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盛唐陌刀王-第5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开始估量崔氏兄弟的成败,郭英义在外掌握两万兵马,不一定是能征善战的崔宁的对手。但崔氏兄弟能在蜀中守得住吗?李嗣业当初雄兵入蜀,虽说是在崔氏兄弟的引导下讨了巧,但其兵力之强在蜀中与严武交战时已经显现了出来,况且历史上还没有人守川中成功过,似乎越是险峻的地方,越无法坚守住。

    杜济此人擅长投机取巧,毫无忠诚可言,现在他可以确定跟着崔氏兄弟只有死路一条,就算将来什么也不做保持中立,也应该立即离开成都这个是非之地。

    第二日下午,崔密来找杜济,明明白白地让他下令把重庆军调到成都来。本来节度使崔宁也有这样的权柄,但为了避免打草惊蛇被人察觉,还是让杜济下令比较稳妥。

    杜济本不愿意做这种助纣为虐的事情,但他急切地想要从这里脱身,不得不应承下来,把崔氏兄弟要他写的内容写在纸上,亲自盖上了大印。他为了麻痹敌人,还要假惺惺地说一句,望崔大夫成功之后,莫要忘记卑职的功劳。

    这句话对崔密来说就是投诚的信号,崔氏兄弟对此深信不疑,他们太知道杜济是什么人了,也就放松了对杜济的监视。

    杜军使千方百计想要逃出成都,他同几个一起进成都的心腹密谋,特地将成都城中妓馆的舞姬叫来酒宴上跳舞,深夜之际假装酒醉瘫倒。

    酒醉后的杜济穿上了女人的襦裙,脸上涂以脂粉花钿,手中捧着团扇,在清晨时分混在妓女中坐上了花车驶出崔府。

    崔府外围的街道上早有一辆墨车在等待,在两辆车交错之际停下,他成功地转移到墨车中。车夫挥动鞭子击打着马背,马蹄和车轮飞快地跑动,杜济不顾车身的摇晃和颠簸,对车夫大声说道:“快快,赶紧出城。”

    此刻还没有人知道杜济已经逃脱,守在城门口的兵卒并未严查便放他们出了城,他的其余亲卫也化整为零各自出城与杜济会合。

    他在车内脱掉了女装,换上深绯色官袍,又用随从端上来的铜盆洗了脸,才沿着官道往渝州方向而去。

    由于崔氏兄弟已经不再将注意力放在杜济身上,崔府的管事也没有在意,以为是杜将军昨夜饮酒太过导致长睡不醒。但等到午饭时候,杜济还睡在房中不见动静,他连忙小心翼翼地进去催:“杜将军,午膳好了,是否要卑职派人呈进来?”

    洒着红纱帐的榻上无人应声,却有人在衾被中蠕动,管事误以为杜济在做某种羞耻之事,连忙退下来站在外面屋檐下等待。

    等过了半个时辰他进去催促,隐约感觉到榻上仍然有人在蠕动,他不禁好奇狐疑,应该没有人有如此的精力。管事慢慢地走近,悄悄掀开纱帐,撩开了蠕动的被子,却只见到两个被五花大绑的美人口中含着绸布呜咽。

    他大惊失色,慌忙跑到外面去喊人:“快!快去禀告阿郎,姓杜的跑了!”

    盛唐陌刀王

 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谋

    崔宁且惊且怒,没想到这杜济小儿竟然如此哄骗于他,立刻命人带兵出去追击,但此时已经离杜济出城远超三个时辰,就算骑着千里马也追不上了。

    崔大夫没有想到他这周密的计划竟然状况频出,本来有九成的胜算,现在怕是只剩下六成了。他兄弟崔密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低声对兄长说道:“独大蜀中,摆脱李嗣业恐怕暂时不可为,要不我们还是主动向郭家兄弟提出和解,将雍王派来的参谋团迎接进来吧。”

    “说的什么屁话,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我们已经付出了行动,哪有回头的道理。你的团结营有两万五千人,我们在城中招募一万名团练兵勇。虽然郭英义麾下的东西川军有两万,就算加上杜济麾下的兵力也不过三万,但他们所有的粮草补给都是从成都城外拨的,没有了充足的粮秣,要不了几个月就会兵败溃散。”

    “可是,可是,”崔密支吾地说道:“秋稻收割在即,他们可以绕过我们在所在州县征收粮草,这个时机不太妙。”

    “现在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我们先下令在成都附近的几个州征收粮草,不要让他们白白落入郭英义和杜济手中。现在我们没有外在的压力,李嗣业顾不上蜀中的事情,只要闭上门来把几个捣乱的分子干掉,这里依然还是我们的天下。”

    崔宁口中说我们的天下的时候,他的神情极为自信,就像是掌握了整个世界的秘密一般。

    ……

    杜济顺着官道一路往东南方向跑,他这样做不止是因为要快捷逃命,更主要的是为了防止拦截已经收到城都命令的重庆军,不让他们上当受骗。

    重庆军接到来自成都方面的第一道军令,他们当然难以相信不肯受命,杜济掌军极其严明,临出发往成都前就叮嘱下属,除去圣旨之外其它任何命令都要等他回来再做决定。但是成都发来的第二道军令却有杜济的印信盖章。军头们商议之后只好带兵上路。

    大军已经开拔到渝州的边界,前方忽然来了十几人的骑队簇拥着一辆马车,骑队最前方一人高声召唤道:“快快停下!”

    将军们在旗帜的掩映下策马上前讯问道:“前方何人,敢拦阻大军行进!”

    杜济从马车上跳下来抖擞袍子喊道:“是我!”

    “原来是将军!”军头们连忙上前叉手拜见。

    杜济顾不上跟他们说明缘由,当即下令调头返回渝州城。

    重庆军返回渝州后,杜济一面下令在各县征调粮草又一面派人前往眉州与郭英义接洽,只有三军联合起来,才能形成与崔氏兄弟抗衡的力量。

    郭英义得到杜济传来的信件,得知郭英干被崔宁扣押,痛心后怒不可遏,立下誓言定要将崔宁诛杀。

    他命人在眉州等地征收粮草招募兵丁,很快杜济也率领重庆军到达,两人在辕门中仔细商议该如何击败崔宁。他们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有底的,崔宁能征善战,就算野战双方胜败也在五五之数,更别说崔宁盘踞在成都城中本就占据了优势。

    “主公在关中尚不知道崔宁萌生反意,他派来蜀中的参谋团也被困在剑门之外进退不得,连消息都传递不出去。我们必须将此消息禀报给主公知道,得到外援才是克敌制胜的保障。”

    郭英义捻着胡须思虑:“金牛道和米仓道上有崔宁的心腹将领把守,荔枝道还未可知,我欲从军中选出可靠的士卒十余人,命他们带着信从荔枝道前往长安禀报给主公,如此以来崔氏兄弟的谋划必将流产。”

    杜济补充说道:“只是信件来往需要时日,等主公派兵前来蜀中,恐怕已经一个月过去了,我们必须在这个节骨眼下立于不败之地。”

    郭英义早有策略,他在弟弟和杜济前往成都之时,便开始花费钱财在民间收粮草,如今他聚三州之粮已得四五十万斛。就算他的对手崔宁能征善战鲜有败绩,他凭借这些粮草也可以进退有度,更可以在李嗣业派兵到来之前保持现有的实力。

    “我们现在只有一条办法,那就是拖,时间拖的越长就越对我们有利,崔氏兄弟不能服众,也无法安抚蜀中人心,只要主公派一支偏师从荔枝道进入蜀中与我们会合,崔宁所能够控制的就只有成都周边地区,介时三军合力进攻成都,你我皆有平叛之功勋。”

    “好!”杜济最赞成的就是后面这段,他也是有野心的人,不过相比起崔氏兄弟的占地为王,他更热衷于进入长安皇城,成为帝国的宰相之一。

    崔宁和杜济各派出自己的亲信沿着荔枝道进入汉中,又从褒斜道到达长安,鉴于这一条道路有非常发达的驿站系统,能够在三日之内将荔枝从川南送到大明宫,如今虽然有所荒废,但进入长安也只用了三天半而已。

    中书令徐宾听说后大为震惊,连忙派人报告给雍王李嗣业,李嗣业听闻后倒是很平淡,他做出收回节度使兵权的决定时,就已经预料到会有人不愿意放权做出过激反应,这是个好事情,可以挑选出他政权内部野心勃勃的假忠臣来挨个除掉,崔氏兄弟这不就露了出来。

    他无需从关中调兵前往蜀中,驻守在汉中的大将臧希晏麾下有三万余人,本是准备等待攻克襄阳后,沿着汉江南下入江城的一支奇兵。但由于襄阳这难啃的骨头还在相持,李嗣业只好临时抽调这支兵入蜀平叛。

    于此同时他也就知晓了派入蜀中的参谋团已经被崔宁扣留,为了以防万一,他将原先的参谋团任命全部作废,重新选出了五个人作为参谋团,以严庄和韦应物作为带队和副手,就凭这二人强悍的资历和能力,蜀中的复杂事务也能够轻松解决。

    参谋团和三万军队都沿着荔枝道进入了蜀中渝州,郭英义和杜济连忙亲自前去求见,臧希晏宣读旨意之后宣布自己是行军总管并任剑南节度使,集结起六万大军向成都方向挺进,崔宁崔密兄弟闻风丧胆,却不知该如何应对。

    盛唐陌刀王

 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

    其实在郭英义和杜济向长安派人求援之时,崔氏兄弟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作为剑南节度使,真正能够控制的只有成都周边以及金牛道的几个州,根本无法阻断荔枝道。

    郭英义杜济两人将兵力全部集中于渝州,足以保证这条入蜀通道的畅通。

    崔宁知道这么等下去便是坐以待毙,他已经丧失了主动权,必须亲手将它夺回来。

    他与兄弟崔密率领团结营倾巢而出,只派一些弱兵残部在渝州城下挑衅,企图诱使对方提前与他们决战。

    然而这种计策对郭英义和杜济没有作用,他们对团结营的实力知根知底,况且两位也不是敢于冒险贪大功之人。他们只要龟缩在渝州城后面保证入蜀荔枝道的安全,李嗣业自然会派精锐优势兵力前来平叛,这样的功劳才是十拿九稳。

    崔宁崔密攻城失败后,终于确定事态不妙,慌忙撤回成都去,并且大量征调囤积粮草,朝廷大军一旦到来,他们也只有龟缩防守的份。

    十月底,臧希宴率军来到渝州,三方汇合之后确定了一致领导权,开始沿着蜀中盆地向成都进发,最终列阵于城墙之下。

    崔氏兄弟在成都城内的根基也算不上稳固,团结营内的基层军官们普遍对于他们能否掌控蜀中不抱任何希望,自从决定叛乱一个月以来,他们的势力范围依然是辐射成都周边两百里,更何况长安方面已经亲自派兵下场,小小的胳膊如何能够拧得过大腿。

    臧希宴不止打仗非常溜,操纵人心也是一把好手,他率兵进入成都城下后,并没有直接攻城,而是派兵卒们连续不断进行喊话,又派人向城内发射布帛通信。

    布帛的内容不乏有几分李嗣业自责的意味,雍王说自己不了解蜀中的情况,在军中设立参谋制度本该循序渐进,致使蜀中高层做出过激反应,他不但不会追究团结营广大官兵,就连崔宁和崔密兄弟也会从轻发落。

    团结营不少兵卒和基层军官都捡到了这样的布帛,等信息传到崔宁崔密这里,整个团结营已经都知道了。身居高位者最大的劣势就是信息传递的延迟太长。

    崔密拿着缠着布帛的箭矢来到兄长面前,神情凝重地说道:“兄长请看,这是围城军队今天晚上射进来的。”

    崔宁把帛书上的内容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通,不由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