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陌刀王-第4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早已经发生,自从上皇从长安临幸蜀中之后,天下都处在危难之中,何况上皇乎。如今世事迁移,上皇又有何能为?“
韦应物将双手负于身后,一副传统说客的从容淡定架势,侃侃而谈道:“上皇脱逃长安,虽为世人诟病,但他做了四十年的太平天子,也创造了绝无仅有的开元盛世。他执政多年,其经验见地岂不高出如今的陛下数倍。大夫为人正直赤诚,可曾记得上皇旧日恩情,他对你善加任用,才能有今日大夫麾下的三镇十万士卒南下征战。”
“而且上皇所料不错的话,当今天子对大夫当是颇为忌惮,他能容您一时,安能容您一世,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古人皆知的道理。况且上皇在位之时,已经封你为郡王,新君又能拿什么来示恩与你,顶多是一个只有虚名的三公,仅此而已。而上皇对你何等恩厚,昔日加封你为西凉郡王,又在长安城中修建了豪奢的王府,就算如今他已避居西川,但对你们这些武将的信任,难道是如今的陛下可比?”
李嗣业回过头来突然笑了:“安禄山造反是一个分水岭,从那一刻开始,无论是太上皇,还是皇帝,他们的心态都已经变了,已不可用昨日来等量。太上皇昔日对高仙芝也是相当恩厚,却听信一个阉宦小人之言,把他问斩在潼关城头上。”
“不,终究是不一样的。”韦应物声音有些激动地说道:“今日的皇帝与今日的太上皇也决然不同,我觉得李大夫你仍然不能面带现实。”
李嗣业负手道:“好,既然你要谈现实,我就与你谈一点现实的,你觉得太上皇能够活的过皇帝吗?”
韦应物的脸上浮现出怒色,却沉默不语。不料李嗣业竟然是自问自答:“能活得过。”
他继续说道:“但如果想得再长远一点,太上皇和皇帝百年之后,会选择谁来继承大唐的摊子,那时候诸王都已经年暮,第三代已经脱颖而出,谁是第三代中的佼佼者?昔日在兴庆宫中时,上皇最宠爱的孙子是谁?是永王的儿子?还是寿王的儿子?都不是。他也许对自己的儿子心怀怨恨耿耿于怀,但隔辈亲让他对皇长孙万分喜爱。两代帝王会选择同一个继承人,他们之间的裂痕,对于我们这些武将来说,有什么意义吗?”
韦应物满脸愕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李嗣业要说的话还没完:“自古疏不间亲,主动参与皇家内部斗争的人,大多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远的譬如长孙无忌,来俊臣,近的如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况且太上皇和陛下无论谁占上风,承接帝位的必然是楚王李豫,对于一个在他父亲和祖父中间左右摇摆,反复横跳的人,他将来成为皇帝后会怎么做?难道还能再容他横跳吗?”
韦应物听完这番话后,深深地凝视地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便转身往帐外走去,李嗣业在瞬间权衡之后,突然对他的背影说道:“皇帝马上就要派人到蜀中接太上皇回长安,如果太上皇能够以抱病为由逗留蜀中,对他自己对天下都有好处。但若入了长安,就等于入了囚笼。”
韦应物没有回头,说道:“太上皇十分思念长安,你希望他能够逗留多久?”
“如果能等到平叛结束,最好。”
“这对太上皇有何助益?介时皇帝势力固若金汤,回长安岂不是更如入囚笼,这才是太上皇最关心的。”
李嗣业遥对蜀中方向叉手道:“太上皇若能够等到平叛结束回长安,臣下自有厚报。”
盛唐陌刀王
第七百七十五章 声东击西
李嗣业安排张小敬进入到封常清所率领的安西军中,担任了一支弩箭队的校尉。封常清对于这个走太尉后门进来的关系户校尉,也并未多注意,以为是李嗣业老家高陵县子弟。
安西军作战能力强悍,作风也比较恶劣喜欢欺生。但张小敬本就是从安西军中出来的人,算是老兵中的老兵,还能让这些新兵蛋子欺负了去?
正月十五日是传统上元佳节,兵卒们坐在野外的营地中,兴趣盎然地谈起长安昔日上元夜的繁华景象。
“那时千万彩灯能够从皇城门延伸到向西的金光门和向东的春明门。大街上的行人磨肩擦踵,各路商旅往来如织,娘子们一个赛一个漂亮。但是像这样的繁华盛景,恐怕今后几年内都不会见到了。”
“几年?”张小敬在一旁挖苦似的说道:“这样的景象,恐怕终唐一朝都不会再看见了。”
附近的几个小军官对他怒目而视,张小敬却似无所觉,仿佛认为拆散他们的美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李嗣业站在附近的一处山岗上,身边跟着他的两名心腹米查干和岑参,正在欣赏东边即将升起的红日。
他突然不合时宜地说道:“前几日上皇的使者从蜀中来,希望我能够迅速站队声援李璘,但是我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只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米查干诧异地问道:“主公为何没有答应上皇的要求?这对于主公来说可是保住兵权的大好机会。”
李嗣业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指着天边那一片红晕说道:“夕阳和朝阳同样漂亮,但是没有人愿意去欣赏夕阳落幕时的景象,属于过去的时代早已结束,且永远不会再来。况且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上皇无论怎么看都不像周密的人,我不能真的把自己绑在他的船上,否则船覆的时候我们也难以逃脱。”
他满怀希望悠然地说道:“经历了这次的波折,我也总算是明白了,只要拥有绝对的权势,再加上清醒的头脑,不需要机智如妖,便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远处有几匹快马迅速朝唐军大营奔来,李嗣业突然面色凝重,对两人招了招手:“走,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他们来到了山下的大营中,臧希液和封常清等人都已经站在他的帐前,向他叉手说道:“我们派出的探马来报,驻守在新安的叛军崔乾佑部突然向渑池进攻,请大夫示下。”
楚王李豫也来到了李嗣业跟前,询问他的决策:“叛军来势汹汹,还请太尉早做决断。”
臧希液连忙上前自告奋勇:“末将愿意率所部飞虎骑驰援渑池,从背后给予敌军突然袭击。”
李嗣业捏着胡须仔细思虑,口中沉吟道:“渑池县城防御远比新店稳固,且郭子仪朔方军身边配置完整,有段秀实的瀚海军骑兵和葛逻禄骑兵,也有拔汉那国骑兵,综合实力不比我们这边弱,崔乾佑的谋略也不会如此简单。你们暂且按兵不动,再派一批探马前往渑池去探。”
李豫神情焦急地劝说道:“太尉,战机不可失,应当立刻派兵前往渑池,若郭子仪不是崔乾佑的对手,我们将悔之晚矣。”
李嗣业却从容地摆摆手:“郭子仪为人沉稳且英勇善战,若真有崔乾佑强敌来袭,他必然会坚壁清野,选择固守拖延敌军以待我军来援,所以越是临战时刻越是要保持警惕,等敌军动向完全查探清楚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众将大多沉默不语,心中对李嗣业的判断持怀疑态度,但不敢直接表示反对。李嗣业笑道:“你们不信?再等半个时辰之后必有变化,还请大家稍安勿躁,就算我判断有误,半个时辰也不会对战局有任何影响。”
人群中一个圆润的声音说道:“我相信太尉说的话。”
众将循着声音看过去,插话的竟然是宦官鱼朝恩,虽然大伙对太监没什么好感,但如今朝廷里的皇帝对这些没根儿的家伙颇为重用,轻易招惹不得,只好都装作没有听见。
李嗣业对此人的帮腔也毫无表示,转身回到帐中独坐等待消息,鱼朝恩连忙追在屁股后面跟了进来,殷勤地笑着说道:“想必太尉也知道我去拜访臧中丞的事情,那只是咱受陛下和郕国公命令应付差事罢了,朝恩的内心真不是这么想的。太尉是我的恩人,我怎么会做对太尉不利的事情,还请太尉放宽心,昨日您对我的恩情,来日必有厚报。”
这太监鱼朝恩是真情还是假意他不清楚,就算当年施恩救他的时候,对这样一个年轻人也完全不清楚,现在就更不可能了解了。至于他的这些说辞,听听就好了不必当真。这个世界上升米恩斗米仇的事情还少吗?
“鱼监军不必挂怀,你我皆是为朝廷为陛下效力,你我各安其职便好。至于报恩与否,当年我也只是顺手为之,你也不必放在心上当做负担。”
鱼朝恩用眼角偷瞄了李嗣业一眼,看到他脸上没有别的变化,便在脸上浮起虚泛的笑容:“既然如此,奴婢便退下了。”
他掀起帘幕离开后,军中将领也都在李嗣业的帐外等待,时不时注意大营制高点的了望台,隔一会儿便喊话问问派出去的探马有没有回来。
还不到半个时辰,远处便有一骑踏着烟尘疾速奔来,来到大营外斥候翻身下马,楚王李豫领着将军们亲自上前盘问:“你从何处来?探知了何处详情?”
斥候气喘吁吁,说不上一句话便停顿喘气:“我是从朔方军……郭大夫处前来,今日清晨起叛军便派……”
楚王李豫急促地问道:“是不是叛军主力正在攻打朔方军和北庭军?”
“不……不是,叛军派些小股步骑不断在我军阵前挑战,郭大夫知晓这是叛军的疑兵之计,恐防叛军声东击西,特命我骑快马来报知,请楚王和太尉千万不要上当,更不要派兵马驰援我军。”
李豫懵懂地点了点头,尚在理解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前方突然又有探马来临,在营门前翻身下马蹲跪叉手:“报!叛军七万大军倾巢而出,避过主要道路前来进攻我军,距离营门已不足十里!”
李豫惊愕不已,拍了拍脑门道:“真是好险,快,快去通知太尉。“
李嗣业听得外面的喊声,早已从帐中走出,对站在营门前的将军们下令道:“封常清!率领安西军为前军左右翼,在营门前列阵。燕小四率炮营在前军大阵之后,装弹随时待发。臧希液率飞虎骑在前军侧后方左右翼,其余各军皆为中军方阵,不得延误!”
“喏!”众将叉手应命,立刻下去召集兵马从营门的四个方向齐出,按照李嗣业的命令在营门前后依次列出方阵纵深搭配。炮营在前军之后暗藏杀机,前军左右阵凸出在大阵之前,如同两道大门为作为炮营的活动屏障。分布在炮营左右方的飞虎骑随时可对敌军的步兵阵发动攻击。
盛唐陌刀王
第七百七十六章 陕郡大战崔乾佑
叛军已浩浩荡荡地开至新店大营前,背靠着山峰列阵依次排开,这个位置位于唐军的东北方向,李嗣业只好下令调整阵型方向,与大营的平面形成了夹角。
双方都想要占据有理地形,但双方的地形看起来都不那么有利。
这支叛军的总体实力比起曾经盘踞关中的叛军实力比较弱。五千曳落河在长安折损之后,安禄山不敢再把剩下的三千放在战场上,这是他的保命王牌。还有跟随安禄山反叛的同罗骑兵,在长安抢劫左藏库后叛逃了一批,剩下的也全在长安战役中折损。
崔乾佑这次所能带的只有一万名经略军骑兵和五千奚部兵卒,其余皆为步卒。他的副将向润客从马上探起头眺望敌军大阵,见唐军严阵以待气势如虹,心中不免胆寒,扭头对主将问道:“我们的计策看来没有奏效,如今还要打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