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盛唐陌刀王-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次的大朝会田仁琬本是不欲去的,远征小勃律的军事行动失败,安西都护府今年拿不出什么战功向皇帝请功?虽说是清剿了于阗道上的沙匪,但是堂堂安西四镇把剿灭沙匪的事情放到朝中去说,只会让别镇的节度使耻笑。

    修驿站剿沙匪,维护丝绸之路当然也重要,但这种事情毕竟没有攻城掠地虏敌的牌面儿大。更主要的是,这件事不是他的功劳,虽然也是在他的领导下办成的,但是若能让夫蒙灵察不好过,他宁愿自损八百。

    可惜自损八百也不好使,安西除去驿站寸功未立,田仁琬还真的没有那个脸面去亮白板。

    其实田中丞无需妄自菲薄,旧历二十九年的腊月二十八,河西发生了一件大事,吐蕃攻陷了廓州达化县,又趁唐军不备进攻石城堡。此城本来易守难攻,只需几百人守城,数万大军都要铩羽而归。可惜河西陇右节度使盖嘉运在任上骄傲自矜,整天除了喝酒就是听《甘州大曲》,等吐蕃人攻来之时,石城堡未做防守准备,白白地扔给了吐蕃人。

    几年之后,皇帝为夺回石城堡,罢免王忠嗣,强令哥舒翰攻城,在城头留下一万具唐军的尸体,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消息传回长安正是上元之时,李隆基震怒,气得连节日都没有过好,念在盖嘉运往日的功劳,只将他罢免,迁任皇甫惟明为陇右节度使,王倕为河西节度使。

    安西四镇虽然距河西很近,但河西没有给它传信的义务,所以等田仁琬带领将领们进京叙功的半途中,才知道河西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田仁琬把这消息转述给了夫蒙灵察,想看看他是什么反应。

    夫蒙都护在马上叹了一口气:“当初平定突骑施黑姓后,圣人在花萼楼给他举办庆功宴,任命他为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这是多大的恩遇!可这盖嘉运当时就有了骄纵姿态,每日在家中设下酒席宴饮歌舞,属下也曾劝谏过他,可惜他没有听进去,果有今日之败。”

    田仁琬呵笑了一声不再说话。李嗣业在二人身后听得明白,也不去戳破夫蒙灵察的谎言,这事儿听了当个乐就可以了,何必较真。

    盛唐陌刀王

 第三百二十章 闷热的相府

    这次参与进京叙功的将领共有五人,田仁琬、夫蒙、高仙芝、李嗣业和马磷。高仙芝等于是夫蒙灵察的嫡系,田仁琬执意把马磷叫上,也有他的道理。唯有李嗣业,既有人情在里面,也有功勋在其中,他两边都能够吃得开,似乎是这支有矛盾团队的调和剂。

    二月底,他们到达京师长安,先在都亭驿落脚,然后住进平康坊的安西留后院。

    到达长安的这日清晨,天空中起了淡淡的薄雾,城楼的瓦脊都沉在朦胧的雾气中,给帝都长安增添了几分虚幻和神秘。恰巧今年也是老子被神化最严重的一年,连大街上的吃瓜群众都在谈论太上玄元皇帝的神异现象。

    通化坊的都亭驿依旧热闹,各地进呈的贡品在这里集中,再由进贡的各家人马取走。节度使们的仪仗也都在此处收拢,旌节纛旗仪刀长戟等武器都各自入库,等他们离开时才来取走。

    他们这支队伍近三百人,由节度使仪仗团和都护的亲兵旅组成,平康坊的留后院完全能住得下,况且田仁琬和夫蒙灵察在长安有宅邸,高仙芝和马磷或许也是有的。

    把队伍所有人安置在留后院,他们这些人要先去拜访右相李林甫。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先不扯什么拜码头,套关系,就说工作上也应该先拜会中书令,先听听朝廷的安排,大朝会的礼仪问题啊,在哪儿举行啊,参加时的排位站次啦。

    还有安西这方面管理的羁縻小国使节排位问题,哪国的使节应该站在前面,谁应该站在后面,哪个小国不听话,应该先晾晾他给个下马威,这都需要参考边镇节度使的意见。

    大朝会的筹备期,礼部是最头疼的部门,礼部右侍郎恨不得整天都呆在李林甫家中,听取指示然后更改计划。一次大朝会参加的人数有几千,这中间的礼仪筹备项目繁多事无巨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大乌龙。由于朝会有大量外国使节参加,出差错不仅是失仪这么简单,更是丢了朝廷的颜面。

    据说就有这么一次,突骑施使臣和十姓突厥使臣因为在朝会中的站位问题发生过争吵,双方在如此庄严的场合中大吵大闹,连玄宗李隆基也被惊动,下场当起了裁判。由于当时十姓突厥在实力上处于弱势,矛盾最后以突骑施使节站位靠前而告终,负责此事的礼部侍郎自然倒了霉遭受贬迁。

    要说全长安城数谁最忙,当然是右相李林甫,可真正算得上日理万机,不得偷闲。话说朝中不是还有左相吗,但此时的左相是牛仙客,牛唯唯诺诺,不敢做主,任凭李林甫一家独大。

    李相的府邸他们已来过一次,这次的情况与上次相同,相府门前如菜市场般来往如梭,递了拜帖之后还有漫长等待。

    他们等了足足有一个时辰,才由相府管事引着往李林甫府邸的内堂而去,一路上七拐八绕,要走迷宫式的穿廊,等快接近内堂时,空气逐渐温热起来,明处暗处不知道放了多少木炭炉。

    由于春寒料峭,他们身上除去官袍还套了大氅,进了内堂便感觉潮热了。但这个时候谁敢脱衣服,这可在李相的府上,随便穿脱衣服便是失礼。

    众人向李林甫躬身叉手:“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率诸将参见右相。”

    他们又朝坐在李林甫右下侧的官员叉手,但是叫不出名字,李林甫指着对方道:“这是礼部右侍郎张景升。“

    李林甫穿着半臂盘坐在榻上,自然是轻松又凉快,挥手对众人道:“你们也坐吧。”

    几人兜起大氅也盘坐在地上,脸上逐渐泛起红晕——这是空气潮热给闷的。李嗣业下意识地朝内堂尽头望去,那边的窗扇下依然栽种着热带植物,几个披着薄纱的侍女正在用小剪子修剪枝叶。

    李林甫一开口便是开门见山:“我年前对你们点明的三件事,办了几件?”

    田仁琬叉手禀道:“突骑施的善后安抚,成了。”

    李相抬起手臂制止道:“那件事是……,算,就算是你们办成的。”

    安抚突骑施黄姓莫贺达干是盖嘉运所为,但这人现在已经被贬为一介布衣,大唐的官场上再无他容身之地,索性就被当做人情送给了安西节度使。

    田仁琬又开口道:“安西中道和于阗道共新建驿站五十五座,安西两道完全达到了三十里一驿的标准。活跃在图伦碛戈壁的沙匪也被清扫殆尽。此事是由副大都护夫蒙灵察及中郎将李嗣业亲力促成。”

    “此事倒是超出我的预期了,如此体量的工程能在一年之内完工,殊为不易。”李林甫抬头饮了一口茶。

    田仁琬停顿了片刻,声音稍稍沉了几分开口道:“属下于去年七月份,征调安西四镇兵力一万九千余人远征小勃律,在婆勒川连云堡城下受阻,攻城三个多月未能寸进。由于寒冬到来,不得不收兵撤回。”

    李林甫提着茶盏的手停顿,目光在众人的脸上一一扫过,才语调缓慢地说道:“田中丞一向在河东为官,突然去了安西,恐是水土不服。此事也怪不得你,我自会向圣人说明缘由。”

    坐在田仁琬下首处的夫蒙灵察稍稍低头,被李林甫的话语刺中,他如何能不心虚。

    李嗣业心中暗自佩服,李林甫的察言观色的本事真是敏锐,仅从田仁琬略为低沉不甘的声音来分析,就能将远征失败的缘由猜个八九不离十。

    “虽然安西四镇的功勋差强人意,但正值圣人改元天宝,一切都要履新,也会有格外的恩赐,你们下去还是拟一个报功迁官的奏疏上来。”

    “喏。”

    说罢李林甫端起茶杯说道:“接下来你们和礼部张侍郎谈一下大朝会排位站次,包括这突厥十部,昭武九国及其余各羁縻州使节站次,我就不说话了。”

    张侍郎温文尔雅,与人说话都要带敬称,不厌其烦地称田中丞、夫蒙都护或某某将军,说话中从来不带“你”。他安排事项还算有条理,其中难免会出错,这时就会被李林甫的轻轻咳嗽声重新校正。

    李相还真是不说话,仅凭两声咳嗽就能左右他们交谈的节奏,而张侍郎也不敢询问,只能从咳嗽的声音大小里辨别该如何调整朝臣的站位。他就像逻辑电路里的与非门,不断地衡量咳嗽和官阶的并列条件,能在这种情况下反应敏锐,也是相当不容易了。

    李林甫时而端起茶盏,从杯盏的盖子缝隙中冷不丁地眯眼觑一下在场的某人,李嗣业感觉被他盯住的时候,就像被成了精的黄皮子扫视,皮上起一层鸡皮疙瘩。

    大朝会排位站次总算商议完成,大概遵循了同官阶朝官高于京官,京官高于地方官的惯例,相反在文武官员的排位上,并不简单是文高武低,朝中各卫的将军,排位是在朝中文官之后,反而到了地方边镇,同阶武官的排位是在文官之前的。之后恐怕还有一些变动,需要礼部临时通知。

    按照朝廷规定五品以上的散官就可以入朝参加朝会了,而且朝会的站次也是以散官的官阶来排位。所以李嗣业这次也能入朝,但这站位应该排到八百名开外了,到时候恐怕连含元殿都进不去,只能排在殿外的龙首道上,远远望见坐在殿中高台上身穿衮冕十二旒的皇帝,或只是一个火柴盒大小的黄影。

    盛唐陌刀王

 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临上巳兰草香

    今年的大朝会之所以细节繁琐让人头疼,主要是皇帝初换年号心血来潮,把左右尊卑的次序给大调了一下,改以右相为尊,左相次之,朝中主要官员的位置也来了个左右大调换,许多人一时适应不过来,比如右骁卫如今是大于左骁卫,但左骁卫将军过去是掌权柄的,不可能把人家的权柄给挪过来,能挪的只有头顶上的左右了,许多人现在自己是左是右都还是迷惑的。能清楚的只有一件事,左迁那肯定是贬官了。

    排位站次的事情搞清楚了,众人起立向李林甫叉手拜别:“叨扰李相公,我等告退。”

    当他们缓缓走出内堂门廊后,李林甫的声音突然传来:“请夫蒙都护暂且留下,某有事情要与你相谈。”

    夫蒙灵察立刻停止脚步,朝前方的田仁琬叉手,身体微躬缓缓转过身来,轻手轻脚走回去。而田中丞身体未动只偏过头,眼睛里又射出那种冷蔑的光线,被这种光线注视到的人,心里多少会发怵吧。

    他们由府中管事带出了相府的迷宫,走到相府右侧门外,仍有一帮人手持拜帖在左侧排队。

    这时一阵冷风吹来,把几人的湿汗吹了个透凉。到右相府上拜访一次真是受罪,人家大冷天在家中穿半臂,搞得他们几个像是闷在蒸笼里,中衣都被汗水浸湿。

    据说人在高温或舒适度很差的坏境中容易紧张,也容易出错。李林甫故意把房间弄得这么热,是不是就存在这样的心思?堂堂的大唐宰相,尽想出这些治人的小手段,也真是够心机了。

    回到留后院门口,田仁琬情绪恢复了平和,对李嗣业等三人说道:“距三月三上巳节大朝会还有几天时间,好不容易回一趟长安,你们也别像平时安西那般紧绷着。好好趁这几天散松散松,把自己的私事给办了,只要别误了大朝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