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道长去哪了-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说话间,忽听西边街道尽头传来一片沸沸扬扬的吵闹声,不少人四处奔散,口中大呼小叫。

    很快,便见货郎们挑着担子跑了过来,经过杜甫和王昌龄身边时,汤饼、茶蛋、糖葫芦掉了一地,更有鸡飞狗跳声、家家户户关门声

    杜甫抓住一个泼皮:“出了何事?”

    那泼皮一边挣扎一边惊叫:“大军!有大军入城了!”

    :。:x

 第八十二章 大军入城

    天宝十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夜,子时,南吴军进入长安,距天子演舞还有十二个时辰。

    当先的是一队执戟士,长戟开道,杀气冲盈。执戟士护着纛车,“顾”字大旗迎风招展。

    马蹄声震动街巷,两百重甲骑兵蜂拥入城,从头到脚都被厚重的甲叶盖在其中,脸上都戴着坚韧的兽皮面罩,只露出眼睛和鼻孔,个个腰间悬着厚重的升级版大衍法剑,冰冷的目光扫过空无一人的街道。

    骑兵们胯下骑乘的是一人高的骏马,一水儿黑得发亮的皮毛,额头上长着尺许长的尖角,妖艳雄壮,正是灵兽部培育多年的独角马。马鞍旁的皮架上插着精铁长枪,枪尖如林,泛着寒光。

    重甲骑兵身后,是大队大队的南吴军士,军士们身着法甲,脚步声、鳞甲铠片摩擦出来的刷刷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响。

    街巷两旁房屋中有许多隔着门缝偷看的长安百姓,每一个人都被这种大军行进的动静震慑住了,心头沉甸甸的。

    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见过如此景象,个个惊骇莫名。

    大军由延平门而入,过丰邑、长寿、崇德、安业各坊,经西肆,过朱雀大街,屯于杏园,整个杏园被划入军营禁区,闲人不得入内。

    杏园周围几座里坊被南吴军占据,过往行人接受盘查,两百军士同时自城东延兴门入城,这座离杏园最近的城门落入南吴军之手,保证大军进出安全。

    丑时,大军进驻完毕,立刻开始布设法阵,两座天都阵、一座三元极真法阵、一座两仪剑光阵于天亮前布设完毕。由此,顾佐才真正有了安全感,就算岐王发动朱雀大阵,他也夷然不惧了。

    南吴军的行动得到了各方谅解,太子一方、高力士和陈玄礼一方、杨国忠一方都很默契的予以配合,将长安东南角让了出来。

    在长安百姓的眼里,如此惊世骇俗的举动也同样得到了宽容或者说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主帅遇刺,大军入城保护并严查刺客,似乎说得过去。

    天亮之后,见南吴军秋毫无犯,人们又走出了家门,大街上重新热闹起来。

    几骑快马自杏园飞驰而出,向三个方向奔去,至辰时,龙武军方面、南衙禁军方面、南吴军方面,同时开始行动,向长安十一座城门调兵,关闭了其中的七座城门,仅留北城光化门、西城延平门、南城明德门、东城延兴门可以进出,但要接受盘查。

    同时,各城门、各里坊开始张贴画像,通缉三名刺客。至此,刺客真容才浮出水面:刘骆谷、唐淞元和一个叫做李庭坚的人。

    画像出来的第一时间,李辅国就急匆匆赶往十王宅原忠王府拜见藏身此处的太子。见他一副慌慌张张的样子,太子心里打了个突,忙问究竟。

    李辅国满头大汗问道:“千岁,您是否安排了唐淞元去见顾佐?”他这么说算是客气了,实际就是刺杀,而且他知道自家伺候的这位太子很喜欢这么干,来之前几乎已经认定了是太子干的。

    太子怔了怔道:“怎么可能让唐淞元去见顾佐?顾佐画影图形捉拿了他多年,你又不是不知道,怎么了?”说着,忽然醒悟过来,惊道:“莫非是唐淞元刺的?”

    李辅国也分不清太子是真是假,哭丧着脸道:“他被顾先生指认了,当面指认,错不了。还有刘骆谷和李庭坚二人,他们三个合起来干的。”

    太子一屁股坐回椅子上,呆滞片刻,大叫道:“快,把人给我找出来,找出来以后交给顾先生!此事与孤无干呐!顾先生知不知道他在我府中入幕?应该不知吧?不,不要送往杏园,杀了!还有时间,快,快去!”

    李辅国答应着转身要走,又被太子叫了回来:“刘骆谷是谁?李庭坚呢?”

    李辅国道:“刘骆谷是安逆派驻长安的人,在京中交游很广,杨国忠抓捕安庆宗的时候,刘骆谷跑了。至于李庭坚,布告上说是白云宗执事”

    太子又问:“什么布告?”

    李辅国道:“长安宵禁,各军都在搜捕唐淞元他们三个,四处张贴了布告。”

    太子立刻改口道:“快,快去找,不要杀了,要活口!一定要抢在别人之前找到唐淞元!”

    话音刚落,便有小宦官入禀:“启奏太子,南吴州司法参军刘玄机求见。”

    刘玄机步入忠王府时,不由一阵恍惚,看看两旁的殿宇和回廊,万般滋味涌上心头。

    当年为广平王效力时,曾经不止一次来过太子潜邸,算起来,也有五、六年了,却没想到今日会以这样一种身份前来。

    进入宝元阁,刘玄机向五阶宝座上的太子行礼,礼毕,太子抬手:“赐座。”

    刘玄机坐了,就听太子含笑道:“玄机去了南吴州后,孤一直惦念着,不知在那边还好?”

    刘玄机道:“托太子的福,尚好。”

    太子叹息道:“玄机是个有能耐的,可惜俶儿不懂事若是将来玄机想回来,孤这里倒履相迎。”

    刘玄机躬身:“多谢殿下。时间紧迫,微臣就直说了,今日前来,实因殿下幕友唐淞元而来,此人正是前夜谋刺我家长史之人,除此之外,同谋者还有范阳谋士刘骆谷、白云宗执事李庭坚。长史遣微臣前来,是问太子殿下,可否将唐淞元交给我们?”

    太子连忙喊冤:“此事孤实在不知,李辅国禀告孤时,孤就立刻下令,要捉拿唐淞元,他此刻已然去布置了。一俟拿到这厮,孤就立刻送往杏园,请顾先生处置!”

    刘玄机道:“那微臣就在此间等候,可否?”

    太子当即吩咐看茶,又让人出去催促,很快,李辅国就回来了,叩首禀告:“太子殿下,唐淞元跑了,住所空无一人。询问诸幕友,都说已经一天未见唐淞元。”

    太子虽然明知很难抓到,但确定找不到人时,还是急出了一身白毛汗。见他急得脸色发白,李辅国连忙为主分忧,向刘玄机苦口婆心解释。

    刘玄机问:“当年南吴州四下通缉唐淞元,为何东宫还要容留这贼子?”

 第八十三章 广平王(为养兵千日贾队长盟主加更)

    这个问题很尖锐,李辅国强行解释:“当时太子蛰伏,不预朝政,对各方之事知之甚少,更别提南诏。”

    刘玄机又问:“李相之死,世人都说是杨相所为,但南吴州派人查探后发现,他的死状与百花门一案极为相似,我们判断,当为唐淞元所为。不知其中可有说法?太子殿下是否知情?”

    太子连连摇头,李辅国则不停否认:“太子殿下、东宫臣僚都不知情,于此并不相干。”

    刘玄机笑了笑:“太子殿下和李宅使切莫着急,只是微臣代转长史几句问话而已,澄清了就好。”

    太子和李辅国都下意识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刘玄机继续道:“既然唐淞元在逃,是否可以向广平王问话?”

    李辅国问:“和广平王有何干系?”

    刘玄机道:“刺杀之时,刺客亲口证实,他们的目的,是要以长史换安禄山之子安庆宗,而调派唐淞元的,就是广平王。”

    太子顿时惊得张大了嘴合不拢,李辅国也目瞪口呆,喃喃道:“这这怕是刺客栽赃”

    刘玄机道:“是否栽赃,都不好说,但唐淞元引诱顾长史中计的信物,正是来自顾长史的师姐,广平王妃。太子和李宅使或许不知,当年顾长史落魄之时,颇得王妃关照,顾长史的炼丹功法,还是王妃传授,顾长史对此一直感怀深恩。若非如此,凭他唐淞元等区区三名金丹,又岂能伤得了顾长史?”

    太子当即吩咐:“将那逆子提来,孤亲自问话!”

    广平王府就在百孙院,与十王宅紧挨着,相距不远。此刻,广平王李俶就在府中,和百孙院使程元振对坐,各自不语。过不多时,堂外大步流星进来几人,正是幕友死士程三、冯不七和魏八风。

    程三躬身禀告:“敦义坊、永阳坊、长乐楼、春明楼等地都查过了,没找到人。”

    程元振一脸失望,道:“应该是逃出长安了。”

    李俶道:“和唐淞元一起动手的,还有刘骆谷和李庭坚,如果只有唐淞元,他或许会逃,但刘骆谷和李庭坚是什么人?他们是为了营救安庆宗,没有达成目的,他们会走?他们敢走?我不信”

    忽然一拳砸在面前的几案上,狠狠道:“唐淞元这厮,孤也有看错的时候,这点小事也办不成,枉费我一番苦心!”

    程元振问:“该当如何,请殿下发令。”

    李俶无奈道:“父王糊涂,不听我言,指望顾佐拥立,岂不知外臣入京才是真正的天下乱象。安逆谋反,气势虽汹,在孤看来,不过癣疥之疾,就算今日舍了长安,将来重整旗鼓,拿回来就是了,但非旁人来拿,一定是我李氏。唯有如此,大唐江山才能永固,要知世上又有几个伊尹、霍光?更多的是王莽、董卓之辈啊!”

    程三道:“我等愿护送王爷杀出长安,臣家在江南,江南之地物产丰饶,百姓心向李唐,殿下一声召唤,可整兵十万,重拾河山不在话下!”

    冯不七和魏八风皆躬身请令:“王爷,出城吧!”

    程元振道:“王爷,虽说各处城门严加盘查,但王爷出城,想必无人敢于拦阻,若真个拦阻,有程三他们在,出其不意也能杀出去,再晚就不行了。”

    李俶摇头:“我若出逃,必为父王引祸,则我李氏皇族危矣,为今之计,唯有舍我一人而保父王我当向父王请罪。”

    程元振连忙阻止:“殿下不可!唐淞元谋刺,乃其擅自行事,殿下何罪之有?”

    李俶叹息:“不要心存侥幸,真到祸时,为时已晚。如今形势刻不容缓,我立刻去见父王。”

    说罢,起身道:“更衣!”

    两名婢女进来,为李俶更换常服,李俶换罢,向程元振道:“大伴去看看沈妃,告诉她,若是孤回不来,便请她回转扩苍山吧,她和顾佐有旧,顾佐不为难为她。诸君,你们也是如此,府中财物,诸位可尽取之,以为将来安身立命之用。”

    众人伏倒于地,尽皆悲恸:“殿下何出此言,我等必效死力!”

    李俶挥了挥手:“你们走吧,不要受我所累。”

    整了整衣袍,阔步而出。

    待他出门,程元振深吸一口气,向几人道:“我去见沈妃,你们再想想,唐淞元还有何处藏身。此事要快!殿下生死,在此一举!”

    李俶车驾刚入忠王府,就见李辅国迎面出来,身后跟着十余名死士,李俶下车,向李辅国道:“李宅使,小王欲拜会父王千岁,恳请李宅使通禀。”

    李辅国躬身请入,当前带路,身后太子宾客四下散开,围住李俶向内而去。

    听说李俶主动前来拜见,太子哼了一声,道:“让这逆子进来!”

    刘玄机面无表情,起身肃立,太子向他道:“玄机请坐,看他如何狡辩。”

    李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