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625冰封帝国-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让契丹人住在北城,汉人住在南城,所谓“南院北院”一开始便是指的是这两处。

    后来经历金、元两朝,北边的皇城早就焚毁了,南面的汉城也曾经毁于战火,不过中途却恢复起来了,如今却是科尔沁蒙古的一支阿鲁科尔沁的老巢。

    所谓波罗城,实际上是博洛城的讹传而已,重建此城的是一个叫博洛的女真化的汉人修建的。

    在粗粗恢复的“南院大王”府的二层阁楼上,一位老头正站在二楼向远处眺望。

    达赍,阿鲁科尔沁的台吉,最近又被皇太极封为多罗贝勒,已经五十岁了,手里正拎着一个酒壶,一边向远处眺望,一边不时喝上一口。

    在原本的历史上,达赍这一部不大受满清的重视,他儿子死后才追封多罗贝勒,不过眼下紧靠着他的牧地西侧的巴林两部由于先后在青山老河之役、呼伦城之役中损伤惨重,如今部落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皇太极为了拉拢他,也封他为多罗贝勒。

    这里原本是巴林左翼的驻地,不过在巴林部大受损伤之后,在皇太极的调解下,让左翼的牧民全部迁到了右翼驻地,而让兵强马壮的阿鲁科尔沁部占据了左翼,目的自然是为了对付一山之隔的索伦人。

    知道他嗜酒如命,还让他每年去辽阳领取上等烧酒一车,这不,他刚刚让自己的儿子穆章拉回来一车,没几日便消耗的差不多了。

    不过他完全不在乎,在他的北边,同样损失惨重的科尔沁右翼的奥巴也在大力拉拢他,而他西侧的两部巴林在其台吉色特尔死后,色特尔的两个儿子塞布腾、满珠习礼分领左右翼,同样在巴结并没有参加呼伦城战役的达赍。

    奥巴、塞布腾、满珠习礼都给他送了大量的烧酒。

    上次随着皇太极入关攻打明国,他倒是让穆章带了三千骑去了,不过由于穆章在后阵,在战事中并没有损伤多少,故此,他阿鲁科尔沁部依旧有接近五千帐的牧户。

    何况他还有坚固的波罗城可以倚仗,城里还有一千多汉人,几十户工匠、几百户农户,有了这一切,他阿鲁科尔沁部在西辽河北岸依旧是一个强大的部落。

    他今日之所有冒着严寒站在阁楼上张望,不是为了观赏风景,而是为了观看东南方向他儿子穆章的动静。

    前几日,紧靠着阿鲁科尔沁部落的扎鲁特部台吉、在呼伦城之役战死的色本台吉之子桑嘎尔也邀请穆章去他那里作客。

    色本也在上次呼伦城之役战死,部落也是元气大伤,不过与翁牛特、巴林两部相比还是好一些,至少麾下还凑得出三千骑兵,但桑嘎尔还是找上了穆章,殷勤联络之意不言而喻。

    原来达赍冒着严寒是在等他的美酒呢。

    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达赍不免有些失望,正准备返回暖阁里,“嘶”,城外的东南方向传来一阵马叫声。

    达赍大喜,不顾严寒抓着冰冷的由松木打成的护栏向前眺望着。

    一骑、两骑、三骑

    大量的骑兵从东南方向、乌尔吉木伦河东岸冒了出来,那是从扎鲁特、原本的阿鲁科尔沁本部所在的地方到波罗城必经之处。

    三百骑,正是穆章他们出去时带的人马!

    原本阿鲁科尔沁的驻地是没有城池的,皇太极为了分化该部,让年老嗜酒的达赍带领两千户搬到了波罗城,另外三千户由穆章统领继续呆在原来的驻地,名义上达赍的牧地面积增加了,不过却分割在相距一百多里的两地,明面上是“优渥”,暗藏的心思还是很明显的。

    不过达赍的独子穆章却很孝顺,经常到波罗城来看望达赍。

    当然了,这表面上的“孝顺”也是饱含深意。

    自从辽东以西的蒙古诸部大受损伤后,皇太极立即对尚有较大实力的科尔沁左翼、朵颜余部、敖汉、奈曼、阿鲁科尔沁等部进行了大力拉拢,除了让爱新觉罗家族的诸人与诸部台吉加强联姻外,还对诸部管事的台吉进行了犒赏。

    阿敏从永平返回辽东后,俘获的丁口、财货却是一个不拉的全部带了回来,其中就有大量的年轻貌美的女子。

    皇太极将这些女子赏赐给了满洲贵族以及与他们联姻的蒙古贵族,其中达赍身边就有两个,都不到二十岁,个个如花似玉。

    皇太极赏给年老的达赍,而不是年轻力壮的穆章,其中未必没有三国时王允使用的“貂蝉之计”爱新觉罗家族几乎都熟知三国演义。

    一方面要倚仗达赍,又要提防他,这便是皇太极的心思,若是在几十年以后,满清已经得到整个天下,他自然不会耍这样的心思,但在大清初创之时,使用这样的手段也是像他这样的枭雄应有之意。

    穆章殷勤地伺候达赍的心思此时便昭然若揭了他看重的不是自己的老爹,而是那两个貌美如花的汉人女子,他如此殷勤的给他老爹弄来一大堆美酒,不是他的“孝心”大发,而是为了将老爹灌醉后与他的两个小妾厮混。

    当然了,如果达赍在烂饮之下提前离世那也是他求之不得的。

    什么?孝心?看什么玩笑?这可是蒙古!

    骑兵队伍里有一辆大车,大车上装的是什么东西达赍不想而知,达赍再也忍不住了,很快就跑了下去。

    耶律阿保机修建此城时还将沙里河、乌尔吉木伦河的河水引到城池四周形成了护城河,不过到了此时只要朝着东南面的护城河还在,上面也还有一座吊桥。

    “砰!”

    吊桥重重地放下了,激起了一大片雪花。

    令达赍如此重视这批酒水,自然是有原因的。

    桑嘎尔手里有一批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人酿造的烧酒,按说此时酿酒技术最好的的还是汉人,不过达赍却偏偏最喜欢达斡尔人的烧酒。

    刚才在城楼上达赍也没有细看便命令守城军士将城门打开了也是,在东南这个方向,不可能有敌人出现,若是科尔沁人想要攻打此城,皇太极是不会放过他们的。

    关键是,他在城上看到了他儿子穆章的身影,穆章身材高大,经常披着一件金黄色的斗篷那是皇太极赐给达赍的,达赍转手送给了穆章。

    似乎是为了让老爹早日见到美酒,那辆马车处在最前面,达赍见了大喜,搓着手便扑了上去。

    马车上确实有几十个酒坛子,那粗糙的陶器、封泥也是达斡尔人常见的形制。

    “哈哈哈”,达赍心花怒放,正要拍碎封泥先饮为快,突然感到自己的后颈上一阵冰凉。

    “谁?!”

    达赍大怒,谁吃了熊心豹子胆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转身一看,他差点跌坐在地上。

    那披着金色斗篷、身材高大的人并不是他的儿子穆章!

    “我叫乌赫恩都里,瀚海国上都镇守使”

    那厮嘴角带着一缕嘲讽的微笑,戏谑地看着达赍,与此同时,萧阿林的手下已经扑过去占据了吊桥和城门!

    达赍面色如土,再看时,只见人群中有一人双手被捆着,嘴里也塞了一块破布,不是他儿子穆章是谁?

    “原本还想利用穆章来诈开城门,没想到你真是嗜酒如命,根本没有辨别真伪便直接扑到了酒上”

    达赍嗜酒清史有记载

    看着达赍目瞪口呆的模样,萧阿林继续说道:“还是将所有事情都告诉你吧”

    “听说你部与阿拉克卓特部是世仇,该部前次跟着虎墩兔憨西迁时其后部遭到贵部屠杀,如今阿拉克卓特部的巴图尔台吉已经归附了阿斯兰大汗,大汗便答应了阿巴图尔复仇的计划”

    “我军沿着西拉木伦河东进,横扫了巴林部,如今巴林部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牧民已经被并到了阿拉克卓特部,大汗亲自率领三千骑沿着乌尔吉木伦河北上,没想到碰到了穆章”

    “如今你父子都落到了我的手里,呵呵”

    达赍一下面如死灰。

    他没有见到巴图尔和尼堪,这些人多半去阿鲁科尔沁本部去了!

    三日后,等巴图尔洗劫了阿鲁科尔沁部落后,萧阿林将达赍父子交给了他,巴图尔立即对父子俩实施了“并驾齐驱”。

    “博格达大汗会为我报仇的!”

    临死前,达赍喊了出来。

    皇太极确实派人过来了,在科尔沁一带巡视的阿巴泰第三子博洛带着一千五百真满洲精锐就在左近,不过见到尼堪的三千骑以及巴图尔的五千骑后并没有接战,最后在尼堪大军的逼迫下仓皇逃去。

    巴林、阿鲁科尔沁两部消失了。

    战后,尼堪将巴林部迁到了察哈尔,将阿鲁科尔沁迁到了阿巴嘎、阿巴嘎纳尔两部的牧地。

 第八章 人啊,不能太过安逸

    尼堪瀚海国的横空出世让漠北漠南的历史大变样。

    在原本的历史上,由于满清的崛起以及哈萨克、俄罗斯的压力,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喀尔喀蒙古、卫拉特蒙古在十七世纪三十年代终于缓和了,卫拉特蒙古大力向天山以南、青海、西藏发展,不过喀尔喀内部却还是争斗不断。

    尼堪横空出世后,逃窜到甘肃、青海一带的林丹汗是不大可能被皇太极追回来了,就算林丹汗死在甘肃,却图汗也会推举林丹汗年幼的长子额哲继任呼图克图汗。

    如此一来,有了察哈尔部的加持,卫拉特蒙古人还能否像历史上那样以少数兵力就征服青海、西藏两地就是一个问题了。

    而在喀尔喀,也产生了连锁反应。

    唐努乌梁海,克孜尔。

    克孜尔就是后世的克孜勒,此处北面是大叶尼塞河,此时叫贝克穆河,东面是小叶尼塞河,此时叫华克穆河,两河交汇之后统称伊聂谢河,也就是叶尼塞河,此处为行文方便,还是按照后世的叫法,称它们为大小叶尼塞河、叶尼塞河。

    克孜尔便是大小叶尼塞河的交汇之处,也是和托辉特部珲台吉长子、尼堪心里念念不忘的济农额璘沁的封地,他统管整个唐努乌梁海以及北面的阿巴坎地区。

    在和托辉特部的辖地,偌大的喀尔喀右翼五大湖地区、唐努乌梁海、阿巴坎的面积加起来超过五十万平方公里,领地大大超过其宗主扎萨克图汗素巴第。

    在原本的历史上,由于卫拉特、准格尔、俄罗斯三部的压力,和托辉特部珲台吉俄木布能守住目前的疆域就不错了,在他的任内对素巴第一直很恭敬。

    尼堪出现后,俄木布依旧像历史上一样尊崇说素巴第,不过他的儿子额璘沁就不一样了。

    额璘沁,历史上和托辉特部便毁在他的手里,随着尼堪的出现,更是加剧了他的野心他与尼堪同岁,拥有阿巴坎、唐努乌梁海两地,麾下有辉特部骑兵不下三千,唐努乌梁海的图瓦骑兵也不下此数。

    唐努乌梁海与阿巴坎之间剽悍的山地人马特人一种乞儿吉斯与蒙古人的混血人种至少三千户也臣服于他,加上阿巴坎地区的乞儿吉斯人,他额璘沁麾下的兵力就超过一万人!

    元朝时,此地属于益兰州,忽必烈曾征发大量汉人工匠、农户来到此地,导致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手工业一直长盛不衰,额璘沁的武器也不缺乏,由于农户的存在,出战时还能轻骑疾进。

    巴可什,一位年约四十岁的辉特部智者,精通蒙古、藏、突厥三种语言,就是俄木布派到克孜尔辅佐额璘沁的人,被额璘沁尊称为“车臣台吉”。

    此时,在额璘沁的大帐里,额璘沁正在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