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625冰封帝国-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三件套绝对是一件极具诱惑力的事情。

    何况,佛林港又承诺,表现出色的前五十人,还可以额外获得铁皮炉子一套。

    这可是太具诱惑力了,在锡霍特山,若是能拥有这样一套炉子,冬天就不要太舒服了。

    于是这五百余女真人三年来一直在佛林港干活,有的被船坊的人瞧上了的,干脆直接招工进了船坊,成了拿工钱的大夏版“临时工”,临时工干得好的,若干年后还可以转正。

    不过对于这些东海女真人来说,打几年工,赚够足够的物品和钱财后,还是要回到大山里去的,那里才是他们的根。

    与此同时,还有六成的人依旧在大山里生活,依旧过着渔猎的生活,这也是尼堪愿意看到的,每三年一度的招兵季也少不了他们。

    加上部分愿意下山读书的孩童,士兵、孩童代表着他们的未来,在可见的将来,帝国对于他们的改变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发生着。

    闲话少说,目前佛林港的最高头目,原工部大匠、上次立国时荣获一等子爵的杨春听说皇帝来了,赶紧带着一大帮子人前出十里地去迎候。

    在迎候尼堪队伍的时候,已经年过六十的杨春也是百感交集。

    他本是通州大运河上一个小小的工头,被皇太极第一次入关劫到关外,若是没有尼堪第一次惊心动魄的大动作,他估计不是在辽东种地,就是在满清的船坊渡过一生。

    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有位列工部官员之列,还能封妻荫子的那一天。

    故此,当见到远处骑兵狂飙卷起的尘埃时,杨春“扑通”一声跪下了。

    尼堪见了这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不过他能理解杨春他们朴素的感情,也不顾新来的护卫头目,原契丹联盟那个部落首领拔野风的劝告,硬是下了马将杨春他们一一扶起。

    同时,还让自己的骑兵将多余的马匹让出来让杨春他们骑着长期在北境生活,都已经学会了骑马,并一同来到佛林港。

    他们在佛林港后面的一座小山停下了,就在那里,尼堪一边用望远镜瞧着港口,一边听杨春介绍。

    “陛下,十艘信天翁级大船的框架都已经搭好了,这种大船,难就难在骨架,骨架一旦成型,在此基础上拼接船帮、船板、船舱就快得多,这次的十艘大船与以前的相比略有改进”

    “哦?”

    “您看,长度增加到了十六丈,宽增加到四丈,长宽比四比一,还是三层甲板,为了防止侧翻,龙骨下摆加长了三尺,每层的空间约莫六百料,加起来就是一千八百料”

    尼堪此时心里却在想着,“这杨春还在用老法子计算,按照新的计算方法,船只最大的空间就是48x12x2,也就是每一层大约一千立方米的空间,这是最大的空间,实际上由于船舱设施、骨架还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以及船腹从大到小逐渐收缩,每一层平均起来也就是八百个立方,按照大明的算法,那便是八百料,往大了说,装上一些人,加起来超过了两千料也说不准”

    “一千五百料,接近一千五百吨,在这个世界上绝对算得上大型船只,自己旗下的战舰也没有这么大的”

    正想着,杨春继续说道:“龙骨、肋骨全是整根云杉制成的,结实得很,船板、船帮之间也全是铆接,很少用到船钉,不过按照陛下的要求,为以防万一,铆接之外,在关键部位还加了一道船钉”

    “主桅杆几乎与船长相当,还是五面横帆,首尾各四面,船首还有一大面三角帆,哦,也就是老式船只的纵帆”

    “在首桅杆、尾部桅杆两侧各有两面侧帆,挂起来后就是四面,跑起来后这速度与雨燕号相比自然要差一些,不过比其它任何船只都要快上许多”

    尼堪点点头,他指着一艘大船问道,“你一艘大船就安排一百五十人,加上东海人,两百人,是否太多了?”

    杨春赶紧答道:“回禀陛下,不多,在安装龙骨、肋骨时是显得人手多了一些,那时主要依靠大匠来完成椭圆形肋骨的折弯、安放、校准,其他人也就是打打下手,如今框架已经齐备,剩下来的活计多半在舱内进行,由大匠指点,其他人按照指点安装就行了”

    “再说了,陛下,您不是说过嘛,大洋彼岸的麦阿水那里还大量需要船工嘛,就算这里人多了,也可以派到那里去”

    “那就好”,尼堪摆摆手,阻止了他进一步发挥的势头,“朕倒不是这个意思,这里我看还能加五个船坞,也罢,就算人手多了,将来还可以多加几个船坞”

    又问道:“完全完工尚需多久?”

    杨春低着头算了一下,“陛下,安装船上设施、刷油、填缝、晾晒、下水调试、试航、返工,完全可以赶得上下一趟去大洋彼岸”

    尼堪点点头,这十艘大船,属于帝国的只有六艘,被汪然明的美洲公司购买了四艘,每一艘的价钱已经达到了令人咂舌的一万五千两银子,不过财大气粗的江南豪商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意思,还一次性服了五成的定金。

    “陈启新这厮!”

    尼堪在心里骂道,不过却是带着笑意骂着。

    自从跟着孙佳绩回来的美洲公司的人将“在瀛洲多条河流发现了大量的金沙”的情报放出去后,立即在江南的商行掀起了去瀛洲淘金的热潮,若不是汪然明船只有限,恐怕会为了一个舱位一掷千金。

    如今,在整个大明,都流传着一个神话,“海外仙境瀛洲,遍地是黄金白银,俯拾皆是”。

    这样的大船,一层按照五百平方的保守面积计算,一个人两个平方,那就是两百五十人。

    什么?你说一个人十个平方,天啊,就是后世的豪华邮轮达不到啊。

    三层就是七百五十人,当然了,如果加上首尾舱以及底仓,还可以塞一些人,不过还需要装载货物,水手也需要空间,这样算下来,一艘船除了必要的货物还能装载五百人,挤一挤,一家人也行。

    十艘便是五千人,加上已经制作出来的四艘,这便是七千人,运力已经超级惊人了。

    若是全部装载马匹,一船便可以装载两百匹,十艘就是两千匹。

    若是有一千骑,在瀛洲的牧仁、孙德茂就可以大大方方拿下整个后世美国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再加上一个爱达荷州也没问题,就算是被西班牙人发现了,他们也不可能一次拿出来一千骑兵。

    当然了,一开始肯定还是要以巩固基本为主,有五百骑,足够守住瀛洲、俄勒冈两地了。

    故此,但杨春还在滔滔不绝的时候,尼堪却一点也没听进去,他一颗心思早已经飞到了大洋彼岸。

 第十八章 天下大乱(上)传庭败

    秋末冬初,河南新蔡县。

    此时的河南由于连年大旱,加上流贼、官兵的连番肆掠,已经是妥妥的十室九空,如今的的中原大地,除了两种人就基本上没有其他人了。

    一种是住在城里的人。

    另一种就是跟着流贼队伍混的人,流贼在战斗时也要纳入序列,不过却是第一序列的“饥民”。

    偌大的中原大地,主要的就是这两种人,当然了,还有一些大户人家自发修建的堡垒,勉强也有些人居住。

    孟家庄便是其中之一。

    孙传庭一身戎装骑在一匹从尼堪那里得来的高头大马上,那匹马浑身雪白,乃是一匹乞尔吉斯马与蒙古马的后代,尼堪一共给他送了十匹,全部安置好了甲胄也就是说,这十匹马的前半身都有牛皮甲护身,其中的两匹更是配置了锁子甲。

    如今是行军的时候,自然无须将马匹配上锁子甲,不过时至秋末,给战马配上牛皮甲还是可以的。

    今时不同往日,原本应该是傅宗龙带领的陕西部队进入河南追击李自成的,如今却鬼使神差提前跑到了他的头上。

    与此同时,对于孙传庭来说,他这次出兵,有一些变化,也有一些与历史上一样。

    首先,他还是按照皇帝的的旨意杀掉了陕西总兵贺人龙,理由嘛,皇帝担心此人与李自成、张献忠是同乡,手下的秦兵又多剽悍耐战,若是加入到这两人的队伍局势就非常不妙。

    如今跟在他身边的是贺人龙的手下高杰,新任陕西总兵。

    对于高杰孙传庭还是很放心的,此人可是与李自成有不共戴天之仇。

    这次出兵,除了高杰的一万人马,马步各半,还有副将李国奇的五千人马,马二步三,另外,与历史上不同的是,孙传庭将临洮总兵牛成虎也调了过来,与李国奇一样,也是五千人马,马二步三。

    两万秦军,加上孙传庭的直属标营三千步骑。

    两万三千人马,还有大量的民夫押送着辎重。

    有近万的骑兵,又是孙传庭亲自统领,对面还是新败于开封城下的李自成,虽然加强了从张献忠那里逃出来的罗汝才部,历史能改写吗?

    何况,新任保定总督,历史上担任目前孙传庭这个角色的傅宗龙带着自己的标营三千、总兵虎大威的一万精锐也来到了新蔡附近。

    孙传庭、傅宗龙在洪承畴被俘、卢象升死后,绝对算得上是明国的两大擎天巨擘,特别是后者,那可是参加过平定贵州安邦彦之乱的人物。

    历史有了变化,新蔡县北面不远处的项城附近,李自成、罗汝才的十几万大军依旧虎视眈眈。

    新项城之战不可避免了,不过,结局会改变吗?

    孙传庭突然策马冲上了一处小山,其长子、标营将领孙世瑞赶紧带着亲兵跟上。

    这是一处不高的小山,站在山上下面的情形一览无遗。

    中原大地,在经过三年的大旱以及几年的贼祸后,原本的“天下腹心”已经真正成了魏武帝笔下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平原上,除了偶然能瞅见的树林,大地一片苍黄。

    在初起的北风席卷下,空中到处都是浮起的灰尘和枯草,偶尔夹杂着一些破布片子。

    今年四十八岁的孙传庭双眉紧锁,他担心的自然不是魏武帝笔下情形,而是他这支大军最后面的队伍。

    那是由大约三千陕西农户,豫西两千农户组成的“夫子”大军,押送着两万余大军十日的粮草,而负责押运粮草就是牛成虎。

    河南大旱、陕西也相差无几,勉强凭着渭河的灌溉收了一些粮食,这次大军出动,几乎将布政使司下面的粮库掏空了。

    原本指望到了河南能补给一二,没想到河南竟然如此不堪。

    最后面的那些粮车都是用牛马拉着的,幸亏大明的牛马有一把枯草加上一些水就能干活,否则这些牛马自身的需要就不是孙传庭所能负担的。

    他担心的是夫子,粮食极度紧缺,自然是优先保证官军,夫子们每日只有一顿稀粥,却要赶着牛马跟上官军的步伐,看着那些歪歪倒到的夫子,孙传庭还真怕他们就这样倒在地上不起来了。

    他倒不是宅心仁厚,而是担心在夫子的拖累下自己的大军不能按计划赶到项城。

    谢天谢地,前不远处就是颖水了,根据探子的消息,在颖水北面某处,一个叫孟家庄的地方,贼军正在那里集结!

    “哒哒哒”

    孙传庭正举着尼堪赠送给他的望远镜看着周围的环境,山下飞来了一骑,正是前出探查的夜不收。

    “禀大帅,前面不远处的颖水河面有一支贼军正在渡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