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王冠-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摊下来,一套的成本才一两千白银。

    给朱棣的两套,按照心理价的五万来说,两万少了大半,但是,用这三万两白银,来换取和徐妙锦的新婚蜜月,黄昏觉得很划算。

    钱可以再赚,青春是无价的,要珍惜锦姐姐的青春。

    事实上,黄昏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两套五万两。

    朱棣有钱。

    但不是冤大头。

    之所以说那么高的价格,就是为了有砍价还价的空间,商贾之术嘛。

    黄昏笑道:“那微臣明日就找工匠动工,争取在半月之内完成,不过届时,为了试验,微臣要经常来乾清宫,甚至也要去坤宁宫,毕竟瓷管路线需要提前规划,微臣才能让窑那边提前生产够量的产品。”

    话说,这里还有个赚钱门路。

    竹子做的灯芯很容易坏,三五天就要换,这个售后服务也是可以大赚特赚的。

    老子卖的不是产品,是售后!

    心头暗爽。

    朱棣点点头,起身,准备回大内,“你到时候要来乾清宫,直接通报狗儿就是,若是要去坤宁宫,最好带上妙锦,免得闲话。”

    外臣去后宫,当然得有理由,而且要天子恩准。

    朱棣近来有点忙,他没那么多心思去管黄昏,所以带上徐妙锦,借口就正大光明了,毕竟徐妙锦是徐皇后的妹妹嘛。

    谁也说不了闲话。

    一行人出书房。

    黄昏走在最后,拉了拉王顺的衣服,“老哥,你以后眼睛能不能放亮点,刚才陛下的意思你懂不起么,非要拔剑不可?今天倒还好,万一以后我妻子儿女在场,被你吓出问题来谁负责?”

    王顺笑而不语。

    朱棣在前,听在耳里,没好气的叱道:“他是你的臣子?”

    黄昏认怂,不敢吱声。

    狗儿对黄昏暗暗竖了个大拇指。

    走向大门时,朱棣随口问了黄昏一句,“你说,平叛福建,老大、老二和老三,哪个去比较好,或者是都去?”

    黄昏心头一颤。

    朱棣这随口一问可不是随口的,而是有的放矢。

    他在看自己的态度。

    因为这件事很可能自己也要跑一趟福建,朱棣这么问,一则是想看自己愿意和随搭档,二则是要看自己对于立储的态度。

    心头又暗喜。

    哟,想不到我黄某人才刚结婚,都还没及冠,就可以参与到大明未来储君的大事中去了,我黄某人在朱棣心中的地位,不比那道衍老和尚差多少了啊。

    犹豫了半晌,才道:“臣以为,三皇子比较合适。”

    朱棣,“啊?”

    这是个让他无比意外的答案。

    现在谁都知道,立储其实就是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的事情,和朱高燧没有半毛钱关系,平叛福建,也是检验这两个人,哪轮得到朱高燧去搭台唱戏。

    黄昏的意思倒是不难理解。

    很明确。

    他不想掺和到立储这件事中去,所以愿意和朱高燧搭档。

    朱棣沉默了。

    黄昏又道:“虽然如今春节,大家都在放假,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平叛是两位皇子的事情,如今朝野之间,都在为此明争暗斗,这不是件好事,所以微臣以为,让三皇子去,能平息这场明争暗斗,也让陛下有更多精力去经营其他事情。”

    什么事情?

    当然是削藩。

    话说,有点奇怪,朱棣今日来此,怎么没说削藩的事情?

    他今天来,应该就是为了削藩而来啊。

    朱棣啊了一声。

    才想起这件事来,刚才为了讨妻子欢心,只顾着压黄昏的价了,忘记了今日的初衷,好在没有明确说过回宫,于是乐道:“去凉亭坐坐罢,你池塘里的游鱼挺漂亮的。”

    黄昏一阵无语。

    也是暗乐。

    这才是一个鲜活的人嘛,朱棣虽然是永乐大帝,但他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是超级英雄,所以也会有正常人该有的缺陷。

    一阵忙碌,朱棣和黄昏又在凉亭坐下,这一次只有他俩,连狗儿太监都不能入内。

    事关削藩,马虎不得。

    朱棣喝了口茶,颇有难色,“朕近来每思之靖难,感触颇深,先帝立藩王诸子,封地各疆,皆拥卫兵,看似守疆镇四海,实则利弊难说,每每念之,朕忧心忡忡而夙夜难寐啊,黄昏,此事你怎么看?”

    黄昏精神一振。

    来了,来了!

    朱棣要问自己如何削藩了。

    怎么看?

    不用看。

    历史上有个叫朱棣的人已经给我演示了一遍,现在我又演示给你朱棣看。

    这种掌控君王的感觉……

    好爽!

 第二百二十九章 指点江山

    封建王朝,君权神授,君王乃是天子,即天之子。

    不是人。

    这话不是骂人。

    君王是神。

    没看历史上有些个天子,不断的给自己加封号么,嫌自己的神格不够呗。

    所以君王是万人之上。

    但漫长岁月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却悄然凌驾了天子,掌控着君王,成为名副其实的隐帝,这样的人还不少。

    黄昏对此不奢望,谁特么有能力在永乐朝内成为隐帝?

    你让曹丞相来,他也不敢拍胸脯啊。

    但是,作为一个臣子,作为一个谋臣,却能处处牵着朱棣的鼻子走,这种感觉,黄昏隐然觉得老子就是张居正,怎一个爽字了得。

    黄昏假装思忖,许久许久,才问道:“陛下,你觉得朱允炆做的对还是错?”

    朱棣愣住。

    这话……

    他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

    按照朱棣的立场,朱允炆肯定是做错了,要不然他靖难立得住根脚?

    可实际上朱棣内心清楚,只要稍微有点眼光的人坐到朱允炆那个位置,都会削藩,尤其是北平的藩王是他朱棣,不削藩实在也是个完。

    别说当时好几个藩王强势,就是现在,朱棣屁股下坐的龙椅,也烫。

    他也忌惮藩王。

    藩王可养三卫,明面上就是好几千人,再暗地里养点兵,这兵力就不好说了,况且境内不是一个藩王,是一大堆的藩王。

    唐朝的藩镇割据犹在眼前。

    所以近来朱棣百思不得其解,老爹那么英明神武的一个人,怎么会不知道藩镇割据的危害,立国后竟然大势封藩。

    不合理啊。

    估摸着还是老爹书读少了,当了天子后脑壳一热,又被小民意识中的亲情束缚,觉得一家人应该不会怎样怎样。

    于是封藩。

    等他反应过来,藩王已经成型,他后悔也来不及了。

    话说,还得感谢老爹这一手。

    否则哪轮得到他朱棣当天子。

    黄昏一见朱棣的神情,就知道答案,显然朱棣也认为,朱允炆的做法战略上是正确的,只不过战术是错误的。

    于是笑道:“既然朱允炆做正确了,那么陛下继续做便是。”

    削藩!

    使劲儿削。

    历史证明,就中国这地大物博人口稠密的国度,中央集权制才是长治久安的稳妥策略,什么资本主义的联邦制、议会制,都是卵的。

    五千年的文明,培养了太多能人,中央不能集权,地方上分分钟冒一堆人出来,掌控兵权发展经济后再一看,哟,老子的实力可以媲美中央了。

    于是野望滋生。

    那我也想过一下当皇帝的瘾啊,于是揭竿而起。

    朱棣沉吟半晌,“你有想法?”

    黄昏笑问:“陛下心里没点想法?”

    朱棣颔首,“你先说说看。”

    朱棣信任黄昏,也打算重用黄昏,这个想法其实是经历过时间的考验,并没有受到清凉山刺驾事件的影响——那件事是他和黄昏两人一起输给了梅殷。

    不能让黄昏一个人背锅。

    朱棣现在是君王,不是藩王,现在也不是靖难时候,是个人才就赶紧用起来,如今天下才子皆在他罄中,是以在用人一事上不再急促,比如高贤宁,朱棣就一直将他凉着。

    现在是治国,讲究长治久安,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

    所以一定要考验。

    尤其是将要重用的朝堂肱股之臣,必须慎重。

    又比如王振,明显是郑和的人,是可以重用的,但朱棣还是没直接启用,而是等下西洋之后再看,这就是要看看王振是否有能力成为他想要的人才。

    若是有能力耀于朝堂,那就耀于朝堂。

    若是没能力……

    丢给郑和,随便郑和怎么安排,就算是净身入后宫也好,毕竟身手不错,或者丢到东郊那个新建的狱房之中去,作为储备人才。

    朱棣心中,终究还是不太放心锦衣卫,迟早要制衡一下。

    到时候就需要大量人才。

    对黄昏的考验,则从他开始走神棍路线开始,一直到钦差福建后才结束,在那之后,朱棣才彻底有了让黄昏耀于大明朝堂的想法。

    若是黄昏没经过考验,朱棣只会让他当一个宠臣,而不是权臣。

    宠臣和权臣,差距很大。

    朝中臣子,要么是宠臣,要么是权臣,如今这段时期,既是宠臣又是权臣的,只有两个人,道衍和纪纲。

    这两个人有资格。

    像丘福、朱能等人,是权臣,而解缙之流,顶多算宠臣。

    黄昏想了想,“不是要平叛么。”

    朱棣眼睛一亮,欣喜的道:“你也这么想的?”

    黄昏点头,来了精气神,很有些指点江山意气风华的神采,道:“现在真是国家需要藩王,也是陛下需要藩王为你分忧解难的时候,陛下在编修全书,又在准备下西洋,漠北那边又有蒙元余孽蠢蠢欲动,那些藩王平日里养兵千日,也该用兵一时了,他们不是有卫兵么,一个藩王有三护卫,一大堆藩王的卫兵加起来,也能去福建平叛了。”

    这一招叫驱狼吞虎。

    朱棣暗暗点头,这个想法和他不谋而合,所以说,朱棣真怀疑黄昏是他肚子的里蛔虫,什么事情都能想到一起去。

    很有点知音的感觉。

    这样的感觉,连道衍都不曾让朱棣有过。

    说出了心中的一个忧虑,“可是这样操作的话,感觉有点太明显,就怕某些个藩王心生不服,到时候破罐子破摔,跑去跟了梅殷,可杂整?”

    黄昏点头,“确实有这个忧虑,所以借平叛削藩,只能是第一步,这一步必须要缓,不能让藩王生出叛逆之意,可以这样操作,让卫兵多的藩王出兵,也不需要他们全部出兵,将他们的卫兵分一半出来就可以了,而那些卫兵少的藩王,则不用动他们,待平叛之后,再找借口削掉他们的卫兵。”

    朱棣眼睛一亮,旋即道:“倒是可行,不过届时一堆藩王去平叛,谁能镇住他们,别成了一堆的乌合之众,徒然给梅殷送人头。”

    黄昏暗暗颔首。

    这就是朱棣,一个钢铁直男,虽然想削藩,但也没有丧心病狂到把藩王的护卫兵力全部弄去送死,这些人终究是大明子民。

    其实朱棣说那种是最完美的削藩。

    将所有藩王的兵力集中到一起,找一个不能服众的藩王统率,形成一个乌合之众的杂牌军,去福建平叛的话,基本上是送死。

    梅殷可不是弱鸡。

    这样一来,藩王失败之后,朱棣再出兵平叛,待平叛之后,宣布削藩政策,那些藩王手中的兵力已经折损,说话也没底气,削藩就成了。

    但朱棣不愿意这么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