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盛唐陌刀王-第4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多了两千多万贯。这让他产生了将多余的钱投入惊雷观和制甲坊的想法。

    此时此刻,凉州都督府内,戴望盘膝坐在右上首,朝屏风前的李嗣业叉手问道:“大夫,是否要更换驻守在北印度的右骁卫将军赵丛芳。”

    “哦,”李嗣业颇感诧异:“你为什么要这样问。”

    戴望立刻叉手说道:“我观这赵丛芳,素来野心勃勃,他定然不只甘心做一个驻印唐军守将。大夫若是对其有疑心,希望能够早些调换,勿使其产生异志。”

    李嗣业颇有些踌躇,咂着嘴巴说道:“我岂不知到赵丛芳心比天高,只是驻守印度需要一个独当一面,综合能力全面的将领来掌兵,我一时间还找不到更好的人去替换他,不过某执掌三镇,又有白孝德和毕思深在北,王滔在西边,他还不敢有任何异心,你姑且放宽心。”

    “大夫所言极是,”戴望犹豫了半晌,也想不到什么方法给李嗣业献策,只是担忧地说道:“眼下看确实如此,可一旦中原局势有变,河西与西域的联络中断,赵丛芳就会产生异变。”

    李嗣业长立而起,慨然笑道:“如果真有这个时候,朝廷无力对西域进行控制,赵丛芳若是真有野心,也算是他的造化了。”

    戴望欲言又止,他本想把赵丛芳在北印度做的那些事合盘托出,只是怕说出来,李嗣业也不能改变初衷。

    北印度天高皇帝远,赵丛芳和麾下的一些将领被彻底释放了天性,干出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情,所谓捕奴贩奴在他所做的恶事中,只是微不足道之一。

    ……

    范阳进奏院刘骆谷将十月份之后长安所有的信息汇总,拟写成邸报送至营州,以便利安禄山随时了解到长安的动静。

    严庄手中捧着硬黄纸,声音圆润地诵读邸报中的内容,眼角时时留意坐在案几前看似闭目养神的安禄山。

    “河西、安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向圣人上了一封求加官的奏疏,替麾下的心腹将领讨要将军职位,又连续提拔了一千五百人人担任中郎将。

    安胖子突然睁开眼睛,面孔狰狞地痛斥:“这个李嗣业真是可恶,某向陛下讨要什么,他也向陛下献上谗言讨要,他还真把自己当做一号人物了,他若是知道老子要做什么事情,岂不是要坏掉我的大事。”

    高尚主动上前献策说道:“主公不必担忧,李嗣业虽执掌三镇,但除去河西外,安西北庭等镇都无法与范阳、平卢、河东相提并论,他手下兵力不算多,又多分散广布,将来即使率军入关相救,能够调动的兵力也不超过十万人,其麾下战斗力也远不是我们河北三镇的对手。”

    严庄也眯着眼睛上前,等高尚的话说完,他刚刚好补上去,这种轮番话术的厉害之处在于给目标不间断的洗脑。

    “主公既然忧虑李嗣业为心腹大患,何不派出细作去刺探河西军情,最好能得知他麾下兵力多寡,更要知道他一旦得知中原大变,能够带多少人南下关中。这正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如此甚好。”安禄山重重地拍着案几朗声说道:“来人,去唤安守忠进来。”

    牙将安守忠从侧门迈步而入,单膝跪地叉手道:“主公唤我?”

    “命你在细作营中挑选出六七十人,最好都是粟特人,由你亲自率领装扮成客商,前往安西、北庭、河西等地,查探三镇军队的总兵力,要把河西军的底细给我查清楚。”

    安守忠果断应答道:“喏,定不负大夫所望。”

    等安守忠领命而去,安禄山揉着肥胖的肚子打起了瞌睡,内侍李猪儿跪在他的胡床前,双手握成拳轻轻地敲击着他的膝盖。

    雷鸣般的鼾声在他的府邸正堂内响起,严庄轻手轻脚地退出房间。高尚则执笔在一旁的案几上书写军令,面对这样嘈杂的坏境,严军师心无旁骛专心执笔,实乃一般人所不能为。

    时间不知过了多久,连跪坐在一旁给安禄山捶腿的李猪儿也陷入昏睡中,窗外已经有弦月高挂,屋内只有三盏烛火。高尚揉了揉酸困的手指,耳边雷霆声响不绝于耳。

    直到天边响起鸡鸣声,高尚手边誊抄的军中法规已经堆起厚厚的一叠,长夜漫漫他丝毫不觉困倦,聚精会神连鼾声停止都没有发觉。当清晨的凉意透过门缝钻到他的衣衫中时,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哆嗦,不觉有黑狐裘覆盖到了肩头上。

    高尚惊觉连忙回头行礼,却被安禄山按住了肩头,口中丝毫不吝惜赞誉之词:“高军师真乃心性坚毅之士,耳畔雷声阵阵,竟能一夜书写数万言字迹工整,这是我的福祉啊。这披狐裘陪伴某多年,现在赠送与你。”

    高尚慌忙转身跪在了地上,叉手说道:“主公知遇之恩,高尚敢不肝脑涂地以报厚爱!”

    安禄山将他伸手搀扶,高尚可能是由于动作幅度过大,怀中有一本书册掉了出来,封面正好朝上,乃是袁天罡所着作《推背图》。

    盛唐陌刀王

 第七百一十章 图谶激反志

    高尚慌忙要去伸手捡拾,却被安禄山提前弯腰捡拾起来,握在手中随手翻了翻,问他:“这是什么书籍。”

    高军师干咳了一声,才叉说道:“这是经历隋唐两朝的阴阳术数大家袁天罡与天文星象大家李淳风,奉太宗皇帝之命合力推演大唐国运所做《推背图》,一夜之间连推六十卦象,演算长达两千载兴衰,天下风云变幻,王朝兴衰灭亡,尽在此书中。”

    “哦?”安禄山双眼放光,仿佛看见了曙光,又仿佛看见了至宝,激动地问道:“当今天下局势,可有记载,可有推演?”

    “这个自然有,主公请看……”高尚请安禄山坐在案几前,翻开书页指着其中一条卦象说道:“这是戊辰观卦,观者德也,观者时也。主公再看这是谶语,扬花飞,蜀道难,截断竹箫方见日,更无一吏乃平安。杨花寓意杨氏为乱朝纲,蜀道寓意唐朝廷逃遁之地。截断竹箫方见日的意思是,蜀中绵阳盛产竹子,主公灭唐的最后一战,必然是在绵阳。而更无一吏乃平安,吏字取一横乃是个史字,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攻破潼关平定长安者,乃是主公心腹第一大将平卢兵马使史崒干是也。”

    安禄山兴奋得连连搓手,在地面上来回踱步,看似信心满怀,但心中却充满忧虑:“如今某手中执掌兵马,不过二十余万,将来一旦起事,自然要留后节度,所能带走者不过十五万人而已,可如今仅长安六军十六宿卫就有十二万人,其余各镇兵马总计也在四十多万,这实力悬殊太过,如何能胜?”

    “大夫何必忧心,”高尚自信满满地劝道:“如今朝廷内轻外重,京师长安宿卫乃是城中浪荡子弟,从未习过征战,尚且不如农夫,又怎可敌我重甲铁骑?”

    “可如今各镇均有名将镇守,安思顺有勇有谋,甘心事唐,哥舒翰坚韧果毅,擅长攻占。更有三镇节度使李嗣业,麾下赤水,安西军,北庭瀚海军,皆是可轻骑远征之军,曾经破大小勃律,远征大食,攻破天竺,为古今名将所不及也。我麾下虽有良将,也唯恐不敌也。”

    高尚挺胸抬头,把这些潜在的对手一一贬低:“安思顺虽有谋勇,然而缺乏果决。哥舒翰虽有果决,心性易被左右。李嗣业虽然有名将之风,但颇受朝廷忌惮,必然不会被授予重权。如今主公有图谶应征,自然是天命所归。就算是孙武再生,诸葛现世,也不能违背天命,更何况区区几个挂了名号的将领而已,主公不必担忧。”

    安禄山惊喜而又肯定地点了点头:“正如先生所言,吾之大业将成,必然授先生为右相执掌朝堂。”

    “高尚不敢有非分之想,只希望能够辅佐主公成就王霸大业。”

    安胖子亲自给高尚系上黑狐裘披风的带子,口中不断宽慰他说道:“既然天命所归,自然要遵守命运,寻求具体法门。一切自然而然,无需落了痕迹。”

    “主公所言极是,此图高某也在不断演算,定然不会有差错,望主公早日起王者之师,逐鹿天下。高尚先行告退了。”

    他推开了正堂侧边的隔扇们,窗外已经飘起了雪花,高尚披着狐裘孤身踏入雪中,他抬头举目四望,整个河北大地仿佛卷入了这雪花苍茫的天地之间,只剩下这即将来临的风云变幻。

    高军师默默盘算:安禄山尽管一推再推,但内心中的欲望早已烧得异常强烈,也许只要再加把劲加几捆柴,他的这把火焰必然会烧透大唐的半壁河山。

    ……

    杨国忠得知安禄山回程的路上快马加鞭,沿着黄河放船一日三百里,能有这样的行程效率,分明就是奔着逃命去的。现在再来看,他杨国忠的神预测是正确的,今后也一定就能够预测成功。

    他与安禄山之间的矛盾早已形成,但矛盾出现并决裂的点,就出现在吉温的身上。

    李林甫失势后,他与安禄山曾经都是右相党的一员,开始各自在朝中拉拢盟友,他杨钊最先对审讯和嘴皮子全能手的吉温青眼有加,向皇帝保荐他为御史中丞。但没有想到的是,安禄山也竟然对吉温下手了,不顾他已经对其招揽,光天化日之下在朝堂上要保奏吉温做兵书侍郎,充内五坊使。

    这让杨国忠顿时大怒,退朝之后立刻指使大理寺评事吴豸之告发吉温收取贿赂,最终吉温被贬为澧阳长史,如今依然没有翻身的机会。

    吉温此刻算得上可怜人之一,竟然成为了大唐两位权臣斗争的牺牲品。

    杨国忠时时刻刻不忘寻找安禄山造反的铁证,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要拿过来佐证一番,如今安禄山逃回范阳的速度如此之快,定然是做贼心虚,就凭这一点足以让他在朝参中站在在皇帝面前告刁状。

    每日清晨的朝参在紫宸殿举行,皇帝李隆基虽然日渐昏庸懒散,但朝参并未废除,只是把每日举行便成了每个月的某几天进行。

    杨国忠手持朝笏板站在文武官员的前列,面朝坐在陛阶上头戴冕旒身后屏风宫女掌扇的皇帝,大声表奏道:上个月时,安禄山从长安回范阳,如同逃命求生一般快马加鞭,一路之上连换十数匹马,又在黄河边连着换乘了十几条船,仅仅用了二十三天便逃回了营州。这分明就是做贼心虚。”

    李隆基经常听这些话语,耳朵早就起了茧子,却也只好无奈地点点头说道:“你二人素来有矛盾,这在朕看来都是人之常情。安大夫对朕忠心耿耿,你,还有你们,韦见素你们忠心的方式,与安大夫表忠心的方式多有不同,你们都是朕的臣子,朕自然要比你们看得更清楚,也看得更透彻。”

    皇帝说的这番话也等于是什么都没说,车轱辘话来回就是那么两句,他的意思依旧是无条件地相信支持安禄山,还希望臣子们不要用偏见去看待安胖子。

    杨国忠眼见自己的参奏没有起到任何成效,很快又想了一个非常有效而又毒辣的办法。他面朝皇帝上奏道:

    “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正是适婚之龄,陛下可赐给官职检校太仆卿,再以宗室之女荣义郡主嫁之,赐其居住长安。一来与皇家结亲可收取安禄山之忠心,二来可将妻子作为人质,使其不敢有叵测居心。三来,明年可举行婚宴庆典,邀请安禄山来参观,可趁机将其捉拿,如此河北藩镇权重可清除矣。”

    皇帝点头表示赞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