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盛唐陌刀王-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谈判代理商并且列出契约,比如说敦煌张括的势力在敦煌和酒泉,契约要求他的销售地区仅限于这沙洲和肃州,再如瓜州索氏的区域为沙洲,反正经销区域的事情由他们自己协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货物不能够流入长安洛阳。”

    “长安洛阳的市场份额最大,自然不能只交给一家。总之我们要把这盘蛋糕做得足够大,把各色人都拉拢进来,才能保障这桩生意细水长流,同时把围绕着香料生意的官方和民间,整合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甚至把利益根植到长安洛阳乃至朝中上层。”

    戴望那长满疮疤的脸上露出了渗人的笑容:“把这桩生意做成盘根错节根须深厚的庞大组织,到时候就算是某些人发现后眼红,想要阻断我们,才发现他们根本啃不动。”

    盛唐陌刀王

 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诸将

    两人坐在房间里发出哈哈笑声,就像是两个反派合力启动了毁灭世界的计划。起初李嗣业看到的是胡椒,龙脑香背后的庞大的经济利益,但显然比经济利益更诱人的,是利用胡椒商路将各色人等纠缠在一起,巩固安西节度使在碛西地区的统治。不妨想得再大一些,有利于他将来获取河西节度使统辖三镇,从而带动河西地区乃至长安的经济,有百利而无一害。

    设想很美好啊,但起步初期必定困难重重,要让出一部分利润,让那些人争抢面包屑而获得核心竞争力。

    李嗣业郑重地扶着戴望的肩膀说道:“你是统筹谋划方面的高手,将来在敦煌、酒泉、武威、张掖、兰州乃至长安洛阳选择代理商时,一定要考虑各个势力的均匀平衡,一旦某些不霸道无理的势力加入进来,就有可能出现掀桌子的事情。”

    他立刻端正了态度躬身叉手:“定不负李中丞之期望,把胡椒商路尽早开通。”

    “好,你我共勉吧。”

    李嗣业今日来本是想把他带到北庭,利用他的本事整顿户籍,清丈土地,搞好租庸调税收,再琢磨出征收商税的策略,不过现在已被他说服了。

    把戴望留在疏勒,提前为自己打下基础,他去北庭巩固势力,这叫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是他在北庭没有一个得力的文职协助,终究是有缺憾。

    戴望看穿他脸上的遗憾之色,会心地拱手说道:“我有一个人要举荐给你,此人名为岺参,是南阳棘阳人,他五岁读书,九岁能诗文,二十岁入长安投书阙下,未得提擢。天宝三载进士及第,如今应该还在长安等待守选。”

    “岑参?他不就是个诗人吗?”

    戴望笑着摇头道:“在眼下的大唐,每一个读书人都是诗人。他不仅仅会作诗,还博闻强记,游学多年,也精通户籍赋税,是个有实践之能的干才。你若能将他引为幕僚,定能够帮你改善北庭财政收入。”

    李嗣业想想也对,戴望由于身份特殊,所以只能藏在暗处,不能任官。他现在身边缺少明面上的幕僚,例如行军掌书记,岑参适逢其会,得想办法把他引进过来才行。

    可惜北庭节度使在长安城没有留后院,安西留后院发出来的邸报要给北庭抄录一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暂时只能把长安西市的米记商铺当做留后院来用,回到北庭后去信一封,让米查干想办法联络上岑参,给他路费让他来北庭求职。

    傍晚的阳光倾斜透过窗户纸,在戴望的宽案几上投下一抹余晖,酒案上的坛子已经倒光,杯盏也告罄。李嗣业手撑着膝盖站起来,神态疲惫,声调伤感地说道:“这次我离开疏勒,恐怕要很长时间才能再回来,今日算是告别吧。记住,办不成的事情不要强求,高仙芝不是善茬,若是让他发现你的意图,他不会有所顾忌的。”

    李嗣业的猜疑有道理,十个将军九个贪财,剩下仗义疏财的那个,憋着劲准备造反呢。高仙芝就算能知道小勃律对于印度商路的价值,他也没有那个闲心去搞什么商路,但是不妨碍他把你打造好现成的东西整个抢过来,到时候可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请你放心,我自有分寸。”

    “那就好,我告辞了。”

    他整了一下幞头,推开房门走出去,却见秋娥和道柔一左一右站在门边,仿佛墓道中陪葬的女俑,然后才反应过来各自闪身。

    “秋娥,”李嗣业挥手说道:“看着点他,别让他太乱来。”

    秋娥不明所以,但还是点了点头。

    “道柔,我们走。”

    ……

    李嗣业儿子满月宴举行七天后,他们正式举家从疏勒镇出发迁移,前往庭州城。记得从从长安迁移到龟兹时,他仅仅买了一辆马车。等到从龟兹搬家到疏勒时,就用了一辆马车和租用了两头牛车,等到如今搬家前往北庭,出发的队伍中已经装了整整七大车货物,都是李十二娘和李枚儿的私人物品。李嗣业自己的全部家当都在那三匹宝驹上。

    照夜玉狮子他很少骑,就连重物也舍不得让它驮,黑胖和青骓在它面前也自惭形秽。

    他给十二娘准备的是一辆奚车,车内铺了三四层棉褥子,还折叠了许多婴儿的尿布,挂在顶上的摇篮。家中的仆人们或骑着牲口或步行,他们不但要赶路,还要时常用砂锅熬粥,照顾夫人的一日三餐。

    赶路自然辛苦,李嗣业不断折返回来给娘子加油打气,家中的其他人也尽力支撑,总算没有人掉队。

    他们到达庭州时,已经是一个月之后,孩子的健康并未受多大影响,反而瞧上去更加茁壮,倒是十二娘,她看上去虚弱疲惫得很,嘴唇白得像浮肿了一样。

    李嗣业命车夫把奚车停在节度使府邸内院的内堂外,先命人用木炭将房间烘暖,再把木榻铺设好。他亲自拉开奚车的双扇门,连同被褥将娘子抱了下来,快步跨进门槛,将她抱在右侧廊内间的榻上。

    十二娘伸出双臂环抱着丈夫的脖子,双目含情脉脉只看着他的脸,看着他小心翼翼地将她放在床榻上,又小心翼翼地把摇篮中的李佐国抱出来,放在床榻的内侧。母子二人并排躺着,就像是生命的延续,也像是他的退路。

    他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来自后世的灵魂,用超然的目光来审视这个世界,有了妻儿后他已经完全融入到其中,前世仿佛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幻。

    安顿好家人之后,李嗣业的心也安定下来,开始主持北庭的工作,他的第一项要务就是把自己的人安置在需要的位置上。这可不是一个简单无需动脑的事情。天山军和伊吾军本来就有军使,分别是赵玭和曹令忠。

    伊吾军只有三千人,曹令忠无需更换。天山军却有五千人,他想把赵玭换成田珍,但赵玭在北庭已经是老资格,人家也没有犯错,简简单单拿掉会引起军中不满影响士气。只能明升暗降,将他提升为不掌实权的副都护。

    还要把段秀实任命为掌兵一万两千人的瀚海军使,此军使原由节度使兼任,如今突然把段秀实安置上来,会引起其他两位副军使不满。老子在瀚海军中熬了这么多年才干到副军使,你突然找这么一个人来领导我们,谁能吞得下这口气?

    他简单了解了一下周逸和臧希晏这两人,周逸是盖嘉运的同乡,被他一路提拔至副都护,王光见担任节度使以后,可能是昔日与盖嘉运有过节,又把他降为了瀚海军副使。臧希晏就更不简单了,出身将军世家,曾祖父臧满为前隋骠骑将军,祖父臧宠为太宗朝通议大夫,灵州大都督长史。延续到今天这一辈,臧家的同辈堂兄,亲兄弟们都在大唐各地为将,最高为节度副使,再不济也是一州刺史,可谓是满门当官。

    所以这两个人也得安置好,李嗣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拔周逸为行军司马,臧希晏为副都护兼节度参军。这样腾出来的副使位置,正好让段秀实坐上正使之后,借机提拔新人以竖立威信。

    这些人都升官了,传奇英雄郭子仪没有理由不升,他决定向朝廷建议,将郭子仪提升为同节度副使兼同西州刺史。

    盛唐陌刀王

 第五百四十一章 进奏入长安

    节度使任命的官员都是口头上的,没有获得朝廷允许,发放的印绶和告身之前,可以先代管职务,但职务的前面得加上一个‘同’字。这个同字是等同,视同的意思。比如同御史中丞的意思是拥有御史中丞的权力,却没有获得官牒告身。

    李嗣业口头上任命的官员,需要他写成进奏奏疏,送到中书省,再送达皇帝御前审核,只有皇帝同意之后,才能下发印绶告身,正式获得朝廷的任命。

    在写这封奏疏之前,他还铭记着与戴望的密室会谈,那次的谈话内容是,让李嗣业不那么刻意地暴露出他文化水平底子的薄弱。

    想要担任宰相,文化水平才是一个硬门槛,堪比胡汉之别。李林甫文字水平不足,那是相较于张九龄、贺知章等文学大家,他行书写得非常漂亮,俊秀得体,铁画银钩,虽然时不时暴露出几个错别字,但不妨碍公文传递,更不妨碍圣人观瞻。

    李嗣业若是在奏疏上显示自己水平超低,并且能让李林甫相信这不是韬光养晦,那么右相会把他的防范等级压低到跟安思顺、哥舒翰等胡人一个层次。

    他仔细琢磨了一下,当然不能刚上来就写一手烂字送过去,那样意图也太明显了。暴露自己是文盲这件事应该循序渐进,欲盖弥彰,造成尽力遮掩的假象。

    当然他还有个微乎其微的优势,李林甫刻意重用胡人为将,不惜压制汉人将领的事情还没有被人所察觉,毕竟现在胡人节度使还只是安禄山高仙芝两人,安思顺和哥舒翰尚未被拔擢起来。李林甫尚未干掉王忠嗣,也尚未向皇帝进言什么胡人根底浅薄,忠直憨厚,若得提拔则死效陛下也的话。

    所以他不应该能猜出李嗣业的小心思,总之跟这样一个奸相打交道,非要思虑周全,小心翼翼地与其周旋不可。

    他把小妹李枚儿叫到书房来,让她代替执笔写奏疏。李枚儿的字俊雅娟秀,自成风格,性别的辨识度很高,正好用来初步试水。奏疏完成后又命李枚儿写了两封信,一封给米查干,一封给尚未谋面的岑参。

    给岑参信的内容大概如下,我非常仰慕先生的才华,想请先生做我入幕之宾,节度行军掌书记虚位以待,还望先生不要推辞。

    他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个人,高适,乃是李枚儿的授业恩师,早年游历长安没有生计,后来居住在淇水附近,又迁住至宋州,如今也不知有没有取得功名。他抱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想法,也让枚儿给自己的恩师写一封信,如果到时候岑参不肯来,就去请高适,万一高适也不肯来呢?

    杜甫落第之后,如今还在长安游荡,捎带着也给他写一封,算是最后的备胎。

    说实话他十分不愿意改变诗圣、诗仙们的生活经历,大唐的边塞诗人已经有四个,若是把杜甫请到北庭来,只会多加一个边塞诗人,而不是沉郁顿挫的诗圣了。若不是早期长安城的困顿生活感悟,杜甫恐怕也写不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样的诗句。李嗣业可不想给他提供顺畅的仕途,因此而毁掉一个现实主义文学大家,这可是文学界的沉重损失。

    李枚儿写罢书信搁笔,李嗣业赶紧给了她一笔润笔费,打发她自己去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