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盛唐陌刀王-第5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然间猛烈的风吹拂而起,正是从西北方向朝东南横扫,唐军阵营一瞬间就旗帜弭乱,郭子仪的大纛被劲风刮倒,几个亲兵慌忙簇拥了起来,但更多将领的号旗被风吹落,掉进了安阳河中。

    “杀!”史思明亲自举着横刀,顺风向唐军进攻,同罗契丹骑兵直接从侧面冲垮了唐军的中军前军阵型,步兵阵全线压了上去追击砍杀。

    唐军全线溃败,九节度使分为了九股朝不同方向逃跑,史思明传令全军追击三十里后撤退,他得意地回头望向魏州方向,看来李嗣业不会来了,如果他要偷袭,趁着双方激战的时候不正是最好的时机吗?

    他猛然把目光转向北方,又一阵风激烈地刮起,地平线上翻卷起烈烈烟尘,红色的麾旗如同坠落在大地上的流光,那些烟尘是骑兵踏出的尘土。飞虎骑如同一把三叉戟从三个方向朝战场直扑而来。

    史思明狂热的笑脸凝固在脸上,下一瞬间便失声喊叫:“快,重新收拢阵型!”

    叛军的骑兵已经冲锋至五六里之外,前军步兵阵也已经变为一字长蛇阵,这种阵型在追杀溃敌时有最有效果,但需要变阵却是灾难性的后果。

    他的中军方阵立刻转身变阵迎敌,但李崇豹率领的飞虎骑的第一支骑兵已经杀到,手执马槊冲在最前方,如同一枚锋利的箭矢扎进了中军的横阵,一瞬间直接凿穿。然后是第二支骑兵由白孝德率领,直接冲进了敌军的军阵中。

    如果说成年人的奔溃就只在一瞬间,无论多么成熟的军队,奔溃也是一瞬间的事情。等到李嗣业率第三支骑兵攻到时,史思明的中军已经开始溃散。只有他的亲卫牙兵三千余骑守在他的左右。

    混在叛军队伍中的李嗣业的两千骑迅速从怀中掏出白绢,打结缠在手臂上以区分敌我,李嗣业给他们的命令铲除所有战场上的唐军和叛军,投降者除外。飞虎骑立刻开始进攻与自己刚刚并肩作战的叛军,快若闪电,势若疯虎,甚至都不给他们反应的时间。

    整个相州的战场上乱成了一锅粥,叛军依然在追杀唐军,而河西军在追杀叛军,而唐军看到河西军追来,以为自己反败为胜,居然组织发动反击,然后再次被击溃。

    李崇豹在这次战役中表现尤为英勇,他手持硬柘木角弓,骑在马背上拉满弓弦箭无虚发,又手持马槊连续戳杀十几名敌军将领,其中有叛军也有唐军。

    率领另一支骑兵的白孝德主要目标是追击史思明,这位大圣周王一边骑马逃跑一边唾骂:“好卑鄙的人!老子骗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相信别人一次,竟然被骗的这么惨!”

    他在逃跑过程中还不忘放狠话:“李嗣业,老子总有一天会将你斩于马下。”

    田珍的追击使得史思明不断派出牙兵抵挡,等奔出相州地界到达洺州时,他身边只剩下了几百人。

    唐军各节度使四散而逃,李嗣业父子追击的过程中不断收拢降兵,仅仅一日之内便有四万多人投降,使得他的实力迅速扩充。

    佯攻贝州的田珍率领火炮营和安西军余部撤回到魏州,李嗣业也停止扩大战果退回到邺城下,这里还有一个双方争夺了很久的胜利果实,那就是困守在邺城中的安庆绪一伙。因为这一场混乱的战役让他们无从判断到底是谁获得了胜利,直到李嗣业的大纛飘扬在城下的时候,安庆绪才接受了这残酷的事实,率众出城投降。

    城中残存的还有安庆绪叛军一万余人,早已饿得饥肠辘辘衣衫褴褛,但安庆绪本人还白白壮壮,头上缠着个白头巾身穿黄袍,扶着一辆棺材车出城投降。他的身后是大燕国的一干能臣战将,包括蛊惑安禄山造反的左膀右臂高尚严庄,还有攻破潼关的大将崔乾佑和安守忠,田承嗣和李归仁已经在城破之前逃向了北方。

    安庆绪跪倒在李嗣业的马前,高举起手中白绢降书,口中大声念道:“圣唐天恩浩荡,罪臣携城中百姓和麾下部众归降李太尉,愿太尉垂怜罪臣,祈求活命。”

    好嘛,这位安庆绪的折节和晋愍帝有的一拼,李嗣业翻身下马,抽出腰间横刀将安庆绪的投降书挑在刀尖上,对准了一节燃烧的木桩烧为了灰烬。

    跪在安庆绪身后的众臣抬头惊讶地瞪着眼,又慌忙跪了下去。

    李嗣业哼笑一声说道:“我现在不代表朝廷,只代表我自己,先把这些人先关押起来,留待观察。其余各部兵马打乱建制重新编入我军。”

    盛唐陌刀王

 第七百九十九章 迟来的警告

    唐李亨乾元元年,十月,李嗣业弃掉了损坏严重的邺城,将一众叛臣裹挟至魏州元城,进行短暂的休整以及下一步战略的调整。

    他迅速派人前往滑州去接驻留在那里的十二娘和崇乐,如今朝廷实力虽然受损,但兵荒马乱尚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情,还是接到身边来好。

    战胜之后立刻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就是关于投降的叛军该如何处置,第二就是进攻方向的问题,唐军和史思明的战败,使得河北与河南腾出一大片的势力真空,史思明需要收缩力量退回幽州、易州和涿州慢慢恢复元气,唐军各节度使也需要时间重新征召兵马恢复力量,这个时候南下或者北上就成为一个艰难的选择。

    谋士戴望已经重新叫回徐宾的名字,他向李嗣业进言道:“主公,安庆绪不可杀,这些叛将也应该留着,至少在平定河北之前,你都需要留着他们的命,还有严庄高尚二人,他们多年在平卢范阳为官,对幽州等地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有了他们引路对我们攻下叛军巢穴大有帮助。留着安庆绪的命,也可以让史思明麾下将领心存侥幸而不坚决抵抗。”

    李嗣业在情感上自然愿意将这些人全部斩杀,但从理智上来讲,戴望的建议才是正确的,他先命人把严庄和高尚从牢房里放了出来,亲自上前给这两个阴谋家松绑,伸手指着坐在放在地上的胡床说道:“两位先生请上坐。”

    一般阴谋家和政客才会呈现出两极分化,要么把他们的对手杀掉,要么就以礼待人将他们奉为上宾,绝不可能产生中间的行为,李嗣业此刻就选择了后者。

    高尚严庄二人惶恐之余还心有余悸,能在一场战役中击垮两支军队,从而获得利益最大化,面前的这位李太尉把握时机之准确,把阴险诡谲也运用到了极致,只有果断而又擅长杀戮的人,才有这样的军事素养。那么他们不妨在心中妄加评估,李嗣业一定是那种只追求利益和成功率的生物。

    李嗣业朝两人拱手说道:“两位曾经辅佐安禄山从三镇节度使成为大燕国皇帝,想必是有过人之处。”这话中有极大的讽刺意味,使得他们两人只敢抬起眼皮晃一下子,但是李嗣业继续说道:“嗣业不才,愿拜二位为上宾,向你们讨教策略。”

    二人连忙主动站起来,跪地叉手:“主公不计较我二人出身燕臣,又给予如此礼遇,我二人岂敢不鞠躬尽瘁以报主公。”

    李嗣业背负双手点点头,却没有说话。

    高尚与严庄对视一眼,才连忙上前进言道:“主公新败燕军和唐军,定然是面临南下或是北上的抉择,南下可据王化之地运河枢纽洛阳,北上可占据幽州坐拥河北。卑职建议主公率部北上进攻幽州,先平灭史思明部。幽州是安禄山的老巢,他起兵之前就在幽涿二州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和甲兵,他又南下攻破洛阳和长安后,把抢来的所有的粮食财物都通过运河转运到了幽涿二州,主公一旦夺取范阳,拥有这些财物之后,退可保河北之地,进可攻取河南河东,继而入关中。”

    李嗣业点了点头问道:“那我就北上先灭掉史思明?然后再图中原。”

    严庄也绕到李嗣业的右侧,叉手进言道:“卑职建议主公向唐廷上表,讨封河南尹与河北节度使以稳住唐军,这样主公的进兵更加名正言顺,更能够暂时麻痹朝廷,同时迅速北上平灭史思明。”

    李嗣业笑道:“那我正好多要求一些,向朝廷讨封两位为银青光禄大夫,讨封安庆绪为邺城侯,其余各位归顺将领各有封赏如何?”

    两人连忙下跪道:“我二人皆只愿为太尉帐中谋士,对于朝廷封赏并无期待。”

    李嗣业对他二人摆了摆手:“都起来吧,等攻下幽州之后,还需要你们为我安抚河北父老。”

    ……

    长安城太极宫内神龙殿内,太上皇抓狂地站在被从外面封住的院门前高声喊叫:“你们这些二臣贼子!你们要误了我大唐社稷,你们要害得我家国破亡!”

    但是没有人理会他,今天上午的时候,他亲自站在看守神龙殿的太监面前,愤怒地抖动着手中的丝绢,向对方讲述李嗣业即将要谋反,请立刻告诉皇帝,让他下旨迅速将其抓回长安。

    谁知这太监只是冷冷一笑问:“李嗣业造反是谁告诉你的?是他自己告诉你的?他送来的蛋糕告诉你的?那么奴婢要问了,他为何偏偏所有人都不告诉,为啥要告诉太上皇?他难道是疯了?造反不但大肆宣扬,还要把消息告诉太上皇皇上?你觉得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

    白发蓬松的太上皇下意识地摇了摇头“没有。”他又慌忙点头:“有!有,眼下就有一个,真有这样的人!”

    太监刘福不相信更不愿意相信,因为这个蛋糕就是通过他的手送进来的,若真出现这么荒唐的事情,他岂不是也会荒唐地成为叛乱的帮凶?实在是太可笑了。

    煎熬不已的太上皇心急如焚,他知道如果李嗣业要造反的话,远比安禄山的破坏性大多了。他昨日有名将的才具,战场经验远胜今日唐军内部的所有将领,郭子仪和李光弼这两个后起之秀,都不一定是他的对手。

    他坐在宫门口反思昔日在神龙殿中发生的诸多事件,还有李嗣业说过的那些细思极恐的话语,都预示着他在那时已经产生了反志。他也对他说过,或许有一天,你也会品尝到知道真相却不被重视不被采纳的感觉。没错,他真真正正地体会到了,体会到了那些向他进谏安禄山反叛的人的痛苦,这样的煎熬使得他坐在宫门中恼怒地破口大骂,却无人理会他。

    失去权力的人的悲哀就是如此,不止没有了话语权,更没有了自由。

    如同老小孩一般执着的他,这些天里苦思对策,开始执行越狱计划。在一个秋雨瓢泼的夜里,还真让他找到机会跑出了神龙殿。

    直到第二天清晨,给他送饭的太监进入殿中,才发现太上皇失踪了,慌忙报告给看守太监刘福。刘福先是陷入了惊慌,随即冷静下来细想。这事可不敢告知给李辅国,这可是他的失职,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消息扩散之前,把太上皇给找回来,反正他是逃不出太极宫的。但这宫里的房屋数量之多如星辰,真要找一个大活人,确实是极不容易的事情。

    老皇帝确实有逃生方面的天赋,而且已经被点满,他竟然能够在深宫中偷到太监的衣服和腰牌,又能成功地从太极宫转移到西内苑,又从西内苑成功转移到了大明宫,这中间避过了多少巡宫和值守城门的龙武军兵卒?

    在如丝垂落的雨夜中,一个湿漉漉如同鬼魅的身影在大明宫含元殿空旷的广场上横冲直撞,他绕过了自己熟悉的宫门,穿越了中朝宣政殿,却在紫宸殿前被宿卫禁军抓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