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返阿迪里亚星球-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息影像工程师,配合着渐渐完善的初步设计图纸,把一块块局部的工程模型变成可视化的三维图像。影像用投影打在会议室墙上的大银幕上。
工程师们,对照图纸和三维图像,进行修改,校对。。。。。。
二天以后的下午9:00,设计中心的工程师们终于完成了这个球形《蛋糕》的全息模拟数字模型。
9:30 ,大车带领海青,岗子,延飞,老谢,宝玉等专业的工程师,胸有成竹的走进了《全息影像车间》。
依旧是专家组的五个面无表情工程院院士坐在第一排的观众席上。
依旧是SK博士铁青着脸,站在《全息影像车间》的门口等着重要人物光临。
9:55,那辆红色的数字隧道传送车稳稳的停在了《全息影像车间》的门口。
六名国家宇航局专家组的航天工程院院士出现在大门口,他们穿着深蓝色的连体服装,胸前贴标上《国家航天局宇航中心》,手臂上贴着红色的国徽。他们戴着深蓝色的头盔。上面有白色的号码和隆起的鲨鱼鳍天线。
这六名国家宇航局工程院院士走进了观众席。
作为《国家航天局XH663项目组》副总指挥的车世光,站在门口,等候着后面《国家航天局宇航中心》的宇航员们的到来。
还是上次的五名宇航员,穿着深蓝色的连体服装,胸前贴标上《国家航天局宇航中心》,手臂上贴着红色的国旗。他们列队走进《全息影像车间》。
最后一位是星际飞船太空捕捉的操作者李新迪博士。
SK博士介绍到:“这位是《国家航天局宇航中心》太空捕捉的操作者李新迪博士。”
“这位是《XH663项目组》副总指挥车世光。”
李新迪伸出手来。
大车犹豫了一下,握住了李新迪博士的手。
大车感觉到李新迪博士的握手力道,她一定是个能担当的人。
第二十章 国家栋梁
(新书求点评,求转发)
全息影像车间的大门自动关上,大银幕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绿色时钟,数字在闪烁。9:58:12
屏幕上的背景是发射台上巨大的发射架,上面竖立着一排星际飞船。身穿白色,蓝色连体服装的人在发射台上忙里忙外,不时的有直升飞机从远处飞来降落在发射平台的停机坪上。
更远处的天空中,有三架军用喷气式飞机在试飞,造型奇怪的三角尾翼上拉出长长的烟雾。
东面接近屋顶的全息影像总控室里,六位全息影像工程师坐在椅子上,双手紧握控制旋杆。他们全神贯注的等着主任秦良德发出的命令。
老秦戴好头盔,肩上的数据线插在面前的控制板上,他打开面前放着的《盐矿七号实验室》全息数字模拟设计操作流程。那封面上写着大大的四个字《球体。蛋糕》
旁边的观察员递过来一只红色铅笔,老秦右手紧紧抓住,铅笔尖在桌面上不停的抖动,发出咔、咔、咔、咔,微弱的声音。
老秦紧张的在发抖。。。。。。
银幕上的时钟指向10:00,室内的灯光咔的一声全部熄灭,银幕上星际飞船发射场影像变得更加清晰。
大车,海青,老谢,延飞,大维,岗子,手拿技术资料夹列队走到银幕前面。
一排灯光亮起来,照亮了这6个人的脸。
大车高喊:“立正,敬礼。”
大车:“下面开始《盐矿七号实验室》球体工程全息数字模拟实验。”
“请建筑师海青和结构工程师延飞进行工程设计介绍。”
海青和延飞站到银幕前面。
海青:“请打开地形图,平面切换到负400米,生成球体外网网架。”
屏幕上出现地下400米深的盐矿地质图。
全息影像总控室里老秦下达命令:“1…64号激光发射器开始最后一次校准坐标点。”
耳机里传出工程师回复的声音。
“1……10号通过,15…25号通过,55…64号通过。”
老秦提高了音调:“1轴线,10轴线,G轴线。5号,7号15号激光发生器开启。”
全息影像车间场地中央,出现了一条地下河,盐矿的地质图像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
四处都是亮晶晶的盐的晶体,高低错落,那一个个高达10米的盐柱,晶莹剔透的像一个个白色的雕塑。
老秦:“10轴线,18轴线,A轴线激光发生器开启。”
一个钢筋网架的球体在盐矿400米深的地下生成,它逐渐升高,再升高,在地下空间里形成了一个闭合的钢筋笼子的球体。
海青面对大家:“球型将使模拟太空变成现实,并且,不会因为结构的应力问题发生塌方,因为在任何一个角度上,球体都是完美的受力结构。下面请桥梁和空间结构专家延飞来汇报结构方案。
延飞手拿激光笔,一束红色激光打在模拟网架的钢筋上。
“用四台大型盾构机,分层挖掘,每一层单独支撑,护坡采用横向打桩,在盐矿的墙壁上打入钢筋混凝土桩,承台横向连接在一起,下设置钢筋网架,喷射高强度混凝土形成护坡,再一层层的空间叠上去,组合成一个可以容纳直径130米的整体空间。”
“这个空间放下100米的球体后,二边的施工通道至少还有12米宽,足以运行大型施工机械。”
“球体外层用圆36的螺纹钢筋整齐的交织在一起。做一个钢筋网架的球体,浇筑高标号快凝混凝土,形成壳体,里面用三元乙丙丁基橡胶6层防水,最里面用15毫米厚不锈钢焊接。就像焊接万吨巨轮一样。保证未来的球体内部的真空效果。”
海青和延飞的这一番介绍,在坐的工程院院士眼前一亮,没想到,这么巧妙的方案居然给设计了出来。
看着旁边的工程院院士频频点头露出赞许的表情,坐在旁边的《国家航天局》工程总指挥SK博士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总算有点希望了,这个开局也是完全出乎SK博士的意外。
他以为,第一次网架设计失败后,这些精疲力尽的工程师一定是在方案上找原因,做修改。增加各种支撑,甚至治理地下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想出什么更奇妙的主意。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大车带领的这个设计团队,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顶着压力,推翻了前面的所有设计,想出了这么一个绝妙的主意。SK博士以他的认知,确认这个方案是十分大胆的,但可能又是唯一可以实现的。
旁边的结构工程院院士举起了手:“我提问盐矿的墙壁横向打桩,是否考虑过地下机械施工的震动,扰动盐矿原有的地质结构。造成局部坍塌。”
延飞:“依照我原来设计大跨度桥梁,桥墩的生根经验,打桩时,改用钻孔,可以尽量减小盐矿的土层扰动。每六个横向桩的承台可以连接成一个稳定结构。”
结构工程院院士:“方案非常好,兼顾了地下施工的难度,球体结构抗震性能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现在看来是个可以实施的方案。请继续向下介绍。”
海青接过话语,他拿出激光指示笔。
请秦工打开球体建成模型。
全息影像总控室里,老秦的脑门上紧张的出了汗:“打开激光发生器,7轴线,C轴线,F轴线,开启备用电源。”
中控室的仪表台上,灯光闪烁,按钮被工程师准确的推了上去。
场地中央出现一个黑色的巨大球体。这个球体太大了,出乎了人们的意外。
所有人不自觉的向后闪躲,生怕这个球体滚落下来。
大车走到大银幕前:“他高喊一声,中控室,模拟洪水,地震。。。。。”
波涛汹涌的洪水从地下河中涌上来,伴随着地壳的爆裂声,整个房子好像都在摇晃,盐矿的墙壁噼噼啪啪的出现碎裂,盐的晶体大块的脱离矿脉。。。。。。
但这个黑色的《蛋糕》随着洪水和地壳运动在滚动,没有一丝变化。
《国家航天局》工程总指挥SK博士再也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他第一个站起来,开始鼓掌。
工程院的院士全体站起来,所有在场的工程师都站了起来。对着场地中央的工程师热烈的鼓掌。
大车,站在原地,身体摇晃了几下,直直的倒在了地上。
他的头盔撞在地板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第二十一章 空中结网
(新书求点评,求转发)
延飞一个箭步冲了上去,他伸手要拉大车作训服上的肩带。(宇航作训服上,肩膀,胳膊,腿的部分有几条救生时使用的弹力带,方便救援人员用手抓握。)
海青:“别动,别动他,叫医生过来。”
SK博士三步并作二步从观众席上跑了下来,他单腿跪在地上,轻轻的抱起了大车的头。
跟过来的李欣迪博士抓起大车的胳膊,手搭着脉搏:“脉搏很虚弱,应该是太累了,叫医生。”
SK博士:“呼叫指挥中心,全息影像车间有人昏倒,请救护车支援。”
三分钟后,医护人员来到现场,他们给大车打了一针镇定剂,用担架抬上了救护车。
望着救护车远去的背影,大家愣在了原地。
SK 博士:“海青,《盐矿七号实验室》项目演示继续。”
海青:“是。”
海青回到场地中央:“请全息影像控制室准备做球体剖面空中捕捉模拟实验。”
“接下来,请化学纤维专业王德岗工程师,空气动力学专家贾宝森和机械专家谢洪天,来介绍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空中捕捉。”
宝玉走到大银幕前面,他按动手上开关,切换到空间模型上。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我们捕捉的物体,它是看不见的,没有边际的。那它是什么呢?就是爱因斯坦…罗森桥,通常我们叫它…虫洞。”
“虫洞是1930年由爱因斯坦及纳森·罗森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的,这个假设是说在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
“如果找到虫洞,并穿过它,就可以做瞬时的空间转移或者做时间旅行。也就是说可以从宇宙中的一个空间进入到另一个空间。”
“这有什么用呢?”
宝玉:“大家都知道,光的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但即使是这样,我们在太空中旅行依旧是不可能的,因为距离太长了,我们人类的寿命是不可能完成这个设想的。那么如果想要穿过整个空间,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找到二个空间中间的管道,穿过这个管道,我们就可以进入到另一个空间中,这个时间是我们可以承受的,那么联系这二个空间的入口是什么呢?”
“是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都给了我们答案,他就是折叠空间中的虫洞,但是,至今没有人在太空见过虫洞,更没有人穿过它。到现在为止它还只是个假设。”
“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我们无法预测在太空中虫洞的出现时间,也无法预测它的出现的地点。要找到虫洞,就像在大海中找到一根针,其实比这个还要难上许多倍。因为虫洞的出现没有规律,它可能出现几年,或者几天,几秒钟。”
“《盐矿七号实验室》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空中发现虫洞,捕捉到虫洞。那么大家要问了,用什么捕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