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陌刀王-第3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县城土墙外的黄土道上已经有县中的官员和耆老在等待,他们面容还算矍铄,陌生地抬头望着骑在马上的将军和武官们。
但很快这陌生感就被生疏的笑容给替代了,由县令韦光业带头叉手行礼,众人参差不齐地高声祝贺:“恭贺李都护授爵高陵县子,我等率县中耆老在此迎候。”
李嗣业领着众人翻身下马,向县令和其余官员,县中耆老还礼。所谓耆老,就是本县中某大姓宗族的族长,高陵县有韦氏,杜氏,李氏等大姓,不过都是关中郡望的旁支,或许能在县里面撑起些门户,但放在外面却算不了什么。
他们在这些人的簇拥下进入县城,来到高陵县县廨。县中已经得到户部的公函,有户部的官吏专门来划定食邑和田产。
县令韦光业是京兆韦氏家族的旁支,或许跟主枝差得不太远。通常本地人是不能在本地居官的,能打破这条惯例的人,肯定背后动用了不少关系,一般人当然做不到。不知道韦光业和韦坚是什么关系,如果有关系的话,他会不会也是太子党的一员。
县尉从县廨中将高陵县舆图取了出来,铺在案几前伸手在纸上划拉一通后,指着西北角上的两个村落说道:“涂沟和李家原共有五里,每百户为一里,五里有一乡,名为涂乡。从今日起涂乡五百户就是李都护的食邑,我稍后就把乡正叫过来,以后乡正的任命,也由李都护来定。”
“至于划归李都护的八百亩永业田,就在涂沟和李家原的正西,方便你对食邑的管辖。”
这八百亩田地本来是京兆府的官田,用来当做均田制的进行授田,如今县里握在手中的官田已不足四千亩,随着年满十五岁的百姓成长起来,这些田作为口分田授出去,再有个五六年,高陵县将无田可授,介时便是均田制的末日。
不过县中如今尽量施展一些手段延缓这末日的到来,比如种榆桑的永业田,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授了,还有一些外迁出去的乡户,县里也想办法将田讨回来,用来授给新的劳力。这里面的门道错综复杂,李嗣业还是预先了解了一些。
简单点来说皇帝将李嗣业封爵在县里,使得高陵县的情况雪上加霜,私田不上缴田赋,县里的租庸调只能在一部分百姓身上来回征收,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如果连京兆府都是这个情况,全国的其他地方自不必多说。
李嗣业得到的这八百亩田地肥沃平整,属于官田中的上等良田,处在统治阶层就有这样的好处。
韦光业专门指派了一名司户吏,跟着李嗣业到他的田产上去划定田界。
他们来到涂乡的涂沟官田,这一片的沃野平川前方有一座小山,李嗣业站在山头上,就可以清晰地将他的田产尽收眼底。
司户吏站在他的下方殷勤地说道:“李都护请看,这山头上全是树木,可以就地取材建造府邸,建成后府邸面朝整个田庄,也方便收割收仓。”
李嗣业一言不发,却对沙粒招了招手:“沙粒,你过来。”
他从怀中掏出田契,塞到了沙粒手中说:“从今天开始,你除去做米记商铺的生意外,还要担当高陵县子爵府的管事,涂乡五百户的租赋和这八百亩田的产出,我都交给你来管。”
“可,可是。”沙粒颇感为难地说道:“我只会做生意啊,哪里会管田产?”
“这就是生意。这些田产就是生意,我今后可能顾不上这里,也许一年都不会来一次,这里的一切都交给你来操办。”
沙粒似乎有些难以理解,吃惊地说道:“东家,这里可是你的封地啊。”
“没错,这些都是私产,每岁的收入你只需向我报一次帐,跟米记商铺的收入一起分红结账,除此之外,将永业田租出去后租赋尽量低一些,永远不要超过朝廷规定的田赋数额。剩下的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只要别把自己折腾掉就行。”
李嗣业抛下这句话,留下沙粒和目瞪口呆的司户吏,带着众人远去。
这司户吏伸出两根手指指着自己的太阳穴,晃动着对沙粒说道:“请恕我孤陋寡闻,你家都护到底是怎么想的?这可是八百亩的永业田,五百户的食邑啊。怎么感觉这些田产是他的累赘一样?”
沙粒也哑巴了片刻,扭头嗯嗯了两声说道:“你懂什么,上面的大人物想什么,岂是你能够知道的。鲲鹏展翅九万里,区区田产这种小事怎能顾得上?”
……
李嗣业的下一个去处是高陵县李氏的族堂,他是受了李氏耆老的应邀,如同一些功成名就者衣锦还乡一般。
高陵县李氏近几百年好像没出过什么人物,不像临近的三原县有军神李靖这样一位大拿光宗耀祖。不过李嗣业做了副都护,又授了子爵,也算是高陵李氏的一桩喜事了。族中的老少都来见证这一时刻,许多他叫不上名字的人,都与他有了这样那样的亲戚关系。
他与妹妹流落长安之前,由于父母过早去世,在高陵县属于三无的破落户一类。如今族中耆老要把他父母的牌位供到族堂中来,还要重新修缮坟墓,族谱也要重新修订。这样他就不再是无根之叶,而是高陵李氏中的杰出人物。
有一点尤其讽刺,作为一个自小从高陵县长大的人,他对这里的一切都毫无印象。陌生的道路,陌生的族堂,陌生的亲人,这些人居然看不出其中的反常,依然笑声和煦,仿佛他是昨日才离家出走的孩子。
贺知章的那首回乡偶书如果用在这里,修改一下岂不是另一种辛辣的味道?
盛唐陌刀王
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
李嗣业离开高陵县的那一日,李氏族中的老少们端着浊酒送行,整整送出五里多地,还真是临别时送他上路,几多叮咛,几多期待,几多情深,连他自己差点都被感动了,误以为这就是人世间的本来面目。
他拽着黑胖的缰绳在驿路口拨马回首,还有黑压压的几个小点在招手,他骑着马挥了挥手,沿着驿道上了大路。
道柔骑着马紧紧跟在他身后,这女子的骑术了得,显然是有相当长时间的骑乘经验。他回头突然对她问道:“道柔,你阿爷姓李,也是我高陵县李氏旁支散户。这两日我特地派人到县廨查了一下,你猜怎么着?”
道柔的脸庞突然泛白,低头咬着嘴唇用蚊蚋似的声音说:“怎么了?”
“还真有一个叫李召的人在县城赌档与人起了争端,失手将那人杀死了,被判了流放柳州的刑罚。”
她的气息缓缓吐了出来,泛白的脸庞逐渐恢复血色,低声说道:“过去的事情对奴婢来说,都是惨痛的经历,奴婢也不想再言。”
“哦,”李嗣业恍然地点了点头,突然开口道:“可据高陵县的差役说,李召家中并无女儿,只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儿子。”
道柔抿住了嘴唇,低着头僵硬在马上,就当李嗣业以为她就此俯首认栽,要承认自己的户籍是伪造的时候,她却抬起了圆润的下巴,神情僵硬地说道:“因为从小到大我一直是被当做男子来养的,连邻居都没有发现,所以直到他去世,我们身边所有的人都以为我是男子。”
“呵,”李嗣业点了点头,这个回答很完美,几乎没什么逻辑上的漏洞。关中似乎就有这样的风俗,家中无子时把其中一个女儿打扮成男子。
令李嗣业所赞许的是她过硬的心理素质,在面对被揭穿的危险时,她没有慌乱无措,也没有直接放弃,而是进行低头思考,然后编造出另外一套有说服力的谎话,这样的女婢确实有用。
李道柔低着头默默沉思,李嗣业的马匹已经甩出了很远,抬头发觉后,才连忙抖擞马缰追了上去。
……
他们赶回到龟兹的时候,正赶上啜律可汗的大婚,这个他一度目睹了其心路历程的少年,终于要开始组成他自己的家庭了。不过这场婚姻完全是政治的产物,是啜律在突骑施生存的根本,当然缺憾也定然是有的。
阿史那早已根基断绝,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在强行续命。任何事物逃不脱时间的洗礼,突厥十姓衰亡已经过去了近五十载,连继承它土地的突骑施也开始衰败,甚至西边的大草原上辉煌半个世纪的后突厥已经在回纥的进攻下即将走入灭亡,人生无常,世事无常,历史变幻莫测。
啜律被强行背负了古老家族的使命,而这使命已经逐渐变得毫无价值,夫蒙灵察为他联姻,也不过是将他当做了一块平衡黑黄双方势力的跷板而已。
他自己对这桩婚姻也相当抵触,同时娶两个不认识的女人,在别人看来这也许是一种幸福,但啜律却甘苦自知。
李嗣业一行人牵着马站在街道旁观看,啜律身穿红袍,头上却仍然挽着突厥的辫子,显得不伦不类。他骑着挽着红花的马儿沿着街道行进,马后面跟着一群讨要钱财的孩童,婢女们簇拥着两名可敦的出嫁马车跟在后面。
新郎官面无表情,任由前方牵马的卫士拉着马缰行进,看到这一幕的李嗣业咂了咂嘴唇,却不知该说什么。婢女道柔在身后突然说话:“新郎官好像不高兴,他不喜欢这桩婚事。”
她又看到马车内带着突骑施头饰的可敦,摇摇头说道:“新娘子好像也不喜欢。”
李嗣业扭头责怪似的看了她一眼,道柔感觉自己好像说错了话,连忙低下头,将目光转移到别处。
他本来还想去讨几杯喜酒,却突然没了兴致,只是跟随着迎亲队伍进了临时的十姓可汗府邸,站在院门外人群中看了看。
夫蒙灵察端坐在堂前,他不仅担当了媒人,还以啜律的长辈自居,端坐在高堂之位等着三位新人上前来敬酒。
这场婚礼是严格按照中原的风俗来举行,中间还掺杂着些许的突骑施风俗,如果严格按照突骑施风俗,婚事将以走婚的形式来进行。两位新娘的头上也盖着披头巾,不过她们对于汉人的盖头并无多少礼敬,时不时将红盖头掀起来,冷眼旁观周围的人。
啜律垂拜了长辈之后,转过身来面朝众多宾客拜谢。他刚刚低头弯腰下去,抬头突然看见了站在远处大门口的李嗣业,行拜礼的动作变得停滞迟缓,眼睛望着李嗣业似乎在寻求一个答案,至于到底是什么答案,连他自己都不清楚。
李嗣业只是抬起手打招呼似的朝他笑了笑,然后又轻轻地点了点头,随后他招呼着身边的随从转身离去。等到啜律再次抬头遥望时,十姓可汗府邸门口已经变成了几个陌生的人影。
即将被送入洞房成婚的啜律这样想象,也许李嗣业对自己的婚事抱着不敢苟同的想法,他也许能够理解他的心思,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他或许也认为自己和他的妹妹枚儿才是真正的一对。他也许就是这么想的,只是他无法替自己做主。
臆想中的啜律进入洞房中,他失落地站在的地上,看着两个手持团扇的女子。她们似乎显得比他还局促。负责洞房中仪式的两个婆子,正儿八经地叉着腰,要求新郎做两首却扇诗出来。
啜律发现一些诡异的反常,他冷声对这两个婆子喝道:“出去!”
婆子们不为所动,以为这新郎只是多喝了酒与她们耍酒疯呢。
“滚出去!”
两个婆子惶惶地对视了一眼,口中咕哝着:“蛮子就是蛮子,让她们以中原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