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625冰封帝国-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固始汗上台后,参照卫拉特喀尔喀法典,立即在全青藏境内颁布了新的法典,重申了黄教的唯一性和严肃性。

    而对于青海的土族土司来说,他们信仰的虽然也是黄教,不过并不专一,部族里红教、萨满教、道教信仰者均有,大部分普通牧户还是以信仰萨满教为主。

    这在固始汗看来就肯定不行了,按照法典的规定,你要么按照法典要求尊崇黄教,要么信仰他教缴纳沉重的赋税。

    故此,对于祁廷谏、李洪远来说,平常对于彼等部族内部内部事务很少涉及的明廷肯定要好一些。

    不过,有上一次投靠塔什海的前车之鉴,对于宗教信仰并不了解的杨道显还是多了一个心眼。

    “两位”

    虽然杨道显只是一个分守参将,不过参将与卫指挥使都是正三品,何况他还兼着凉州卫的指挥使,这地位自然就高了一些。

    “如今靼奴卷土重来,如何防御,还望不吝赐教”

    这是在试探祁、李二人了。

    祁廷谏与李洪远对望一样,还是身为指挥使的祁廷谏开口说道:“将军,自当勠力同心,共守坚城!”

    “如何守法?”,杨道显寸土不让。

    “这”,对于祁、李二人来说,见杨道显这般模样,心里也知晓估计还是对以前的事有芥蒂。

    “但凭将军做主”

    “好!”,杨道显站了起来,“二位,靼奴都是骑兵,攻城并非其长处,只要我等稳守不出,彼等只有退却一途,就怕彼等既围城,又四处劫掠,西宁附近的农户上次都被彼等迁走了,如今可只剩下”

    祁廷谏说道:“将军无忧,本将以及李将军的部族都建在高山之上,都是深沟大寨,彼等骑兵连上去都不易,何况攻打?这湟水河谷还有一些信奉天方教的回鹘人,就不用管彼等了”

    杨道显点点头,“也好,本将部下有两千人,一千步军全部上城头,你两人各派五百人也上城头,剩下的都是骑兵了,留作备用,如何?”

    祁廷谏、李洪远两人都弯腰施礼道:“遵命!”

    没几日,一场城池攻防战开始了。

    在蒙古人“重用色目人”的忽悠下,留在湟水河谷信奉天方教的那些回鹘人当仁不让成了攻城的先锋。

    惨烈的攻防战开始了。

    令杨道显意外的是这一次祁廷谏、李洪远的人似乎拿出了真正的力气来与蒙古人周旋。

    三日过后,西宁附近的回鹘人死伤殆尽,不过城头的守军也损失了约莫三成。

    不过,蒙古人也很狡猾,他们这次也带了大量的汉人,用完回鹘人之后,继续让汉人上,渐渐地杨道显也有些吃不消了。

    他赶紧向兰州副将马爌、甘肃镇总兵李栖凤派出了寻求支援的快马!

    历史,在这一刻大为改变了。

    在正常的历史轨迹里,西宁一直处于明国的控制之下,明军、汉人、土人、回鹘人、藏人都基本相安无事。

    后来李自成派革左五营之一的左金王贺锦、大将党守素西进攻打甘肃一带,所向披靡,不过贺锦却在西宁被土族土司所害。

    眼下,这两位土司却在搏命,就是为了那什么严格的“卫拉特法典”!

    兰州。

    马爌今年四十岁,是名将马芳之孙、马林之子,原本他是在李栖凤之前担任甘肃镇总兵的,不过眼下却阴差阳错还在兰州副将的位子上。

    兰州是明国肃王府所在,眼下马爌正在肃王府里与肃王朱识鋐商议筹饷的事。

    朱识鋐也是一位年近四十的藩王,作为明国的藩王,既有大量的田地,也能把持一方的商路,由于皇家禁止他们参政议政,他们便将心思全部放到了占据更多的田亩、捞取更多的钱财上。

    肃王所在的兰州扼控着北上宁夏、西去西域、西海的要道,又是甘肃长城附近的重要节点,北面还有蒙古人的牧场,肃王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历经多世后身家一点也不比身在西安的秦王差,也是西北四王宁夏的庆王、平凉的韩王、西安的秦王、兰州的肃王中身家最厚的。

    马爌作为镇守兰州的副将,手底下却也只有三千人,不过他却是有一千五百骑兵的,步军也是此数。

    眼下,他的骑兵正在闹饷,他的家丁只有三百,眼看就要压不住了,那些骑兵都是他从辽东来到甘肃时收容的,大部分都是溃兵,凭着马家的名声勉强将彼等压服了,几年后随着渐渐安稳下来又不太安分了。

    这几年,甘肃一带也是大旱,而虎墩兔、固始汗先后经过兰州时从草原带来的鼠疫也影响到了这一带,导致民生异常凋敝,由于这一带并不是明廷传统的边境重地明末时分,重地在辽东、宣大一带,粮饷也不太重视,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有些军士甚至半年没有发饷了。

    当然了,此时的兰州紧挨着长城,边墙之外就是一些蒙古、藏人小部落游牧之地后世白银到景泰一带,作为骑兵还是能隔三差五去打一打草谷的,不过在一个月之前事情突然起了变化。

    那个如今如日中天的大夏国突然占据了这一片面积约莫相当于尼布楚大草原的地方。

    瀚海军来了,就不用想打草谷了,整个兰州城都是一日三惊。

    原本马爌还想将部下的闹饷压一压的,自从接到杨道显紧急求援的讯息后便决定以这个由头从朱识鋐那里敲一笔。

    “大王,西宁一下,靼奴即可长驱东进,下一个目标便是兰州了,如今末将部下衣食不足,怎能长途救援,又怎能保卫兰州?”

    朱识鋐却并不想轻易上当,“马将军,咱兰州可是归临洮府管辖的,那西宁卫却是陕西行都司管辖的,按说西宁卫的事是轮不到将军你出面的,何况,临洮那里还有总兵一员呢?”

    他说的是临洮总兵牛成虎,这厮如今正跟着新任三边总督汪乔年在河南与李自成周旋呢。

    马爌心里暗骂,心想:“若是破城了,你的下场就是襄王、福王,攒这许多钱财又有何用?”

    但他是不敢直接说出来的,不过眼下闹饷急迫,西宁又告急,如今兰州城库房空空如也,能指望的也就是眼前这位肃王了。

    “大王,就算本将借您的,我马家三代忠勇为国,绝对说话算数,等朝廷粮饷一到即可还上!”

    朱识鋐紧闭双目,他心里还在打鼓,半晌才睁开眼睛,“马将军,如今兰州边墙外可是那索伦蛮子的领地了,听说他们在那里竟布置了三千精骑,就算本王将粮饷给你,若是你前去援救西宁了,那索伦蛮子打进来又如何处之?”

    马爌心里一愣,这一茬他还真没有想过,“那依大王的意思”

    朱识鋐说道:“西宁城高大坚固,靼奴没那么容易打得下来,何况如今是河西杨家在镇守,并不是以前的土司,再守个十天半月没有问题,关键是北边,眼下彼等尚没有与大明撕破面皮,不如前去探访一下,打探打探他们的口风”

    马爌心里骂道:“人家就算有意南下,也不会告诉你的”,面上却说道:“此事不如交给兰州官府去做,如何?”

    朱识鋐摇摇头:“呃,不行,官府都是些文吏,怎去得那边荒之地,不如这样,本王让府里的右长史皇甫端同你一起去,探探究竟后再说援救西宁的事?若是北边无碍,粮饷嘛,好说”

    马爌无奈,只得答应了。

    他能答应,也是因为这位皇甫端。

 第十章 风云激荡,从甘肃开始(三)翰林院检讨,皇甫端

    皇甫端,进士出身,曾任翰林院检讨,不久就被派到肃王府担任右长史,由于左长史一直空缺,他这右长史实际上就是整个王府的一把手。

    此时的王府长史,不仅是王府的大管家,还实际上把持着王府一应田地、生意、子女教育、与皇帝沟通的奏折诸般事宜,还能代表王府与地方官府打交道,是王府的实际管理者。

    按照明廷的惯例,王府长史肯定是要选派耆老硕儒的,不过到了明末以后,由于局势艰危,有些规矩就慢慢放下了,这不,刚中进士不久,在翰林院呆了不到两年的皇甫端就被派到了兰州。

    皇甫端今年还不到三十岁,平凉人,东汉名将皇甫嵩之后。

    他还有一个身份,他是马爌兄长的女婿,马爌兄长一家在辽东与建州女真大战不敌后全部被杀,只剩下一个女儿,当时正好在马爌家里。

    由于其兄长满门忠烈,他唯一的女儿也得了一个爵位,这也是像皇甫端这样的读书人能与马爌联姻的原因之一。

    像讨要饷银这样的事,原本马爌可直接找自己的女婿就好了,可惜这皇甫端虽然身在王府这“繁花盛开、烈火烹油之地”,却一直扳着一幅“老夫子”的面孔,凡事都是公事公办,找他还不如直接找肃王。

    不过马爌是知晓自己女婿的能耐的,甘肃出身的进士大多都是文武双全,这皇甫端也是如此,他以前还是陕西的武举人,进京赶考时本来是文武两宗都要考的,最后还是选择了只考文进士。

    皇甫端愿意到肃王府当差,除了离家近,重要的是吏部承诺了,在王府干满三年即可外放一府知府或者督察院某科给事中。

    今年是第二年,不过若是有额外的功绩,还是可以提前外放的。

    其实,在马爌看来,王府长史多好,别的不说,只要稍微动动手,那可是有大把的钱财啊,加上事务简单,并不像地方官府那样有诸多庶务和绩效的压力,简直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位置。

    不过皇甫端却不这么看,他皇甫氏是陇右世家,所出,不是名将,便是名臣,怎么着也要到地方历练一番才是,怎能在王府蹉跎时日?

    安宁堡后世兰州市安宁区外。

    马爌之子,安宁堡千户马羲瑞看着自己的姐夫,不禁有些畏惧。

    马羲瑞能当上一堡之千户,主要是得益于马家的名声,他既不是武举出身,也不是从小兵做起的“久历之将”,马家到了他这一带,马芳传承下的豪气干云、一往无前、智计百出等优秀品质已经所剩无几了。

    就是这样,明廷还是继续重用这些将门子弟,他们不是在遍布帝国的大小堡寨,便是野战军团里的“把总”、“游击将军”的当然人选。

    像王朴、吴三桂那样年纪轻轻便登上武人巅峰的也大有人在。

    但马羲瑞明显不是,作为马家第四代,他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去主动看清楚当前的形势,他的父亲将他安排在安宁堡这个边墙内的大堡担任千户,目的不是为了历练他,而是为了安宁堡安宁堡周围遍布的田地。

    此时,黄河、庄浪河以北、沙漠以南的广大土地不属于大明,而是掌握在游牧部族手里,当前,却被大夏国占据了。

    皇甫端一身黑色道袍,戴着黑色的唐巾,腰间挎着长剑,背上还背着一张七斗力的开元弓,乍一看他似乎不是曾经的翰林院检讨,而是唐代四处游历的会剑术的书生。

    与赵良栋一样,他虽然是翰林出身,不过也张着一副典型“秦人”的面目,面颊瘦长,面容古拙,身材颀长。

    留着短须,神情丝毫没有突然来到边墙之外那种恐慌感。

    “这块地方”,他骑在一匹高瘦的白马上,悠悠地说道,“立国之初时还属于大明的土地,后失于虏手,万历年间又收回来了,修建松山堡,可惜靼奴两次南下后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