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十三皇子-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护存侥幸心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宇文护还不如直接登位,将不支持他的官员全部替换。然后在大涪全境名正言顺的选拨官员,填补朝廷中的众多空位。

    做出决定之后,支持宇文护的官员纷纷行动起来。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大涪各地频出“祥瑞”,于是在大涪上下传出风声。这些“祥瑞”昭示着,杨氏皇族已经不适合在坐在皇位上,大涪已到更改朝换代的时候。

    在有心人的传播下,这种言论很快在大涪传开,先是一部分人小心的传播。最后变成了街头巷尾,朝野上下人人谈论的话题。

    宇文护手下一些重要官员,便开始向涪皇杨光上书,要让他主动禅位,将皇位传于司徒宇文护。

 第三百五十六章 宇文称帝

    这一次呈上折子的这一批官员,与上一批呈上奏章的官员不一样,他们都是大涪各部门的重要官员,甚至连同为一品官员的司空陈远航也呈上了折子。

    在朝中大多数官员联合施压之下,杨光终于承受不住压力,让人拟了诏书,禅位于司徒杨光。

    可是杨光的诏书颁布送到司徒府之后,司徒宇文护却拒绝了这一诏令,表示要忠于大涪,忠于涪皇杨光。

    见宇文护拒绝为帝,杨光心里还有一点小小的高兴,因为他看见了一丝保住皇位的希望。

    但很快,杨光便知道希望破灭了,因为朝中大多数忠于宇文护的人,这些人再一次向杨光施压,要求他再一次下诏。

    无奈之下,杨光第二次颁下诏书,称自己能力不足,“不愿意”在坐在这帝王位上,希望司徒宇文护能为大涪百姓着想,登基为帝。

    第二次诏书送达司徒府之后,宇文护依然拒绝了。

    杨光现在也明白了宇文护的意图,明显是很想当这皇帝,但是却要故意再三推脱,做出一副忠于大涪的样子。

    但此时的他,身边只有很少一部分真正可以信任的手下,相比起之朝中支持宇文护的官员而言,这力量的确太弱了。

    到了这一局面,杨光干脆铁下心来,你不是要将忠臣样子做足吗?那我就配合你演这一场戏吧,这样多多少少还能保护一些忠于杨氏皇族的官员。

    在这种心态之下,杨光又连续几次下诏,语气一次比一次“情真意切”,希望宇文护为黎明考虑,不辞辛劳,坐上皇位,带领大涪走向繁荣昌盛。

    就这样,杨光一连下了五道诏书,司徒宇文护连续拒绝了四道诏令之后,在杨光发出第五道诏令的时候,终于“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出来当这个皇帝。

    就这样,在杨光当上皇帝的第二年,他便将皇位禅让给司徒宇文护。

    宇文护答应登基之后,新皇登位大典很快举行,西京城中群臣“雀跃”,大多数百姓都“自发”来到街头,张灯结彩载歌载舞,庆祝新的皇帝诞生。

    宇文护登上皇位之后,改国号为梁,都城仍定为西京城,封前大涪皇帝杨光为涪王。

    宇文护登上皇位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撤掉了一大批忠于杨氏皇族,对宇文护谋权篡位深表不满,该官员。

    而后,他有大势提拔忠于自己的官员,让他们担任朝中重要职务,并且很快组织了文武两次科考,准备为他的大梁帝国选拨能独挡一面的文武官员。

    只不过让宇文护有些失望的事,这两次的科举考试,效果并不明显,参加这两次考试的文人和武将报名并不踊跃,选拔出来的人才也比较少。

    在选拔官员的同时,宇文护还以最快速度调集忠于自己的统兵将领,准备向这之前反对自己的各地城市和驻军,发起猛烈的攻击。

    宇文护登基为帝的事情,很快传遍大涪各州各府,各地的官员很快做出反应。

    见宇文护的势力庞大,

    大部分官员纷纷表示,支持宇文护登上帝位,并忠于新的大梁帝国。

    而那些忠于杨氏皇族的官员,还有一些自己觉得有一定实力,有一些想法的官员纷纷行动起来,表达出他们的态度。

    遂州刺史王琪,立杨氏皇族旁支弟子杨丹为帝,号称要复兴大涪帝国,与叛乱篡位的宇文护抗争到底,并以大涪皇帝的名义下旨,号召终于大涪的官员,听从大涪帝王的旨意。

    有了王琪的带头,好些地方官员或者统兵将军也有样学样,立下一个杨氏皇族的弟子为帝,都以杨家皇族正统自居,希望忠于大涪的官员,听从皇帝旨意。

    东南的东羌族,羌王朵兀宣布,立杨润为帝,定都东羌族最大城佰川。

    临海的红岛府,定远将军廖力生带领手下五万大涪将士,立皇族弟子杨启顺为帝,定都红岛城,呼吁大家起来声讨宇文护。

    西河都护府都护陈国抗,立杨氏皇族旁支子弟杨威为帝,表示要和宇文护抗争到底。

    梓州东山县县令、红远县县令、白山县县令,三县联合发声,立杨氏皇族旁支弟子杨东为帝……

    一时间,原大涪的领土上多了很多皇帝,而这些官员在立杨氏皇族旁支弟子为帝的时候,似乎都忘记了,在云州还有杨云、杨勇和杨延这三位杨氏皇族嫡系子弟。

    “老十三,现在这局面,得有人站出来领导我大涪将士,与这野心勃勃的宇文护所谓的大梁帝国抗争,夺回我大涪的江山了,而这人非老十三你莫属。”

    杨云得到宇文护建立大梁帝国消息的时候,他正在和自己的九哥齐王杨勇,十二哥宁王杨延讨论目前的局势。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杨勇立即激动的说道。

    “是啊!十三弟,十二哥我以前对你多有误会,经历这么多事情,我看得出来,在我们兄弟中,你是最有才华的一个。现在只有你能够站出来,领导大家重新夺回我大涪的江山。”杨延也立即站起来,真诚的说道。

    这两个人自从来到云州之后,看到杨云封地,和云州的一系列变化,在惊叹不已的同时,也真正开始佩服起,这一个他们以前看不起的“懦弱胆小”的弟弟。

    杨勇和杨延的话,让杨云陷入沉思之中,三哥杨光还在大涪皇帝位置上的时候,杨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容回避了。

    目前这一局面,宇文护得到原大涪境内大多数人的支持,支持杨氏皇族的人,目前是一盘散沙,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支持杨氏皇族的旗号,结果心里想的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这种情况的确需要有人站出来,呼吁真正忠于大涪的人,让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宇文护和他手下那一般只图个人私利,而不顾老百姓生死人了。

    纵观大涪全境,在反对宇文护的势力中,也只有自己的实力最强,杨云知道,现在是自己站出来,公开声讨宇文护的时候了。

    杨云找到自己的老丈人池尚文,和他谈到目前的现状,和自己心中的一

    些想法。

    对于这个女婿,池尚文是越来越满意了,女儿此时已经永远离开了大家,但杨云却没有再娶的心思,依然十分尊重自己,池尚文十分欣慰。

    对于杨云的想法,池尚文是持赞成态度的,池尚文是文官,对于行军打仗不太在行。但他也知道目前的形式,如果没有人把一盘散沙的忠于大涪的力量集中起来,想夺回大涪的江山,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杨云和手下的一帮官员,巨远光、姚侠、戚威、铁峰、司权等,还有刚刚从罗汉岭赶回来的郭龙,经过一番商议之后,终于做出了决定。

    宇文护的大梁帝国成立刚刚一个月,身在云州的杨云,发出了一份讨贼檄文。

    檄文是由巨远光亲自起草的,其中罗列了宇文护三十八条大罪,檄文言词激烈,其中不带一个脏字,但却驳得宇文护体无完肤,让世人都看清了宇文护的狼子野心。

    檄文发出之后不久,杨云便将云州大部分兵马,调至云州靠近大涪境内的各关口,准备讨伐宇文护。

    但是云州现在的兵马有限,还得随时防备着身后的楚国人,就算加上杨勇和杨延带过来的士兵,也只能凑上十多万出征士兵而已。

    不过这时候,倒是传来一个好消息,楚王赵元让差人送来一封书信。

    信中的意思很简单,楚国和大涪这么多年虽然敌对。在打斗中,建立了情谊,今大涪朝中逆臣叛乱,楚国也为之焦心。楚国支持吴王杨云,讨伐宇文护,收复大涪江山,在此期间,楚国不会主动进攻云州,还可以提供有限的帮助。

    看到这一封信,杨云立即明白楚国人的想法,想等自己和宇文护打个两败俱伤,他们再坐收渔翁之利。

    但此时此刻,杨云也没有其他办法,楚国人暂时不攻击自己,总比自己腹背受敌要好。

    在这种想法之下,杨云很快书信一封,让人快马加鞭送到楚阳城。

    心中的主要内容是感谢楚国理解,希望云州和楚国一笑泯恩仇,从此之后做友好之邦。

    其实杨云也知道,自己所说的话,楚王赵元让根本不会相信,但这个时候,站在楚国的立场上,赵元让就是不相信,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会对云州用兵。

    没有了楚国这后顾之忧,杨云轻松多了,他立即组织手下士兵,对于在云州附近的的大梁兵,发起一次又一次的攻击。

    郭龙为帅,于晨安为副,巨远光为军师,在杨云的带领下,整顿兵马,开始向宇文护控制的一些地盘发起攻击。

    几场大战下来,去了杨云明白了现实,自己现在的实力,想推翻宇文护,还大涪江山难度很大。

    大梁帝国皇帝宇文护,本来想直接发兵,攻击杨云所在的云州。但是他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多少力量可以对付杨云了。

    现在,许多忠于大涪的地方官员纷纷发兵,讨伐宇文护的大梁帝国,搅得宇文护头痛不已,哪里还有兵力发起反击,只好命令手下士兵坚守关口,不得出战。

 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梁讨逆

    筹划了这么多年,宇文护终于如愿地坐上了皇位。但此时的他却忽然发现,坐在皇位上的感觉,却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开心。

    整个国家里到处都是反对的声音,四面八方兵戈四起,整天都能收到各地传来的告急文书。朝中的官员大量空缺,好多事情由于没有人领着做,所以被迫搁置。

    每天处理朝中各种事情,宇文护得忙到很晚,第二天一大早又得早早起来,领着朝臣开始早朝,又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最让宇文护感到头疼的是,现在好多地方官员都在发兵讨伐自己。现在自己手边虽然有一些兵力,但是要同时对付这么多股敌人,人数还是有些不够的。

    早朝之后,宇文护把一些自己觉得还比较得力的官员留下来,一起商讨如何剿灭这些反叛自己的势力。

    “陛下,目前我们兵力有些不足,同时对付这么多股势力,的确难度有一些大。臣以为,我们可以先集中对付一些势力,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等灭掉一部分之后,在对付剩下的势力。”说话的是大梁新任的兵部尚书,一个四五十岁的魁梧汉子。

    “武大人说的很有道理,臣也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拉拢一批,打击一批,一个一个收拾这些胆敢犯上作乱的家伙。”一个文士打扮的官员说道。

    “那诸位爱卿说一说,我们现在应该先打击谁,暂时拉拢或者放过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