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王冠-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键是顺天比应天好的一点在于,没有皇宫掣肘,狗儿出门方便了许多。

    赚的钱可以花了。

    狗儿已经打算在顺天府新建皇宫附近买一块地皮,然后修一个宅院,等老了,服侍不动陛下了,就出宫养老。

    这不是他的一厢情愿。

    是朱棣恩准了的。

    说起来,那块地皮的购买,还是朱棣提醒他的,所以狗儿感恩戴德。

    朱棣忽然没头没脑的问狗儿,“你觉得黄昏到底是不是明教的人?”

    狗儿吃了一惊。

    思索了一阵,“奴婢斗胆,还请陛下不要降罪,奴婢认为,黄指挥没有真正成为明教人的动机,陛下有千秋壮志,但奴婢看黄指挥,亦是有心为陛下之壮志筹谋,于家于国而言,黄指挥都不会明珠暗投。”

    朱棣挑眉,“你收了他好处?”

    狗儿急忙跪下。

    朱棣乐了,“起来起来,聊天呢,动不动就跪下,乱了兴致。”

    狗儿腹诽。

    跪下后你兴致不好,不跪下我脑袋就不好了。

    起身,“不敢欺瞒陛下,奴婢确实很喜欢黄指挥,他是个聪明人,奴婢也清楚,黄指挥和奴婢交好,不过是看重奴婢是您近侍的身份,但奴婢明白一个道理,黄指挥要做的事情,就是陛下要做的事情,是为了大明好,就从这一点,奴婢就算是被人说勾结外臣,也在所不辞。”

    狗儿很会说话。

    说得朱棣心里一阵暗爽。

    旋即暗暗叹气,“狗儿啊,你还年轻,只要你不犯错,做事伶俐着些,以后也会如三宝一样成为内侍之首,而那时候朕老了,黄昏大概也成了鼎国之柱,如果说,朕是说如果,那时候朕和黄昏会有一场烽烟,你如何自处?”

    狗儿讶然不解,但还是答道:“奴婢并不想如郑大监一般成为内侍之首,奴婢这辈子就像在陛下身边,服侍您千秋万世。”

    朱棣笑骂,“你个腌臜,还想学那君王,活个万年不成。”

    狗儿又跪下了。

    朱棣也乐不可支:“得了,起来罢,说笑呢,人啊,哪有不死的,你看历史上那些求长生的君王,有几个求来了长生,终究是要到地下去的。”

    狗儿跪伏在地,“陛下一定会万万岁的。”

    朱棣叹了口气。

    哪可能呢。

    看着校场上的孙儿朱瞻基,朱棣目光温柔,却有杀意丝缕,“你是不是很好奇,为何朕会说以后和黄昏之间有一场烽烟,其实很正常,估计黄昏也心知肚明,朕啊,终究还是要给子孙铺好大道,总不能让朱家江山,成为他黄昏的傀儡。”

    所以我朱棣死之前,你黄昏先死。

    但这不妨碍你黄昏成为我朱棣最信任的臣子。

    狗儿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哪敢说话。

    朱棣缓缓起身,“所以这一次的三司会审,关于赵曦之死和南镇抚司越权一案,朕留中不发,就是想提醒薛岩、郑赐和陈瑛,三司会审给朕往后拖,不能让黄昏去参加秋闱。”

    又道:“朕这番心思,大概只有薛岩能够体会。”

    狗儿不解了,忍不住问道:“陛下既然要重用黄昏,为何又不让他去参加科举?”

    朱棣哈哈一乐,“若是让他一二甲中第,到时候官至高处,门生遍朝堂,朕到时候怎么收拾他?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么。”

    有功名有权势,自然就能聚集读书人。

    所以可以给黄昏一个恩赐同进士,他今后的仕途巅峰也可以是鼎国之柱的重臣,但绝对不能既是鼎国之柱又是科举一甲进士。

    这对黄昏而言,会是个无比巨大的光辉点,足以让他凝聚起抗衡君王的声望和人气。

    但这并不是朱棣真正目的。

    不让黄昏参加科举,是因为他心中的一个野望:他要树立一个不科举而官至百官之首的典范,从而通过后期的种种运作,打击大明境内本就已经衰弱到极点的士族,加强皇权,远大一点来说,则是为天下寒门开辟一条更为宽广的坦途。

    这个心思没人懂。

    因为上层建筑总是固执的认为,君王天家,不过是士族的利益代言人而已,但朱棣不想这样,他要摆脱士族的影子,他要真正的掌控大明。

    其实历朝杰出的君王大多有这个想法,所以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于是到唐朝时世家衰落,饶是如此,唐朝还是出了个清河崔氏,须知有唐一朝,清河崔氏出了二十多位宰相!

    何其恐怖。

    直到宋元时期,世家才近乎绝迹。

    但士族在明朝还有一些影响力,而朱棣想做的,就是斩断黄昏和士族之间的关系,再改革科举制度,达到选人唯才。

    出身不再是天下才子走向仕途的门槛,当然,书还是要读的,但朱棣相信,黄昏会像建议组建内阁一样,拿出一套方案,让天下寒门在不依附士族的情况下,依然人人有书读。

    黄昏是朱棣选择的押注。

    所以,从不让他科举开始,然后逐步进行,最终在黄昏的辅导下,达成这个远大目标。

    狗儿自以为懂了。

    暗暗叹了口气,黄指挥啊,你命好,当初走神棍路线没被陛下一把火烧了,你命也不好,遇着了咱们的永乐大帝。

    朱棣来到校场,从马背上将朱瞻基接下来,笑眯眯的接过他手中长弓,张弓搭箭,对着五十步外的箭靶射出一箭。

    正中靶心。

    朱瞻基拍手大笑,皇爷爷好箭法。

    朱棣笑眯眯的牵着朱瞻基的手,“该休息了,练习骑马射箭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瞻基也别急,咱爷孙俩今年就在顺天过年了,有的是时间让你练。”

    狗儿跟在身后,看着这一幕,暗暗心酸。

    羡慕。

    可惜,我这辈子都享受不到这种幸福。

    朱棣忽然回头,对狗儿道:“赛哈智说将娑秋娜安置在黄昏府邸,现在状况怎么样了,你着人去一封密信,知与老大,让他给朕盯紧了,这个娑秋娜谁也别去动她!”

    娑秋娜……西域神女。

    帖木儿王族。

    是个妙人儿。

 第三百零七章 来啊互相伤害啊

    秋闱在即,还有三日。

    其实秋闱并不算什么,真正重要的还是春闱和殿试,但应天作为大明京畿,周遭辖境内读书人极多,是以应天城这场秋闱,声势浩大。

    影响也大。

    这一日,郑和回到了应天,立即找到都知监太监洪保,询问他下西洋之事准备得如何,洪保一一回报之后,郑和马不停蹄赶往苏州。

    根据目前指定的策略,船队在苏州筹备、组建,届时泛海到福建,再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先去占城……计划是这么计划的。

    但就怕计划赶不上变化。

    姚广孝也回到了应天。

    继续住在建初寺,解缙倒是聪慧,知悉姚广孝回到应天了,当日就去拜访这位太子少师,将编修全书一书做了个简单的交流。

    在解缙这位大才子眼里,哪怕他官职低,也不认为是在向姚广孝“汇报”。

    不服嘛。

    读书人相轻,谢大才子还没服过读书人,

    可惜。

    解缙没能从姚广孝口中听到陛下关于他的任何点评,颇有些失落,倒也没影响心境,等他编修完这本全书,就是大功一件。

    同日,乾清殿的朱高炽接连收到了两封顺天来的旨意。

    一封是正儿八经的旨意。

    让他从六部之中挑选一位得力人才,既要有才华能领导人,又得身体强健,还得熟稔大明境内各个地方的方言,然后着令此人前往顺天听差。

    旨意中隐晦提及,是要去寻道张三丰。

    朱高炽心知肚明。

    这事也是老朱家的心头事,总不能让朱允炆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消失了,不找到朱允炆,父皇不安心,他朱高炽三兄弟也不安心。

    关于这个人选,朱高炽生出了私心。

    他想挑一个表面是父皇心腹,其实暗地里支持自己的文臣去,毕竟这差事办成了,这位主事之人就将平步青云。

    但他又担心被父皇看破心思。

    于是此事暂且拖着。

    反正急不得。

    早一日早一月,不见得就能寻着朱允炆。

    第二份旨意是密信。

    信中提及到落难的西域王族娑秋娜,说此女身份特殊,老大你好生盯着,千万莫要让人伤了她,待朕归来,会好好安置云云……

    言辞比较晦涩。

    看起来,似乎要把娑秋娜收入后宫,但“安置”两字颇有深意,以朱高炽对父皇的了解,应该不会是简单的收入后宫。

    不利于父皇的宏图大业。

    万一以后帖木儿亡国灭亡,大明是不是会希望一个能够掌控的人去统领西域,这个人若是大明君王的妃子,西域那边难以服众。

    所以娑秋娜必须保持她神女的清白之躯。

    收到这封信后,朱高炽出了一身冷汗,急忙去坤宁宫找到母后,徐皇后看了密信后,也是出了一身冷汗。

    不知道妹夫有没有下手。

    于是急急忙忙出宫,去黄府找到三妹徐妙锦,旁敲侧击了一番,得知黄昏别说娑秋娜,就是其他妖姬都没碰过,徐皇后才放下心来,旋即又为三妹感到欢欣。

    有夫如此,此生何幸。

    能够压抑男人本能,西域妖姬环身却能坐怀不乱,这是何等的男人。

    老实说,徐皇后在黄昏身上看到了朱棣的影子。

    同样喜欢美人。

    但专情。

    难怪这两个男人会臭味相投。

    应天城拥进了很多读书人,也来了很多外地人,其中就有一些说书人,倒也是巧了,其中好几个,来自于福建那边,因为战后局势不稳,很多人离乡背土来求生。

    京畿繁华之地,卖唱说书还是很有前途。

    至少饿不死。

    这一日,朱高炽收到了两封旨意,郑和水都没来得及和一口就带着洪保去了苏州,姚广孝送走解缙之后,开始礼佛。

    这一日,应天府尹向宝正带着人调查黄府案件,隐有头绪。

    据府衙线报,在地下势力中,有人见过官府张贴出来的死在黄府中那几个人的画像之一,向宝不敢怠慢,立即带人询问。

    刚走出府衙,转过街角,发现有数人人迎面而来。

    飞鱼服,绣春刀。

    南镇抚司款式。

    为首之人向宝见过,身为京畿官员,很难不认识南北镇抚司的中高层官员,按着绣春刀满脸笑意走向向宝的人叫刘明风。

    父亲是一位伯爷。

    勋贵之家,别说在南镇抚司地位尊贵,就是在遍地高官的京畿,也算是撑得起场面的人物。

    不过在正三品的应天府尹面前,刘明风还是有点不够看。

    得他爹来才行。

    是以刘明风笑眯眯的行礼,“向府尹这是要去办案?”

    向宝嗯了声,“怎的,刘指挥在南镇抚司闲得无聊,要带几位兄弟帮我们府衙一把,那便一起去吧,今儿要去的地方,官府力量还真有些去不得。”

    地下势力聚集的地方,官府一到,作鸟兽散,很难抓到人。

    如果有锦衣卫,至少大家更安全。

    刘明风摇头,“向府尹要办的事情,我们南镇抚司可去不得,越权不说,还会被人诟病,说在包庇我们的黄指挥,不过话说回来,向府尹恐怕也去不得了,另有要事。”

    向宝一愣,你一个南镇抚司指挥,还能管得了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