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625冰封帝国-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十八人,每人都有尼堪亲自用“包钢法”打制的刀身略微弯曲的骑刀一把、双手横刀一柄,骑刀约莫三斤重、三尺长,带有护手,采取包钢、木炭烧制的技艺,质量与横刀差不多。
作为使马部的索伦人,人人会制作弓箭,会骑射,尼堪也给自己制作了一把约莫七斗力的骑弓,到如今也算是弓马娴熟。
死去那少年的兵器给了阿林阿,一行十九人向着大草原东边走去。
十九位少年,十九骑,都骑着有着厚厚皮毛的蒙古马,看似很拉风,不过后世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当骑兵的尼堪却知道这十八位的战力堪忧。
草原上,无论是索伦人、达斡尔人、布里亚特人、茂明安人,只要过了十八岁,每一个人的战力都比他们这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岁的少年强没办法,终究还是没有长大。
不过尼堪却一直带着这些少年,除了好管理以外,培养一个“合适”的班底也是应有之意,否则,就算在乌扎部这样一个小小的部落,想要一个成年人对一个小孩子“肃然起敬”是不可能的。
小孩子就不一样了,尼堪有着远远超过他这幅身体的心理年龄他后世已经做到了骑兵连的连长,一身武艺也不在话下,又会一手惊艳的铁匠活计,自然受到了族里少男少女的崇拜。
就在今年,尼堪对十八骑进行了训练,无非是每天骑射多少下,劈刺多少下,加上纪律训练,对付车根的骑兵虽力有未逮,不过在同龄人中却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作为索伦人的部落,乌扎部里也不是全部都是乌扎氏的,也收留了一些其他部落的人,那些人被本部落抛弃的原因很多,不一而足。
尼布楚索伦人的语言与女真人比较接近,又夹杂了不少蒙古语,实际上以呼伦贝尔为中心的东北一带的人基本上都会女真语和蒙古语,这也是当地东胡一系的匈奴鲜卑契丹蒙古与女真一系的肃慎靺鞨女真满洲交替发展,相互影响的结果。
草原上,就算再小的部落也会聚集在水源附近,尼布楚五部索伦中,乌扎部靠着尼布楚河,玛尔吉部靠着西边的奥亚河,布拉姆部靠着东边的库恩奇河,而奥拉部、墨尔迪勒部却在大草原的最东段的石勒喀河北岸,石勒喀河从这里开始就要穿越约莫五百里的密林汇入黑龙江。
尼堪打算绕着大草原转一圈,先到东边的布拉姆、奥拉、墨尔迪勒,再横穿过大草原来到玛尔吉部所在的奥亚河,最后回到乌扎部。
布拉姆、玛尔吉都源出于乌扎部,三部之间或多或少有些亲戚关系,尼堪准备先去离乌扎部最近的布拉姆部。
由于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尼布楚大草原上一片白茫茫的,北边不远处倒是密布着各种树林,白桦、雪松、冷杉鳞次栉比,密密匝匝,点缀在大地上煞是好看。
草原上也不光是荒草灌木,每隔一段距离也有一些树木,多是稀稀拉拉的白桦,索伦诸部各部之间的联络道路便是利用这些白桦林,这也是这些白桦侥幸存活下来的原因。
彤云、白雪,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草原,尼堪心事重重地骑在马上,那帮小子还不知晓供貂变卦的事情,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行进中嘻嘻哈哈、吵吵闹闹,倒是异常快活。
与其他人不一样,刚刚加入到乌扎部的阿林阿却是寸步不离尼堪左右,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
去布拉姆部的路程刚刚走了一半,前面的白桦林密了起来,那是索伦诸部故意在草原上留下来的,林子里有索伦人特有的“仓库”。
所谓仓库,便是在几棵高大的白桦树上架设的木屋,木屋里有一应吃喝用度之物,为在草原上迷路的人提供帮助,尼堪见到了便准备在此地稍事歇息一下。
还未下马,前面传来一阵马蹄声,接着不远处大团的雪花扬了起来。
“戒备!”
尼堪打了个唿哨,十八骑一反刚才的嬉闹,赶紧或扬起马刀,或张弓搭箭,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草原上虽然没有什么大敌,不过零星的马贼还是有的,多是被各部逐出门墙的“浪子”,其中尤以林中野人居多,不过他们的人数不多,多的只有十几骑,多半是五六骑,两三骑也是有,抢劫过往的行人以及落单的牧民。
不过想要打劫尼堪他们这一支十八骑的队伍却是有些托大了。
等来骑走近了,尼堪却将骑刀收到了刀鞘里。
当先一骑的骑士约莫三十多岁,面目黝黑,不是布拉姆的萨哈连是谁?萨哈连见了尼堪一行大喜,随即又是愁容满面。
“安部”
“尼堪”
安部是姨父的意思,尼堪见萨哈连急匆匆地往西走,不由有些奇怪。
“尼堪,幸好在这里遇到你了,快跟我走吧,哈尔额敦快不行了!”
“啊?!”
第十章 消失的奥拉部
一行人加速赶到布拉姆部所在的地方,尼堪冲进了萨哈连的希愣柱,希愣柱的角落里有一处地铺,上面躺着一人,面容白皙、柔美,正是哈尔额敦!
尼堪见哈尔额敦双目紧闭,面色也憔悴不已,心里也很紧张,伸出手准备摸她的额头。
“慢着!”
只见希愣柱里瞬间亮了起来,东侧的门帘打开了,走进来两人。
一人自然是萨哈连,另一人却是他的弟弟,布拉姆部落的萨满噶里。噶里也是黑皮肤,个子比萨哈连矮一些,面上却带着笑容噶里在索伦语里是八面玲珑的意思。
索伦人虽然原始,却也知晓疾病可以通过接触传染,不过并不知晓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染,故此萨哈连制止了尼堪的行动。
尼堪却不以为意,继续用手摸了摸哈尔额敦的额头,这一举动倒是令萨哈连非常感动,摸过之后果然是发烧,赶紧问道:“多久了,一直这么热吗?”
萨哈连说道:“包括今日在内,总共五日了,中间有一次热的不得了,我怕出事赶紧去找你,其它几日没有这么热,没想到今日又大热了”
尼堪善医之名在索伦诸部还是有些名头的,这也令各部的萨满非常不满。
尼堪猛地站了起来,也不管长幼尊卑,直接对萨哈连、噶里两人说道:“有棉布吗?族里金银花还有吗?”
等萨哈连找来一块棉布,尼堪用冷水打湿了敷在哈尔额敦的额头,接着又问道:“金银花呢?”
金银花在尼布楚一带也有生长,也是索伦人向汉人换取食盐、布匹、铁器的重要物资之一,故此尼堪有此一问。
萨哈连说道:“我家里是没了,不过保不准其他人家里还有”
“那赶紧去呀!”
等萨哈连、噶里两人走远了,尼堪将棉布从哈尔额敦头上取下来,又在冷水里泡了泡,稍微拧干后又敷在她的额头。
小半个时辰过后,等萨哈连二人捧着一蓬干金银花回来了,哈尔额敦的热烧状况好了许多。
“用金银花煮水”
忙了半日,服侍哈尔额敦服下金银花水之后,兴许是苍天有眼,她的烧竟然慢慢消退了,萨哈连赶紧向长生天祷告,噶里的神色则有些复杂。
两日后,哈尔额敦的病完全好了,在草原上抑或丛林里就是这样,一场普通的感冒发烧就会带走一个人的性命,对于高热,牧民除了向萨满求助以外,完全是无计可施。
见到是尼堪救了自己,哈尔额敦喜出望外,紧紧挽着尼堪的胳膊不放手,一想到家里的布耶楚克,尼堪取了皮子之后赶紧走了。
蒙古人收取皮子还是按照百年前各部的人数来定的,实际上各部的人数与百年前相比已经增长了许多,比如布拉姆部如今有一百多户,每年却只收取五十张皮子。
萨哈连早就知晓车根的事情了,自己还差点跑到黑龙江去找博穆博果尔,不过一场意外的大雪让他没有成行,最终他对尼堪说:“大不了你将部落迁到我这边来,然后两个部落一起沿着古道迁到到黑水北边去”
萨哈连口里的古道便是以前的艾文基人在尼布楚东北方向的密林里沿着多条河流以及河流之间的山岭踩出来的水旱道路,一直通到黑龙江北边,经过这条道路可以去投靠黑龙江流域的博穆博果尔。
这也是一个办法,他郑重地点点头。
这条道路是额尔古纳河西边的索伦人与东边的博穆博果尔部落联络的要道,博穆博果尔部落强悍,倒是很少有野人部落敢轻易在这条道路上打主意除了马贼。
两日后十八骑抵达了大草原的最东端,也就是墨尔迪勒和奥拉部所在的地方,这两部的户数都是一百多户以草原尽头的逼仄也住不下太多人。
两部都在石勒喀河北岸,不过中间却隔了一道山梁,其中山梁西边是墨尔迪勒部,东边是是奥拉部。
听说阿吉去世了,墨尔迪勒哈拉达达春也是一阵唏嘘,他倒是很爽快地拿出了四十张貂皮那是墨尔迪勒往日年份纳贡的份额。
山梁的那一头实际上已经不能算是尼布楚大草原的一部分了,不过是石勒喀河在此处泛滥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冲击平原而已,奥拉部除了在此处放牧,还学着汉人种一些燕麦等物,算是索伦诸部里面半牧半农的部落。
翻过山梁,尼堪心里却咚咚跳起来。
远处的平原上,包着白桦皮的希愣柱散落着。
这也是索伦人希愣柱常有的景象,不过那可是在夏季,在冬季就算再穷的索伦人也会用鹿皮包住希愣柱。
再者,已经到了黄昏时分,尼堪没有见到任何人烟的迹象,也没见到任何羊群、鹿群、马群出没的动静。
这道山梁约有三四里路,前几日刚刚下过大雪,墨尔迪勒人不知晓奥拉人的动静也不出奇。
尼堪的第一反应是奥拉部糟了劫难,他这一部不在大草原里,正好是周边、主要是北边野人诸部下手的好对象,奥拉部靠着宽阔的石勒喀河,河边雪地下的野草有的是。
见到此情此景,众人都沉默起来,看向阿林阿的眼色很是不善。
“驾!”
十九骑加快速度赶到了平原上,接下来的发现让他们更是诧异。
所有的希愣柱里都空空如也除了松毛,按照索伦人的惯例,就算要转场、迁徙,屋子里不易搬动的东西是不会拿的,索伦人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转场之后就算是马贼也不会光顾,他们最值钱的东西一是马匹,二是貂皮,这两样肯定是随身携带的。
希愣柱周围也没有血迹,看来也没有遭受野人部落的洗劫,也是,奥拉部是唯一源出于东边博穆博果尔部落的氏族,虽然由于与博穆博果尔所在的多拉尔部有些龌龊才离开大队,不过若是奥拉部被北山野人部落灭了,博穆博果尔还是会为他们报仇的。
黑龙江中游、大兴安岭一带的索伦诸部有近万户,博穆博果尔麾下可出动三千精骑这也是他在历史上几次背叛满清的重要原因,灭掉一个野人部落还是办得到的,故此,应该也没有什么部落敢打奥拉部的主意。
尼堪来到石勒喀河边上,远远望去,南面是一条它的支流柯恩佳河,沿着这条河流南下,经过几条连水旱道可直达呼伦贝尔一带,继续往石勒喀河下游走也可抵达额尔古纳河,两条道路都是五百多里,难道?
不过尼堪很快否定了第二个设想,沿着石勒喀河东去便是博穆博果尔的部落,奥拉部好不容易从那里摆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