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十三皇子-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这样,大群大群的灾民。来到楚国和大涪的交界处,想要通过这里来到大涪境内。
可是,发生在楚国的这些事情,守在大涪境内的将官怎么可能不知道,这几十万的灾民,要是都来到大涪,那会给大涪带来巨大的麻烦。
所以,守关的大涪将官,不约而同的采取了紧闭关门,禁止灾民入内的做法。
一时间,大涪靠近楚国的几个关口,都来了许多灾民。听说大涪不准他们入境,这些灾民们也彻底绝望了。
回到自己的家园,那里没有一粒粮食,通往大涪的关口又紧紧关闭。这些灾民也没了继续赶路的力气,他们干脆就在关外停了下来,等待饿死的命运。
这种情况下,几乎天天都有灾民饿死。勉强活着的,也是面黄肌瘦,那些饿极了的灾民,甚至出现将尸体上的肉烤着吃的现象。
杨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带着巨远光和邱泽来到旬阳关的。当他站在这座雄关的城头上往下望时,不由得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难民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杨云的计划,楚国受灾,肯定会有难民往大涪这边赶。所以,在几个月前,他已经提前叫人在周边各县储备粮食,准备接收一些难民到自己的封地。
第二百零二章 安置难民
“至于安置的地方吗?我倒有个建议。”颜雄站起来笑着说道,他在吴县这地方盘踞多年,对山里的地形甚是了解。
“你说的是不是鹿儿坡?我想也只有那个地方,才能够安置下这好几万人。”同样对地形十分熟悉的刘海妮接口说的。
这鹿儿坡是吴县境内一个特殊的地方,位于吴县附近几座大山相连的地方,是一块面积颇大的,位于三腰之上的一块平地。
这个地方,以前很少有人去。对于土匪而言,这地方虽然很平整。但是山路比较好走,地势不适合防御,所以不适宜建立山寨。
而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个地方地势比较高。要爬上去很费力气,所以也没有人愿意到这个地方去,只有一些猎人和樵夫偶然到这里边儿,讨讨生计。
于是,这个地方成了安置各县过来的难民最好的地方。即使这些难民在这里生活,种植庄稼,也不会和吴县的老百姓过多的接触,所以不易造成传染。
杨云和县衙众人,跟着颜雄和刘海妮一起,来到鹿儿坡查看一番,对这里的地形十分满意。于是,这个后来吴县仅次于县城的人口聚集地,就这样定下来了。
听到放行的命令,吴县的这些士兵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越来越多的流民来到几县交界处,要是真的让他们把这些人都杀死在这里,这些士兵们还是万分不忍。
听到吴县愿意接受他们,这些流民们欢呼起来。至于要他们到指定的地方,不得随意和吴县的百姓们进行接触,他们也能够完全接受。只要有机会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这些困难都是可以接受的。
要在大山里边安置两三万人。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杨云动员吴县老百姓,提前准备好一些生活用品,以及将临时搭建帐篷的东西运送上去。
对于吴县老百姓而言,他们是非常不愿意接纳这些染病的人的。要是这次换一个人来安排此事,他们是肯定不会配合的。但是吴王殿下发布公告,老百姓们虽然万分不愿,大家还是积极地行动起来。
几万人要住在这鹿儿坡,所需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杨云让人事先准备的一些东西,很快就消耗的差不多了。
幸好,山里的树木枯草十分多,临时搭建了一间间简易的帐篷。能够遮住,天上的雨水和太阳,大家已经满足了。这些都还不算什么,最要紧的,还是药品和粮食。
由于已经有了治疗吴县百姓瘟疫的经验,杨云让人在山坡上,准备了上百口大锅。每天不停地熬制着,治疗瘟疫的汤药。
这一两年来,吴县的庄稼收成大大增加。使得县衙和多数老百姓家里都有了一些余粮。但是忽然增加了数万张嘴巴,这点粮食还是万万不够的。
幸好,这些难民们还携带了一些粮食。在杨云的督促下,附近几个县的县衙,也提供了一些粮食。但是,对于这几万人而言,这些粮食是远远不够的。
请求朝廷拨粮赈灾的折子,已经送出去好久了,大涪这几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事。所以,朝廷的粮库现在存粮还算比较充足。想来,涪皇应该会同意儿子的请求,给他们送来粮食和药材的。
吴县离西京的确是太远了,这一来一去,会耽搁很多时间。所以目前而言,怎样挺过这一段时间,是摆在杨云等人面前最大的问题。
让县城里的富户和老百姓们,将多余的粮食借给县衙,来年不仅全数归还,还会复出多余的利息。这个举措在吴县老百姓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凭着对杨云信任,县城中终于有人行动起来,将一袋袋粮食送到县衙之中。
此外,杨云又把一些成熟期短的粮食和蔬菜种子,送到了鹿儿坡,让这些流民们在山坡上开荒种地。
由于这里来了大量的人类,原来生活在这一带的飞禽走兽们可遭了殃。这些可恶的人,不仅占据了自己生存的家园。还成立了好几只打猎的队伍,使这里好多的野兽都成了人类的食物。
可是这些野兽的肉,远远不够让这几万流民填饱肚子,于是乎有些人就把主意打到数千里海拨,千年不化的冰山雪峰之上。在这里,他们历经艰险,甚至付出生命代价,又打到许多里猎物。
除此之外,山中许多的植物也成了这些流民的口粮。在以前那个世界里,杨云家几代学医,他自己从小就跟着爷爷到山里采集各种草药,所以对植物的属性还是很有研究的。
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食物有毒,一般情况下杨云一看就能区分清楚。在他的指引下,这些流民在山民挖掘了许多野菜,大大的缓解了粮食的压力。虽然这些野菜不一定都很美味,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流民们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好的了。
不过这些流民,在这大山里生活也有好处,因为这里的空气质量特别好。还有,在这里要取水,只能在深井中挖出井水,所以大家的食用水都很健康,没有任何污染,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瘟疫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之前在治疗吴县百姓的瘟疫的时候,杨云等人已经积累了许多的经验。所以这一次,熬制出的中药。效果十分明显,很多流民的病情很快得到缓解。
能够继续活下去,就是这些流民目前最大的目标。身上的病情得到好转,他们立即有了信心。所以在这之后,搭建帐篷、挖掘野菜、种植食,大家的积极性就更加高了。
虽然大家都很努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麻烦还是慢慢的向大家靠近了。首先是药材基本用完,之前为了治疗吴县老百姓们手中的瘟疫,已经用了许多的药材,并且也在周边各县收购了许多。
但现在又有好几万的流民需要用着这些药物,已经严重入不敷出了。大家在山里四处搜寻,几乎把每一棵树每一寸土为一颗草周边都找寻完。但是,治疗瘟疫的药草几乎被挖的干干净净。
好些重病的病人,通过服用中药已经脱离危险,但是随着药物的缺失,他们的病情又出现了反复。甚至还有一些重病病人,只能不甘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一切,让以杨云为首的大夫们心急如焚。他们绞尽脑汁,找了一些药物进行代替,但是这些替代的药物药性差了许多,所以这一情况使得这鹿儿坡的流民们,慢慢变得日愈艰难起来。
除药物之外,粮食也是个大问题。几万流民几万张嘴巴,每天消耗的粮食,都可以堆成一座小山。很快,粮食消耗完了,山中的飞禽走兽也被他们差不多清光了,山中能够吃野菜树皮,也快没有了。
从最初的一日两餐,慢慢变成一日一餐,最后发展成两日一餐。甚至有些老百姓三天才能吃上一顿。但现在,就算是这样的待遇,眼看都快没有了。
这一切的人情况让杨云等人心急如焚,他们发动群众想尽一切办法,筹集了一些粮食,但是仍然是杯水车薪。
这些鹿儿坡的流民,最先指望着吴县官员给他们治病,给他们带来粮食。但随着粮食越来越少,治病的药物也越来越少,他们也慢慢变得暴躁起来。
于是乎,开始出现了打架,杀戮,甚至为了一些食物,大面积的进行厮杀,很多人,在这些厮杀中失去了生命。
最后甚至发展到,有些人偷偷把这些被杀死的人的尸体,也当成粮食。
杨云和他手下的人,绞尽脑汁想了许多办法,但是在饥饿面前很多人,人性中最卑劣的一些方面,在流民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就在大家快要坚持不下去,快要崩溃的时候,终于有好消息传来,朝廷第一批赈灾的粮食和药材终于送到了。
这些药材和粮食能够这么快送到吴县,也亏了父皇和朝中大臣的睿智。他们接到杨云的加急奏折之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很快决定,调拨物质救济灾民。
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吴县离西京的确太远了,如果从西京调拨物资再到吴县的时候的话,就会耽误很多时间。
最后涪皇下令,以快马形式,通知吴县周围的县城,州府等各个区域。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就近调拨粮食和药材,并快速的送到吴县。
当第一批粮食和药材送到吴县的时候,杨云兴奋不已。纵使他的个性超越同龄人的沉稳,但是这时候他也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在县衙中,和池丽巨远光等人,兴奋得又蹦又跳。
有粮食,有了药材,鹿儿坡的流民们也看到了希望。他们那烦躁的心情,也慢慢平静下来。开始像以前一样服从县衙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开荒种地,配合着县衙进行治。
从第一批粮食和药物到达之后,慢慢的,涪皇从大涪各地调拨过来的药材和粮食,也源源不断的送来了,大大的缓解了杨云等人的压力。
紧接着,好消息不断传来。流民们到鹿儿坡之后,开垦出来的荒地种下的第一批快熟的粮食,终于成熟了。这一下让这几万流民彻底放下心来,终于不用担心饿死在这里了。
第二百零三章 粮食危机
各县县衙费了好大的功夫,终于将这十多万流民都安置了下来,并且使他们遵守封地的各种法规,接受成为封地百姓的事实。
由于有这些难民的加入,各县的百姓人数,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以前各行各业缺人的困局终于解决了。
为了鼓励这些难民,参与到封地的建设之中,各县县衙的还颁布了许多奖励的政策,努力调动大家参与各种劳动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针对目前这一特殊情况,封地还制定了一个临时的规定。
对于整日游手好闲的百姓,封地采取了强制劳动,关入牢房,甚至是遣送出境的各类惩罚。
与此同时,各县还办起了许多培训班,有各行各业的一些成功人士,给这些新来的难民传授各种技能。
在一系列措施引领下,封地的三个县,总算走上了正轨,大家都开始按部就班的,在封地进行发展。
在经历了短暂的不适应之后,绝大多数的难民终于适应了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