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陌刀王-第5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游的蒲津渡和龙门渡强袭关中,第三封奏疏是下旨命令驻守南阳的鲁炅北上夹击洛阳。
这三道奏疏得到了李亨的准许,一旦奏效李嗣业就将腹背受敌,最终将败亡中原。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他能够在潼关坚守几个月,他相信以潼关的坚固程度绝对可以。
郭子仪进入潼关后,李光弼黯然引退,两人在城门口相遇后相互行礼致意,双方的目光中交换几许复杂神情。
潼关走马换将,城头上悬挂的李字大纛旗自然要换。大将仆固怀恩见昔日的老上司回来重掌大权,亲自登上了望台拔旗更替。
郭子仪上前去制止了拔旗的仆固怀恩,并对身后的众将说道:“潼关换将,定然会引起李嗣业的警觉,也会使他改变战略,我们不必换旗,让他误以为现在驻守潼关的仍然是李光弼,将他牢牢地吸引在城池中。”
……
李嗣业亲率大军集结在灵宝县,炮营和粮草辎重也已经集结完毕,除去每日派人在关前挑战外,又亲自将段秀实和徐宾叫来,准备让他们率飞虎骑从井径口入河东攻陷上党,再攻克蒲州,从蒲州的津浦渡过河进入关中,内外夹击潼关。
然而形势突然发生了转变,这转变来源于挂在潼关城头上的一具尸体。
他当日正在军帐中给段秀实讲述进攻路线,李崇豹突然掀开帘幕闯进大帐,跪在地上满脸泪水道:“阿爷,阿爷!”
李嗣业颇为不悦,瞪着儿子说道:“身为男儿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该如此慌乱,为何私闯我的军帐,出了什么事情?”
“阿爷,你快去看看,大哥,他被挂在了城墙上!”
李嗣业立刻起身踏出大帐,呼唤亲兵备马,翻身骑上朝潼关城门前奔去。
他顶着刺目的阳光抬眼望去,李崇云被黑色的铁锁链吊着脖颈,肌肤青黑干瘪,好像是被生石灰给腌制脱水了。
怒意在他的胸中翻腾,双手死死拽着马缰,马儿也因为他的强拉而疼痛得躁动不已,在城门前来回跳跃。
“宦官专权,我率军勤王,为何杀我子嗣?”
城楼上依然挂着李光弼的大纛,鱼朝恩和程元振两个太监却手握弓弩从女墙后面探出头来,恣意又疯狂地笑道:“李嗣业,看看这是谁,他本来是大唐的驸马,但因为摊上一个叛贼父亲,就落到了这么个下场。等我们抓住你这个叛贼之后,我们要把你斩断成两截也挂在潼关城墙上,让经过这里的封疆大吏节度使们瞧瞧,觊觎大唐鼎器的人终将死无葬身之地!”
鱼朝恩回头看了看关下大营中郭子仪的大帐,突然想起一个聪明的花招,高声笑道:“李嗣业,杀掉你儿子是郭司空的手笔,他老人家出师之前,用你儿子的血来祭旗祭天!如此老天爷就会保佑我们,把你和你的余党尽数清除。”
李崇豹跟在父亲身后大吼一声,将手中的角弓拉开朝城头上射去,两个太监吓得慌忙蹲到女墙下,箭矢从他们的头顶上掠过刺入身后的立柱中。
“叩关攻城!”
盛唐陌刀王
第八百零八章 见招拆招组合拳
李嗣业一声令下,田珍手中握着陌刀驱赶归降的朔方军与幽州兵推着云梯车攻城,燕小四命令炮营点燃了玄武炮,朝着关城上炮轰,掩护降军攻城。
郭子仪快速奔上城头,失望地怒视了两名太监一眼。他们自作聪明丝毫不顾自己的禁令,这下等于把关内的情况全部暴露给了对方。
郭曦沉着地指挥城头上的弓弩手攒射箭矢,又命人向下抛石砸击,擂木和炮石轮番使用,双方在城头争夺了半日,在城墙根留下了近千具尸体,直至傍晚李嗣业才下令鸣金收兵,撤回到灵宝大营中。
李嗣业独自沉默地坐在营中大帐里,段秀实、田珍、百孝德等大将都等在帐外。其实他心中的愤怒早已经按耐了下来,正在仔细思索着眼下的战况,该如何在僵持中发现变局。
当所有人都在为领导的情绪表示担忧时,徐宾掀开帘幕进入帐中,作为多年始终如一跟着他的亲信,他认为主公不是会轻易被情绪左右的人。
“主公切勿动怒,朝廷此举正是为了搅乱我们的心神,如今之计尽快攻克潼关才是重中之重。”
“我知道。”李嗣业转头望向他说:“只有无能的人才会愤怒。”
“如今守卫潼关的人换了,城头上却依然挂着李光弼的大旗。郭子仪也没有想到鱼朝恩等太监会把他的底给透漏出来。”
徐宾似有所悟,问道:“朝廷换了郭子仪,难道策略会有变化吗?”
“当然会有变,郭子仪思虑严密,事无巨细,我们能够想到的,他也一定能够想到。他一定会使朝廷派人再次招降史思明,也会命南阳鲁炅北上,甚至河东军也会向蒲州一带集结,从蒲津渡入关中的道路怕困难重重”
徐宾向他进言道:“降将崔乾佑曾经攻破过潼关,也曾经在河东作战,主公何不将他唤来询问对策?”
“崔乾佑?”
自从邺城之战安庆绪向他投降后,他麾下的严庄高尚崔乾佑等人都被李嗣业搁置,如今若能不拘一格用人,倒是可以向他询问对策。
“好,把崔将军请过来吧。”
徐宾叉手退出大帐,片刻之后崔乾佑走了进来,在他面前单膝跪地叉手道:“卑职崔乾佑参见主公。”
“快请起。”李嗣业俯身将他搀扶起来,和颜悦色地询问道:“我军在潼关受阻,特向将军求教,该如何破敌入关?”
崔乾佑沉吟片刻,叉手说道:“潼关不比别处,乃是唐朝廷和皇帝的命门,守关大将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主公应当知道皇帝对大将的猜疑心极重,主公何不施以离间之计。”
李嗣业摇头笑了:“他们怎么可能会被同一件事绊倒两次,况且离间计对李光弼也许有效,但是郭子仪……这人素来愚忠,已经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与皇帝绑在了一起,朝廷就算把他的祖坟给刨掉,他都不会改弦更张。”
崔乾佑顺着他的话往下说:“主公说的没错,对皇帝中忠心耿耿的将领不少,但皇帝真心相信的人却很少,如今朝中不但有皇帝,武将,还有权阉,他们遇到危难关头时,自然能够拧成一股绳,但若是危机解除后,全都会露出本性。”
他抬头看到李嗣业逐渐清澈的目光后,连忙低头说道:“这是卑职的一点愚笨的见解,仅供主公您参考。”
李嗣业心中洞明,点点头对一旁的徐宾说道:“把岑参、严庄、高尚还有段秀实,燕小四,白孝德、田珍都叫进来。”
进入帐中的将领和幕僚们分坐在两旁,他眼前豁然开朗说道:“刚才崔将军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我自然不能让朝廷完全疏离郭子仪,但可以让他们增添裂痕,针对他们的举措打出一套组合拳。朝廷欲解除潼关危机,必然要派使者去幽州劝降史思明,我们可先行一步与史思明联络。谁愿意前往?”
他说完这番话后,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了坐在右侧的严庄,岑参主动站出来说道:“主公,我愿意再次前往幽州,说服史思明与我军联合。”
严庄似乎有所感知,也站立起身叉手说:“卑职也愿意为使节,以三寸不烂之舌劝说史思明共同进退。”
“好,”李嗣业赞许地说道:“我相信二位,此去虽然有艰险,我们可向史思明提出丰厚的条件,河东一直是幽燕之地的软肋,只有控制河东,史思明才能安稳地占据北方,只要他愿意合作,我可以让出相州、卫州等地,可使得他方便从太行山的井径口和娘子关进入河东,我在潼关既可以牵制关中守军,诱使河东军的主力南下蒲州防守黄河渡口,这不正是他的天赐良机吗?”
两人齐齐叉手说道:“主公所言极是,我们一定把你的话带到。”
他又朝徐宾说道:“徐兄,你替我下南阳一趟去见鲁炅,他昔日是我的旧属,听闻此次邺城之败他的军队率先败退,在南逃的过程中抢劫百姓,烧杀淫掠,这便是他的心病,你以此为突破口劝说他不要北上,可以事先伪造两封朝中御史弹劾他的奏疏。”
徐宾叉手应允:“请主公放心,此事我一定办到。”
李嗣业又搓着双手说道:“接下来该对付郭子仪了,郭氏挟潼关之利,掌握关中十万之众,诸如龙骧军龙武军虽然未曾参战过,但装备甲胄总还是最精良的,若他坚守三四个月不出,我军终究劳师疲惫。刚刚崔乾佑有句话说得很好,危难之际大敌当前时,朝廷的武将,阉人还有皇帝都能够拧成一股绳,但若警报解除后,他们很快就会陷入相互争斗中。我们的第一步便是施展离间之计,试探朝廷对武将的态度有多敏感,影响潼关军心。第二步以归降为名递交投降书,与朝廷进行谈判以稳住郭子仪。”
“只留部分兵力留在潼关之前,待徐宾严庄说服史思明进攻河东之后,飞虎骑与瀚海军则从壶口故关吾儿峪入河东上党郡。我倒要看看河东节度使邓景山是顾得了云中太原,还是顾得了上党蒲州。”
直接对郭子仪施展离间之计是不可能的,皇帝事先已经做了周密的防范,郭子仪主动把全家交到李辅国手中监视在长安,这种类似抬棺上任的举动也足以使李亨加倍信任。但郭子仪能获得信任并不代表别人也可以获得信任,退守潼关的武将中有一个短板,那就是继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
李嗣业感觉挺对不起封常清的,自从他百骑入魏州夺权之后,田珍和李崇云带走了军中一半人马,封常清却坚持归顺朝廷。
这是人各有志不必强人所难,他并未责怪封常清的不忠。但封常清的忠义举动并未感动朝廷,反而因为他昔日的身份一直受到冷遇。别的节度使都有自己的就藩之地,他率领的安西军却只能依附在朔方军之下。
如今为了攻取潼关,搅乱敌方军心,他不得不先从这位老部下下手,用他的血来揭露朝廷的本质。
盛唐陌刀王
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离间
当夜李嗣业在帐中灯下奋笔疾书,用绢布给封常清写了一封叙旧信,信中只字不提当前的战事,而是声情并茂地叙述过往的同僚之谊,然后他把这封信分隔成几块,趁着夜色用强弓从不同方向射入潼关关城内。
潼关内部的兵力配比大概是龙骧军四万人,龙武军三万人,郭子仪的心腹军队三万人,封常清在其中只有七八千人,占全部军事力量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太监直接掌控的军队数量已经达到了七成,相信这些箭矢只要有一支落到他们的手里,他拙劣的离间计就会生效。
城头巡夜的兵卒捡到了其中一支,连忙呈送到郭子仪的大帐中,但其余的两三支却被龙骧军和龙武军士卒捡到,这些兵丁自然要先呈送给太监鱼朝恩和程元振。
郭子仪接过箭矢后,将缠在上面的绢布拆解下来,笑道:“果然是离间计,手段如此拙劣,想必李嗣业是黔驴技穷了。”
等他抻展绢布一看,才发现被离间的对象不是自己,而是封常清,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李嗣业的这种招术对他使的话,不会有任何效果,但是对封常清使出来,恐怕封常清连自辩的机会都没有,正因为皇帝本来就对封常清怀疑,因为他昔日是被李嗣业一手提拔起来的,更因为封常清现在所掌握的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