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诸天福运-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他心中猛的一动

    之前的想法,是不是有些过于保守了,而且对于中原大地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不说柴大都督突然心血来潮,手下一干高层武不由面面相觑,不明白大都督究竟是什么意思?

    裴宣的脾气刚正,直接问道:“大都督究竟是何用意?”

    柴大都督回神,笑道:“诸位可知,大宋此时的人口数量,究竟有多少?”

    这

    一干高层武顿时懵了,他们哪里知晓这些?

    柴大都督笑吟吟道:“旁的不说,京东东西两路,受到咱们控制的乡村百姓数量,就超过了两千万!”

    “不要怀疑,这是本寨弟兄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慢慢统计出来的数字,基本上没多少差别!”

    说到这里,柴大都督环视手下小弟,悠然道:“这还没算人口聚集密度更高的城市!”

    “估摸着,京东东西两路的城镇人口,起码也不会少于五百万!”

    一干高层武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他们现在已经明白柴大都督的心思了。

    京东东西两路的人口超过两千五百万,还有淮西淮东的人口,河北河南的人口,江南之地的人口,还有西北的人口

    啧啧,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估摸着,大宋的人口数量,怎么也超过了一亿之数,只少不多。

    想想一亿人口,该如何治理,最关键的是该如何让他们都吃饱饭?

    哦,差点忘了,还有个人口密度不小的川蜀地区,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啊。

    他们可没有主动发动战争,在战争过程中削丁的疯狂念头。

    只要一想到,等大宋朝廷垮台,他们将接手这么一个大摊子,就不由心头发虚手脚发软。

    真的,在场高层武有些畏惧了

    至于眼下考虑这些,是不是早了点?

    一点都不早!

    通过柴大都督不时的提点,还这些年收集到的各种信息,都说明大宋朝堂的统治根基正在迅速腐烂崩塌,什么时候彻底完蛋都说不一定。

    起码,民生方面已经快要维持不下去了,可道君皇帝和身边的重臣,依旧在不遗余力搜刮天下。

    最关键的是,除了要防备西夏的西北边军,整个大宋就没有能打的正规官军了,这是何等可怕的事情。

    一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宋将彻底陷落于炼狱之中。

    作为最有可能接手大宋朝堂留下的烂摊子的势力,燕云大都督府自然不可能叫这样的事情发生。

    “大宋为了拉拢士大夫,真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竟然直接放开了土地兼并的限制,这不是自取灭亡之道么?”

    等手下高层武消化了一阵后,柴大都督这才没好气道:“眼下的大宋,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百姓没有立锥之地,也就是没有可以勉强维持生存的田地,一旦出现灾祸还不是哀鸿遍野的景象?”

    “也就是大宋商业繁荣,能够提供大量的服务性岗位,使得城市底层百姓能够勉强活下去,可也就是如此了!”

    “咱们得未雨绸缪,暗地里召集大批失地流民,将他们通过海运的方式,送到附近的外海大岛上居住,等于是救了他们的性命!”

    “一个济州岛,便可以安置五万以上百姓,人人有田种日子有盼头!”

    “新发现的外海大岛,起码能够安置二十万百姓!”

    说到这里,柴大都督笑吟吟道:“若是等咱们以后成为了中原主宰,像是高丽,还有辽东等地,都可以安置百姓么!”

    “眼下中原的情况就是人多地少,那就只能将百姓迁移到荒芜未开发的地方生存,起码不用和地方上的豪强拼命!”

    一干高层武目瞪口呆,他们没想到柴大都督想得这么远,眼下燕云之地自身的发展都还没彻底理顺呢。

    当然,既然柴大都督提出了要求,他们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不就是向外迁移百姓么,这事他们又不是头一回做,有大量的海船和经验丰富的船员,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困难。

    “你们看,就连方腊都知晓,趁机吸纳大宋的百姓前往所居大岛,咱们总不能连方腊都不如吧!”

    随意的一句话,倒是把手下高层武的斗志给激起来了。

    柴大都督所言不差,就连方腊都知晓要壮大自身,他们也不能落后。

    难不成,他们占据外海大岛,迁移百姓过去就不管了么?

    以后,岛上的百姓还不是他们的治下之民?

    与其叫方腊给忽悠了去,还不如跟着柴大都督有前途。

    一干高层武来了动力,甚至有那心眼小的,提议不做方腊的海船建造生意,却被柴大都督阻止了。

    在他看来,不管方腊是什么心思,总之最后占便宜的都是华夏子民,这就够了。

    等以后符箓能够成为海船,甚至飞行器的动力之时,到时候方腊的地盘,还不是在中原王朝的势力覆盖之下么?

    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人口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更别说此时了。

    与其让中原百姓在战火中煎熬,死在王朝更替以及野心家的争霸之中,还不如主动出海开拓生存领地,起码此时的燕云大都督府,有能力帮助他们横扫一切不服。

    起码,在武力上不用有丝毫担心

 第四百五十七章 荒唐之极

    作为燕云大都督府的核心领地,燕云之地的发展速度,自然比梁山本寨那边要快速迅猛。

    更别说,这里儒学影响有限,地方豪强和乡绅这一阶层,还处于萌芽状态,比起京东东西两路发展的阻力要小得多。

    起码,不会出现之前在水泊周围,出现的大户,乡绅和土豪反攻试探时,受害者依旧按照老思维行事的事情。

    换在燕云,不说拔刀就砍,起码也不会忍气吞声,第一时间把事情闹到官府这里。

    另外,燕云这里的普通百姓,不管是汉人还是其他族群的底层百姓,都相当穷困。

    只要官府办事公道,加上以工代赈的手段,能够轻松动员绝大部分青壮参与建设和劳动。

    这一点,水泊周围的乡村比不上,总有那些中农和富农日子过得不差,对于本寨的宣传并不是那么感冒。

    加上燕云大都督府弄出的免费公学教育,使得燕云百姓对后代有了盼头,更加拥护和支持大都督府。

    于是,几乎和水泊周围乡村同时铺设木梁轨道的燕云之地,只用了差不多半年时间,就将各大城镇之间的木梁轨道铺设完毕,而且还是客运和货运同时铺设。

    与此同时,燕云之地的水泥官道也在迅速延长之中,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和铺设的木梁轨道形成主要的交通网络。

    此时的燕云大地,一辆辆符箓客运和符箓货运,奔行在广阔的大地上,使得燕云之地的发展陡然加速。

    官道上,一辆辆符箓四轮马车奔走如飞,同样在加速燕云大地内部的物流速度。

    当接到朝廷召回命令,启程回返汴梁的李纲和随从,先是乘坐符箓公交抵达车站,而后又乘坐符箓客运奔向河北边境时,整个人都沉默了。

    作为大宋官场少有的能人,自然知晓这些便捷的交通工具,意味着什么。

    之前,燕云大都督府大动干戈时,他倒还没有太过惊奇,可真正亲身体会符箓车辆的便捷,自然而然有了不少感悟。

    可这种感悟,叫他的心情却是好不起来。

    再看沿途规划整齐,水利设施完善的田地,还有一排排足有五六层,形制规整的楼房组成的居民小区,心情更是复杂难言,只希望看到的这一切都是虚幻。

    不知不觉中,燕云之地的实力,已经强到了惊人的地步。

    这次返回汴梁,一定要好好和当今官家说道说道,大宋必须要改变了,不然肯定会发生不忍言之事

    符箓客运的速度不算快,也算不得慢,一路过了好些城镇的站点,直到三天后到了河北边境最后一个站点。

    下了车,在附近的驿站休整一晚。

    晚上,李纲带着随从在最靠近河北边境的燕云之地的城镇溜达,看到了一切都叫他心情越发沉重。

    燕云之地的城镇,发展得实在太快了

    这里的居民个个红光满面精神抖擞,显然都能吃饱甚至可能还能吃到了油腥。

    镇子不大,可五脏俱全。

    什么医院,学堂还有图书馆之类的,这里全都有。

    单就这一点,大宋境内的许多城镇都比不上。

    燕云大都督府在年后,可是发起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运动,鼓励所有百姓加强自身学习,争取学到更多丰富的实用知识。

    特别是各地新建的图书馆,里头藏有许多的实用性质书籍。

    只要是当地百姓,都不需要缴纳银钱,就能够免费进入图书馆看书借书。

    若是外地人士,也能花费少量银钱办理看书卡,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在图书馆看书学习。

    单只这一点,就让李纲大为赞叹,此乃教化之功也

    当然,唯一不满的是,不管是学堂还是图书馆,都很少教四书五经圣人之学,导致儒学在燕云之地竟是没有多少声势。

    李纲没少劝说柴大都督,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不过眼下,他就算心中有什么想法也已经迟了,这次返回汴梁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回来。

    说真的,在幽州的这一年多时间,李纲过得还是相当舒心惬意的。

    起码,大都督府监视他的行为,都摆在明面上,并没有私下里为难的意思。

    除了一些比较机密的所在,整个燕云之地几乎可以随处可去,就这一点不得不叫李纲佩服柴大都督的心胸气度。

    本来,他还想深入了解一下燕云大都督府的民生治理,还有军事潜力之类的事情,可惜汴梁的召唤来得太急。

    说真的,他不明白朝廷这时候召他回去作甚?

    收复燕云十六州么?

    别开玩笑了

    就是李纲这样的心志坚定之辈,都不得不承认,此时的燕云之地实力已经强到了一定程度,根本就不是大宋能够轻易针对的对象。

    除非,大宋能够不顾一切将西军全部抽调过来,同时抽调整个国家的能战之军,不然想要针对燕云之地,都只是个笑话罢了。

    想不清楚这些,干脆没有多想。

    在镇子上溜达一圈,等第二天直接离开燕云之地的边界,进入了大宋的河北境内。

    只是,叫李纲感觉无奈的是,河北地界的状况还是那么的不堪,民生凋敝,商业倒是有些看头。

    河北之地自然不会有便捷的符箓交通,李纲一行自然只能搭乘传统二轮马车行进。

    那颠簸的酸爽,绝对叫李纲和随从们心有戚戚。

    自从进入河北之地后,仿佛和之前的燕云之地是两个世界。

    所见所闻都是大宋的气息,可怎么就感觉相当的别扭。

    河北民生凋敝也就罢了,可进入了河,南之地,李纲和随从们别扭的感觉不仅没有消散,反而更加明显。

    这是怎么回事?

    很快李纲就想明白了,不是大宋不够繁华,真说起来,比起河,南腹地,燕云之地才算的上贫穷简陋。

    但问题是,两地民众的精气神完全不一样。

    大宋河,南之地的百姓,尽显慵懒之态,干什么都慢吞吞的,从上到下弥漫这一股腐朽气息。

    再说了,大宋百姓真的富裕么?

    除了汴梁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