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王冠-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给安南点教训,貌似山高地远,又不太好打。

    朱棣有些为难,于是借口说此事朕还需要再思忖一二,使者你还是先回国宾馆休息几日,待朕有了决议,再召见你。

    占城使臣只得告退。

    待占城使臣退下,朱棣急忙将行部尚书郭资和雒佥召见,如此这般一说,两位尚书亦是一脸头疼,暗暗责怪占城不懂事啊。

    不知道咱们大明刚打了两架么,哪有精力帮你收拾安南那边。

    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大明也不能装作没看见。

    郭资道:“微臣以为,此是藩属国之间的矛盾,按说安南骄横,我大明应戒之惩之,可太祖有训,我大明永不对安南用兵,此事着实不太好办。”

    其实有些话不太敢说。

    安南如此骄横,就是大明太祖朱元璋惯出来的。

    雒佥亦颔首,“虽如此说,但也不能寒了其他藩属国的心,微臣以为,当派一位重臣,持陛下手诏,重斥胡汉苍,强烈谴责他的错误行径。”

    现在对安南的策略,也只有学太祖的“强烈谴责”了。

    话说,大明臣子的天朝上国思想很严重。

    竟直呼安南国王的名讳。

    场上的朱棣和郭资两人,竟然丝毫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妥——想来也是,胡汉苍要是见着了朱棣,也得自称一声“臣”。

    既然都是臣,雒佥作为天朝上国的二品尚书,唤不得你胡汉苍的名讳了?

    朱棣闻言颇为为难,“前些日子,在让黄昏回应天的时候,我已经让他知会老大,组建使团去安南,先前因三司会审耽误了,后来三司会审结束,我又口谕老大催了他,只怕此刻使团已经在路上。”

    郭资急忙道:“如此,请陛下下旨,着驿站快马加急,等同军情传递等级,务必使团在出我大明疆域之前拦截住,重新选人使团人选。”

    朱棣颔首,“此事可行,那换谁去?”

    雒佥和郭资面面相觑。

    他俩一个行部尚书,对如今顺天那边的官场,已经陌生了些,让谁去两人真还没建言,不过陛下既然问了,总得推举点人,于是雒佥道:“此人,当有我大明读书人的洋洋风华,也得有我大明雄师的虎啸之风,是以应以位居高位的文武并重的臣子,微臣有一人选。”

    朱棣眼睛一亮,“何人?”

    雒佥道:“如今还在福建的徐辉祖,此人身份尊贵,既是魏国公之后,又是一员儒将,福建大田之战,威名赫赫,可担此任。”

    郭资又道:“在此之外,尚需一位真正的读书人,以备出使之时,可雄辩安南之众臣。此人须才华等身,且有显赫过往,当然,徐辉祖和此人,都只是代表我大明,真正威慑安南的,还是得陛下的手诏!”

    朱棣眼睛一亮,“朕有两个人选,一者是六首第一的三元状元黄观,二者是那赋闲呆在鸡笼山国子监附近的高贤宁,两位卿家以为谁最合适?”

    郭资和雒佥对视了一眼,暗暗一笑,咱们这位陛下还是腹黑啊。

    徐辉祖,反对他的。

    黄观,也反对他的。

    高贤宁嘛,当初那封《周王辅成王论》,把咱们的陛下骂个狗血淋头。

    万一安南这条疯狗的绳子拴不住了,使团就会全军覆没,这三人出使安南而死在那边的话,陛下想必一点也不伤心。

    不过这种可能微乎其微,实际上郭资和雒佥非常崇拜高贤宁和黄观,知道这是两人戴罪立功的千古良机,差事办得好了,便可重启仕途风帆。

    于是同声道:“可两者同去。”

    朱棣点头,“善。”

    不过显然并没有完,压低声音,“出使安南,朕另有算计,所以仅这些人还不够稳妥,两位爱卿,你们觉得在使团中加一个南镇抚司指挥黄昏如何?”

    郭资和雒佥不明所以,“他南镇抚司的去干嘛?”

    朱棣摸了摸唇角胡须,觉得没要瞒着两位行部尚书的必要,笑道:“之前使团出使安南,就是我和黄昏两人的意思,真正目的是去安南找一门神器的生产工艺,现在发生了这种事,我觉得不需要找了,可以让使团直接去找胡汉苍索要,但一个徐辉祖加上高贤宁和黄观,朕觉得这三人都太正统了,怕不是应付不了胡汉苍的歪门邪道,所以我想让黄昏也去,这货最是擅长提前落子然后后发制人。”

    郭资和雒佥两人一听,还有这曲折。

    况且多一个黄昏,和两位行部尚书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哪有意见。

    于是朱棣拟旨两封。

    一封给应天朝堂,让朱高炽准备此事,将高贤宁加入使团。

    一封送递福建,徐辉祖和黄观从福建出发,赶往广西和使团汇合。

    还有一封密信,给黄昏,语气极其亲近,说黄爱卿啊,三司会审后你明证清白,朕深感欣慰,大明有如此肱骨之臣,实乃万民之福,然你我先前商议关于神机营一事,因近来安南不太温顺,若是一般人出使,朕不放心,你是朕的心腹良臣,要不你就跟着你家大舅哥走一趟安南吧,也不必偷偷摸摸的找那门神器的工艺制作方式了,直接找胡汉苍索要,这一次出使安南,但有需求,不论是钱财还是人手,老大都会满足你,且使团表面以你大舅哥为尊,实则你为核心,可任意差遣。

    又说锦绣山河,我绘之,爱卿添墨,愿勿负我望。

 第三百二十八章 重责在身

    黄昏读完这封密信,终于明白朱高炽为何会有幸灾乐祸的心思了。

    感情自己要出使安南那鸟不拉屎的地方。

    而且还有灭团的风险。

    在外人看来,这确实是个苦差事,若是胡汉苍居心叵测,没准出使安南的使团就和之前出使鞑靼的使团一样,有去无回。

    搞不好就要在安南学那苏武牧羊。

    安南那边的状况,应该不至于被自己影响,按照历史资料来看,安南现在的国王是胡汉苍,真正掌权的叫胡一元,是胡汉苍的老子。

    胡一元本名黎季犛(liao都是二声),也叫胡季犛,后来篡国,改名胡一元。

    关于这个人,知道大明初期历史资料的人不会陌生。

    黄昏也知悉。

    根据《大越史记全书》的记载,胡季犛的祖先名叫胡兴逸,系中国浙江人,在五代后汉时期前来安南,,胡兴逸的十二代孙胡廉迁居清化的大吏乡,做了宣尉黎训义子,从此改姓黎,胡季犛是胡廉的第四世孙,也就是胡兴逸的第十六世孙。

    胡季犛是外戚,两位姑母分别是明慈皇后和惇慈皇后,都嫁给了安南陈明宗,因为外戚的缘故,胡季犛在朝中逐渐竖立自己的党羽,掌握了陈朝的大权。

    1400年(胡圣元元年),胡季犛索性把安南的陈氏王族杀了个干净,又在他的安排下,群臣联名上表建议胡季犛称帝。

    胡季犛最初假装推辞,后来接受了群臣的建议,废陈少帝自立,改元圣元,胡季犛恢复祖先的胡姓,自称是虞舜、胡公满后裔,乃立国号为大虞。

    胡季犛虽然篡夺了皇位,但遭到了陈朝遗臣的一致反对,在强大的压力下,胡季犛不得不在同年底传位子胡汉苍(由陈朝宗室徽宁公主所生),自己则以太上皇的身份掌握实权。

    1403年(胡绍成三年,明永乐元年),明朝靖难之变后,胡汉苍向明成祖上表,自称陈朝皇室绝灭,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为皇帝,请求册封。

    明成祖朱棣让杨渤前往安南调查之后,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1407年(胡开大四年,明永乐五年),明朝吞并安南,灭亡胡朝,胡季犛父子被俘,同众多胡朝的文臣武将一起被押送应天。

    这也就是在安南。

    如果将胡季犛放在中原王朝来,大概就相当于董卓曹操那个角色。

    可惜的是他遇着了朱棣。

    尽管有祖之训“永不征安南”,但胡季犛实在是太作死,打打占城抢点钱粮也就罢了,连大明的疆域也敢侵吞。

    雄心壮志要超越老爹的朱棣能忍?

    所以最终灭了他。

    但这事还有两三年。

    黄昏揣摩了一番,按照历史轨迹来看,这一次出使安南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再按照历史资料来看,安南陈朝的臣子裴伯应该快到大明了,陈朝最后一个血脉陈天平辗转澜沧王国后也会逃到大明。

    出使的事情还得拖一下。

    得这两人到了大明控诉胡季犛父子的罪行后,再看朱棣怎么发落。

    合上密信,对朱高炽道:“这事不急,殿下你回一封信给陛下,就说我近期身体染恙,无法出使,请陛下给微臣休养些时日。”

    朱高炽口瞪目呆,“你是当着我的面来欺君?”

    你哪有一点染恙的迹象。

    黄昏面色凝重,“这事恐怕没有殿下想的那么简单——”戛然而止,忽然发现,这事不用拖,自己只管出使安南就是。

    因为自己知道裴伯和陈天平到大明后朱棣的反应。

    按照朱棣的反应,到了安南那边进行操作就是,这样没准还能在春节前返回大明,若是拖一下,春节就得在安南度过了。

    于是摇头道:“微臣这就准备出使诸事。”

    朱高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这有一出没一出的,到底想干什么。

    黄昏也不解释,道:“虽然陛下改了使团人选,主使之人变成了徐辉祖,副使是黄观和高贤宁,但礼部、兵部和工部的人我还是得见一下,这一次出使的重中之重,并不是针对安南,还是那门神机火器的制作工艺。”

    朱高炽颔首,“善。”

    于是朱高炽将礼部、工部、兵部出使的人全部召来乾清殿,看着济济一堂的人才,朱高炽简短说了几句,交代了父皇改变使团人选的旨意,然后让黄昏发言。

    黄昏咳嗽一声,“诸位大概不明白,为何忽然出使人变了,尤其是礼部谢郎中,你本该是正使,现在却成了普通使臣,心里大抵会不惬意,但这事确实比较麻烦,安南的局势远比你们想想的复杂,也许你们还不知道,安南现在掌权的胡季犛父子其实是篡国,所以这一次去安南,凶险万分,稍有不慎,我们就可能回不来故土,但是——”

    事情往往有一个但是。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大明刚经战事,不论安南那边局势如何,我们都要分清楚此次出使安南的主次,关于安南的内务,以及安南侵占占城、广西等地的事情,都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从安南得到一门工艺,所以此次出使人中,兵部和工部的人占了一大半,诸位大概还不知道我们要得到的那门工艺有何重要,我说一点罢,只要得到了这门工艺,再经过我的改进,未来陛下亲征漠北,草原骑军将不再是我大明雄师的威胁!”

    说到这里笑了笑,“所以为了得到这门工艺,此次出使,代价再大也在所不辞!”

    众人脸色大变,议论纷纷。

    黄昏没有辩解。

    看向工部和兵部的人,“你们工部和兵部,将承载陛下的千秋宏图,也将承载大明的万世辉煌,这一次出使安南,哪怕是殚精竭虑,你们也要想办法将那门工艺完全掌控,至于如何让胡汉苍和胡季犛交出这门工艺,那就是我和徐辉祖、黄观、高贤宁的事情。”

    工部一位叫洪继来的军器监主事道:“敢问黄指挥,究竟是一门何等工艺,值得如此大费周章,连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