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625冰封帝国-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给了几分面子。

    以往虎墩兔还在的时候,大明除了拉拢他,另一个拉拢的对象便是这喀喇沁诸部了,其中手里攥着大明御赐的“朵颜三卫都指挥使”的苏布地更是重中之重。

    敖汉、奈曼、科尔沁右翼相继投降,岳托大败,满珠习礼战死,加上自己在三座塔的惨败,苏布地如今是愁容满面,不过他还是向陈启新细细打听了来龙去脉。

    陈启新为了北上“游历”,新学的蒙古语在苏布地的盘问之下有些招架不住,特别是问封到他为何在尼堪的军中时,陈启新急切之下说道:“都指挥使,那尼堪也是先后受了北海卫指挥使、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宁北侯的高位,我是大明督察院的高官,专司纠察百官,那尼堪自然也在纠察之列”

    “哈哈”,万丹伟征冷笑道,“那尼堪能听你的,真是笑话!”

    前不久在三座塔发生的战役,主要的力量便是他喀喇沁左翼的,惨败之后,他部落里的精壮少了一半,正是窝火的时候,眼见得此人一派胡言,禁不住出声讥笑。

    陈启新正欲反驳,苏布地止住了他,“陈大人,好了,无须纠缠这些了,我就问一句,你从尼堪那里过来,难道也是为了劝降本王?”

    “自然不是”,陈启新说道,“您是大明钦赐的朵颜三卫都指挥使,怎能屈居于尼堪麾下”

    “那”

    陈启新侃侃而谈,“都指挥使,眼下的情形您也明了,尼堪拿下了科尔沁右翼、扎鲁特、敖汉、奈曼,如今在西辽河附近就只剩下科尔沁左翼和您的部落了,左翼新败,尼堪下一步兵锋所指就昭然若揭了”

    “你的意思”,苏布地身体向前倾了一下。

    “自然是都指挥使您了,以他的强悍,都指挥使有把握抵挡得住吗?”

    “可若是降了那尼堪,左近的大清国绝对不会放过我等!”,还是万丹伟征,他的牧地靠近靠近科尔沁左翼,还紧邻着新近落到清国手里的锦州城,若是降了尼堪,第一个受到报复的不用想就是他喀喇沁左翼了。

    “所以,本官有一个万全之策”

    “快快请讲”

    “迁到大明去”

    “啊?!”

    “呵呵,诸位,你等想啊,你等北面有尼堪,右边有科尔沁左翼,南面有锦州的多铎,怎能保全部族?”

    “西辽河战役本官全程参与了,尼堪虽然大获全胜,不过折损也不少,故此,一时半会儿他们是不会打过来的,再者”

    见几人都向他靠近了,他信心大增,“青城老河一带尼堪已经许给了苏尼特部落,不过其部落也刚刚参与了西辽河之役,正在乌兰哈达附近休整,尚没有抵达青城一带”

    苏布地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让我等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赶紧南下,可朝廷能将我等安置在哪里呢?”

    陈启新笑道:“这一节本官都想好了。宣大一带多的是草场,特别是大同附近,近几年由于干旱、鼠疫,百姓走了不少,应该接纳得下你们”

    “不过,具体细节尚需本官飞奔京城禀报皇上再做定夺”

 第六章 南匈奴之辩

    春寒料峭,北京,武英殿,一场激烈的辩论正在上演。

    “朵颜三十六部原本就是大明的藩属,长期居于边墙附近,实乃遮护京畿一带的第一道屏障”

    这是工部尚书刘遵宪在陈词。

    “荒谬!”

    督察院右佥都御史郑二阳毫不犹豫打断了他。

    “可恨这朵颜三十六部,先皇时还许以厚利,除了边关互市,每年还有十几万两白银,可自从辽东事起,这苏布地可曾有一次主动出兵协助大明官军作战?”

    “非但如此,还不时破关墙而入,四处抄掠不止,陛下,上一次建奴入寇,其中便有苏布地的人马!”

    刘遵宪怒道:“你的意思是置之不理?”

    郑二阳没有理会他,而是向皇帝施了一礼,“陛下,微臣的意思不止如此”

    “卿且讲来”

    “是,陛下。昔匈奴猖獗于北境,危害两汉长达几百年,汉宣帝仍接纳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于边境”

    “至光武中兴,南匈奴迁至河套一带”

    “曹魏时,武帝分匈奴为五部,迁至并州,此后,至晋朝八王之乱后国力衰微,匈奴渠酋刘渊起事,由此事起,中原一带动乱几百年,遍地腥膻,山河动摇,实乃华夏不堪回首一段往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喀喇沁虽不如南匈奴远矣,但依旧有近两万帐,陛下,这几年京畿附近灾害频仍,边墙内外都不能幸免,按照那陈启新的说法,关外诸部也是大受损害”

    “饶是如此,喀喇沁诸部依旧有六七万人,可出动精骑上万”

    “上万的精骑,陛下,微臣恳求千万要三思啊,如今我大明九边,精锐骑兵加起来也就是这个数,还多在山海关,一旦进入关内,何以制之?”

    “如今陕西三边的精锐兵力都在西安以南、潼关、虎牢一线,山海关一线又要抵御建奴,北境几乎空虚,若不是如今占据河套一带的是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北境一带危矣”

    “不然!”

    只见兵部尚书陈新甲站了出来,他向皇帝深施一礼。

    “陛下,以微臣愚见,此事需要深思熟虑,千万莫要操切了”

    “微臣不妨推演一下,若是按照刘部堂之意,接纳苏布地两万帐,大明仿效汉朝、曹魏,设置护匈奴中郎将,何人可以担此重任?若是苏布地狼子野心,见我边地颓废,起了异心又何以制之?”

    “若是接纳彼等于宣大一带,还要一支兵马在侧时时警惕,以大明如今的形势还不如不接纳,何也?非不为,实不能也”

    “不过”

    刘遵宪正要反驳,一听到他这个“不过”顿时又止住了。

    “陛下,此一节微臣说过了,尚有一节。”

    “若是不接纳彼等,便须思量几个后果”

    “其一,彼等与大明彻底决裂,原本就若即若离,但毕竟有朵颜三卫都指挥使羁縻之,多少能联络一二,彻底决裂之后彼等能去何处?

    “无非是瀚,咳咳,尼堪,或者贼酋皇太极,无论去向那一处都不是大明所想要的,去了尼堪处,其焰更炙!”

    “若是继续做他的建奴王爷,平白增添贼酋实力!”

    高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今年还比尼堪小一岁,一张愁苦、惨淡的憔悴面孔依旧,听了陈新甲的话不由得大怒。

    “好你个陈新甲,说了等于没说!”

    陈新甲涨红了脸,原本想忍着,最终还是弓着腰继续说道:“陛下,非微臣偷奸耍滑,确实是因为兹事体大,非一言而决,须得细细商议”

    “陛下”

    出列的是礼部左侍郎蒋德璟。

    “刚才陈部堂所言,微臣也颇为赞同”

    说着也不管皇帝抓着龙椅扶手的双手青筋直冒的模样,低着头继续说道:“这朵颜三十六部,大明若是不接纳,必定投入另外两家,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按照陈部堂的思路,容臣继续向下推演”

    “其若是继续留在建奴处,必定会受到尼堪的攻击,说起来此事大为蹊跷,此时并非秋高马肥之时,那尼堪为何在此时出兵大打出手?何况,辽河上游乃建奴的屏障,一旦失去,沈阳一带一日三惊都是有的”

    “建奴肯定不会坐视此事发生的,因此,辽河中上游必定兵祸连接,当然了,这是远景,建奴新败,需要重新蓄积力量”

    “眼下可以确定的是,苏布地必然不敌尼堪,以彼等首鼠两端之性,兵败投降是大有可能的”

    “如此一来,辽河上游之地便尽在尼堪彀中!”

    “若是我等不接纳,其多半直接向尼堪投降,故此,无论何种情形,其都会投向尼堪”

    “陛下!”

    蒋德璟罕见地向皇帝跪下了,连皇帝也异常诧异。

    “如今大河以北之地由于蝗灾、旱灾、兵匪连接,已经是赤地千里、民不聊生了,靠近边境之地的百姓,不是逃亡南边,便是偷越关墙投奔尼堪”

    “宣大一带,除了些许兵丁、军户,已经已经没有农户了,既然如此,还不如划出一块地方接纳这三十六部!”

    “不可!”

    陈二阳大哭着也跪下了,“陛下,诸胡乱华殷鉴不远,千万要三思!”

    “陛下!”,蒋德璟也哭道:“呼韩邪、醢落尸逐鞮、呼厨泉也是南迁,为何不反?实乃汉宣、光武、魏武都是一代雄主,彼等不敢不服也,陛下英明神武,苏布地与这三人相比,无论丁口、战力,相差远矣”

    “大同附近,原本就是连绵的草场,不如将彼等迁往,有大同总兵压制,料想彼等翻不起大的波澜”

    “何况”

    他说到这里时,皇帝面上竟然有了些潮红,兴许是刚才蒋德璟将他比作汉宣帝、光武帝、魏武帝让他有些激动,也许是对他接下来的陈词感兴趣,身子禁不住向前倾了少许。

    一旁的司礼监大太监,提督九门、锦衣卫、东厂的王德化赶紧扶住了他,被他一把甩开了。

    “等苏布地进入大同后,朝廷可效仿魏武,任其贵酋为官,拘其子弟于京师,或入翰林院,或入大汉将军,收其精壮,编入宣大骑兵,由一精明强悍之人统领南下平叛,将虎大威、黄得功之一换回,其南下之后粮草、薪饷受制于我,必不能反,何况南方之地彼等不熟悉,就算要反亦不可得”

    “不可!”

    郑二阳大哭道:“陛下,三思啊,就算侍郎之言略有可取之处,君不见侯景之乱呼?”

    这时陈新甲出列了,他倒是没有跪下,双手抱着笏板深施一礼。

    “陛下,微臣赞同蒋侍郎之言,不过这接纳之地尚要仔细思量”

    “不,微臣坚持大同”

    蒋德璟继续说道:“大同之西,越过一条大河便是原来的靼奴鄂尔多斯部落,如今属于咳咳,尼堪麾下,前不久瓦剌兴兵来袭,与尼堪大战一场,败退之时裹挟了大量的鄂尔多斯牧民西去”

    “因此那里虽然地域广阔,却是人丁稀少”

    “一到冬季,苏布地见到那里的情形,岂有不觊觎的,如此就会与鄂尔多斯部落起冲突,无论哪一方占优对大明都有好处,若是鄂尔多斯部落占优,苏布地势必更加依赖大明”

    “若是苏布地占优,多半会将牧民迁往那处,陛下,按照陈启新的说法,鄂尔多斯一带,尼堪根本没有细细打理,尚属于他的羁縻地,此时,由于苏布地的精壮尚在大明军中,其家眷多半不会随其迁走”

    “如此一来”,只见皇帝兴奋地站了起来,“喀喇沁便一分为二,留在大同境内的牧户便成了大明之牧户,唯有尽心效忠大明一途!”

    他在高台上走了起来,半晌才转过来,看了一下尚未发言,正准备“总结”发言的薛国观以及今年的殿试状元,跃跃欲试的翰林院编修魏藻德,将心中的话暂时忍下了。

    “薛部堂,你的意见呢?”

    薛国观看了一下周围,当他的目光偶然扫到皇帝身边的大太监王德化时赶紧避开了,前不久双方因为一场辩论可是结下了不小的梁子,而此时“阉竖”又与陈新甲交好。

    而陈新甲刚才虽然同意蒋德璟的建议,不过却有将接纳苏布地的地方改往他处的意思。

    “陛下,状元郎初列朝堂,肯定有惊人高论,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