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才小侯爷-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念柔带着庄不凡从外面进来,庄不凡面色有些凝重的走到韩策面前“侯爷,刑部来消息,说典华死了!”
庄不凡将消息告诉了韩策。
“什么?”
“昨天晚上就死了,服毒,好像是早有准备的样子!”庄不凡说道。
“那人?”
“尸体我已经命人去安葬了!七彩阁后院还有一个密室,里面是制作黑火药的地方,现如今已经被刑部查封,七彩阁的人全部流放,我已经通知孙瑜让他去接应!”
庄不凡将自己把事情安排的情况告诉了韩策。
“好,你费心了!”
韩策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月过去,京城也是相安无事,镇北侯府中除了严振潘时不时的过来借书,也没有其他的事情。
太子和晋王依然在朝堂之上互相针锋相对。
萧延景保护南楚使团有功,算是将功折罪,继续统领城防营。
“急报!急报!”
从皇宫门口传令兵手持令箭高喊着朝大殿飞奔而去。
第172章 昌河决堤
“皇上西北急报!”
传令兵快速上殿,将手中书简上呈。
“呈上来!”
景瑞帝立即命人将所带来的急报呈上来,身旁的太监也不敢怠慢,急忙下去将书简拿起送到了景瑞帝面前。
文武百官看向景瑞帝。
最后众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了景瑞帝手中的书简上。
西北急报。
唯一的可能便是西夷有了动作。
难道说西夷大军犯境?
可是这也不应该啊,当年大梁和西夷联姻,先皇将自己的女儿硕和公主嫁给了西夷的皇帝宇文护,西夷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和大梁交兵。
景瑞帝快速打开书简。
“昌河泛滥,西北三郡之地皆遭受水灾,房屋冲毁,良田数万亩都变成了水潭!”景瑞帝看了一眼手中书简内容淡淡的说道。
昌河乃是大梁最大的河流之一。
昌河下游贯通前朝开通的大运河,是大梁南北经济发展的主要路线之一。
昌河泛滥,河坝决堤。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工部何在?”
景瑞帝放下手中书简,带着怒意喊了一句。
“皇上,臣在!”
鲁班工急忙从众人当中站出来,大家见到鲁班工身体都开始发抖。
昌河每年都有汛期,为此朝廷每年都会拨一批工程款修复昌河两侧的河堤,昌河两侧乃是良天数万亩,是大梁每年三分之一的粮食盛产之地。
“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景瑞帝问向鲁班工。
“臣不知!”
“不知道?”景瑞帝没想到鲁班工竟然给自己如此一个答复“朝廷每年给你们一笔工程款,让你们去修复河堤,保证昌河不会出现决堤的事情,你说!你们工部做了什么?你竟然告诉我你不知道?”
景瑞帝压低了声音。
仿佛正在压制自己内心的怒火,感觉这火焰随时都要爆炸。
“皇上,臣真的不知道昌河为何会决堤,我们工部每年的计算中昌河基本都是在八月份和九月份是汛期,不知为何今年却提前了!”
鲁班工擦着额头上的汗水,战战兢兢的回答景瑞帝的话。
“居安思危难道你们不知道吗?”
景瑞帝问道。
“臣有罪,请皇上恕罪!”
鲁班工急忙叩头请罪。
“罪?你以为请罪就可以没事了吗?数万亩良田就被你们工部毁了!”景瑞帝说道。
“皇上现如今当务之急,则立即命令工部赶紧做出补救之法,派遣官员前往灾区查看灾情,安抚百姓!”
林明章站出来提议道。
出现水灾,主要还是灾民的情况,只有安抚了灾民大梁才不会出现。
不然一旦西北出现,北燕和大齐有可能趁势而入。
“林相说的对!”
景瑞帝深吸一口气,林明章的这个提议却是不错。
“不知道哪位爱卿前往?”
“父皇,儿臣愿往!”萧延隆站出来毛遂自荐,这可是一次笼络民心的机会,他亲自前往灾区,安抚百姓,必然能扥到民心。
“好,不愧是晋王,你心系百姓,朕心甚慰!”
景瑞帝满意的说道。
他要的就是皇子这样的带头作用。
“父皇,晋王日理万机,还是让儿臣前往!”萧延祁说道,这么大的一个功劳怎么可能白白的让给萧延隆。
俩人很快便在朝堂之上争论起来。
“太子也想去?”
“没错!”
“那此事就交由太子!太子且末要辜负了朕的期望!”景瑞帝将事情交给了萧延祁,萧延祁幽禁三个月,景瑞帝想要看看自己这个太子到底是有没有长进。
“多谢父皇,儿臣自当尽心竭力!”
萧延祁兴奋地说道。
“户部和工部要全力配合太子!”
“遵旨!”
冯奎和鲁班工俩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镇北侯府。
“侯爷西北灾情,昌河泛滥,河岸决堤,淹没了不少良田,百姓也都流离失所!”沐寒风将纸条递给了韩策。
“情理之中。”
韩策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意外。
朝廷虽然每年都在昌河的修复上投入大量的钱财,可这些钱财从工部开始层层剥削,真正用到昌河上的钱款不足三分之二。
钱财缺少,为了完成进度工匠们就开始偷工减料。
昌河每年的修复都不过是做做样子,以前是幸运没有出现问题,可今年不同,今年雨水量大,从而导致昌河决堤。
“这一次鲁班工怕是要在劫难逃了!”
沐寒风说道。
昌河决堤,工部自然是首当其冲,一旦调查下来,工部克扣工程款的事情暴露出来,鲁班工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侯爷您觉得这一次皇上会选择谁来负责此次事情?”沐寒风问向韩策,韩策的聪明应该能猜到。
“太子!”
韩策说道。
“太子?”
沐寒风没想到韩策竟然说了萧延祁。
“太子幽禁三个月,满朝文武都看在眼里,现在惩罚也结束了,景瑞帝自然是要把这次的机会交给太子,让他在朝堂之上重新拥有威望,让他好好的磨炼一下!”
韩策解释道。
萧延祁终究是太子,未来的储君。
就算是犯错了,也有很多弥补的机会。
“如此说来景王殿下岂不是没有了表现的机会?”
“此事不着急,太子负责这件事情,看不惯的人又不是只有我们,会有人帮我们找太子的麻烦。”
韩策说道。
“侯爷说的可是萧延隆?”
“没错,萧延隆怎么可能白白的看着萧延祁立功,他自然会找麻烦,而且萧延祁也不是那块料!”
韩策自信满满的说道,仿佛这一切都在韩策算计当中。
治理灾情,安抚百姓,修复昌河,这每一件事情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做起来可是困难重重。
在这件事情上,韩策完全人为萧延隆会比萧延祁做的要好很多。
“你将我这几本书拿去送给萧延景!”
韩策从书架上挑选了几本书。
一本是治理河道的书本,一本是治理灾情的书本,还有几本都是讲解如何治理水灾。
“侯爷的意思是,景王有希望?”
“当然,厚积薄发,只要景王在朝堂之上展露出一点点的才学,景瑞帝就会注意到,到时候这事情自然而然的会落在萧延景的身上!”
韩策决定让萧延景做好准备,免得到时候出现问题,萧延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侯爷,还有一件事情郑民回来了!”沐寒风说道。
“在哪里?”
“在鱼龙帮,等候侯爷召见!”
“让他过来一趟!”韩策想了一下决定见一下郑民。
“明白!”
萧延景离开书房。
第173章 太子难以决断
下午萧延祁将冯奎和鲁班工俩人叫到了太子府。
太子府。
“两位大人来了!”
萧延祁也是出门相迎。
“太子殿下抬爱!”
俩人立即拜礼。
“两位大人里面请,我已经吩咐府中厨子在做菜,待会我们可要好好的吃一顿!”萧延祁热情的说道。
这一次也是一个拉拢冯奎和鲁班工的机会。
倘若自己把这俩人拉拢到自己的阵营里面,朝廷六部萧延隆拿什么跟自己斗。
“若是如此那我可就有口福了!”
鲁班工笑呵呵的说道。
他没有站队,可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选择的意思,如果真的能和太子拉近关系在好不过了。
“鲁大人放心,一定让您满意!”萧延祁满意的说道,他就喜欢鲁班工这样识趣的人。
“多谢太子好意,我还有要事在身,就不吃饭了!”
冯奎认真的说了一句。
萧延祁请他们吃饭,无非是为了拉拢他们。
“那好吧!”
见到冯奎态度如此,萧延祁也不再说什么,冯奎是什么性格,整个朝堂之上大家都知道。
“两位大人,父皇将此次事情交付于我,还请两位大人鼎力相助,我在此感激不尽!”
萧延祁抱拳感谢。
“太子,下官认为我们现在要做得事情有三件事情!”
冯奎起身说道。
“请说!”
萧延祁想要听一听冯奎到底有什么意见。
“第一朝廷应当即可派兵前往安抚百姓!第二朝廷要拿出粮食运往灾区让百姓有饭吃!第三命令工部即可派人前往考察实情,立即修复昌河决堤的缺口,决不能在出现二次水灾!”
冯奎说出了自己三个觉得较为重要的事情。
萧延祁听完也是缓缓点头,冯奎这几话却是说到了关键点。
“冯大人说的话确实有道理,鲁大人您怎么看?”
萧延祁想要征求一下鲁班工的意思。
“太子殿下前两件事情,我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这第三件事情我不赞同冯大人的话,修复河堤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过去考察,发现问题,这都需要时间,不造成二次水灾这个我可没有把握!”
鲁班工严肃的说道,冯奎这句话明显是有些强人所难。
谁能知道昌河的水会不会在一起泛滥,汛期有没有结束,这一切都是未知的事情。
鲁班工可以误认为,冯奎是在针对他。
“鲁大人说的有道理,冯大人这自然之事谁又能有十全的把握!”萧延祁替鲁班工说了一句话。
“倘若不能一次解决水患,前面的两条计策,就毫无用处了!”
冯奎说道。
他说的三条计策,第三条才是关键的存在,如果第三条不解决,前面两条你做得再好也是无济于事。
他们安抚百姓,发放粮食,刚有好转,若是再次发现水灾,前面做的就没有任何的异议。
他们还要重新开始,朝廷可经不起这样的浪费。
来之前冯奎想了一下就这需要赈灾的粮食就是需要大梁三个粮仓。
“冯大人你这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了!”鲁班工站起身说道。
冯奎这是想要把所有的事情头推到工部的身上,要是出了事情,岂不是都是他们工部的问题,冯奎他们是一点事情都没有。
“太子殿下,我这个不是强人所难,而是具体分析!”
冯奎看向萧延祁。
“太子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