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陌刀王-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嗣业点了点头,抬手安顿他坐下,对众人说道:“虽然你们只是听从将令,习惯指哪打哪,当然,能够做到指一堆吃一堆,已经算是出色将领了。但是我对你们的要求更高,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军令往来沟通不便,万一你们和我联络不到的时候,就必须按照我的思路做出正确的判断。将来进退受阻的时候多想想,如果李大夫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如果我们有了这种默契,自然遇战无往而不利。”
众将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现在正式开会,我说的东西很简单,其实就是不可动摇的原则,打仗的最基本目标就是保存自己,消灭强敌。你们记住,这个保存自己放在消灭强敌前面,就是要告诉你们保留实力最重要,如果你们实在做不到消灭敌人,也请务必做到前一个。避敌锋芒你们总会吧,如果感觉打不过对手,该退就退,找个地方固守,或者去找能打过对手的人汇合。我可警告你们,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在我眼里也不算胜仗,别想着借此邀功。”
将领们互相对视一眼,嘴角或浮起笑容不说话。
李嗣业对坐在右侧的岑参说道:“岑参军,今后对各军进行军功评定的时候,要用斩杀的敌人数量减去自己的损失来算。其余譬如上阵下获,下阵上获一切照旧。”
“我们现在来说说我的战略重心。过去我们在碎叶川,在葱岭,或在河西与吐蕃人打仗,多把攻城掠地当做最终目标。从今以后最终目标就更换了,那就是消灭敌军有生力量,合力并势,大创尽歼。安禄山所依仗者,不过是他在范阳经营十数载培养出来的十几万百战悍卒,还有从原突厥手中招降过来的胡骑,这些才是他造反起家的资本,所谓的范阳老巢不过是个栖息地罢了。”
“有了这个认识你们再想想看,收复长安重要吗?”
众将有的点头有的摇头。
“很重要,但也不如消灭强敌重要,只要我们在一次次战役中将安禄山这些精锐有生力量消灭殆尽,长安还需要我们绞尽脑汁去收复吗?它自然会回到朝廷手中。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要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我们所需要的是用十五万颗头颅来堆砌我们的胜利。”
将领们纷纷从胡床上站起,单膝跪地叉手道:“大夫决断英明,我等深感佩服。”
李嗣业手执横刀长立而起,对众将开口说道:“既然大略已定,现在我宣布以段秀实的瀚海军为先锋,田珍率领跳荡营和陌刀营在后,臧希液与中军一起进发歧州扶风郡,次日攻克大散关占据陈仓。”
“不是,”田珍诧异地问道:“不是不在乎城地的得失吗?怎么还要占据散关和陈仓?”
众人发出了哈哈的笑声,李嗣业也抚掌笑道:“我们不在乎,但是叛贼在乎,我们不弄出动静来,如何引他们行动。”
实际上大散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汉中通往关中的咽喉,陈仓则是大散关进入关中的跳板。李嗣业抢先控制住大散关,就等于将关中和汉中区域完全隔绝开来,汉中地区十五州便可高枕无忧,李嗣业也可以利用大散关隘口,源源不断地接收来自汉中的粮草供给,将来李亨在灵武的朝廷,也可以从这里接收来自汉中和江淮地区的赋税。”
飞虎骑统领臧希液站起来问:“可散关挟地利之势,山高险峻,如何攻克?”
李嗣业指着他回答:“你率铁骑沿着箫关从泾河通道进入岐阳县,我率中军从渭河通道进入,先夹击攻下郡城,然后占据陈仓切断大散关守将与关中联络的通道,放敌军去咸阳通风报信,我们以逸待劳伏杀援兵,等杀败援兵之后我自有办法破关。”
李嗣业依次下达命令,众人叉手称喏。
四日之后,臧希液率飞虎骑从泾河的上游出发,从六盘山山谷中的河道,途径被废弃的箫关来到渭水和泾河交流处,绕道岐阳县的法门寺,用兵不血刃的速度攻克扶风郡城,又占据了陈仓县城。
叛军在郡城和陈仓只布置了六千人马,遇到从北面杀来的唐军骑兵,又遭遇到从西面来田珍率领的重装步兵,仅仅坚持了短短半天,便不敌开城投降了。
李嗣业将大部分兵力囤积在陈仓,只派两万人在大散关前挑战,并且堵住了大散关的进出道路。
守在大散关出口处两侧与和尚原上的乃是田珍率领的步军,燕小四的炮营行进缓慢,还在后军的护送中慢慢赶来。
到了傍晚时分,田珍开始组织士兵扎营,军队的注意力也开始松懈,不再把精力放在出关道路上。太阳一落山,山谷间就最先暗了下来,突然从谷内的河道冲出两匹快马。士兵们正三三两两坐在河畔,连忙跑去拿起刀枪拦截,无奈马速太快。有两名士兵拉开了弓弩去射,却没有射中信使。
田珍坐在帐外的横木上,口中嚼着草叶骂道:”装装样子就行了,不要真把人给射死了!从现在开始!沿着河岸谷口开始布置空心阵进行训练,敌人的援军用不了几天就到了。”
……
叛军西京留守张通儒安坐在京兆府正堂上,下方坐着大将李归仁,安守忠和田干真,此刻三人都沉默不言,等着留守发话。
“我早就知道河西军会南下关中,也事先警告过你们!但是你们只顾抢劫、女,哪里想过要四面出击,扼守关中要害?”张通儒恼怒地埋怨道。
“谁说没有?”李归仁拍着膝盖说道:“大散关是谁派人驻守的?扶风郡是谁派人驻守的?”
张通儒皱着眉头说道:“如今散关尚在,但扶风郡已经丢失,我们若置之不理,散关也迟早落入李嗣业的手中。这里可不仅仅是进攻汉中和川蜀的必经之地,若被唐军占去,他们便可以得到荆襄九郡和汉中的财税支持。“
“当然要夺回扶风郡!还要给河西军一个教训,让李嗣业休要染指关中!”李归仁高声说道:“我只需八千曳落河与两万三千铁骑足矣!”
“万万不可。”张通儒抬手拦阻说道:“忘了圣武皇帝怎么说的,兵贵在聚不在散,既然要出击,那就要押上全部以压倒性的优势作战。留一万五千人在长安,五千人在咸阳县接应,其余六万人全部出发强攻扶风郡城。陈仓和大散关不容有失!”
盛唐陌刀王
第七百四十二章 肃宗登基得李泌
李亨抵达灵武不久,李嗣业的长子李崇云便带着三千龙骧军和大量财物到达了灵武。
这时李亨的太子六率从兴平县马嵬驿北上灵武的过程中,遭受的叛军散兵和山贼的数次袭击,到达灵武已经只剩下区区几百人。而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还领着大部队在河东一带与叛军作战,他的家当此刻就显得异常寒酸了。
李崇云带领的龙骧军对他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还有这些送来的钱财,筹备登基大典少不了要张罗花钱,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李亨激动地将他从地上扶起来,宽慰地说道:“你父亲真正算是孤的恩人,你也不简单,小小年纪就如此干练。孤下令,命你为龙骧军大将军,护卫骖驾。”
李静忠站在李亨身后不动声色地咳嗽了一声,李亨假装没有听见,把他的两个儿子引到李崇云面前,李崇云连忙一一拜见。
“这是广平王豫,这是建宁王倓,等以后我们两家亲上加亲,你们当亲如兄弟。”
李亨的两个儿子也特别会来事,对李崇云展现出非常亲热的态度,他与两位年龄稍长的郡王熟识之后,扭头望向了坐在馆阁舍中捣药的永和郡主,只是纱帘遮挡着视线有些影影绰绰。永和也许是感受到了他的视线,轻轻将纱帐掀起妩媚地一笑,然后放下继续低头捣药。
李倓会意地给自己兄长李豫使了个眼色,两兄弟推脱有事,搂肩搭背离去,李崇云才得以有机会前往馆阁中与郡主相会。
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上宣布登基,更改年号为至德元年,尊远在蜀中的李隆基为太上皇,而且迫不及待地当天就派出使者前往蜀中告知李隆基。
他这可不只是急于想宣告自己的权力,而是为这个临时朝廷的中央政权财政收入而谋划。
叛军攻占两京之前,江南和北方的赋税都通过运河转运至洛阳,再从洛阳以广通渠运抵长安,如今洛阳长安相继失陷。想要让临时朝廷得到江淮、蜀中、汉中赋税的供给,只能让江淮的的赋税通过汉江溯游而上到汉中,再由汉中经陈仓道只扶风郡,再从扶风郡转运至灵武。
他现在一旦向蜀中宣布自己才是权力核心后,那么汉中和江淮的赋税就只能流向灵武一个方向,就算玄宗的小朝廷尽占蜀中的财税,这两地的财富也足以支撑他进行反击叛军的战争。
只是扶风郡如今还在叛将李归仁的属下手中,对方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将此地守住,但愿李嗣业能将收复扶风郡作为入关中第一战的目标。
一日,李亨捏着眉头在行宫中埋头沉思,兵部郎中方鸿渐从宫门外走进来,站在殿阁外兴奋地叉手道:“陛下,你看谁来了。”
他跨过门槛走出殿阁台阶上,遥遥望见一名白衣道人站在门口,头戴青玉芙蓉冠,以子午簪前后穿过,手执拂尘面带微笑。
李亨的泪水差点夺出眼眶,连忙快步迎下台阶,口中激动的称呼道:“长源呐!”
年轻道人上前一步,俯身要下拜:“山人李泌参见陛下。”
李亨连忙将他扶起,一边搀着他的手往殿内走去,一边诉说离别之苦:“自从从兴平颠沛流离到达灵武之后,我就一直派人在终南山中寻访你,想不到今日竟然能得见先生。”
两人在殿内屏风前盘膝对坐,李亨先前的兴奋已经褪去,重新变得愁眉不展说道:“自潼关失守,长安陷落以来,局势日渐萎靡。潼关一役使得京师和陇右精锐力量损失殆尽,朝廷所拥有的军队只剩下李嗣业的河西军和郭子仪的朔方军,如今还有李光弼依托赤水军成立的河东军,或许能和叛军相持不败,何时才能够获胜?我现在所忧虑者,乃是扶风郡仍在叛军手中,致使汉中,江淮,蜀中通道中断,朝廷难以为继。”
李泌拍手笑道:“那么今天李泌前来,便能解陛下一半忧愁。”
“哦,如何说?”李亨面色微红,脸上期待感十足。
“我从秦岭终南山赶来,半路上听说李嗣业已率大军攻下了扶风郡,虽然大散关还在叛军手中,但已经斩断与关中的联系。我猜他是想堵关打援,等待苑中的李归仁前来攻扶风。”
李亨听罢后大喜道:“想朕昔日在潜邸之时,身边亲近者者众多,只是朕这个太子暗弱无能,无法护住他们,皇甫惟明,韦坚,王忠嗣都已成为故人,如今只剩下你和嗣业还同朕站在一起,今天朕无所依靠,只能仰仗你们了。”
李泌连忙拜伏在地:“陛下千万不可这么说,如今国家离乱,无论于公于私,我们都应当竭力辅助您。”
李亨又叹气说:“听说这李归仁乃是安禄山帐下义子,执掌范阳精锐曳落河与同罗、契丹骑兵,号称幽燕铁骑五万,锐不可当。我生怕李嗣业的河西军在他手上吃亏。”
李泌起身在房间内踱步说道:“陛下大可放心,兵马再强也需要良将当之,李嗣业乃是开元天宝年间硕果仅存的名将,安禄山麾下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