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盛唐陌刀王-第4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远远地看见了兴都库什山脉起伏的山峰,山顶上皑皑白雪,山腰里也透着一股子冷鞘。兴都库什山往西是苏莱曼山,两座山峰之间有两个开放的山口,开伯尔山口和波伦山口。粟特商人和波斯商人就是从这个山口进入印度采购香料。

    李嗣业带队进入山口,挥手部队进行休息,他自己则要满足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站在山脉的侧峰之上,望着脚下的苍茫大地有颇多感叹:“世界真是个奇妙的东西,过去已经不知有多少军队从这座山口进入印度,给南亚次大陆带来深重的灾难。这帮印度人就只知道念经玩女人,却不知道只需要在这两座山口修建城墙关隘,就可以将侵略者挡在兴都库什山以北。”

    封常清表示奇怪地点点头:“这不就是修长城吗?”

    “也可以这么理解,不过这山口才不过几十里长,哪里能与万里长城扯在一块。这就算是两个城关,也可以把山口封得严严实实。到时候只需弄两万人来驻守,也可以轻松地抵挡数十万侵略者。”

    他抬头望着天上的云朵对身后的众将说道:“各位也都在这片土地上走过一遭了,都有什么感想?”

    对于这样高深的问题,大家伙儿哪能回答上来,毕竟上上过学的人少,做过阅读理解题的人就更少。

    他只好自言自语地尬聊道:“你们难道没有见识过种姓制度?看看那些被压迫不配拥有名字的首陀罗和达利特,他们用自己的血汗钱供养了一帮吸血的刹帝利和婆罗门,却被鄙视为非人和牲口,低种姓的人被高种姓人奴役的同时,甚至可以随意剥夺去生命,这是为什么么?”

    “我来告诉你们,因为他们才是这个土地的主人。雅利安人翻过你们面前的这个山口侵入了印度,杀掉了一批敢于反抗的土着,正式接替他们掌管了这片土地。由于他们与土着居民肤色外貌特征有很大不同,产生了外形上的优越感,才创立出种姓制度这个毒瘤,把雅利安人和低贱的奴隶隔绝。”

    他回头望向众人,目光中充满了希冀:“想想这件事情,所有人都必须从这个反面典型中得到教育,要永远保持强大,强硬,强悍,才不至于被强敌击败而沦落为奴隶,才不会使我们的后世承受太多的苦难。”

    封常清也跟着感慨地说道:“五胡乱华时期,衣冠南渡,北国沦丧,虽不至于全天下覆亡,也是我中国未有之大难,吾辈身为军人,绝不能让这一幕重演。”

    盛唐陌刀王

 第六百七十章 面圣求募兵

    天宝十二载秋十月,李嗣业率麾下将领与回到凉州武威,十一月带着大量从曲女城神庙王宫洗劫的财物进准备入长安,献给皇帝。

    唐军这次在北印度都城可谓是收获颇丰,婆罗门神庙积攒了近百年的黄金,珠宝香料等财物,各种珍玩全部洗劫一空,仅被他运送进长安的财物就达二十车。这些被进贡的战利品之中还有几个婆罗门的僧侣,不知是得罪了赵丛芳还是得罪了长老,也被当做战利品送往长安。

    全权负责押送礼物的是燕小四,领着车马在前方赶路。李嗣业的马队超越献宝车队,在里面看见几个婆罗门僧侣,不禁奇怪地问道:“这几个僧侣从哪里来的?”

    燕小四上前叉手道:“启禀大夫,此乃赵从芳从婆罗门神庙中选送来的,均有一艺傍身。”

    李嗣业上前一一问道:“你有何艺。”

    “大夫,我精通颜料彩绘,可书画花鸟鱼虫,美人骏马。”

    “你呢?”

    “大夫,我精通医理之术,可治病延寿。”

    他问到最后一个身穿白衣红光满面的男子:“你呢?”

    “我精通房中之术,能使人纵情欢乐,却不伤身体,反而强健固本。大夫你看我自己就深受此道之益处。”

    李嗣业抿嘴皱起了眉头,心想这赵从芳也太能找事了,竟然给皇帝找这种人。他好像记得王玄策当初平定中天竺,就从曲女城带回一个婆罗门僧人,给唐太宗献了一颗丹丸,直接把皇帝给搞死了。

    现在弄这么一会房中术的僧人献给李隆基,传出去名声不好听,立刻给燕小四使了个眼色,让他把这人给清理掉。

    燕小四倒也干脆,直接叫来两个士兵,把这婆罗门僧人拉到了偏僻荒野中,直接把脑袋给剁掉了。

    清晨时分,李嗣业带着大队进入金光门,直接前往兴庆宫,几十两大车上的财物全部抬到花萼楼上,掀开箱子排列在地上。

    李隆基见了爱不释手,从殿堂这头走到了那头,抓起箱子中的财物细细把玩,然后扔入箱中笑着对叉手立在殿中的李嗣业说道:

    “爱卿,你此番平定了大勃律,又讨伐了北印度,使我大唐兵威震慑四夷,还给朕带回来了这么多的缴获。朕当以重赏爱卿,李嗣业听封!”

    李嗣业叉手拜伏在地:“臣在。”

    “朕封你为西凉王,授上柱国,食邑五千户,永业良田五千亩。”

    ”谢陛下隆恩。”李嗣业以头叩地三次,叉手说道:“陛下,此番征讨大勃律,北印度,皆系陛下鸿福护佑,将士用命。有行营副使封常清善于用兵,归仁军使赵从芳稳健能断,龙朔军使白孝德,疏勒镇使赵崇玼皆有功勋,请陛下授官封赏。”

    “好,”李隆基捋须笑道:“你稍后将他们的功勋誊写于奏疏,一一报来。”

    “喏。”

    皇帝上前将李嗣业搀扶起来,指着窗外说道:“昨夜降下初雪,龙池风光正好,爱卿不如与朕一起前往沉香亭一起赏雪饮酒如何。”

    “嗣业欣然受命!”

    宫宦们打着华盖,跟随在皇帝身后,李嗣业也紧跟着往沉香亭走去。道路上有宫中仆役清扫了地面。李隆基抬手遥指湖面,让他看湖面上的雪花,仿佛万里平川,天地一片苍茫。

    他们来到沉香亭中,就看见贵妃坐在亭中,披着一件白狐大氅,白色衣衫,素颜红润宛如雪后初放的红梅。李嗣业侧低着头不敢多看,上前叉手行礼道:”臣李嗣业参见娘娘。”

    贵妃微微点头,挥手道:“李大夫免礼。”

    她们夫妻二人坐在翘头案对面的地毯上,李嗣业则跪坐在稍远的案前,身边有宫女侍奉倒酒。

    李隆基与杨贵妃诉说着家常,饮了几盏酒,杨贵妃起身捂着狐裘说道:“三郎,这外面有些寒冷,妾身先回南薰殿去了。”

    “那好。”

    李嗣业连忙起身叉手。

    皇帝兴致大好,一再给李嗣业劝酒,又望着龙池湖面诗兴大发,做了几首韵律还算通顺的诗词。李嗣业则坐在一旁言语吹捧,他也不怕尬吹错了引得皇帝尴尬,反正咱这个人设就是文墨不通,吹捧错了皇帝也不会怪罪。

    几盏酒下肚之后,皇帝似乎有些醉眼朦胧,倾斜靠在了案几上。李嗣业心眼活泛地转了几下眼珠,本来想找个机会跟皇帝提一提征召扩军,向北印度驻军的事情。若是他清醒的时候还不一定会答应,但此刻酒意微醺,正好提起此事。

    “陛下,臣有一建言。”

    李隆基端着酒盏笑道:“嗣业但讲无妨。”

    “陛下,臣平定北印度之后,还留有一军在曲女城中,但安西兵力不足。所以斗胆奏请陛下,可否请兵部在中原募兵以充安西,可使臣能抽调力量在北印度长驻一军。”

    李隆基抬头犹豫片刻,好像醉得还不是很厉害,还能够保持神智清醒地问他:“你还需要多少人?”

    “只需招募两万良家子便可。”

    “这么多?”皇帝抿住了嘴唇有些不情愿,思虑片刻后问道:“你现在想要派人驻守的北印度,可是当初玄奘法师西行求佛之终点?”

    李嗣业很认真地点了点头:“启禀陛下,正是。”

    “这西天万里之遥,与中原风马牛远不可及,也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嗣业何必把地界扩充到如此偏远。朕的意思是你不如把人马撤回来,独驻守大小勃律即可。”

    李嗣业暗感不妙,喝醉了思路都如此清晰,看来不好说服。

    他只好又换了个角度劝说道:“陛下,北印度之富庶肥沃,绝不只是臣献上的那些。此地盛产胡椒和各种香料,而且前两年臣奉献给娘娘的檀香榻,便是从北印度引进而来。”

    皇帝还是不肯点头,摆手说道:“既然北印度富庶,可使之内附,让他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即可。”

    李嗣业短暂沉思,便又有了说辞:“陛下,北印度虽然富庶,但其民多不开智,行为语言疯癫混乱。甚至是他们的君主没有权力更没有地位,真正有地位的竟然是神庙中的僧侣。似这等悖逆天地规则的异邦,绝不肯归顺我朝,所以不但要除掉,还要长久驻守以管束。”

    “原来是这样,”皇帝揪着胡须想了片刻:“朕可以命兵部给你招募兵马,授予甲胄兵器。但若是两万人,则要耗费钱粮无数,这个先例朕不能给你开。”

    “陛下,既然要长驻北印度,军队所耗的钱粮自然要由北印度来准备,我们只需安心驻军即可。”

    皇帝抬头望着沉香亭的顶部,才缓缓点头同意。

    盛唐陌刀王

 第六百七十一章 会面杨国忠

    李嗣业刚回到城中的府邸,皇帝突然派人传来一张算不上圣旨的纸条,他打开纸条一看,只见在纸条上写着:允许兵部募兵两万,但驻守北印度的军队朝廷不授予名号,也不能在兵部报备。“

    他百思不得其解,弄不清楚皇帝出于什么想法,都已经同意募兵了,却又不愿意承认吗?这到底有什么坏处,又有什么猫腻。

    看来眼下也只能这样了,总比皇帝不同意强,至少还让兵部给配合弄了两万个名额,驻留北印度只需要一万人便可,这样来算他还赚了一万人。雄厚兵力就是这样东敲一榔头西敲一棒槌拼凑出来的。

    他刚在房中还未坐热屁股,便听得门人前来通报:“大夫,杨相公请你过府一叙。”

    杨国忠找他的时机倒也巧合,不知现在此人脑袋活泛了一点没有,不要随随便便被人挑动情绪当枪使,这是自己对他的基本要求,只要这一点他能够做到,两人之间友谊的小船应当不会被破坏。

    李嗣业点点头道:“你速报知来人,我稍后就去。”

    他回到内堂换了一身紫袍,便牵了马前往兴化坊杨国忠府邸,先在门外通报之后,府上管事从侧门引入内。

    进入府中后,李嗣业抬头左右观看,这杨国忠的府邸他去年来过一次,现在已经变了很多模样,变得比往常更加奢华,各种青罗幔帐,青铜立灯遍布整个府邸各处彻夜不熄,仅填油的仆人就养了几十位,各种掩映在树中的亭台形态各异。他沿着正院子道路前行,看见杨国忠穿着紫袍子站在门外等候。

    他的脚步先是停顿了一下,才缓缓抬起双手并叉,遥望杨国忠脸上的表情,借此来判断他现在的心理。

    杨国忠眯着眼睛站在远处,脸上的神情也十分复杂,眼皮下流露出几分忌惮,然后才发出了笑声:“恭喜李大夫立下新功回到长安。”

    李嗣业的察觉力也很敏锐,用称呼来判断旁人对自己的态度,杨国忠不再叫他贤弟而直接变成了官位的称呼,看来已经把自己给划到不可接触内心排斥的这一栏中。

    他走到杨国忠近前,行礼道:“近日才回到长安,未能前来拜谒杨相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