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陌刀王-第3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番五次触碰真相,有些真相不是你想碰就能碰,很容易头破血流。
“韦坚的案子发生在去年,到今年已经告一段落,这中间牵出了不少罪有应得的人,也肯定牵连了许多无辜的人。或许有些人还会借着查案打击报复,把本不应该受到惩罚的人,也牵连了进来。所以此案应该告一段落,不要再去牵涉他人。”
李隆基已经把话说得足够直白,王鉷要是再不明白,估计就会被当做弱智逐出长安。
王中丞虽然情商差许多,但智商很高,不然也想不出那么多盘剥百姓的方法。他乖觉地后退到李林甫身后,难以支撑下去的场合就交给右相来处理。
李林甫笑脸逢迎地叉手道:“陛下所言极是,韦坚和皇甫惟明一案已经过去,不必再追查下去,况且他们二人平素并无作奸犯科,只是一颗忠心偏离离陛下而已。这二人实则是聪明过头,以为能够将野心托付与人,可惜他们的那个野心,只能够配得上发配岭南。”
王鉷心中佩服不已,右相的嘴就是厉害,这里面虽然是在说韦坚、皇甫惟明二人,但句句都没有离开太子李亨。就凭李亨那点儿斗争水平,若不是因为他身居东宫储君之位,估计早就被他老人家踢出长安了。
李隆基对这件事心中些许愧疚,本不欲再提,只好摆摆手绕过这一节。既然韦坚、皇甫惟明之案不提了,那么被他们强行拉入案件中的李嗣业,自然不再提起。
右相的高明之处在与他咬人的时候并不死缠烂打,要先咬一口试试货色,若是咬不动或是没咬中,迅速放弃目标。然后经历漫长的等待,寻找下一个咬住敌人的机会,避免纠缠把自己陷入艰难境地中。但是一旦被他咬中,在咬死你之前是绝对不会松口的。
李隆基拽紧了缰绳,让他找不到了任何咬人的机会,只好暂时搁置放弃。
皇帝扶着胡床扶手,略作犹豫后问李林甫:“五年前,贺知章曾上疏,节度使权柄过重恐使关中不稳,哥奴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林甫眼角上挑,五年前的事情都记得这么清楚,肯定是有人帮他想起来了吧,皇帝欲旧事重提,必然是有人在背后也提了一嘴。
他郑重地躬身叉手道:“陛下,授予节度使权柄是为了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对外征战,比如河西走廊,吐蕃在河西附近屯兵三十多万,执掌大权的乃是吐蕃五如之一的苏毗如。敌军之兵员远胜我五倍,若不能在河西置下总领兵马的节度使,各军各自为战,则河西胜局难以奠定。”
李隆基又皱起了眉头:“你说这些朕都明白,朝廷每行使一项制度,均有利处也有弊端,我只问你如何化解节度使权柄过重的弊端。”
“唯一的办法当然是分散,陛下将边关分为十镇节度,各镇互不统属。陛下若下令以一镇一节度使,不予身兼多镇,边镇又何足挂齿?何况就算有身兼两镇者,麾下将领均是从我大唐治下成长起来的军户,或者是胡人,他们也均感大唐之隆盛,陛下之恩德。开元治世天下人无不称颂,今边疆中原均富足,圣人盛世天下归心。且不说十节度使中并无居心叵测之辈,就算有!他也鼓掌难鸣!百姓和兵士们心中只拥护大唐,拥护圣人。他们生活富足,厌恶征战,任何人别想把他们拉到战场上,破坏他们的家园,也休想唆使他们悖逆陛下!”
王鉷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烫,不是因为李林甫比自己口才好而自惭形秽。而是李林甫睁着俩大窟窿眼儿说出的瞎话,竟然也能慷慨激昂丝毫不虚。说真话的人都没有他的底气。
李隆基抬头陷入了沉思,在李嗣业口中很严重的问题,在李林甫的口中又很轻松。他知道这两人说的话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倾向性,不能够全盘接受。
他又问道:“我欲使节度使只任三年,三年后轮换或调回朝中,你以为此计如何?”
李林甫一听到调回朝中四个字,眼皮子就抖动直跳,连忙摇头道:“陛下,万万不可,三年轮换乃陋习怠政之源!身为边镇大将,走一处不如固守一处,他们长期固守在一地,必然将那里当做自身之根本,巩固城防,积极御敌,主动进攻。若是三年一任,必然使得主将懒惰怠慢,前任留下来的弊端这一任置之不理。即使有强敌当前,他们也会畏战避敌、能拖则拖,三年任期一过,所有的矛盾瓜葛将交给下一任。长此以往边关问题频发,上下不能同心,若强敌攻来,必然一击即溃,危及大唐社稷!”
打过辩论赛的人都知道,同样一个问题的正反两面,都能够逐条批驳,引发口水大战。
所以即使你手中握着看似占据逻辑高地的理论,也经不起别人处心积虑备战一顿痛批,照样能给你找出几十条反对论据来。所以很少有人敢说自己手中握着真理,除非他们经过实践的检验,不然喷子时时刻刻跳出来,几十条论点猛喷。你所建构的逻辑依然会崩塌。
要不说很多文人占主导的王朝,容易被外族攻灭呢。因为一帮文人的脑袋瓜子想得太多,从公从私,从民生从经济从各家自家利益都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满足这些条件之后,然后才能考虑民族大义。朝堂之上的争论堪比大专辩论会,甚至关乎大是大非生死存亡的问题,他们都能找出其中的疏漏进行反击。一系列的对人不对事、对事不对人、为反对而反对、只要对手支持的我就反对,反而核心问题却被忽略了。
皇帝捋着胡须微微点头,李嗣业的建议在他心里本来就持怀疑态度,稍稍有人反对,便放弃了打算,继续安逸于现状。
盛唐陌刀王
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谋商
李林甫和王鉷走在兴庆宫前的直道上,他的脸色不太好看,这是人生中第一次差点儿没有掌控住局面。现在局面虽然控制住了,某些让他不痛快的人却躲过了他的围追堵截,成为了让他难以控制的不可控因素之一。
右相一再降低对同党的要求,贪污害民无所谓,聚敛钱财也无所谓,唯一有一条硬性标准是,官职必须出自他门下,有了最根本的利益关系,他们就会紧密地团结在他的周围。如今长安城中多数官员都出自他的门下,没有通过他门路的官员,统统都会遭受到他的打压。
边镇十节度使关系着皇帝的安危,所以十节度使的任命被李隆基紧紧地掌握在手中,李林甫再受宠信,也不能越过这条权力。
为此李林甫试图从别的方面对节度使们进行影响,或在他们升任节度使之前,就对他们进行提拔。高仙芝和安禄山等人,多多少少受过右相的恩惠和影响,他们在很长时间之内,都是互相给予支持。
李嗣业如今在陇右身居高位,他自然不能当做其不存在,就如同那个叫安禄山的野心勃勃之子,他不便于得罪所有人,就必须将他们掺和其中,相互利用以求达到自己的目标。
理想有时候很美好,但现实却又是很骨感,有时候想掌控局势或掌控全局,就必须做出妥协。这这个道理对李林甫适用,对李嗣业也适用。
李嗣业献上唢呐和乐曲后的第六天,李隆基下旨要在长安城中给他建造一座宅邸,能享受此殊荣者,之前好像只安禄山一人。
为了保证狡兔三窟,他丝毫没有泄露早以前买下的新昌坊的旧宅,新的宅邸在长安城中街朱雀大街靠右的广福坊中,这坊中好像没什么出名的大官,至少到现在为止,就数他李嗣业的官职最高。这样也好,至少以后住进坊里,无需去拜访什么贵人,他也无需去看谁的脸色。
府邸建成之前,李嗣业就住在由米查干给安排的宅院中,皇帝派人来下了旨意,先后授予了他七八个职位的符节。特别是采访使、群牧使和募兵使,这三使虽然只是职务,但权力不可谓不大。采访使监管各州各县刑律和考课,考课很大程度决定了官员将来的前程,整个陇右道的管辖都在他之下。陇右群牧使管辖范围不大,不过就仅仅维持在几个牧场中间,但他却管辖了陇右道所有军马的供应。像这种这种时候,给北庭节度使给予一些厚待,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至于陇右募兵使的职权范围,李嗣业还特意去吏部查阅了一下,由于之前没有这么一官职,李嗣业只好自己去寻找解释权和下属,兵部有许多官员都担任过这种押送士兵的官职。
一日,他最终明白了这三个官职对他最大的帮助,那就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安排人经营印度到阳关的商路,完成戴望所完成的初步铺路,正式将运输胡椒檀香等香料作为大宗货物的进口。
如今没有海关这类东西,他到天竺进口不需要花一分钱,甚至在原材料地区的掠夺收割,他们难于察觉并且毫无防范意识。
这可真是和印度人做生意的黄金时代,佛教在印度有了衰微之相,奉行种姓制度的婆罗门教大行其道,过去的战争已经结束,印度陷入到一种多城邦多种势力的和平年代。
没错,他们分裂为一个个的小国家时,会有相当长时间的和平时期,反而阿育王,孔雀王等人的统一时期时,长时间地处于战乱时代。
根据戴望的消息,这些国度的人口在稳步上涨,越多的人口代表着越多的商利。
在西边他需要印度人,但在碛西至长安的商路上,他需要许多米查干这样的胡商来联通经营。当然这不需要专门去找,胡椒作为一个暴利行业,只要开出一个好头,紧接着就会有许多的商贾苍蝇般围上来争夺面包屑。
并不是他不愿意把汉人纳入合作伙伴,但事实是汉人商贾多在长安,洛阳城中,也在长江以南的江陵,扬州。却没有多少人愿意在河西走廊和碛西的黄沙漫漫驿路上扎根,即使他们驱赶着骆驼载满丰盛的货物,也只是把自己当做广袤大地上的过客。
长安城的胡人中,人数最多的是中亚商胡粟特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商业民族,“利之所在,无所不到”。唐代的经济繁荣和稳定吸引大批胡商东来,有很多人来到京师长安一带。当时长安有东西二市,均是商业之区,亦是胡人们比较活跃的地方。其中东市坐落在贵族和官僚住宅区附近,其中当有不少胡人店肆。
除商胡外,活动并定居于长安的还有一些中亚上层人物,他们大多为入质于唐的中亚王室成员及其后裔和一部分慕义归化者,亦有一些宗教首领及通过经商而暴富者。这些人入唐后,受唐册封,享受种种优厚待遇。关于这些人的居住之地,史载不多,似难判断。不过唐对在长安做官的中亚人多赐有宅院,供其居住。他们死后,同僚及子孙往往为其立碑竖铭,碑铭中亦往往提到其居住之所。我们从现今长安出土的一些有关中亚胡人的墓志铭及相关史料中或能找到一些线索。
所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李嗣业做出决定之后,便派人把米查干叫到了面前,对他低声吩咐道:“你最近应该准备两到三支能跑远路,能运载重物的驼队,等几个月之后,生意可能就在家门口发生,只需要带着人跑在沙洲阳关的关前。”
如果换成别人与米查干说这些话,他一定坚决不信并嗤之以鼻。但如果是李嗣业,那就另当别论了。他作为对方名义下的商人,已经多次见识过了对方口述的目标实现,宛如一名预言家般准确完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