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625冰封帝国-第5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巴图很快“穿过”米哈伊洛夫大队来到了另一面,此时,他再看时,身边的骑兵一个也没少!
“哈哈哈!”
巴图不禁仰天大笑,他朝地上啐了一口,大声说道:“再穿一次!”
这一次就不是“凿穿”了,而是妥妥的“骑浪”,一道在夜色里仍旧闪着寒光的巨浪完全淹没了还在挣扎的渔民骑兵。
这次攻势过后,场中只剩下极少数依旧骑在马上的渔民,他们被围困在田野当中,周围全部是拿着火铳或虎枪、骑刀的瀚海军,他们没有视死如归的心情,有的是呆若木鸡的震撼。
“砰”
一片骑枪的声音响了起来,销烟过后,场中只剩下四处乱窜的顿河马,并无一个骑兵还骑在马上!
黎明前的黑暗。
大地还是一片黑白交织的两色,白的是积雪、天空,黑的是村庄、树林,东方的天空露出了一点点白光,不过离鱼肚白还有一段时间。
此时,是一天中最冷的时间,气温在零下十度左右,不过对于瀚海军来说还是非常舒服的。
在赵良栋的骑兵旅里,巴图是副指挥使兼任一个团指挥使,还有一个团指挥使则是斛律恭,那个因为礼亲王孙德安之事死于绰罗斯部之手的陈汤城的镇守使斛律金的弟弟,斛律恭原本是定远军团巴彦的手下,不过考虑到克里米亚地区与基督教诸国接壤,便让他带着一千全部出身于斛律部、屈出律部两个景教部落的骑兵加入到赵良栋的手下。
景教,虽然是中土化、漠北化的基督教,可也是基督教不是
当然了,尼堪让斛律恭团加入到征西军团的行列,不光是基于上述情况的考虑,他还有更深远的计划,这一节留待以后再说。
眼下,同样二十二岁,出身于定远骑兵学校的斛律恭带着一千骑处在尼堪大队的最前面,前面说过,他手下这一千骑都是出身于信仰景教、原本臣服于哈萨克克烈部、乃蛮部的小部落,在图拉大草原发生与哥萨克骑兵以及与喀山鞑靼、阿斯特拉罕诺盖骑兵的大战后,这两部便一分为二,一半人马迁到了定远府附近,另外一半依旧留在当地,也就是定方城附近。
十余年过去后,原本两部加起来才三四千户,丁口勉强超过万人的部族已经成长到户口各三千户,丁口三万余人的大部落,他们部族里的适龄男童多半加入到定远府骑兵学校,眼下斛律恭带着的便是连续两届的克烈余部毕业生。
既然是信仰景教的部落,虽然这种信仰在欧洲无论是天主教、新教还是东正教眼里都是异端,不过景教脱胎于东正教,应该与东正教更为接近景教的传世人曾是君士坦丁帝国的牧首。
大夏国在安西设置的学校,考虑到当地以及周围环境的特殊性,除了汉语以及自己母语之外,都必须要修习一门外语,其中,突厥语、蒙古语、索伦语除外,而欧洲的拉丁语、俄语、德语成了必修的科目之一。
出身于景教部落的孩童都选择了拉丁语,这其中,自然有尼堪的暗中安排,因为在此时,拉丁语是欧洲大陆最流行的语言。
在波兰翼骑兵的引领下,斛律恭的骑兵团花了大约一个小时便抵近波德拉谢城附近。
途中,遇到穿过村舍的道路,他们便从附近的农田里绕过,并没有对盘踞着俄罗斯步军的村舍进行逐个争夺,故此,一个小时便顺利抵达波德拉谢。
此时,米哈伊洛夫派出的三百完全从农田、密林绕道的骑兵还没有抵达,而斛律恭团经过的俄罗斯步军也不可能赶在他们前面去通知哈巴罗夫,故此,当斛律恭抵近波德拉谢时,正是一日黎明前的那半个小时,天色渐明未明之时,由于前面有米哈伊洛夫的前锋部队,以及大量步军,哈巴罗夫的骑兵绝大多数还在睡梦中。
对于哈巴罗夫他们来说,以前在西伯利亚时,虽然有杀戮、征服当地土人的快了,不过与肆虐、劫掠欧洲比起来就是天上地下了,自从被沙皇抽调到波兰战场后,由于无论是瑞典人、立陶宛人还是俄罗斯人,骑兵都很缺乏,一时哈巴罗夫这几乎按照瀚海军配置编制起来的骑兵不仅战力可观,在整个俄罗斯军团的序列里也举足轻重。
特别是哈巴罗夫在格里戈里军团几乎全军覆没之时突然杀入,杀了瑞典人一个措手不及,让格里戈里一半的人马成功脱逃后,他们在沙皇眼里的分量就更加重了。
当然了,由于惯性,就算他们再英勇,地位也在沙皇亲领的近卫军骑兵旅之下,故此,当阿列克谢带着近卫军进入城堡休息时,哈巴罗夫只能带着自己的骑兵旅在城外驻扎。
当哈巴罗夫他们侵入波兰境内时,一路上他们充分发挥了他们出身罪犯、小偷、异教徒的本色,大肆烧杀淫掠,那叫一个欢快,故此,虽然在城外的帐篷里驻扎,也是闹腾到半夜才睡下。
“哈”
在一处小山坡上,斛律恭团止住了继续前进的步伐,在望远镜里,天色依旧晦暗,不过远处的波德拉谢城堡那高耸的教堂尖顶以及城外大片的灰色帐篷历历在目。
斛律恭大声呼出了一口热气,乳白色的、瞬间凝结成水的气体在空气中若隐若现,不多时便会听到白气凝结成冰渣时产生的细微声音。
他将自己的右手举起来了,此时,他手下的骑兵每人手里多了一根火把,一根淋上了香油的火把。
“驾!”
斛律恭手里也是一手虎枪,一手火把。
一千根火把正在熊熊燃烧!
千骑冲下了山坡!
目标,波德拉谢城外的帐篷群!
第三十七章 中东欧纪行之五:波德拉谢之战(3)
波德拉谢城。
阿列克谢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了。
作为一个有着虔诚宗教信仰的沙皇,他并没有像他的那些手下那样以劫掠、杀戮、奸淫为乐,不过对于他来说,他是君士坦丁大帝,大卫王,新摩西,在尼康对东正教进行改革后,在他眼里,其它所有号称基督教的宗教都是异端,包括此时在立陶宛大公国附属的明斯克地区此时叫鲁塞尼亚地区,实际上就是露西亚地区,这个名称表明明斯克地区、乌克兰一部分地区与俄罗斯人实际上是同一个部族或祖先、罗马尼亚等地信仰的东正教。
他的快乐来源于一种圣战的虚幻,既能掠夺异教徒的土地和人口,还能减少他们的力量,故此,他对着这些奸淫烧杀视而不见,同样的,波兰向他们进攻时,自己大量土地被夺,丁口被杀,也是毫无怨言,因为他们是天主教徒。
故此,阿列克谢一个人睡在波德拉谢城堡领主的房间里稳如泰山,直到被城外的喧闹惊醒了。
他睡在城里一栋三层的小楼的中间那层,在他的上面和下面都住着他视为亲信的近卫军,这样的安排,波兰人就算要图谋不轨也无法做到。
“咚咚咚”,楼梯上响起了俄罗斯皮匠制作的马靴那厚厚的靴底踩在橡木楼梯板上传出的声音。
阿列克谢皱了皱眉头,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两个人能够直接上楼来找他。
一个自然是他的近卫队总管,英格兰人萨缪尔柯林斯,另外一个就是俄罗斯近卫骑兵的首领,他的表哥切尔卡斯基。
“嘎吱”,卧房的大门打开了,门缝里露出了阿列克谢那睡眼惺忪的面容,而在前面的楼梯上,有两个人正站在那里。
柯林斯和切尔卡斯基都来了!
“陛下”,此时,还是外国人好使,柯林斯大声说道:“请上三楼!”
其实,刚才阿列克谢在卫兵的伺候下穿衣服时已经听到了城外的喧闹声,一听柯林斯这话顿时意识到什么,他赶紧向通往三楼的楼梯走去。
不多时,三人便来到了三楼的阁楼上,站在这里,城堡周围的情况一览无余,此时,阿列克谢手里还多了一个单筒望远镜。
黎明前的凌晨寒风呼啸,在风大的三楼更是如此,不过阿列克谢却浑然不觉。
城外,此时已经变成了一个火场!
原本是哈巴罗夫接近三千骑兵的帐篷区,全部烧成了火海,非但如此,在火海里还穿梭着拿着长枪和马刀的骑兵,看那模样,明显是东方人,正对着没有骑马四散奔逃的渔民骑兵进行追杀!
阿列克谢很快就明白了。
自己的盘算被东方人识破了,他们也预料到了自己可能会从谢德尔采南下,经缅济热茨绕到他们的后面,没准他们打的也是同他一样的主意,经缅济热茨绕到他们俄罗斯人的后面!
黎明前的风势很大,大风席卷着燃烧的帐篷、草料漫天飞舞,有些火星还飘到了城里,阿列克谢似乎并没有感到寒冷,而是感受到了炙热。
“真是聪明的撒旦啊!”
阿列克谢喃喃自语了一句,说完他又来到阁楼的其它方向巡视了一圈,然后将望远镜扔给切尔卡斯基。
“城北的火势最小,立即派出骑兵,通知后面、前面的步军,让他们前来支援!”
他看到了城外太多的骑兵,单单依靠自己成立的近卫军和骑兵是不大可能打得过的,但骑兵想要攻破波德拉谢城也是痴人说梦,只要南北两路的步军一到,以刺猬阵压缩对方骑兵的活动空间,届时,自己的骑兵再出动,或许还有胜机。
切尔卡斯基与柯林斯两人对望一眼,都对沙皇这个“英明”决策感到由衷的佩服,此时沙皇若是大怒若狂,逼着他二人带着近卫军出城应战敌骑,一来他们没有用骑兵打过夜战,二来眼下城外的火势实在太大,他们不是那些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鞑靼人,并没有把握在烈焰里穿梭自如而保证自身不受损。
此时的尼堪已经在火圈外侧建立起来一个简易的阵地。
这里要说明的是,神武军号称有三千人,实际上是三千五百人,有三千人的装备几乎与瀚海军骑兵的骑兵旅差不多,而另外五百人则是大夏国最新工业科技用在军事装备上的首批受益者。
以前说过,这五百人来自各部族、各行各业的代表,其中有各游牧部族的贵族子弟,也有普通牧户的代表,还有汉军骑的代表,其它行业诸如官系统、工匠系统、普通农户家庭,凡是有考入骑兵学校的子弟,都被尼堪搜罗过来了。
其中就有尼堪的大舅子阿克墩的长子阿楚珲,以及另一个大舅子、车臣汗幼子巴布的长子诺尔布,就是那位尼堪第三子孙德安玩伴,在南下转场中侥幸未死的诺尔布,两人都是十八九岁的模样,加上北海道阿伊努人大酋斯兰奇的儿子沙牟奢允,这三人便是这五百骑的统领。
说起这五百骑,是按照飞龙骑的标准来配置的,不过在大夏国的蒸汽机大量使用之后,在板甲上也有了优化,眼下的这五百骑使用的也是板甲,不过分量却比以前的板甲轻很多,在板甲里面是一件同样用机床生产出来的棉甲。
武器方面,既然是尼堪最核心的护卫,自然也是煞费思量。
考虑到尼堪一旦遇险,又不能骑马跑掉,就需要依托某种地形、屏障进行抵抗以等到援军的到来,这五百人就不能全部使用马上的武器了。
故此,他们的标准配置是:
一人双骑;
人手一柄三连发短铳,一杆大夏国新出的拉了膛线的后装燧发枪,燧发枪带有刺刀;
人手一杆虎枪,一柄马刀;
人手一柄可折叠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