

    当然,王尚德也怪不到颍川郡,因为前年与去年连续两年,朝廷从颍川郡征调了超过百万石的粮食——前年是为陈太师提供军粮,助其进剿江东义师;而去年则是朝廷用于赈济济阴、东平、山阳等爆发叛乱的郡。

    换而言之,之前那场仗,王尚德打到最后几乎是同时扛着长沙义师与江东义师,根本就没有得到援助。

    而事实上,当时颍川郡是可以助他一把的。

    别的不说,单说在昆阳,就驻扎着西上部都尉陈陌的一万军队。

    王尚德实在想不通颍川郡叫这一万军队驻守在昆阳做什么?难不成是防他南阳么?

    若换若其他人,王尚德估计就直接派人去颍川强令对方派兵了,可惜,颍川有个叫做周虎的都尉,那家伙是陈太师的义子,陈门五虎的兄弟,他拿什么使唤对方?

    至于向其求援……

    王尚德更是拉不下这张脸。

    毕竟当年那周虎还在黑虎山落草时那会,那可是曾派兵去围剿过的,虽说最后双方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默契,但却没有丝毫的交情,王尚德怎么拉的下这张脸?

    “……先静观其变,看看颍川郡的应对,只要项宣的军队攻入汝南,颍川按理来说不会视若无睹……”

    在沉默了片刻后,王尚德沉声说道:“待颍川与长沙叛军交兵,我等再伺机而动。”

    听到这话,副将李贽欲言又止。

    在足足犹豫了半晌后,李贽这才抱拳小心翼翼地说道:“将军何不联系一下颍川呢?传闻进近几年在那周虎的管治下,颍川的郡军无论人数还是实力均有极大的提升,更别说其麾下还有不少前长沙叛军的降将,相信那些降将都知道该如何应对项宣……”

    “……”

    王尚德皱眉瞥了一眼李贽,不悦说道:“没有颍川,我军就无法战胜项宣的叛军么?”

    见主将还不肯面对现实,李贽叹了口气,无奈说道:“将军,您其实也知道的,以我南阳军目前的兵力,固守南郡与南阳倒是足以,但却无力阻截项宣,甚至都没有收复江夏的把握。再者……项宣那支叛军占着‘义师’之名的便利,蛊惑百姓纷纷投奔,自是不缺兵源,再加上他如今得到了江东的全力支持,在粮食与军备方面亦不短缺,只要给项宣一段时间,他就迅速将麾下叛军扩增至十万人,甚至十五万、二十万,逐步与我军拉开差距。想要遏制这股叛军,务必要在其大肆扩军之前将其重创,重重挫败其锐气,将其打回长沙,甚至将长沙郡也攻占下。然而如今单凭我南阳军,却不足以做到这一点,我方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兵卒,而目前,只有颍川郡具备这个能力,据说,颍川郡目前有将近十万的军队,且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训练时间超过一年的老卒,更别说他们此前收容的,前长沙叛军的兵将……”

    “你也知道颍川郡军中有大量前长沙叛军的兵将?”王尚德冷哼道。

    李贽摇头说道:“那是周虎要考虑的问题,不是咱们的,怎能因为这点事,就忽略颍川郡军的实力?”

    “……”王尚德皱了皱眉,有些不耐烦地说道:“我不是说了先看看颍川的应对么?”

    仿佛是猜到了主将的心思,李贽苦笑说道:“当务之急,我等双方应当立即联手,共同迎击项宣的叛军,岂有‘先看看颍川应对’一说?若咱们毫无表示,他周虎又怎知我军急需增援呢?”

    这一番话,说得王尚德面色有些挂不住。

    毕竟他所谓的‘先看看颍川郡的应对’,说到底只是拉不下脸向那周虎求援,或者说他不想因此欠对方的人情而已。

    见王尚德面色不佳,李贽又说道:“最起码,将军应当与那周虎联系一下,了解一下对方的打算。”

    王尚德皱着眉头看了几眼李贽,半晌后这才缓缓点了点头。

    当日,他亲笔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往颍川。

    大概十月中旬前后,王尚德的这封书信,终于送到了颍川舞阳的晋军大营,送到了赵虞手中。

    当时赵虞正在观阅王庆刚派人送来的战报。

    从十月初起,在项宣于平舆县摆出了防守的架势后,王庆所率领的颍川军,反而与对面的长沙义师发生了小规模的交兵。

    几乎隔三差五地,王庆都轮流叫周贡、乐贵、鞠昇等将领去平舆主动搦战,朝着平舆县的城头喊话,偶尔朝城头上射几箭,但项宣就是不出战。

    在这种情况下,周贡、乐贵、鞠昇等人敷衍似地组织一场攻城战也就打道回府了,论兵力损失,双方的伤员加起来可能连一百人都未必会有。

    反过来,项宣偶尔也会出乎练兵的目的,派麾下大将刘德率军求战,甚至是亲自督战,毕竟就像王尚德与李贽所认为的那样,现如今项宣麾下长沙义师基本上啥都不缺,就是没有足够实力的战力,而已与他们建立‘默契’的颍川军,显然是最佳的练兵对象——只要与颍川军打上一仗,相信长沙义师那些新兵会迅速蜕变为合格的士卒。

    见项宣带着一帮新兵来挑战,王庆、鞠昇、周贡等人自然也猜到了对面的想法,但他们并没有揭穿,就像王庆对诸将所说的:“对面主动将战功送上门来,为何不要?”

    诸将纷纷笑着点头。

    尽管项宣是为了借与他颍川军作战而达到练兵的目的,但打仗是要死人的,那些被他颍川军所杀的义师士卒,无疑也可以化为一份功勋——至少可以用来应付朝廷。

    于是乎,各怀心思的双方便有默契地开始了小规模的交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