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625冰封帝国-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蒸汽鸡”

    这时半天没有说话,当时二十五岁,已经是东方研究所的所长、二等伯的李光宗说话了。

    “啪啪啪”,尼堪一听,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一锤定音,“就叫蒸汽鸡!”

    接着他又做了一个实验,用铁壶烧水。

    等水烧开后,铁壶里的蒸汽将壶盖不断冲起,当他将壶盖拼命按住时,开水便从壶嘴里喷了出来。

    “谁来解释这个现象?”

    还是那个学生站了起来,“大汗,还是一样,当水烧开时,这热能便转换成机械能,于是就将壶盖顶起,这跟我等在鹿河上利用水力带动机床是一个道理”

    尼堪点点头,他又问道:“如果是一个很大的水壶,那里面产生的蒸汽膨胀到足以带动机床的地步,将会产生什么效果?”

    那名学生眼睛一亮,“那我等就无须到处找河流了,若是形成一套完整的装置,那就可以恒定地带动车床作业了,包括在河水封冻的冬日也能作业”

    “很好”,尼堪面带激赏地看着此人,一名来自原辽东的汉人后代,名叫刘文献的二十岁少年,如今瀚海大学继李光宗后又一位天才式的人物。

    与李光宗一样,他也是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都颇为精通的“百科全书式”人物,论真实水平,也就是达到了后世普通理科毕业生的水平,不过在这个时代已经很了不起了。

    “你们研究所享受仅次于部一级的编制,各种预算还优先安排,连讨媳妇也由官府优先考虑,本汗对你等的器重不可谓不重,今后”

    众人知晓尼堪要布置未来的研究任务了,赶紧扔掉手里的鸡肉,擦洗干净后后一个个正襟危坐起来。

    “就是要利用这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做出一种机器,姑且名之为蒸汽机,注意,是机器的机,不是公鸡母鸡的鸡,这种机器除了能带动机床,还能用在挖矿、带动船只,在将来,甚至可以驱动车辆行驶”

    “不过眼下,你等的重点便是放在驱动机床和船舶上,特别是后者,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不能太大以至于根本无法搬动,也不能太小,那样的话产生的能量不足以推动船只前行”

    “还要考虑从热能转化到机械能之间的损耗问题,你们想啊,若是安装在船只上,肯定是需要用煤炭来燃烧的,船只的空间有限,能堆放的煤炭也有限,加上机器本身的大小,空间也是受限的”

    “如此一来,就必须将这蒸汽机做小,可做小之后又面临机器的铁壁无法撑住蒸汽强大热能的问题,若是热能冲破铁壁发生爆炸就糟了,故此,既要考虑到机器的尺寸,又要考虑机器材料的质量”

    会后,尼堪又将李光宗、刘文献叫到一起,与他俩一起继续对着蒸汽机进行了研讨,此时,就不光是一个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问题了,冷凝、真空、自动吸水、排水等,凡是在尼堪脑海里模模糊糊知晓的东西全部掏了出来。

    “故此”,可怜的尼堪,自从来到这个世界近三十年后,储存在他脑海里的一些个知识竟有逐渐湮灭的迹象,他也就说个大概,剩下来的就只能靠这些在他眼里的“天才”来完成了。

    幸好,这一世的“天才”不像后世,一个个除了“满腹经纶”,还都是动手的高手,尼堪也没有给他们限定时间,也就是说了一句,“五年之内希望有所收获”

    “你等用的机床都是帝国最先进的,配备的工匠也都是最好的,那几个小窑是用来实验新材料的,还有坩埚,剩下的需要什么就需要自己想办法了,本汗这里还有特别的经费,你等若是需要,直接找本汗就行”

    回到眼前。

    就在孙佳绩的船队抵达返回亚洲大陆时,尼堪再一次来到了海参崴。

    东方研究所,第一次蒸汽机的实验开始了,一台大约两个立方,重达一吨的机器摆在鹿湖边上,此时的鹿湖尚未结冰,不过水面下降了不少,水平面离机器摆放的地方垂直距离只怕有六米左右。

    这台机器的任务是将湖里的水抽上来。

    机器已经预热了一段时间,在进煤口,两位研究所的学生正在挥汗如雨。

    尼堪静静地看着,虽然眼前这台“机器”机器的模样与自己印象中有些差距,不过他们既然能造出来第一台,就不愁有改进的第二台、第三台

    在请示过尼堪之后,李光宗大喊一声,“开始!”,接着挥动了一下手中的小旗子。

    慢慢地,在这台机器的轰鸣声中,水从湖里抽上来了,这么大的机器,这么近的距离,还是斜坡状态的六米,出来的却是一股涓涓细流,若是这样的效果,无须用机器也能做到,不过尼堪还是拼命拍着手掌给他们以鼓励。

    事后,尼堪又将李光宗、刘文献两人叫到一起。

    “机器拆开之后朕详细看过,应该是热损耗太大,为何不想办法将蒸汽室与冷凝室分开设置?再者,气缸外壁也要考虑加装夹层以避免热能损失”

    尼堪后世在大学最为精通的专业便是机床了,对于蒸汽机当时也只了解了一个大概,对于各个环节并没有费心钻研在电力、自动化时代根本没有必要,不过对于一些关键环节还是知晓的。

    听了尼堪这话,李光宗、刘文献两人眼前一亮,不过按照陛下的说法,将冷凝室与蒸汽室分开的话,这机器的造型岂不是更大了吗?

    尼堪也不知道解决方法,干脆一句,“若是事事需要朕出面,帝国花大钱养着你等有何用?”

    李光宗、刘文献两人听后赶紧低下了头,尼堪见状便笑道:“此事急不得,慢慢来,朕以前说的是五年嘛,如今才过了三年,你们还有两年时间,不急不急”

    他想到那惠根斯虽然只是一个工匠,不过在器具制作方面确实是一个天才,不如也放到这个研究所来,又担心其人将秘密泄露出去,半天犹豫不决。

    最终他还是下定决心将此人放进来,惠根斯自从定居阳都后,已经娶了乌热斯安加拉部的一个漂亮女人为妻,那是一个有着明显高加索面目的女人,如今已经为他生下了一儿一女,何况自从他来到帝国后被封了一等伯,根本没有提过回到荷兰的想法。

    “若是此事成了,干脆给他封侯”

    尼堪暗自想道。

 第十七章 佛林,远东最大的船厂

    尼堪在瀚海大学盘桓几日后便离开了,他带着自己的亲卫队从陆上向东走去。

    此时,在海参崴周边,已经有三条道路修建起来了,一条是向西直达珲春,另一条就是尼堪眼下行走的这条。

    剩下那条,自然是北上双城子的啦。

    一行人先向北行走约莫七十里,接着转向东,约莫三十里后再转向南,向南行走七十里后再转向西,再向西行走七十里后,一个辽阔的海湾便呈现在众人眼前。

    佛林湾,后世俄罗斯的纳霍德卡湾,其西南角的港口,这一世叫做佛林港,后世叫做纳霍德卡港的,是俄罗斯在远东第一大港,若不是其海湾的出入口太过宽阔二十里,不便于防守的话,其优越性还在海参崴之上。

    这里由于受到日本暖流的影响,在后世就算在最冷的一月份也只有一些薄薄的冰层,而在现在这个时代,由于小冰河期的影响,冬季还是有一层约莫两公分后的浮冰,这样的冰层,其实用人工就可以消除了。

    受到后世海参崴的影响,尼堪一开始对此地并没有重视起来,后来见到无论是黑龙江上的黑城、伯力,抑或海参崴,冬季的冰冻期实在太长了,完全不利于船舶的航行以及建造。

    最后还是在孙佳绩的建议下重新将视线投向佛林港。

    这一投便一发不可收拾。

    佛林河发源于锡霍特山,长约两百里,沿途森林茂密,云杉、冷松、冷杉密布,此时锡霍特山的居民,也就是大小窝集的东海女真人的发展水平在经历了高句丽、渤海、辽国、金国等好几个国家后,已经大大优于大洋一端的印第安人了至少开始使用铁器了。

    饶是如此,他们对于遍布锡霍特山大量优质木材的利用还是少得可怜。

    也是,随随便便胸围一米,高达二三十米的大树不是他们手里的短刀可以撼动的。

    不说对于有了专门用于伐木的大斧、抹了油的大锯的大夏帝国来说,一切都不是问题。

    发现佛林港后,工部的人还专门沿着佛林河的出海口一直向北向上溯源,一直到源头,在长达两百里的河道两岸密布着大量的船材,按照船坊木工的说法,就是这两岸的巨木,再建造像第一舰队九艘大船那样的船队十个都不成问题。

    何况还可以利用不亚于绥芬河的佛林河水道放排呢。

    于是,在三年前,尼堪便计划将黑城、伯力的船坊大部分搬迁到此地,原本黑城和伯力的的船工加起来有近一千八百户,最后只在两地各留下一百五十户,当然了,也是陆陆续续搬迁的。

    三年的时间,这里并没有建造一艘大船,全部用在建设码头、储备木材,今年在黑城、伯力最后几艘信天翁级大船下水后,黑城、伯力的船坊应该搬迁的船户全部搬过来了。

    曾经风云一时的黑城、伯力船坊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了,剩下来的那一百多户船匠也就是建造一些用于内河运输用的船只,以及队往来黑龙江的船只进行修葺、保养。

    不过,黑城、伯力的衰落不代表帝国造船业的衰落,而是重新见证了佛林港的崛起。

    眼下,在长达五里路的码头上,除开往来船只的泊位,还一溜摆开了十五个船坞,其中十个正在“大兴土木”十艘信天翁级大船正在紧张地建造着。

    一千五百船工,每艘船只一百五十人,还有大量从锡霍特山上大小窝集来到这里“打工”的女真人,每艘船只几乎有两百人在为它服务。

    说起这东海女真人,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截止到目前,尼堪占据长白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已经快十年了,原本为了躲避皇太极的抓捕而躲到锡霍特山的女真人在南北长约两千里,东西宽约四百里的大山上分散居住着,在如此广袤的山区,还是东北虎最多的地方,加起来也只有三千多户。

    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山地,只有区区三千多户,妥妥的地广人稀,不过由于锡霍特山着实太过富饶,木材、野兽、人参、野果应有尽有,加上还有十几条流向大海的河流引来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洄游的大马哈鱼,这些人几乎不用为生计发愁。

    不过,不用为生计发愁不代表不想过好日子。

    在帝国实际建立接近十年后,由于毛皮的大量收购,渐渐地,毛皮的价值也在不断下降,何况在沿海地带、平原地带生活着的索伦人在吃穿用度上明显好于山里的人。

    十年来,有约莫三成的人下山了,其中有约莫一半的人来到兴凯湖周边的地区生活,有的过上了农耕生活,有的在森林边缘半耕半猎,一半的人都来到了这佛林港。

    因为自从三年前帝国开设建设佛林港时就承诺了,只要干满一年就可以获得三件套一套。

    哪三件套?

    自然是林中奇缺的铁器组合一套、食盐一袋、布匹一匹,日常帮工还管饭,在皮子价值日趋下降的情形下,每年能获得这三件套绝对是一件极具诱惑力的事情。

    何况,佛林港又承诺,表现出色的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