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盛唐陌刀王-第5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段秀实叉手问道:“不知主公还有何吩咐?”

    李嗣业朝站立在左右的牙将看了一眼,二人立刻退出帐外,并且随手将帐幕放了下来,帐中只剩下了他们两人。

    李嗣业颇为伤感地说道:“人生短促,功业漫长,人力终究不能与天时相抗,自从渡过长江以来,我的身体便一天不如一天了,还真不知道能否坚持到攻克建康平定江东的那一日。”

    他很少在下属面前表现出这样的颓唐,段秀实也不知该如何劝慰,只是说道:“兴许主公只是水土不服,等平定江南回到关中之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罢了,我的身体我知道,与水土无多大干系,如今平定江南在即,我更不能离开。但田承司李怀仙二人,非我嫡系且暗藏野心。孤在的时候他们自然不敢生出什么想法,可我一旦撒手而去,那个时候他们若仍然掌握大军,这江东之地还指不定要生出多大的变乱。”

    “他二人确实是带兵的将才,但德行忠心却有所不足,发他们回长安享清福已经算是孤厚待他们。临阵换将虽是大忌,但孤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段秀实想说很多话,但临开口的时候却问:“不知主公派何人来接替二人领军?”

    “现任河西参谋团参谋长臧希液,他临战机变能打硬仗,统军不弱于二人。还有孤的二儿子幽燕节度使李崇豹,你们三人互为相佐,定能够攻破建康。我在半个月之前已经写下书函命他们交接政务尽快赶来。”

    自从李嗣业消灭史思明势力以来,他便将二子李崇豹安置在幽州不让他再随军出征,除了有把自己人压制河北地区的彪悍风气外。也忌惮李崇豹功勋过大,担心自己百年之后亲儿子李旭压不住他,

    谁料眼下自己大限将近,不得不又将能征善战的二儿子抬了出来。

    段秀实深吸了一口气,没想到主公剥除田李二人领兵之权已经盘算良久。他鼓起勇气,又问了一个他本来不敢问,现在又不得不问的问题:“主公命我和臧希液同二公子各掌一军,但我们三人之间难以协调调度,万一主公……届时谁来总领平定江南军事。以卑职愚见,二公子不止有大将之才,更有统帅全局之能……”

    “这个不劳你操心。”李嗣业的声音不由得增大了几分,剧烈地咳嗽了几声才说道:“吾儿旭,也在赶来江东的路上。”

    “小公子……小公子本该留后长安,他若前来,万一后方……”段秀实不敢再问下去了。

    李嗣业无力地挥了挥手,让他退出帐外。

 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托后事

    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个大胆且冒险的决定,他这些年南征北战,也从来没有忘记继承人的培养。不止让李旭学习春秋、左传,兵法,史册还有儒家之类的东西。还教儿子一些另类现代的概念,如土地兼并,生产资料重新分配,帝王厚黑,什么大陆霸权了,海洋霸权啦,什么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理论啦,还有以法制代替人治啦。这些新鲜的思想在从小饱读诗书的李旭心灵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让他对父亲李嗣业产生了绝对的崇拜。

    在李旭看来他的父亲是超脱这个世界的人,很可惜父王参与了俗世间的战争,他要是躲进深山里研究学问,绝对能与老子,孔子,孟子、鬼谷子这些圣贤一般开创流传万世之学派。

    李旭这些年一直在长安代替父亲掌控关中局面,许多非重大的决定都是由李旭亲自拍板,甚至有些连宰相徐宾都不敢拍板的决定,李旭也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先斩后奏。因此长安人都称其为隐储君。甚至不夸张地讲,由于李嗣业常年在外领兵征战,很多时候李旭才是北方的掌控者。

    所以李嗣业最担心的不是李旭无法继承他的基业,而是担心自己在征战的过程中亡故,这些远离长安征伐江南的军队不再受李旭的掌控,或者是全部归到了李崇豹的麾下,因此而发生同室操戈,兄弟争位的事情发生。

    至于长安他最担心的是李旭离开后,会有人趁机兴变,将傀儡皇帝扶起夺去他的大本营。所以李嗣业安排最信任的米查干和燕小四留守长安,岑参和白孝德留守洛阳,宰相徐宾随同李旭正在赶来的路上。

    李嗣业为了维系南征战局平稳有序地进行,既不至于自己归天后使将帅异心而产生分裂,也不能因为主帅亡故失去指挥,而使得目前的大好局面付之东流。

    他在病重中很好地操纵了这一过程,为了使李旭能够更好地掌控局面,他写给他们的信函也很好地打了一个时间差。李旭先行来到采石前线,李嗣业理所当然地把三军主帅的位过渡给他,并且与儿子一起巡阅大军。

    这个时候他的病已经非常严重,但还是骑上战马与李旭一同巡视营地,对各军的中郎将校尉说道:“李旭老成持重,深得孤心,今后将由他统率三军,完成南征统一大业。”

    他又对身边的李旭说:“这些将士俱是孤的袍泽兄弟,我走之后你要多多优待他们。”

    将士们深受感动,举起刀枪高呼万岁。

    从军中巡视回来,他对骑在马上的李旭说道:“你常年居于京师处理政务,对作战并不精通,所以在大略上要多听听宰相和各位将军的意见,而在作战上不要干涉下面将军们的计划,至于如何掌控军队,你只需要记得十二个字,赏罚严明,知人善任,体恤士卒。”

    李旭在旁边搀扶着他,哽咽地说道:“儿子谨记。”

    他发出一阵阵的咳嗽声,然而却没有要回营的意思,伸手指着江边的一座山丘说道:“走,跟我去那边看看景色。”

    “可是,父王你的身体。”

    “不要紧,我还是能多撑一些时日的。”

    他不让亲卫们跟上了,李旭心下明白,父亲可能是要给他面授机宜,遂搀扶着他登上山顶,迎面吹来的是凉爽的江风,南方天气较为炎热,但此刻李嗣业却冷得发抖,上下牙关触碰着说道:“京师雍王府交泰殿胡床下面的石砖下有我用大白话写的一本书,是留给你的。我认为它比给你留下来的基业更有价值。”

    “我还有话要与你说,记住,土地兼并才是大多数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算你不能彻底根治,也要想办法从源头上遏制。

    “权力从来不会出现真空,君权过大没有好处,你我都不能保证子子孙孙不出昏君,昏君的权力会被身边的佞臣和野心家借走,那时权力越大危害越大。

    “世人皆有私欲,唯有法没有私欲,它就在那里维护秩序,身为君王就要维护法的公信力,其他的东西你都能在书上看到。”

    李旭流着眼泪跪在地上,对父王三跪九叩:“儿惟愿父王能够长命百岁,能在儿的身前多加教诲。”

    李嗣业将儿子扶起来掸去他肩上的灰土说道:“走吧,让你统领三军步入正轨之前,我是不会闭眼的。”

    话虽如此说,但李嗣业回到中军大帐之后,就一度陷入昏迷之中。李旭一直守在父王的身边无心督战,所以围攻采石的雍军各部都按部就班休整等待。

    从敌军围攻中获得喘息之机的唐军将领仆固怀恩心中犹豫狐疑,奇怪雍军为何不再围攻,但他也没有想到雍军的统帅李嗣业已经不行了,只是趁着这个机会加修工事,错失了唯一一次能够反败为胜的机会。

    臧希液和李崇豹相继坐船来到了采石,他们忧心忡忡地站在大帐外等待。李嗣业先命人把臧希液请进来,从病榻上艰难地抬起手。

    臧将军快步走到李嗣业塌前,跪在地上握住他的手,低声说道:“主公有什么指令,希液誓死也要完成。”

    李嗣业气息不足说话很慢:“我死之后,我儿李旭将接任雍王之位,并将负责南征军所有事务,望将军能够全力地辅佐他。”

    李旭跪在旁边含泪哽咽,臧希液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主公之命,誓死相从。”

    臧希液出去之后,把二子李崇豹叫来进来。

    李崇豹进入帐中本来已经啼哭出声,猛然看见了跪坐在床前的弟弟,显然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随后他才反应过来,隐藏了内心的一丝不满,快速跪在李嗣业床前哭道:“孩儿来迟,不能在父亲面前尽孝,实在有愧于心。”

    李嗣业先是气若游丝地说:“你在幽燕治理的不错,我很欣慰。”他又对跪在一旁的李旭招招手,李旭伸出手来,他又用微弱的气力把兄弟二人的手握在一起,低声说道:“我走之后你当尽心辅佐旭儿,你们兄弟二人同心竭力共创大业。你的兄长能征善战,用兵上你要多听听他的建议。”

    二人听罢,俱哭着点头应答。

    “你们出去,把宰相徐宾叫进来。”

    徐宾进入帐中,把面具摘下来露出那张疤痕累累的脸,表情看不出是悲伤还是哀愁。

    李嗣业低声对他说道:“李旭能力出众,我没有什么担心的,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崇豹,他功勋卓著,素来自负,直至现在他都不知道非我亲生,恐其对大位有觊觎之心,希望你能善加安抚提防,切莫使其生出不该有的志向,更莫使他二人落入兄弟相争的局面。”

    徐宾哽咽应答,李嗣业又将一纸条塞入其手中。

    宰相将纸条取出帐外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全师竭力,会攻金陵。”

    李嗣业交代遗言之后,迟迟不肯断气,想必是等着奠定胜局之后才能闭眼。

 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国

    徐宾把进攻的指令下达给李旭以及三位将军,李旭和李崇豹难以置信地问道:“我父重病在身,我等哪有心思统兵作战。”

    徐相对此回答说:“你们攻下建康城,才是医治主公的良药。”

    下午时分,李旭亲自披挂统帅督战,火炮从长江江面和唐军大营前喷出白烟,唐军的营垒中炮火翻滚,轻甲兵手持弓刀躲在壕沟中,等炮火停止后才从沟中冲出来,与雍军进行正面搏杀。

    李崇豹为人冷酷,竟要求孔明灯在双方胶着状态下向下投弹,进行无差别轰炸。李旭未直面战争的残酷,提出反对。李崇豹冷着脸反驳兄弟说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这是为将者应有的觉悟。你身为统帅只管掌握大略即可,无需对战场上的事情指手画脚。”

    面对兄长的顶撞,李旭虽然怒火暗盛,但也表现出很高的养气功夫,竟笑着点点头说:“兄长说得对,是我持妇人之仁了。”

    李崇豹忌惮地看了兄弟一眼,也连忙在口气上退让了一步:“这是特殊情况下的战法,没有必要的话,以后不会用了。”

    李崇豹确实在征战中有别具一格的大才,他执掌军队之初就进行军纪管理,每次战后都要拿出自己的私钱赏赐有功校尉和底层士兵,同时也要杀上几十个贪生怕死之辈。每当遇到难以攻克的艰难险地时,也要策马上前亲自领兵冲击。一支普通的部队经过他的短时间带领,就可以变得悍不畏死。

    李旭从旁观察兄长的掌军风格和作战思想,心中佩服的同时也尽量观摩学习。

    很快雍军攻破了采石城,城中有四万多名唐军放下武器投降。李崇豹想要把这些战俘一次性在长江边杀死处决,以免得拖延大军的行动步伐延误战机。

    李旭这下坚决不同意了,理由是统一战争已经快要结束,这个时候应该招降纳叛,优待俘虏,瓦解某些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