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625冰封帝国-第9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北京坚守了两年,战略委员会、太子监国、政务院、枢密院的体制已经逐渐进入了正轨,尼堪才五十一岁,不可能将皇位让出来,但就这么二龙在一起也不是事,思来想去,尼堪觉得还是自己让一步,带着两位年轻妃子搬到南京去住。

    走之前,他已经说了,“大小诸事,若无特别的,就不要来打扰了”,眼见得是要全部放权给孙德威了。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刚到南京,就发现了几万人齐聚城隍庙广场的事。

    虽然有瀚海军维持秩序,不过尼堪却在想着:“我大夏建国已有不少年头了,为何大众依旧笃信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

    跟着他来到南京的除了王文慧,还有神武军的统领孙秀澜、勒恩,还有他的秘书孙秀宁。

    虽然隐秘,但他的行踪还是被身在南京的大小官员得知了。

    眼下,在皇城西北角的城门楼上,破天荒地也挂起了几盏灯笼,在城门楼里,王文慧、姬甲伟、江苏省布政使孙临、从安西调回来的江南镇守使郭天才、左参政周亮工、右参政吕潜(吕大器之子)、按察使成德以及当南京城回到大夏国的怀抱,尼堪在去留太监的名单上特意留下来的总管全为国都跪在地上。

    全为国,湖南人,今年四十一岁,原本是桂王朱由榔的贴身太监,湖南被张献忠占据后,桂王一家辗转来到了南京,为表忠心,特意将长相俊美又精通笔墨的全为国献给了朱慈烺,后来果然被朱慈烺瞧中,他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的大太监韩赞周。

    瀚海军攻打南京时,恰好全为国生病在自己的家里,便没有跟着朱慈烺南逃,不过依旧别尼堪留在皇宫,并负责留下来的一千太监的管理。

    如果孙临等人第一时间便知道了尼堪要来南京长住,肯定不会让祀孤日的场面搞得这么大。

    王文慧自然知道,不过一来尼堪也想知道祀孤日的盛况,二来嘛,就是他一直以来对部下说强调的,“想要了解真实情况,必须在暗地里才行,若是大张旗鼓,给你看的肯定是另外的样子”

    既然准备在南京长住,就必须将南京里里外外的一切探查清楚明白才是。

    当然了,如果他还是以往那样的皇帝,堂而皇之地入驻,然后再不出门,用几万禁军将自己与普罗大众分隔开来也是可以的,但那样的情形是他不想要的。

    此时,城里的钟鼓声刚刚响过不久,十二下敲响之后,意味着子夜时分的到来,城里除了少数地方,大多一片沉静,除了城隍庙,就是军营有些灯火了。

    军营、城隍庙、皇宫一角,三处灯火,以城隍庙后面最为辉煌。

    这在诸官员的眼里十分扎眼,但尼堪并没有觉得不妥,他只是想着:“为何此时城隍庙二进的灯光还没有第三进旺盛?难道由于二进发放符纸的道士们太过辛苦,第三进的道士们在为他们准备夜宵?”

    不过当李思恭带着七八骑去到城隍庙后面时,他们的行踪还是被尼堪发现了,这便是有望远镜的好处了,虽然是大晚上,但是月朗星稀,还是有一定亮度的,加上城隍庙附近灯光的映照,区区三四里路的距离,在特别为皇帝制作的十倍望远镜里还是十分清楚的,何况此时李思恭等人还打了火把。

    三四里路远,虽然能看得见灯光,但里面的动静这里是看不到的,故此,当李思恭的面目在望远镜里出现时,尼堪倒是很好奇他接下来会做些什么。

    按照正常的安排,到了晚上,城里的治安就要完全交给公安局了,内城如此之大,想要完全依靠步行是做不到的,在此时,骑马是唯一的选择,由于李思恭已经带着人接管了城隍庙附近的治安,此时,所有的衙役,现名“警察”者都乐得避开了这处是非之地。

    半晌,里面似乎出来了一个人,与李思恭交涉一番后李思恭便扭转马头离开了,等李思恭离开后,后院的灯火小了一些。

    一切都很正常,就好像某地在深夜还十分喧闹,被管事的喝骂几句后就安静下来了。

    但在尼堪看来这绝不正常。

    首先,这处城隍庙虽然是大明开国皇帝和马皇后亲自督造的,也一直挂在太常寺名下管理,但距离皇宫如此近的地方大半夜的还灯火通明,虽然大殿里有蘸事,但这胆子也太大了一些,他不禁有些好奇,此事若是在大明,被南京镇守太监瞧见了该如何处理?

    再者,李思恭是什么人,他是李成梁的孙子,辽东落入金国努尔哈赤手里后也得到了他的照顾,还将爱新觉罗家族的女子嫁给他,在梨树城投靠大夏国并立下大功后,也一直受到尼堪的器重,后来虽然由于能力一般五十出头了才勉强做到军团司令一级,但若是放到其他人头上,早就被规劝提前退役了。

    这样的人物,军事能力再说,起码的操守和政治上的敏感性那是没的说的,否则也不会担任负责内城治安的军团司令一职。

    他这样的人,三言两语就被庙里的人打发走了肯定不正常,以他的地位,将后门打开闯进去看个究竟才是正经。

    当然了,李思恭只是瀚海军司令,只是临时接管城隍庙附近的治安,这里平时都是按察使管辖的,恐怕他也不想将事情闹大。

    但无论如何,这里面出来的人物三言两语就将李思恭说服并劝走了,这极不正常。

    “让李思恭到了这里来,通过元武门上来”

    元武门,皇宫北门所在,这里紧邻后宫,本来不方便让官员百姓靠近的,但元武门有内马面墙,进入马面墙后可以沿着甬道走上城墙,他肯定进不了后宫,那道门,连孙秀澜的神武军都进不去,只有王文慧手下的太监能够进出。

    皇宫西北角城门楼的动静也惊动了城隍庙。

    自从朱慈烺南下后,皇宫就一直空着,大夏国也没有设置镇守太监,全为国也只是一个管事的,并没有多大的权力,一到夜晚,整个皇宫除了城墙上不多的士兵,便沉浸在一片黑夜里。

    今日突然出现了一片灯光,这里面必有蹊跷。

    城隍庙。

    此时发放符纸大会已经结束了,元无极已经累瘫在地上。

    二进大殿所有的灯火完全灭了,当李思恭离开后,后院的灯火也只剩下了一丁点。

    但就在那处露出一丁点火光的屋子里,卜世仁、权赫、田笃、丁骧等人依旧聚在一起,当然了,桌子上的酒菜早就收拾的干干净净,陪酒的小戏子们也散的干干净净,四人依旧坐在桌边,酒菜已经换成了香茶。

    屋子里弥漫着浓浓的檀香和浓茶味道,看样子,他们也被李思恭的突然造访吓了一跳。

    刚才出去的正是卜世仁,他刚才出去对李思恭是这样说的。

    “李将军,对不住了,今日虽然是祀孤日,也是已故双亲的祭日,我的先父母就是在今日同时死于流贼之手,故此,每年今日我都会自己出一大笔钱让城隍庙大做法事,一来祭奠双亲,二来也让南京城的百姓也能寄托哀思”

    “每到此日,我都会坚持到道长发放符纸完毕的时候,漫漫长夜,跟着我来的下人也有一些,未免肚饿,便让庙里的火工准备一些饭食,故此……”

    对于这些话,李思恭自然是半信半疑,特别是那些女子的声音,更是让他疑窦丛生,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放弃,他只是临时接管这片地方,这城隍庙背后牵扯着太多的势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于是他只是让卜世仁他们的动静小一些,不要惊扰了皇宫后便离去了,直到现在,作为皇宫附近的守卫军团司令,他依旧不知道皇帝已经来了,但皇宫在他心目中就算没人居住,也是一个神圣的所在,故此,他对卜世仁说了这么一番话。

    卜世仁自然乐得遵守。

 第六十五章 风光旧曾谙(3)鱼与蚌③

    李思恭的突然出现,让刚才还志得意满的四人都冷静下来了。

    虽然他们都是呼风唤雨的人物,但在一个皇权居于主体的国度,再厉害的人物也害怕官府,而官府身后就是以皇权为核心的官僚体系。

    何况,这些人中,权赫、田笃、丁骧以前本身就是依附于皇权而存在的,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南京,都是如此,而卜世仁能够有如此威风,靠的不是他自己有多厉害,而是他的叔父,那位有着大夏国侯爵的卜从善,大夏国能够将爵位赐予你,也能轻易抹去。

    何况,四人中有三人严格来说是依附着前朝皇权而兴盛起来的,表面上看起来着实威风,实则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逾越,不过在他们看来,日常所做的那些暗门子、偏门子哪朝哪代都会有,算得了什么?

    卜世仁瞧了瞧几位,知道他们在想着什么,为了活跃气氛,便笑道:“不怕,那李思恭虽然是内城镇守使,手下有上万大军,不过这大夏国不是大明,军将们手中有自己的家丁,这些军队没有一个人什么时候都听他的,说白了,他就是一个军头而已,他若是马上调到北京,这一万多人没有一个能跟着他走”

    说着,他拍了拍手,只见一个约莫二十岁、面相剽悍的道士走了进来。

    “小贺,收获如何?”

    原来此人就是卜世仁放在城隍庙里的心腹,一位从卜从善军中离开后加入到城隍庙的家丁,此人是卜从善在陕西参与镇压流贼时收揽的,叫贺锦龙,甘肃人,弓马娴熟,在陕西的时候,大明官军在击败流贼队伍后,对被流贼裹挟到队伍里的普通百姓那是不假辞色的,用他们的人头冒充“悍贼”的情形屡见不鲜,但对于真正的悍贼,却大多网开一面。

    贺锦龙加入到卜从善的队伍时才十五岁,可那时起他就是一位骑射好手,还是李自成三堵墙队伍的成员,可想而知他的剽悍。

    这些人,后来就像高杰、李成栋一样成了大明官军,并大多数成了军官的家丁。

    “两万五千两,一两也不少”

    贺锦龙咧着大嘴说着,他就是刚才藏在二进大殿上面阁楼的人,他也是后院真正的头目,那位元无极道长无非是摆在台面上的幌子罢了。

    一天猛赚两万五千两,就算在日进斗金的南京城也是极为罕见的,几人一听立即眉开眼笑,这笔进项自然要算到下一年中去了,不过都是他们的不是?

    “元老道还老实不?”

    “他敢不老实”

    卜世仁挥挥手让贺锦龙下去了,自己接着说道:“以我的了解,大夏国最厉害的还是灰衣卫,就是以前的锦衣卫,这可是皇上直管的,还是跟以前一样,武官员见到灰衣卫没有不哆嗦的,如今掌管整个江苏省地界灰衣卫的是前锦衣卫千户牟国俊,我每年的孝敬他从来没有退回来过,你等也知晓,像锦衣卫,见到我等这些产业和钱财,没有不扑上来狠狠咬一口的”

    “但最近几年你等也见到了,灰衣卫可找过你等的麻烦?没有嘛”

    “再就是按察使司,就是现在公安局,这成德原本是大明兵部武库司郎中,不知怎地大夏国却瞧上了他,让他当上了堂堂一省的按察使,灰衣卫是暗地里的,但按察使司却是明面上监管市面的,这几年我的孝敬,夏日的冰敬,冬日的炭敬,送到成德那里的一直未曾少过,他也从来没有退回来,你等说说,成德手下的衙役有曾找过你们的麻烦?没有嘛”

    “这个世上,只要有钱,一切都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