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王冠-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棣也是哈哈大笑,“朕亦是此意。”

    好了。

    场面话大家都说了,打吧。

    一个是北元太师,鞑靼的实际领导人,一个是大明天子,两个人都对自己说自己手中的刀剑有着绝对的信心,都觉得对方是个送人头的菜。

    勇悍绝伦的扑到一起。

    刀光剑影。

    两个回合之后,两人同时收起了小觑之心。

    阿鲁台暗暗吃惊,狗日的朱棣,谍报没有说话,这位大明前藩王现任君王,在沙场厮杀上真有一套,绝对的沙场老卒。

    动作简单粗暴而有效,又没有被身份拘束,该卑鄙无耻的时候也卑鄙无耻,一定也没有被英雄两个字给束缚住。

    刚才竟然还撩阴脚来了一记。

    万幸老子闪的快。

    朱棣也是吃惊不已,这个阿鲁台有点本事,手中弯刀诡异莫测,要不是自己用撩阴脚逼得他退了一下,刚才第二个回合,自己又要挂彩。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几乎是同时,两人心里都燃烧起炽烈的火焰,觉得今日大概要酣畅淋漓的缠战一番,对于久居高位的两人而言,是饿狼遇见了猎物。

    见猎心喜。

    杀。

    没有任何多余的言语,两个人继续扑上前,纠缠在一起,刀刀封喉剑剑索命,你来我往拳拳到肉,然而短时间内却又拿彼此无可奈何。

    两个都是有身份的人在一起缠战,其余小兵们倒是默契,不愿意“打扰”这对大人物之间享受沙场的美妙。

    当然,这是好听的面子话。

    实际上沙场上没有这么多讲究,明军和鞑靼士卒,其实有好几个,想要抓住机会弄死对面的人,本以为是机会,结果上去之后,徒然送了性命。

    在朱棣和阿鲁台身边接连倒下七八个鞑靼士卒和明君士卒后,其他人聪明的选择了避开。

    弩箭偷袭倒是可行。

    然而两人缠战在一起,搞不好就要射杀自己人,所以没人用弩箭。

    一时间杀了天昏地暗。

    朱棣和阿鲁台杀了个天昏地暗,这一片主战场也是如此,到处都在死人,然而没有退兵的鼓角声,大家只能继续厮杀。

    战争到了这个地步,比拼的就是双方的士气。

    比拼的就是求生欲。

    而在另外一边,双方的骑军在接连几次冲锋之后,已经很难再组织有效的阵列继续冲撞敌方步军,只能彼此继续对撞。

    当没了机动性最强的骑军威胁,步军压力大减。

    双方的步军越发放心。

    打吧。

    这个时候,谁能坚持到最后那一口气,谁就赢了。

    谁也输不起。

    因为输,就意味着自己成了别人富贵荣华的资本,这一具血肉之躯成为这旷野肥沃野草的肥料,头颅成为京观的一部分,再也无法回家。

    家……这是一个人心中最大的念想,为了这个念想,只有杀。

    杀,杀,杀。

    所有人都在杀,忘情的厮杀,麻木的厮杀。

    乌云蔽日。

    浩然天日亦不忍见人间悲剧。

 第二百五十四章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下)

    在波澜壮阔的战争面前,人命渺小如芥子。

    每一刻都在死人。

    而他们个人的死,看起来似乎无关大局,但一个个累积起来,就主宰了战争的走势——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恰好就是这一个个芥子构筑。

    阿鲁台心在下沉。

    他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对一,自己杀不死朱棣。

    按照中原那边的说辞,大明天子已过不惑,但他体内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力量,和自己厮杀了这么久,竟然丝毫没有颓败的迹象。

    反而愈战愈勇。

    阿鲁台看见了朱棣的那双眸子,充斥着热情,充斥着兴奋……或者说,充斥着疯狂!

    他是魔鬼吗?

    朱棣,你可是大明天子啊,是整个大明的主人啊,那么美好的世界你不享受,却如此享受沙场厮杀的快感,你就是个疯子。

    阿鲁台畏惧了。

    其实这种畏惧心理并不仅仅是因为朱棣的越战越勇,而是从看见朱棣开始的那一刹那,就在阿鲁台心中滋生了,但杀朱棣这个美好愿望,将他的恐惧压了下去。

    现在杀不了朱棣,这份畏惧就在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为何畏惧?

    因为阿鲁台以为朱棣在中军大营里,已经撤退了,结果却出现在主战场的步军之中,这里面只有一种意味:中军大营的撤退,是故意引诱阿鲁台分兵。

    从而在主战场,以兵力优势,以天子身先士卒带动的士气,来吃掉阿鲁台的步军。

    从兵道上来说,阿鲁台输了。

    现在的局势,骑军方面,鞑靼和明军一时之间难分高下。

    但很明显,朱棣亲自冲锋陷阵带起的士气下,主战场的步军厮杀,优势在一点点的向明军倾斜,继续下去,鞑靼真可能会打败。

    这不符合鞑靼一贯的作战风格。

    阿鲁台很快明白过来。

    不能再缠战了。

    因为不能一鼓作气打赢朱棣,那么接下来就只有一种策略:跑。

    输给朱棣……不丢脸。

    虚晃两刀,阿鲁台逼开朱棣,跳后几步,夺过一匹无人的战马,伏在马背上撤退,当然,他还没敢喊出撤退的口号。

    一者,主将败退,易伤士气,若是丧家之犬一般喊撤退,那很可能兵败如山倒,二者阿鲁台需要有人给他殿后,防止被明军猛将追杀他。

    说时迟那时快,阿鲁台退出战场后,立即下令,中军最后的步军列阵,准备掩护前方主力的撤退,同时号角吹动,发令让骑军放弃和明军骑军的厮杀,转而掩护步军的撤退。

    不得不说,阿鲁台做出了他最正确的选择。

    在这一场型的战争中,阿鲁台虽然输了,但并没有溃败,依然还有卷土重来的希望——前提是步军没有兵败如山倒。

    下一此,阿鲁台不会再愚蠢的让骑军在侧翼出击。

    他会选择用骑军打前锋。

    将鞑靼骑军的优势发挥到极点。

    ……

    ……

    什么是战争?

    以前黄昏只在书上和电视上看过,现在,他有了更深池的感触,战争就是死亡,是鲜血,抛弃所有人性,只剩下杀戮和求生欲。

    他很累。

    甚至有点绝望。

    许吟和于彦良都已受伤,刀剑起卷。

    他手中的长剑也在滴血。

    分不清是敌人的血还是自己的血。

    从始至终,都自诩读书人的黄昏,终于在榆木川触碰到他灵魂深处的黑暗:他杀了人。

    虽然只杀了一个。

    但终究是杀了人。

    求生的,让他无暇去想那个死在他剑下的那个鞑靼士卒最后时刻的那张脸,那张只有绝望和恐惧的脸,那张脸上那无神的眸子里,被灰暗弥漫。

    弥漫的灰暗里,却有一丝向往。

    对美好的向往。

    这就是战争。

    你杀的每一个人,也许他们都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都是鲜活的人。

    黄昏不知道战争还要持续多久。

    许吟和于彦良已经快要失去战斗力,两人只是在凭本能配合着出刀出剑,他们的眼神已经麻木,但他俩还记着一件事。

    保护黄昏。

    在三人的身畔,横七竖八的倒着七八具尸首。

    这是很显赫的战功。

    三个人,杀了敌方七八个,已经很厉害,像小说影视剧里那种,勇猛无匹的将军或者士卒杀如敌阵,砍瓜切菜的画面,基本上很难出现。

    都是士卒,都为了活命而战,没有谁是弱鸡。

    当然,朱棣例外。

    他毕竟是天子,是以一路杀进去,大多时候都有人保护他。

    黄昏和于彦良、许吟背对背而立,在两人身畔,还有无数人缠战在一起,亦有几个鞑靼士卒血红着眼睛要围上来。

    号角不响,无人敢退。

    唯有杀。

    黄昏只觉手中的那柄本来只有两三斤的长剑,如今已是重逾千钧。

    厮杀在即,无暇他想。

    五个鞑靼士卒围了上来,他们看上了黄昏的头颅,这是偌大的军功,而且这几人明白,对面这三人已是强弩之末。

    许吟和于彦良两人苦笑着叹气。

    大概率,是要跪了。

    关键时刻,远方的天穹上陈来沉闷的号角声,宛若呜咽,又如老父唤儿归。

    曾经跟着徐辉祖在军中混过的许吟精神大振:“鞑靼退兵了!”

    退兵!

    此时此刻,没有任何言语能表达出这两个字所蕴含的喜悦。

    即将围过来的五个鞑靼士卒互相看了一眼,二话不说,彼此配合、掩护着向后方撤去:军功要,但军令如山,号角响起那便退兵。

    黄昏和许吟、于彦良没有追击。

    他们已是强弩之末。

    不由自主的跌坐在地,看着远方在骑军掩护下撤退的鞑靼士卒,看着一泼泼箭雨将追击的大明士卒射翻在地,暗暗侥幸。

    幸亏没追,要不然就要迎接这几轮箭雨的洗礼。

    号角依然呜咽。

    榆木川的宽广大地之间,烽烟阵阵冲入天际,遍地血腥,无数残肢断剑一片狼藉,更有无数伤兵在地上翻滚……

    痛苦的惨嚎声如此沉重。

    黄昏挣扎着起身。

    看向远方。

    不见朱棣。

    但见无数大明士卒奋起余勇,无畏鞑靼骑军掩护的箭雨,在己方骑军的掩护下,开始追击鞑靼撤退的步军,欲要将之撕咬住。

    不用猜,朱棣必定身先士卒。

    刀光剑影渐渐黯淡。

    鼓角争鸣渐渐远去。

    明军大胜!

    没来由的,黄昏想起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飘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战争,原来如此残酷。

    历史,原来如此厚重。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明战歌

    许吟忽然轻声道:“穷寇莫追。”

    可惜朱棣听不见。

    黄昏愣住,“有陷阱?”

    许吟摇头,他终究跟着徐辉祖混了那么多年,身居战场之外,便有旁观者清的优势,看着远方道:“鞑靼的撤退极有章法,又有骑兵和备用步军掩护,主要去骑军的箭雨掩护,着实让人头疼,陛下率兵追杀,最多也就扩大一点战果而已。”

    鞑靼骑军的骑射,威慑力极大。

    黄昏默然不语。

    那估计要不了多久,朱棣就会返回——今日的榆木川,不会是朱棣的埋骨之处,这一次的亲征,才刚刚开始。

    环视四周,尸首遍野。

    有大明儿郎,亦有鞑靼汉子,亦还有一些重伤之人,这一战大明胜了,是以尸堆之中的大明伤兵,迎来了生机。

    而鞑靼的伤兵,等待他们的是死亡。

    冷兵器时代,胜利一方不会俘虏伤兵,只会兴奋的补上两刀砍下头颅——这可是军功,且没有那么多医疗资源给敌方伤兵。

    如何处置俘虏一贯是沙场之上的大问题。

    所以白起为何坑杀四十万降卒——不坑杀,秦国要拿多少口粮要养活他们?

    当然,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是多方面的原因。

    实际上热武器时代,也有这个现象。

    二战时期北非战场,意大利一支万人军队面对英军三千人的装甲军队,遭遇后意大利军队瞬间崩溃,没开一枪一炮,决定投降。

    英军不乐意啊,因为之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