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陌刀王-第4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位宰相骑马并肩而行前往南内,杨国忠抬头挺胸,自信满满。韦见素低头沉思,忧心忡忡。
杨国忠扭头对满腹忧虑的韦相说道:“见素可是在担忧逆贼起兵谋反一事?你大可不必担心,安贼虽执掌幽燕十三年,但他不过一介番将武夫,怎及陛下三十年太平天子施给百姓的恩德,他蛊惑三军将士逆反,其势必然不能持久。”
韦见素皮笑肉不笑说道:“杨相这些话,一会儿还是留着劝慰陛下吧。”
“那是自然,圣人正需要你我为他分担国事。”
他们在宫门内下马,进入勤政楼的二楼大殿中,忧愁满面的皇帝从陛阶上走下来对两人招手问:“两位爱卿,安贼率大军十五万南下逆反,两位可有什么对策?”
韦见素刚准备上前说话,杨国忠面带得意之色上前开口:“陛下无需忧虑,策划谋反者不过安禄山父子亲信几人而已,臣相信所部将士皆不愿意跟随其反叛,只要他出战失利,进攻受挫,要不了几天就会士气衰退而败亡。”
李隆基赞同地点了点头:“国忠所言正合朕心中所料,只是中原腹地长久没有屯兵,京师又无兵可派,就算现在向各边镇调兵入朝,恐怕也远水救不了近火,眼下当如之奈何?”
“陛下,”韦见素上前进言道:“朝中有右羽林大将军高仙芝赋闲在家,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因感染风疾卧病在长安,来曜将军之子来瑱也在朝中。臣建议先令高仙芝领旨意前往洛阳募兵,以迎击安禄山叛军。命来瑱担任汝南郡太守前往募兵以抗安史军。再派人立刻向朔方节度使安思顺,陇右行军司马田丘良,河西、北庭、安西节度使李嗣业派快马传信,命他们筛选精干兵马,安置留后,前往中原诛逆平叛。”
“见素思虑问题确实全面,你的这些提议朕一一照准,立刻派人召各镇兵马准备入朝。”
“等等,”杨国忠叉手上前打岔道:“召安思顺、田丘良率兵入朝可行,但召李嗣业率大军入朝,臣有些异议。”
李隆基和未见素愣了神望着他,杨国忠挺胸抬头道:“陛下难道忘了最近长安城四起的流言么?李嗣业拥兵三镇,麾下也有十几万兵马,他率兵入朝可带十万甲兵。若他真如流言所说居心叵测,欲与安禄山勾结颠覆我大唐天下,无异于引虎狼入关中,则社稷危矣!”
“流言岂能可信?”韦见素平时对杨国忠顺从忍让毫无主见,但如今关系到国家危难,也终于忍不住要争论出个正确答案:“陛下,李嗣业素来忠心耿耿,毫无异心。况且他担任河西节度使不过四载,根基也远不如据平卢范阳的安禄山稳固,想来他也不会做这等违逆之事。”
“知人知面不知心,陛下,安禄山之前也自称对陛下忠心不二,可他却违背君恩叛逆起兵!陛下不可不察,不可不防啊。”
韦见素:“安禄山在幽燕整备铁骑数万,兵势浩荡,如若占据洛阳,叛军非西凉兵不能制。”
杨国忠出言相拒:“陛下,李嗣业军功极盛,若再让他入朝领兵作战,陛下当以何封赏?如今形势不明,安禄山兵威虽浩大,实则外强中干,若能凭借京畿宿卫各军将其击败于潼关之前,又何需驱虎吞狼,反而贻害自身。所以臣建议暂不必召李嗣业率兵入朝,另外命陇右军守住兰州黄河浮桥东岸,以防备不测。”
杨国忠所说的防备不测,自然是防备李嗣业。李隆基坐在陛阶上的胡床上,双手婆娑着扶手,目光犹疑地在杨国忠和韦见素之间来去,左右相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能够做出影响社稷安危决定的,只有他。
他曾经给予安禄山万分的信任,也给了李嗣业同样的信任。由于李隆基昔日靠唐隆政变起家,依仗结交的便是羽林军万骑中的豪杰之士,所以他对武将有天然的好感,他本人也是历史上对武将最为大方,也最为信任的皇帝。
他把安禄山从败军之将提拔成三镇节度使,毫不吝啬地给了他东平郡王。哥舒翰死伤万人拿下了石城堡,皇帝毫不吝惜地给了他开府仪同三司,凉国公的封号。高仙芝在西域屠戮石国,引得大食举兵东进,皇帝也只是将他调离了安西,仍封开府仪同三司,羽林卫大将军。还有王忠嗣曾经深受玄宗器重,不惜给他四镇节度的大权,即使被李林甫诬陷欲奉太子为皇帝,皇帝也没有杀他,只是将他贬到了汉阳任太守。要知道当初庶人李瑛等三子只是心怀怨望被武惠妃诬陷谋反,就被废为庶人一日之内派人全部赐死。
皇帝对武将的偏爱,也远远超过了他的儿子们。只是安禄山的谋反在他的心口上撕开了血淋淋的伤疤。曾经他对他们有多么信任,现在他内心的失望和冰凉就越严重,信任危机已然造成,他的心理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李隆基抬头冷冰冰地下令道:“传令给田丘良守住兰州黄河渡口,切莫让任何军队通过,陇右军余部则在二十日内前往内地平叛。安思顺与安禄山虽为表亲兄弟,但他曾多次向朕上表警告其谋反,乃是忠心之臣,只是不再适合呆在朔方,回朝担任户部尚书。命郭子仪夺情起复代替其朔方节度使之职务,带兵向东征讨收复河东。下旨给李嗣业,命他安心守御河西,非诏不得入朝。”
“喏。”
杨国忠洋洋自以为得意,韦见素则惆怅忧心。
……
常山郡临近博陵,安禄山的大军到达博陵后,立刻向常山进发,并派高邈和与何千年去招降常山郡太守颜杲卿。
安禄山为何会认为颜杲卿会被招降呢,因为颜杲卿曾任范阳户曹参军,是他的直属部下,后被安禄山委任为魏州录事参军,现在为检校常山郡太守。
叛将高邈来到城门下,高呼让颜杲卿出城到大营拜见东平郡王。
这时常山城中只有一千名士兵,如若硬抗无异于以卵击石。颜杲卿和长史袁履谦坐在书房中商议对策。
“颜公,你欲听从安禄山的招呼,为叛逆作怅,颠覆大唐社稷么?”
颜杲卿长立而起愤然开口道:“履谦你素知我为人,我颜氏一族世受皇恩,岂能顺从叛逆。只是敌军势大,我们手边无可用之兵。若是只图个人名节坚守城池,恐伤害连累百姓。倒不如假意投诚,等安禄山兵锋过后,我们再散尽家财招募兵勇,从安贼的后方起兵抗贼,光复河北。”
“善!”袁履谦点头赞同道:“我欲与颜公共往安贼大营,假意投诚以安其心。”
叛军在城下的呼喊声没有多久,常山郡的城门缓缓打开,太守颜杲卿和长史袁履谦联袂而出,站在叛将高邈何千年的战马前,叉手说道:“将军请引我去见安大夫。”
两人来到叛军大营,安禄山亲自走出帐外迎接,对他二人好言安抚道:“如今朝中奸佞横行,陛下深受蒙蔽,我们这些边关将领始终提心吊胆。此番我安禄山绝不再忍气吞声,率兵入朝诛杀奸佞,解万民以倒悬,救陛下于囹圄之中。今日能得两位投靠,安某心中甚是欣慰。来人,赐两位熟锦绫金紫官袍各一件!”
颜杲卿和袁履谦心中冷笑连连,却躬身叉手感激安禄山赏赐,从他手中捧过了紫袍。
安禄山自以为招抚了颜杲卿,放心地带着大军南下,只派部将李钦凑、高邈率五千兵马留守在土门县,掌控粮草来往官道。
两人骑马返回常山郡,行路上低头看见自己身上崭新的官袍,遂放声笑道:“我们怎么能穿逆贼赐给的官袍呢?”
袁履谦笑而赞同,他们脱下了紫金衣袍,掏出腰间横刀搅碎,零散地抛掷在土丘之上。
盛唐陌刀王
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禄山渡河破陈留
十一月二十一日,李隆基命人将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与西市腰斩,又将已与安庆宗结为夫妻的荣义郡主赐死。下达诏令命荣王李琬为东征元帅,右羽林大将军高仙芝任范阳平卢节度使,为东征副元帅。皇帝命人将自己的内库打开,用里面的钱财在关中征募兵勇,共征兵十一万人称之为天兵军,意思是有天兵天将下凡相助讨伐叛逆。但这些人都是市井子弟,没有任何战斗力。
这里面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皇帝开始用自己的亲儿子在军中挑起大梁,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荣王李琬还算是玄宗诸子中最为精干的一个,写的一手好行书,但从未带兵打过仗。皇帝派他做元帅,可能是要给高仙芝戴一个紧箍咒。
十二月一日,高仙芝率飞骑、广骑以及京师募兵共五万余人从京师出发,预备开拔至峡郡,与叛军进行决战。皇帝又命他的老搭档监门将军边令诚担任监军,这算是给高仙芝的另一道紧箍咒。
……
十二月二日,安禄山率大军囤聚在黄河边上,准备渡河进占灵昌。这又是一个唐军阻击敌人的好机会,然而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刚到任不久,灵昌郡内没有兵勇,黄河口岸无人坚守放哨。
这时黄河水面上冻结了浮冰,安禄山遂命三军将士砍伐树木,强征百姓渔船,在水面上搭建了一座浮桥。于第二日清晨渡河后进攻灵昌郡。由于时值寒冬,叛军进城后抢占百姓住房,随意残杀平民,将百姓房舍强拆烧火取暖,灵昌城内一片饥寒交迫。
叛军下一个进攻目标便是陈留郡,新任河南节度使张介然集结大部分兵力在城中,率军登城准备死守。
安禄山亲率大军集结在城外,从城头上放眼望去,铁骑阵营分列两旁,前军大阵旌旗数千在寒风中烈烈作响,大军到来时铁蹄和铁靴踏击的尘土飘飞十里,声音震动得城墙砖都嗡嗡共鸣,数量密密麻麻的士兵身披铁甲列阵一眼望不到尽头。叛军伏远弩数百余架对准城头,六千弓弩手将擘张弩张开,青光暗淡的箭头恍若密集的獠牙,仿佛要在这城头上狠狠地咬上几口。
守城的士兵多半是临时招募的兵勇,手不能开强弓,连刀枪都握不稳,见到叛军如此势大,腿脚都显得发软。失败投降情绪霎时间在整个城头上蔓延。
叛将张通儒策马上前,对着城头喊话:“城里的人都给我听着,我家主公此番进兵是要入朝诛杀奸佞杨国忠,汝等应迅速献城投降,休要阻挡我军讨逆,如敢有坚守不降者,城破之后要灭杀其三族!”
守城士兵听罢纷纷向张介然下跪,祈求他放弃守城,率众投降。张介然自然不允,并下令将两个带头提议者斩首以整肃军令。
突然一名亲卫急匆匆地登上了城墙,单膝跪地在他面前叉手禀报:“大使,太守郭纳已经打开了北门请降,引安禄山的大军进入了城中。”
张介然心脏骤然一冷,闭上眼睛面如死灰,将手中的长剑扔到了地上。左右的士卒见状纷纷倒伏了旗帜扔出城头,连同武器都扔到了城墙下。
安禄山乘坐驷马驾铁舆战车经过北城门进入,儿子安庆绪骑着白马紧跟在他的身后,然后是史思明、崔乾佑等大将鱼贯而入。
郭纳领着当地众多官吏跪在城门口,而守城的士兵一万人已经解下甲胄,放下刀枪盘坐在冷风中等候发落。
安大夫气势昂扬地从战车上走下来,身披明光铠,手中握着骨朵杖站在陈留郡投降官员面前,刚要发表一通胜利者的得胜感言。
安庆绪猛然瞅见了城墙上贴着的黄纸悬赏告示,告示上方画着安禄山的头像,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