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陌刀王-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公公望着二人点头顿了顿,才将拂尘搭在肩头上叹气道:“好吧,左相右相请稍等,我这就给你们跑腿去。”
日头渐渐攀上了正当空,两人的倒影也垂直在了脚下,不远处袁思艺气喘吁吁地绕过宫墙跑过来,双手架着拂尘对两人说道:“陛下现在来到了蓬莱殿,吩咐我引两位相公前去相见。”
……
蓬莱殿的地势相较于紫宸殿还要高,殿底的基座有数百级台阶,站在殿顶之上,可将整个内朝及太液池风光尽收眼底。
皇帝本人是乘坐步辇从旁边的绫绮殿通过阙楼顶部的廊道直通蓬莱殿,两位宰相却只能攀爬这几百阶的楼梯,等到达殿阁外的时候,两人早已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李隆基命人将殿阁门扇全部打开,宫中侍女们抬着步辇送他来到宫门口,掌扇宫女将两柄羽毛扇交叉在君王后背,好似是在为他挡住吹来的冷风。
他面容有些疲惫,面色也不太好看,大概是责怪两人破坏了他游玩的兴致,挥手对站在台阶上的两人问道:“你们是怀疑安禄山有反心吗?去年有人伪造石碑拓文来明示他有反意,你二人皆言他回归后必然拥兵不朝,可冬天没到他就把长子派来了,你们还敢言他有反心吗?”
两人心中有隐忧,互相对视了一眼,韦见素遂上前叉手说道:“陛下,臣听闻去岁安禄山离开长安时,昼夜不停,马不停歇,乘渡船沿黄河而下时过州县毫不停歇,一日夜可行数百里。若不是有不臣之心,何以如此仓皇。今日他又将河东军镇下属的各军使汉将二十三名全部更换为番将,行如此反常举动,反迹已经相当明显。”
李隆基听罢后极不高兴,指着两人说道:“安禄山就算有悖逆之心,然平卢、范阳、河东三镇总兵力不过二十万。我长安京师有宿卫健儿十二万,朔方有安思顺,陇右有哥舒翰,李嗣业更是执掌河西、安西、北庭三镇兵马,与其平分秋色。且不说安禄山素来忠心耿耿,就算他多少有那么一点儿念头,衡量势均力敌,他安敢反乎?”
韦见素再度叉手进谏道:“陛下所言极是,但人心之叵测,岂是能用理智衡量的,古往今来错误自我估量,行疯狂之举者比比皆是。”
李隆基厌烦地摆了摆手:“你们的进言我已经知晓,速速退去罢。”
韦见素用眼角余光示意杨国忠,希望他能够接着进谏。但杨国忠察辨皇帝的脸色,认为今日不宜再进谏,只好悄悄拽了韦见素衣袖,两人跪地叉手告退。
盛唐陌刀王
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业论圣人
凉州武威城中最近迁来近百名道士,全部驾着宽轴栈车,车上堆满了各种铁器家当用麻绳捆扎稳当。但细心的围观群众偶然发现,栈车上装有铁钳,铁锤,筑模等用具,瞧上去这帮人不像是炼丹的道士,倒像是打铁的汉子。
这样大规模的道士迁移在凉州还是首例,因为河西受丝绸之路影响,佛教文化昌盛,道教根基浅薄。尽管玄宗皇帝一味崇道抑佛,但素来喜欢清静的道士们都选择在秦岭长白山之间修建宫观,武威这种底蕴不深的地方,只有一座规模中等的清凉观,据说还是隋末大凉政权的皇帝李轨未完成的皇宫一部分改建而成。
清凉观中只有十几名道家弟子,比起来势汹汹的迁移道士队伍,这十几人的道观定然是要被吞并的。
而且听说这位外来的道长在凉州府颇有门路,他本人乘坐的墨车刚进城就直接去了凉州都督府。
他麾下的弟子们则气势汹汹地去了清凉观,一个个虎背熊腰如同痞子般闯到道观门楼前,为首的大弟子指着门楹上的清凉观三个大字呼喝道:“来两个人,把这匾额给我拆下来。”
观中的道士们自然不会甘心被人侵略抢占,各自提了扫帚、棍棒冲出门来,与强敌遥相对峙:“谁敢给我拆!想拆匾额就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
外来道士们仗着人多,气势汹涌叫骂声不休,竟把本地道士压制得不能抬头。道观观主慌忙派大弟子从后门翻出去,跑到凉州城中找官府告状。
但是他们实在没想到,抢占道观的罪魁祸首,此刻就在凉州府权力最大的机构凉州都督府中充当座上客。
老道士赵正一近来愈发显得精神矍铄了,他的惊雷观在安西一带名声响亮,分观也在庭州城中开设,最近更是亲自带了百名弟子,开始兼并河西道家宫观。
节度使李嗣业坐在正中央的屏风前,端起手中的酒盏对赵正一说道:“在疏勒的时候你怎么干,在武威城中照样怎么干。清凉观距离东门比较近,而城东有一座罕见人迹的山谷,正适合弄出一些动静。”
赵正一双手捧着酒盏嘿嘿笑了声:“可是主公,清凉观地方稍显小了些,怕是容不下我们这么多家当。”
李嗣业今日之豪富,已经远非昔日抠抠索索可比,当即大手一挥道:“这不算什么问题,我立刻差人拨出钱财帮你扩建清凉观,你迅速把人手安顿下来。”
这时凉州司马从屏风背后走出来,在李嗣业身旁躬身叉手,然后凑到耳边低声絮语。
李嗣业不动声色地点头,赵道长还在端着酒盏提要求:“这清凉观名字听着不雅致,可否将其改名为惊雷观,也算秉承我们一贯的传统。”
“这改名倒也不急于一时。”李嗣业神情逐渐变得严肃:“你是某的亲信,所以初来凉州愈发要约束自己,约束弟子。对于即将要入主的清凉观,你可以和观主好好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德服人。也可以用钱财收买,或以各种怀柔手段。但是不得以强势凌人,更不得动刀动枪。明白否?”
老道士为人精明,哪里听不出李嗣业的言外之意,心想这帮混蛋徒弟是不是给自己惹祸了,他得赶紧过去镇住场子,别让他们闯出太大的祸患。
他从案几前站起来叉手道:“大夫,由于弟子众多难以约束,贫道先告退了。”
李嗣业只是冷淡地挥挥手,赵正一屏息敛气缓缓向后退却,走出正堂外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都督府的侍卫将邸报送进了李嗣业的书房中,节度参军田珍和副使程千里也跟随进入,两人各自坐在书房下首两侧,挺胸抬头,屏声敛息。
李嗣业用小刀将邸报上的封蜡裁开,打开细细浏览了一遍,才从案几前将邸报递给程千里:“你们也把这邸报里的内容看一看。”
程千里低头看过之后,又转递到田珍手中,田珍看过之后,啪地一声将邸报合上气闷地说道:“陛下实在是太糊涂了!安禄山将二十多名番将代替汉将,其用心已昭然若揭。相当初他老人家何其英明,发动政变诛杀韦后一党,铲除太平公主,善用姚崇宋璟,张说宇文融,开创千年未有之盛世,如今怎么变得如此昏聩。”
程副使叹了一口气,摇头说道:“就算如今圣人年老倦怠,不再愿意勤政。可他难道也失却了明断是非的能力?安氏异心已如此明显,为何还要置若罔闻?”
李嗣业提起挂在笔架上的笔杆,在手中杂耍似地转动,对二人娓娓道来:“大食往西南方的沙漠中有一种鸟,遇到强敌来袭时就会把自己的头埋进土里,以为弥盖了五识危险便不存在。圣人可能与此类似,从开元末到天宝开始,他抛弃纷扰的朝政进入舒适区,开始专研乐曲,书法,舞蹈。这一舒适就是十四年,再也无法走出。他只愿意接受天下安定富庶,不愿意相信贪官污吏横行,百姓受灾赤贫。以至于朝中十六年不换相,边镇十三载不换将。如今危机已现,安禄山在幽燕辽东扎根已深难以拔除,他岂能不知道?”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也知道这种弊端是自己造成的,但他却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去驱除积弊。因为他一旦这么做,就得走出舒适区,就得承受风险。对于一个年逾七十的老人来说,他已经不愿意再折腾了,所以只能骗自己,希望能用过去对安禄山的宠爱来换取安氏的良心,也换取自己的晚年安宁。”
他手中的笔杆啪一声掉在了地上,竹杆子断成了两截,程千里和田珍以为这是一种占卜,看得胆战心惊。又见李嗣业轻描淡写地把笔捡起来,两人表情才恢复平和。
李嗣业抬头冷笑道:“可惜杨国忠也算侍奉圣人十年了,根本不知道皇帝心里在想什么。他一直以为皇帝仍在宠信并相信安禄山,所以才不断施展手段逼安禄山露出反迹。岂知如今圣人只是一心想稳住安禄山。杨钊却要逼其速反。”
“实际上安禄山也不愿意主动走出舒适圈,他是有反意不假,但他若要反叛,必须要先给自己找个合适的理由,还要说服自己下定决心,这毕竟是押上全家脑袋的买卖。他能深受皇帝宠爱十四年,自然能猜摸出几分皇帝的心思,如果没有眼前迫在眉睫的危险,他实际上愿意等到陛下寿终驾崩之后,等与他已成死敌的太子登基之时,才会行反叛之举。“
田珍程千里二人听罢,惊讶过后啧啧称奇,不过是区区一条安禄山欲以番将代汉将的邸报,竟然能够剖析出这么多的人性至理,还能够将置身长安权力漩涡中心的人瞧得如此透彻。不愧是天宝第一名将,李嗣业能节度三镇绝非靠宠信,而是依靠实实在在的个人能力。
盛唐陌刀王
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静忠兼职月老
金光门的斜阳从悬山顶上投射下来,在地面上形成长长的阴影,城楼上十三扇门紧紧闭合,朱红色的斗拱彰显出磅礴气象。
穿过门洞之后,眼见横街上人流来往熙熙攘攘,商队骆驼已屡见不鲜,贵公子们鲜衣怒马出城踏青,各种奚车,墨车和栈车在马匹的牵引下在双向大道上行走,货郎挑担贩货,卖枣子的汉子拉着役车,头戴帷帽的妇人牵着孩子从沿着坊墙水渠边缓缓行走。
他们仅仅穿过几个坊,巍峨挺立的皇城便已出现在李崇云的视线中,从侧面看含光、朱雀、安上三座城楼仿佛重叠在一起,重檐庑殿顶高挑起的檐角错落在歇山顶中,层次的美感和庄严也已扑面而来,
李崇云童心未泯,把来长安之前的担忧情绪抛之脑后,兴致勃勃地在马上左顾右盼,迫不及待地要把长安城的美景全部收入他的眼帘中去。
“不愧是天子脚下帝都所在,果然繁华锦绣,我以为武威城就够大了,可是比起长安来,就像是穷乡僻壤的小城。”
鱼朝恩在马上摇头晃脑嘿笑一声问道:“公子从未来过长安?”
“从未,父亲宦游多年,带着我们兄妹从疏勒到庭州,再到龟兹,又来到武威,算是跑遍了整个陇右道,却从未到过长安,实在是令人遗憾。”
“那么,公子这下算是有福了,等你见过两位相公之后安顿下来,奴婢给你安排一个跟班,让你游遍长安城的风光名胜,尝遍西市上的美食,看尽平康坊都知歌舞,阅尽曲江池波光潋滟。”
李崇云模仿出大人的姿态拱手道:”如此,崇云就恭敬不如从命,多谢鱼常侍如此厚爱。”
“呵呵,好说。”
马队穿过西市即将到达延寿坊,纵街上驶出一辆马车,因等待马队行进停了下来。车主从车厢中掀起轩窗帘幕,望见马上的少年与宦官鱼朝恩并肩而骑,身后跟着大批随从和兵丁。遂向跟在车后步行的一名小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