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盛唐陌刀王-第5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嗣业正坐在幽州府邸内披着裘袍烤火,听闻榆关方面有人前来投诚,高兴得站起来挥手道:“快请!”

    这时天上正下着大雪,三名幽燕牙兵身披铁铠甲牵马站在堂下,朝李嗣业微微躬身叉手:“我们乃是卢龙兵马使张忠志麾下牙兵,奉主事将军王武俊的命令特来投效雍王,我们甲胄在身,请恕我等不能全礼。”

    李嗣业朝他们招了招手道:“外面天冷,殿中烧了铜炉,围过来与我一起取暖说事情。”

    三人惶恐地说道:“我们不过为微弱牙兵,怎么敢与雍王围炉而坐。”

    “岂能以身份高低来辨别英雄?敢为众人先远来投效者乃真英雄也,我自当以礼相待,请!”

    盛唐陌刀王

 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辽东

    李嗣业与这三人面对面坐在铜炉前,从他们口中询问出事情的始末,心中暗喜表面却惆怅地感叹道:“想不到张忠志戎马半生,竟没能防住这样的阴谋诡计,英雄早逝,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你们且放心回去告知王武俊,进入榆关后我定不会亏待城中将士。我这就在长安请下旨意,封王武俊为卢龙节度使,等入关之后一并将旌节赏赐过去。

    这三人说道:“大王,入榆关刻不容缓,史朝义很快就会派人来接手,只有赶到他们前面,榆关才能够唾手而得。”

    “既然如此,我明日便起大军前往榆关,请三位兄弟在前面为我大军做引路。”

    这个时候出兵大雪纷飞,路上的积雪都能够淹没膝盖,李嗣业披甲亲自带兵出发,顶着鹅毛大雪前行,马蹄踢着纷飞的雪花前行,深一脚浅一脚在北国的万里雪花中迤逦前行。

    史朝义本欲亲自率兵前去接管榆关,但燕山地区雪下得太大,只得先派信任的宰相薛嵩前往榆关,但是出行之初便耽搁了许多时日。

    李嗣业趁着大雪来到关前,守关将领由于天降大雪放松了警惕,使得牙兵营趁机来到城门口,他们推举的主将王武俊趁机将张忠志的鱼符和印信举在手中,高声喊道:“张将军鱼符印信在此,他遭受恶贼史朝义暗算,特命我等开城迎雍王大军入城相助。”

    “胡扯,张将军怎么会下这样的命令,尔等叛逆速速退下!”出言训斥王武俊的是一名中郎将。

    将帅牙兵在幽燕军中是特殊的存在,他们平素装备精良,眼高于顶,一般的校尉参将都不敢对他们指手画脚,此刻这位发飙的中郎将的确算得上一位勇士了。

    王武俊从背上解下角弓,对准这中郎将一箭射去,正中他的眼窝。郎将双手捂着眼惨叫出声从城墙上掉落下来。一帮子牙兵簇拥上去,乱刀将他斩杀,抬开了拓关门挡,打开城门将李嗣业大军放了进来。

    留守榆关的大将乃是张忠志留下来的部下,知道河西军已经进城,他也只好前去李嗣业面前投降。

    至此,李嗣业曾经耗时两个多月,耗费无数炮弹没有攻下来的榆关,一天之内被他拿到了手中。同时得到的还有退守榆关的四万多幽燕军。

    李嗣业任命王俊武为平卢节度使,降将张继尧为节度副使,他率军进入榆关后并未停止进攻的脚步,直接以王俊武的榆关军为前锋,朝着营州方向而去。

    辽东地区的雪下得更大,行军兵卒们的腿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中前进,史朝义派出来接手榆关的官员队伍也在这条道路上,他们行进中发现了河西军的踪迹,立刻嗅觉敏锐地撤逃了回去。

    宰相薛嵩回去之后并未去找史朝义,而是去见了田承嗣,两人在暗室内不知秘密谈了些什么,田承嗣和薛嵩又联合去见史朝义。

    薛嵩见到史朝义后,立刻痛心扼腕地开口道:“陛下,榆关牙兵们联合留守将领张继尧投降了李嗣业,李军此刻正行进在杀来营州的路上。”

    史朝义一听彻底慌了,连忙求问薛嵩和田承嗣:“薛公,田公,我们眼下该怎么办?”

    两人暗中早已商议好的对策,对史朝义说道:“营州实在不是久留之地,还请陛下快快移驾辽东城,我与田承嗣大将军留下来共同守卫营州城。”

    史朝义心中畏惧李嗣业率军攻城,却又不得不展现出领导者的硬气,毅然说道:“身为主君,岂能临阵脱逃,我欲与二公以及大燕的三万将士一同守御城池。”

    “万万不可呀,陛下。”田承嗣演得跟真事儿一样,抢在地上激动地说道:“君主乃是国之根本,切不可以身犯险,如今辽东紧急,前方后方俱为一体。我们手中这些兵马或许能守营州十几日。但若要解营州之围,还需陛下前往辽东城,命李怀仙率兵前来合力驱敌。”

    史朝义终于放弃留守,握着两位老将的手说道:“两位将军且在城中坚守等待,我史朝义一定会带兵回来救援营州驱走李嗣业。”

    他带着自己组建的亲卫营前往辽东城,前脚刚刚离开营州一日,第二天田承嗣和薛嵩便打开城门,将营州献给了李嗣业。

    李嗣业进入营州后,请封田承嗣为雁门郡王,封薛嵩为平阳郡王。这两位十分高兴,没想到李嗣业这么够意思,献城投降竟然换来两个郡王,可谓是一步到位,想必他要留在河北当节度使,估计也没问题吧。

    史朝义前往辽东的路上,听闻薛嵩和田承嗣已经投降了李嗣业,气得骑在马上甩动马鞭怒道:“两个老贼误我!”

    他现在身边无人可询问,只好自己下决定,前往辽东城投靠李怀仙。

    朝义率领亲卫营日夜兼程行进,几日后来到辽东城下时已经是又累又饿,沙哑着嗓子朝着城头上高喊:“怀仙公,快开城门放我入内!”

    城门上毫无动静,手挽强弓的兵卒们低头面色冰冷地望着他。

    史朝义心中发慌,再次高声喊道:“我是你们的陛下,快开城门让我入内!”

    李怀仙麾下的一名裨将站在城楼门楹的墙垛后,双手叉腰大声道:“史朝义弑君杀父,败坏人伦,其罪当诛。我家将军不愿让你们史家绝后,才饶你性命,但也绝不可能与你为伍!速速离去,否则弓弩伺候。”

    “咄!小小裨将,有何资格与我喊话,把李怀仙叫出来,我要与他面谈!”

    这裨将自然不愿意再喊话第二遍,挥手道:“给我放箭!”

    一时间城楼上箭矢如雨飞下,史朝义慌忙带着亲兵营撤逃,向北跑了一段距离后才停下来,抬头望着茫茫苍天悲声说道:“天下之大竟无我容身之地吗?”

    亲卫营的将军走到他身边劝说道:“雄武皇帝曾经把长女嫁给室韦可汗,您如今就是可汗的大舅子,何不去投奔室韦,等日后时来运转再借助室韦的兵马南下,恢复大燕社稷。”

    恢复大燕社稷他不敢去想了,但在室韦那雪山苦寒之地找一个容身之所,还是可以的。

    听闻史朝义要去室韦那种苦寒之地,他麾下的亲兵营兵卒们也开始动了心思,趁着夜里宿营的时候不断有人逃跑,等他们到达室韦边境时,两千人的亲兵只剩下三百。

    元朔五年,也是李豫宝应元年二月,李怀仙派人向李嗣业送去投降书,换来了武威郡王的封号。四月,李嗣业率大军抵达室韦和黑水靺鞨边境,室韦可汗带着史朝义的头颅前来投降。

    李嗣业加封室韦可汗为北满郡王,命他继续管辖辽东以北的广袤原始森林,黑水靺鞨和渤海国王也分别派使者前来投降,李嗣业依次加封了他们。至此,整个幽燕和辽东都落入李嗣业的手上,如今只剩下他与南方朝廷的较量。

    盛唐陌刀王

 第九百章 北强南弱

    李嗣业攻破辽东之后,不止得到了燕军留下的八万余兵马,还得到了河北的广袤耕地,封了史思明麾下的三位将领薛嵩,李怀仙、田承司为郡王。他本来叫田承嗣,但为了避李嗣业名讳,特意把名字给改成了田承司。

    这三位新封的郡王以为接下来会有更大的封赏,李嗣业会把河北分出几个区块来让他们统治,毕竟他们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比较有威信,这是继续维持河北稳定的最简单办法。

    但李嗣业占据幽燕之后,只将燕军中的掌权派封以虚爵,又在燕军的基层中提拔出一大批将领,将他们碎片化地分出九个军,其中两个军编入了河东节度使麾下,两个军编入了关中长安禁军,其余五军继续留在幽州、营州和辽东,由新任幽燕节度使李崇豹统率。

    田承嗣和李怀仙心中自有怨念,但又敢怒不敢言。

    上巳节时,李嗣业于黄昏时分游香山,把田承嗣和李怀仙二人叫来一同游览,他们站在香山的山顶上,李嗣业遥望河北的苍茫大地,感叹道:“燕赵之地多英杰,百年以来虽胡化甚多,却也多了许多强兵悍将。孤能够预感到,百年之内幽燕之强弱,直接决定了中原乃至天下的兴衰。我准备将幽州升格为北都,以取代太原,北都留守等同门下侍中。”

    两人共同叉手说道:“主公举措英明,可保幽燕百年无忧。”

    他又转过头来对两人说道:“两位郡王心中可还有不甘乎?”

    两人连忙惶恐地跪地叉手:“主公待我等恩遇远胜昔日之史思明和、安禄山,还会有什么不甘。”

    李嗣业背负双手望着天空冷淡地说道:“没说实话。”

    这下两人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千古以来,异性封王者得好下场者能有几人,孤既是为社稷着想,也是为你们着想,既不使君臣互相猜忌,也不必使我耗费心力去削藩。你们可随我回长安洛阳,城内一百零八坊任你们挑选,孤命造作监大匠为你们打造王府,九州的宝藏,西域的珍品任你们把玩收藏。闲时做个富家翁,岂不美哉。”

    这两位都是拼搏得了沙场,也通人情世故的老人精,连忙叉手表忠心:“我们受雍王恩惠,能得如此厚遇,已是感恩戴德。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我们焉能安心享乐。大王若有差遣,我们自当提枪纵马,南征一统社稷。”

    李嗣业赞同地笑道:“二位所言深得孤心,此番南下孤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

    元朔五年六月,得到河北的李嗣业实力大增,集结了三十万大军,以李崇豹、段秀实为大将,田承司为行军司马,李怀仙和薛嵩为左右先锋,南下进攻相州邺城。

    郭子仪自知不敌,连忙率军撤出了邺城,退到了黄河以南的河阳,并且放火烧掉了黄河浮桥。

    得知黄河浮桥被烧毁后,李嗣业又命大军东进,从滑州渡过了黄河,驻守陈留的滑濮节度使徐叔冀弃城而逃。

    李嗣业又率大军向西行进,直逼东京畿洛阳。

    郭子仪此刻已经将唐军撤到洛阳城中,但昔日繁盛的洛阳经过数次战火的洗劫,早已是破败不堪,宫殿群十不存一,城防也被严重削弱。在此城中抵抗李嗣业大军很难防御,况且对方还有玄武重炮。

    皇帝李豫给郭子仪传来旨意,命他想方设法守住洛阳,若是不能坚守再施行撤退。

    他本不欲在这座破败的城池里浪费兵力,但这里好歹是东都洛阳,又有皇帝的旨意。李嗣业有幽燕骑兵和飞虎骑的加持,前锋行军速度很快,他也需要留一支军队在洛阳以阻滞对方的进攻。

    他与军中诸将商议之后,最终把大将长孙全绪留了下来,并给他留下两万人在上阳宫一带抵挡,郭子仪给他下的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