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625冰封帝国-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十五岁的宋国辅看着自己,想起以前在东江镇作为水师把总以及在清国作为水师梅勒额真的装扮,虽然已经在船上练了大半年,不过依旧有些恍惚。

    他现在有一个习惯动作。

    那就是不断用手去摸发梢。

    就在今年,帝国枢密院下令,“凡是军士,无论职位高低,一律剃成短发,违者重罚!”

    这个命令对于林中、草原出身之人来说没有半点难度,不过对于汉人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剃了发那不就是和尚了吗?”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可随意去之?”

    不过在枢密院的强令下,大多数人还是按照规矩剃掉了头发,极少数顽固者只能退出营伍了。

    对于退出营伍之人,以往的职位、爵位、功绩一律作废,家属享受的种种优惠也将取消,饶是如此,依旧有一些人退了出去。

    剃了发留在军中的人便有了这么一个习惯,摸后脑勺的发梢。

    去年,在瀛洲建造的“第二舰队”已经全部补充完毕了,在十月初利用冥海白令海上的东北风返程的船只中就有它们的身影,话说得到将这支舰队全部调回本土时,瀛洲的最高长官牧仁很是郁闷了一阵子。

    “继续建造第三舰队”

    于是,在得到尼堪的这个命令后,牧仁的积极性也并不高,因为尼堪的命令里并没有说清这新建的第三舰队到底归属哪里。

    远东海面有了两支新式舰队后,帝国的转圜余地便大大增强了。

    如今这远东海面,唯一能对帝国的舰队造成威胁的只有几家,福建的郑芝龙算一个,荷兰人算一个,西班牙人也算一个,郑芝龙、西班牙人与帝国都有仇,虽然都有“和平协议”,不过在这“协议就是用来撕毁的”的时代,也不得不防。

    但综合来看,西班牙人在上次马尼拉海战损失惨重,不仅损失了好几艘大船,还损失了甲米地的全部船工,想要恢复谈何容易,何况,如今的他们已经失去了在台湾的基地,与荷兰人正处于敌对的状态,不可能再沾惹上大夏帝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

    但若是大夏与满清的战事打响,那必定是妥妥的灭国之战,此时,无论是大明、荷兰人都会有想法的,都必须仔细提防。

    这便是尼堪将第二舰队调回远东的原因。

    当然了,瀛洲那边依旧有奥拉号、墨尔迪勒号两艘大船以及一些次一级的大小船只,歼灭西班牙人的船只自然力有未逮,不过保护基地还是没问题的。

    在宋国辅的后面,除了第二舰队另外八艘战舰,还有二十艘佛林港建造的信天翁号运输船以及一百艘以前从朝鲜俘获的龟船、板屋船。

    如此大的阵仗,肯定是有大动作。

    前不久,得知尼堪亲率大军南下准备攻击梨树城后,皇太极也很快便做出了应对,他将盛京附近的两黄旗、正白旗精锐抽调一空,凑成三万三千精骑,加上汉军旗正黄旗的张大猷、镶黄旗的佟图赖、李率泰三位固山额真的乌真超哈部队一万五千人,一共四万八千人,浩浩荡荡北上应战了。

    他这次应战,除了负责各旗的大小将主,还让皇族里的优秀子弟、负责兵部尚书的尼堪、大学士马国柱、兵部侍郎鲍承先随驾,以尼堪为主谋,马国柱、鲍承先两人辅之。

    另外,还在沈阳附近征发了一万名阿哈奴才作为打理粮草辎重的夫子。

    近六万人,遮天蔽日向北开去。

    济州岛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便很快做出了反应!

    早已经抵达此地的恩索部的一个新组建的军团在曲承恩的带领下乘坐这些船只出发了。

    当然了,就算有这么多船只,也装不下这些多人马,最后还是留了一个旅在鄂多哩,曲承恩带着六千骑兵、三千五百步军,一共九千五百人马乘坐这些船只出发了。

    目标,旅顺堡!

    派出这么一支分遣队后,鄂多哩的恩索手底下还有五个旅,应付浑河流域的济尔哈朗、龙城的勒克德浑依然没问题。

    这便是尼堪得知皇太极大举北上后下出的第二手。

    若是曲承恩能顺利抵达旅顺,那么已经接近梨树城的皇太极得知这个消息后会做何应对?

    还真是令人期待啊。

    他若是又分出一部分兵力南下支援耿仲明、刘之源,那么他的“管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策略便失败了。

    若是按兵不动,以曲承恩这九千人的实力,拿下耿仲明,占据金州完全不在话下。

    届时,大夏帝国南北夹击,清国承受得了吗?

    前不久,在皇太极的严令下,耿仲明出兵发动了对旅顺堡的功绩,不出意外,别说攻击了,连得成的人马连旅顺堡火炮射程里的距离都无法抵近。

    何况,在上一次对旅顺堡的反击中,连得成、陈绍宗两人的人马又折损了一些,到如今,陈绍宗在南关的人马只剩下千人,连得成的人马只剩下两千人,加上耿继茂亲领的“巴牙喇护军”就是以前他的家丁五百骑,总计也才三千五百人马。

    耿仲明可是堂堂的怀顺王啊,还是汉军正黄旗的两个固山额真之一,按照惯例,一个固山额真可是有八千人左右的。

    于是,耿仲明带着两千人马忐忑不安地在旅顺堡北边的老虎沟与瀚海军“对峙”了几个月,双方都没有进一步的行动,皇太极听说以后也没有责罚他,不过也没有让他撤军的意思,让他就这样在老虎沟与瀚海军耗了几个月。

    他这两千人马除了他随时用来逃跑的五百骑兵,便是连得成手里的一千五百步军了,如今,金州城只有五百步军镇守,加上一千耿仲明新近从所辖旗丁抽上来的“精壮”。

    这一切,自然被旅顺堡的瀚海军看在眼里。

    在侧着吹过来北风的带动下,船队以很快的速度行驶着,不多久便抵达了旅顺港。

    大队船只是在一个夜晚抵达的。

    自从瀚海军占据旅顺堡之后,在旅顺港留下了苏纳以及部分舰船,在苏纳舰队的巡逻、清扫下,清军的船只完全不敢靠近旅顺港附近的海面。

    故此,曲承恩他们抵达时,老虎沟的耿仲明一无所知。

    抵达后,曲承恩的部队就在码头上将就了一夜。

    次日,许久没有出城巡逻的、从芝罘岛调过来准备指挥曲承恩部骑兵的达春出动了城里原本的三百骑开始出北门向北巡逻了。

    耿仲明得知后也是诧异异常。

    “我等已经对峙了大约三个月,双方都没有出兵的意思,此时彼等出动骑兵是何意思?”

    瀚海军的异常让素来狡猾的耿仲明警惕起来。

    在他的大营里,他立即召集连得成、耿仲仁议事。

    “蛮贼从来没有出动过骑兵巡逻,今儿个怎地出动了?”

    连得成是他的心腹大将,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当即就回道:“多半是蛮贼的援军来了”

    耿仲明问道:“何以见得?”

    连得成说道:“若非是其援军来了,又何苦派出侦骑巡逻,多半是为了遮蔽我等哨探窥视彼等营地的行动”

    其实素来狡猾的耿仲明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点点头,“那我等如何应对?”

    连得成说道:“赶紧撤吧,彼等就算有援军也只能是从海上来,从济州岛到这里不下两千里,就算彼等船只厉害,也需要十日以上,抵达后肯定需要歇息,若是等彼等恢复过来就不妙了”

    耿仲明点点头,“嗯,与本王的意思差不多,不过就算要撤也必须悄没声息地撤,彼等城堡里还有几千人,也有几百骑兵,不得不防”

    “那撤退的时间?”

    “寅卯之间,那时,正是睡意正浓的时候,我等悄悄拔营而去,吩咐下去,子时造饭,收拾,寅卯之间准时出发!”

    “若是敌军骑兵一直不离去该当如何?”

    耿仲明皱了皱眉头,他看了看耿仲仁,“也罢,你带五百家丁也出去巡逻,就算彼等有何企图也能应付,一直巡逻到大营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再说,届时若是敌人骑兵回去了自然是好,若一直在外边杵着,你就一直盯着”

    “寅卯之间时,你就留在后面断后”

    “是”

 第二十四章 木。野狐。禅之三:第二手(下)

    旅顺堡以北,西北是南山,东北是鸡冠山,再往北就是老虎沟,不过老虎沟与南山、鸡冠山之间、后世大连旅顺口区所在,是一片长约十里、宽约四里的空地,原本是明军金州卫的士兵屯田所在。

    自从毛文龙死后,整个金州卫辖区便成了明清双方反复绞杀的地方,屯田是不可能的,于是便荒芜起来。

    此时,除了常年不冻的旅顺湾,北到金州卫城、中到南关,南抵旅顺堡,处处是双方的夜不收、侦骑、密探,别说种地了,就算三地之间的沟通往来也要费些功夫。

    在后世大连西郊森林公园、这一世叫龙山、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地方,便是此时瀚海军与耿仲明的探子反复较量的地方。

    耿仲明的探子脱胎于东江镇,而东江镇的探子水平之高冠绝大明九边,这从毛文龙时代大量的东江镇探子深入到海州、辽阳、沈阳等地就可见一斑,而耿仲明自己就是其中的高手。

    故此,一开始,双方倒是斗了个旗鼓相当。

    不过,到了最近,镇守旅顺堡的冷云与麾下的侦察兵仔细研究过后,改进了探查方式,减少了单人外出探查,增加了以小组形式的探查。

    渐渐地,这处近三十平方公里的森林几乎完全控制在瀚海军手里了,不过,在森林的北边,唯一一条通往南关、金州卫的官道上,有一处木场驿,原本是一座明军驿站,如今却变成了一座小型军事堡垒,耿仲明在那里驻扎了一百步军。

    在森林的东边,同样有一处堡寨,叫青泥洼堡,有两百士兵驻守。

    耿仲明虽然失去了对龙山的控制,不过却依旧控制着北边、东边两处要地,双方在战略态势上依旧处于均衡状态。

    深夜,木场驿的气温已经下降到零度以下,这样的天气,加上夜色已深,驿站的清兵除了值守的士兵,全部进入了梦乡。

    木场驿的守将是一个以前登州的明军,名叫李威,说来也可怜,他本来是登州世代的军户,孔有德、耿仲明肆虐登莱一带时,他一家都被卷入了,最后家里被明、叛双方杀了个干干净净,自己也裹挟到了辽东,按说这样的人应该对耿仲明有着深仇大恨才是。

    但像他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也见识过了太多惨绝人寰的离合,渐渐地,都麻木了,来到辽东后很快便收拾了心情,大大方方当起了“旗人”主子来了。

    不过李威最近心绪颇有些不安。

    他是芝罘岛附近的人,最近有一个瀚海军的探子找上门来了,竟然也是那里的人,说起来两人的村落只隔着一条小河,两人也有几面之缘。

    渐渐地,李威那一颗几乎要完全麻木、波澜不惊的心绪有些扰动了。

    不光如此,最近几次瀚海军与满清大战的结果虽然一开始像李威这种级别的人无缘得知,不过时间一长他终究还是知晓了。

    李威将那人打发走了像他这样的人,既然能忘掉一切仇恨,跟着仇人一起干,多半是出于无奈,也是基于双方悬殊的实力对比。

    如今又有一个更加强大的大夏出现了,怎能不让他有所顾忌?

    包括他在内的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