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王冠-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旌旗簇摇。

    杀声震天。

    碧血染空。

    死人,每一刻每一分钟都在死人,榆木川上山河变色。

    大地之间,蚁群冲撞。

    血流如何。

 第二百五十二章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上)

    这是一场型的对战。

    正常来说,两军对战,一般是骑军先行碰撞,步军随后,若是骑军优势过大,则可以用骑军撞开敌方骑军后,再冲撞步军阵营。

    如此一来,就能为己方步军奠定大好局面。

    而大部分的将军都知道,让步军直接面对骑军是何等的找死行为,所以大凡而言,一场战争,很少出现影视剧那种骑军冲撞步军阵容,杀个人仰马翻,将对方阵容洞穿的局势。

    除非是遭遇战。

    明军中军后面,还有一万士卒列阵,随时准备加入前方战场。

    左右是骑军,正在拱卫步军,防止鞑靼的骑军包抄,当然,鞑靼的骑军目的也一样,防止明军的骑军包抄。

    双方的兵力其实基本上持平。

    这个时候,谁能胜出,就看彼此士卒的战力。

    还有主将的兵道。

    很快,一位军机郎跑到朱棣跟前,大声道:“陛下,鞑靼的主力步军已经全部投入战场,人数在两万左右,稍逊于我军兵力。”

    鞑靼的骑军更多。

    又道:“敌方侧翼的骑军,也开始重整队列,似乎要对我方骑军阵营发动冲锋了。”

    朱棣哈哈一笑,“传朕旨意。”

    身旁的传令兵立即准备。

    朱棣大声道:“步军全力压上,两翼骑军不可恋战,缠住敌方骑军即可,剩余的随朕一起杀上去,务必在天黑之前结束战事。”

    这一场战事,不靠骑军,而靠步军,只要吞掉对方的步军,则鞑靼南侵的意图就将彻底覆灭:没有步军,阿鲁台拿头来攻城啊。

    且入夜之后,就不好打了。

    军令传下。

    朱棣一拍腰间长剑,看了一眼纪纲、黄昏等人,怒吼一声:“杀!”

    杀!

    没有什么话比这个字从天子嘴里喊出来更振奋人心了。

    大明边军,此次跟随天子御驾亲征的最后一部分步军,在咆哮着,在怒吼着,血液在燃烧,宛若大海起了浪涛,又如水面沸腾。

    一万步卒,黑压压的一大片,如一群蚂蚁,又似一线浪潮,跟随在朱棣身后,以无所畏惧的姿态,汹涌的冲向前方战场。

    杀。

    军功在望。

    杀。

    社稷安稳。

    杀。

    盛世安康。

    杀。

    此刻,此时,无人再畏惧死亡,全是从沙场走出来的老卒们,看着最前面那道最显赫的身影,想起了当年。

    当年,还是燕王的陛下,就是如此。

    身先士卒。

    哪一次不是打得鞑靼丢盔弃甲。

    这一次也应如是。

    榆木川,双方的骑军开始纠缠,谁也讨不了好——其实明军还是处于劣势,只不过骑军之间的对决,远远不是一次冲锋就能解决的问题。

    虽然彼此撞阵,很可能互相凿穿阵容,但凿穿之后,再要发起冲锋,又需要空间整顿阵型,还需要距离让战马提速。

    而凿穿阵容后,再去冲撞步军,那就是找死了。

    一则阵容散乱。

    二则对方的骑军就在身后,你若是去攻击对方的步军,那么敌方骑军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整顿阵容从后面冲击。

    腹背受敌,必输无疑。

    所以,再胆大的骑军将领,在没有将对方骑军打溃之前,都不会去攻击步军。

    是以双方数次撞阵之后,依然焦灼。

    大明死伤更多一些。

    毕竟骑军战力,鞑靼还是稍微占优势。

    而在主要战场上,双方步军的厮杀已经进入了白热化,朱棣御驾亲征身先士卒杀入了人群,北元太师阿鲁台也是一样。

    阿鲁台能走到今天,也有其过人之处。

    打架……他也没怕过。

    偌大的平原上,双方各有两万多士卒混杂在一起,到处都在死人,到处都是喊杀声,声音声,刀剑撞击声。

    奏响了一曲热血之歌。

    刀光剑影,映照着青天烈日,猩红鲜血,宛若烟花灿烂。

    这是一个绞肉场。

    双方每时每刻都有士卒壮烈牺牲。

    无人退缩。

    黄昏跟在朱棣身后,看着那个挥剑砍杀浑身浴血的永乐大帝,看着周围不断有人倒下,听着无数惨嚎,看见无数人临死之前那茫然的眼神,那绝望的眸子……

    心中……

    没有一点想法。

    尼玛,凶险万分,稍不注意就挂了。

    到处都在“打架”。

    关键是这个打架是用性命来打,你稍微仁慈一点,死的人就是你,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一切能用的招数全都用上了。

    只为一个目的:你死,我活!

    就这么简单。

    这就是沙场,这就是战争的残酷。

    黄昏是个雏儿——对于这片沙场来说,他就是个婴儿,他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本能的依靠手中的长枪,尽量的不要让敌军靠近他。

    杀人?

    不存在的!

    他只想活着。

    因为他发现自己在鞑靼人面前,别说杀人,就是想砍伤对方都做不到,甚至于他连自保都难于上青天,要不是有许吟和于彦良舍命保护,他早就挂了。

    饶是如此,他也被砍了一刀。

    好在不重。

    当然,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一下纪纲和庄敬了,因为朱棣的敲打,这两人心里憋屈,可也得要命,几次危险之际,故意帮黄昏吸引了鞑靼人。

    至于出手救黄昏?

    也是不存在的。

    但是,情况渐渐起了变化:随着许吟和于彦良的卖命,随着纪纲和庄敬的举动,周围的鞑靼渐渐看出了端倪:那个骑在马上的弱鸡怕是个世家公子,要不然会有这么多人舍命保护他?

    明显就是来捞军功的世家弱鸡嘛。

    这种人好杀。

    而且这种人的头颅这可是个大军功。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嗷嗷叫着扑过来。

    许吟和于彦良很快捉襟见肘。

    黄昏陷入险境。

    此刻朱棣已经不知道杀到哪里去了。

    纪纲和庄敬自顾不暇。

    周围的士卒可不怎么管你黄昏,正好趁黄昏吸引力鞑靼人的注意力,借机杀人,对这个局面反而喜闻乐见——其实是真的喜闻乐见。

    边关士卒,没几个喜欢来捞军功的世家子弟。

    黄昏一声不吭。

    他忽然发现,陷入厮杀之后,骑在马上反而有些放不开,趁着空隙,下马,丢枪,拔剑,和于彦良、许吟三人形成一个小组。

    拼了。

    这个时候,活下来才有一切。

    ……

    ……

    一路砍杀,阿鲁台心中渐渐焦急。

    明军这士气有点怪啊。

    怎么感觉像要把这一场试探战役打成最终决战的样子,难道这里面有鬼?

    旋即心中一想,估计是分兵的两千人还没追上朱棣的中军大营,等追上中军大营后,这边得到消息,就是他们全线溃败的时候。

    坚持。

    杀!

    如今这个局面,只有杀,才能获得生存的权利。

    砍翻了几个明军士卒。

    阿鲁台趁机看了一眼前面,倏然打了个哆嗦。

    我擦。

    什么状况?!

    朱棣?!

 第二百五十三章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中)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阿鲁台和朱棣有不共戴天之仇,就是他老朱家,搞垮了我大元帝国,这等国仇岂能不报,何况此际在沙场相逢。

    狭路相逢勇者胜。

    阿鲁台终于知道明军士气宛若大决战一般高昂的缘故了。

    朱棣亲自下场厮杀。

    一般情况而言,天子御驾亲征其实都是说起来好听,大多时候躲在距离战场数十上百里外的中军大帐中,让最精锐的兵力拱卫左右,然后让最得力的武将去厮杀。

    说好听点叫御驾亲征,说难听点就是把屁股从皇宫里往前面挪了挪。

    阿鲁台以为朱棣也是这样。

    燕王时期的朱棣是身先士卒,但那时候是燕王嘛,为了在朱元璋面前挣表现,朱棣没办法,只能上前线厮杀,可他现在是天子了。

    坐拥天下的九五之尊,何等尊贵。

    哪会再冒险。

    是以阿鲁台一直以为朱棣的中军大营后撤后,朱棣也跟着撤了,做梦也没想到,竟然会在战事最炽热的地方看见大明天子。

    而且身上还挂彩了,饶是如此,手中天子剑也在一路砍翻草原儿郎。

    端的是勇猛无匹。

    这不科学。

    不过事实就在眼前,阿鲁台心中思绪电转,很快明白,朱棣中军大营的撤退,只怕是个诱敌之计,故意让自己分兵,然后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吃掉自己的步军。

    上当了!

    但是——

    上当的同时,也是机会。

    此刻朱棣身着将军甲,身边拱卫的士卒并不多——杀到此刻,都红了眼,也没几个人在意朱棣的身份,毕竟只是穿着将军盔甲,谁会想到他是大明天子。

    一般人哪知道大明天子长什么样子。

    明军不知道,鞑靼也不知道。

    是以朱棣一路砍杀之后,颇有无敌之姿,让一些本想捞军功的鞑靼士卒聪明的选择了避开这位大明猛将。

    朱棣反而极为安全。

    阿鲁台见状,恶向胆边生。

    如果……如果能够取朱棣人头,就算麾下的这只步军主力全军覆没,也是大赚特赚,只要杀了朱棣,明军就会全线崩溃。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阿鲁台决定冒险。

    虽然身边没几个鞑靼勇士,但他相信自己:阿鲁台才三十岁出头,正是精壮之年,而朱棣已过不惑,这一两年又在应天养尊处优,不论从哪方面看,和他厮杀,阿鲁台都占据着绝对优势。

    杀!

    阿鲁台一振手中弯刀,悄无声息的摸过去,想要偷袭击杀朱棣。

    沙场之上,没那么多仁义道德。

    你死,我活。

    这就是沙场的王道,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真理。

    至于那些光明正大对决的想法,在阿鲁台看来,都是匹夫之勇,不足取,不费吹灰之力的取下朱棣人头,获得这一场大胜,没准天下的局势因此改变,鞑靼趁机南下,恢复元帝国的辉煌……

    想想就热血沸腾。

    阿鲁台的手在颤抖,心脏快速跳动,血脉贲张。

    看着眼前的那个人,他仿佛看见了无比美好的未来,那一天,自己将像成吉思汗一样,成为这美好世界至高无上的可汗。

    朱棣能无数次从沙场上活着回去不是没有道理的。

    或许是天生的对危险的敏锐感触。

    阿鲁台刚靠近他身边三米之内,朱棣就猛然侧身,看着想要冲上来给自己一刀的人,愣了下,“是你,阿鲁台!”

    朱棣知道阿鲁台的长相。

    阿鲁台愣了下。

    觉得自己好歹也是元帝国太师,对面也是大明君王,偷袭不成,被发现了的话,不说两句话,似乎有点不足以彰显自己的英雄气。

    于是哈哈笑着,用蹩脚到极点的大明官话说道:“好你个朱棣,主动送上门来,今日不取你头颅,我都对不起手中宝刀。”

    朱棣也是哈哈大笑,“朕亦是此意。”

    好了。

    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