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王冠-第3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亦失哈和郑和两人,地位低了?

    但那些事情就不说了,亦失哈在奴儿干那边干得风生水起,郑和率领无敌舰队在西洋途中,交趾纳入大明版图,都是好事。

    但你让高贤宁担任交趾布政使,这就相当于把大家都可以分享的蛋糕,变成了陛下和黄昏两个人独享的碗中肉。

    朝野岂不沸腾。

    反对声最强烈的,当属太子和汉王、赵王。

    汉王和赵王的反对,朱棣在意料之中。

    但他真心没料到,反对态度最坚决的竟然是他以为会大力赞成的太子,所以朱高炽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太子,真心迷惑了。

    朱高炽跪了个满头大汗,悄悄抬眼看了一眼父皇,发现父皇还在神游天外,于是忍不住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儿臣恳请父皇收回任命高贤宁为交趾布政使的成命!”

    朱棣倏然醒悟,看了一眼太子,不解的道:“太子你为何要反对?”

    也是喟叹。

    朝堂之上,果然没有朋友,只有利益。

    不用想,黄昏用高贤宁这一着棋,估计在某些方面触及到太子的利益了,想来也是,支持太子的都是文臣,而交趾布政使注定也会是一位文臣。

    估摸着太子是想让他的人去交趾。

 第五百五十二章 为天下亿万百姓保一个平安

    朱高炽抬首,“父皇,满朝臣工都在反对此事啊!”

    这很直白。

    而且僭越。

    你这是在说满堂臣子怀疑朱棣的圣意,往大了说,你这是在讽刺当今天子是庸君——被满朝臣子反对的政令,岂是明政。

    朱棣果然大怒,倒不是怒朱高炽话里的意思,他早就意料到了这种局面。

    他是怒朱高炽的用意!

    满朝臣工?

    老子总算知道你这个太子跳得最欢的原因了,感情是要借机拉拢朝臣,好为你登基做准备是吧,你是想当唐太宗么!

    等等——

    朱棣猛然想到一个可能,难道这是黄昏和太子的谋略。

    在让高贤宁出任交趾布政使这件事上,自己其实还是有很多顾略,而黄昏来努力说服之后,满朝臣工一反对,太子再起表率作用,万一自己真的改了这个成命,太子便可得人望!

    这就是太子和黄昏的目的。

    至于高贤宁能否当上交趾布政使,恐怕黄昏并不是很在意,至少当下不是很在意,因为就算没有高贤宁,去担任交趾布政使的也会是文臣,而文臣支持太子,太子如果和黄昏是一路货色,那谁去交趾都一样,反正黄昏都是获益者。

    深呼吸一口气,将怒意压下。

    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朱棣的素养层次自然更高。

    淡然道:“他们反对,朕能理解,毕竟高贤宁之前是白身一个,还写过《周公辅成王论》,让朕很是难堪,但正是如此,才要起用高贤宁,告诉天下,朕的靖难登基是正确的,不见最初反对朕的高贤宁都归心了!”

    朱高炽沉默了许久,才抬头直视朱棣,“父皇,儿臣知道您的苦心,可高贤宁何处不可用,为何要用在交趾,父皇您真的没想过这里面的隐患吗?”

    朱棣愣住。

    隐患?

    老子怎么可能没想过,隐患就是在高贤宁的经营下,你这个逆子和黄昏勾结在一起学那唐太宗抢你老子的皇位。

    成功了你们固然好,失败了交趾就是你们的退路。

    老子怎么没想过!

    老子不仅想到了,还要放手让你们做,让你们自取灭亡!

    你老子我可是朱棣!

    朱高炽一见朱棣的神态,就知道父皇想的隐患和自己想的隐患不一样,当然,其实都是同一个事:所以朱高炽才不得不出来反对。

    而且必须反对。

    哪怕是为此被父皇关禁闭在东宫,朱高炽也要反对。

    无他。

    若是不反对,他这个太子大概率是坐不了多久的,所以在父皇宣布用高贤宁为交趾布政使的时候,杨士奇和杨溥两个人都大喊黄昏误了殿下!

    真的误了?

    肯定误了。

    朱高炽虽然臃肿,卖相不好,不代表他智商不够,稍稍和三杨在一起商议一番,也能想明白这里面的曲曲折折。

    尽管朱高炽不知道朱高煦迎驾时哭诉了什么。

    也不知道胡一元说了什么——史官记录的东西,别说他一个太子了,就是朱棣都不能去翻看,要不然史记工作的公正性得不到保证。

    当然,这其实有点尴尬。

    在唐以前,国家君王都恪守这个规矩,但是有个千古一帝破坏了这个规矩。

    唐太宗李世民。

    所以玄武门之变的真正内情如何,李渊又是如何退位的,只有鬼才知道真相了,后人看见的是李世民想让后人看见的内容,绝对和事实真相有出入。

    唐太宗都这么干了,他以后的君王也幡然醒悟。

    对啊,老子是天子啊。

    看个史记怎么了,改个史记又怎么了?

    坐下坐下,这都是正常操作嘛。

    朱高炽看不见听不到,不代表想不到,所以他今日来了,此刻急忙道:“儿臣知道黄昏,有功于大明社稷,儿臣也相信黄昏在父皇的掌控下,必将让父皇的大明有一个全新的飞跃,儿臣甚至也感激黄昏,没有他和父皇,儿臣今日没资格跪在这里,但是——”

    好话先说在前面。

    果然,朱棣闻言,脸色稍霁。

    朱高炽继续道:“但是父皇,您没觉得,您对黄昏的信任,已经超越了寻常天子对臣子的信任了吗,哪怕是唐太宗,也不会如此信任魏征之流啊。”

    朱棣忍不住笑了,冷笑,“太子,这不正是您希望看见的局面?”

    朱高炽顿时又是大汗淋漓,“儿臣不敢,黄昏是父皇的臣子,儿臣从不奢望他会为儿臣做事,儿臣希望的黄昏为父皇谋天下,为百姓谋福祉。”

    这话确实有水平。

    朱棣暗暗叹气,有一说一,如果不是因为老大这身体,他确实是最好的守成君王人选,叹气之余,朱棣又有些愧疚。

    暗想着哪有整日去想亲儿子早死的父亲啊!

    朱棣确实在担心这个问题。

    在立储人选上的纠结犹豫,不仅仅是守成和开疆拓土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对儿子的喜好程度,朱棣还考虑一个事:大儿子身体不好,他若是储君,万一自己哪天死在沙场,大儿子登基没多久又挂了,那么就该是皇孙登基。

    可朱瞻基还小。

    到时候大明朝堂是个什么局面?

    届时成为皇太后的太子妃张氏垂帘听政?或者是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揭竿而起反了,然后大明陷入内乱元气大伤,实力衰减之下还压得住漠北?

    大明会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朱棣确实担心此事。

    但盐官镇一事,尤其是黄昏早些的一个手笔,让朱棣这份担心小了许多——那就是内阁的建立,只要内阁运作良好,就是幼帝登基,大明这个帝国也有实力去耐心的等幼帝历练长大!

    于是颔首道:“如此最好。”

    你能看清楚朕的底线,也不枉费我将里立为太子的一片苦心。

    朱高炽却道:“但却也有不好之处,父皇,哪怕您会因为儿臣接下来的一番话认为儿臣的书读进了狗肚子,也请容许儿臣说一句肺腑之言,您实在太信任黄昏了,儿臣担忧却惶恐啊,不是儿臣妄自菲薄,黄昏此子的能力,当今世间,也唯有父皇能震慑住他,若是父皇任由黄昏如此不断的高升,不断的落子,注定有一天,他会成为我大明的隐患啊!”

    肺腑之言。

    这才是朱高炽担心的隐患。

    在说这番话时,他是太子,是大明未来的储君,不再和黄昏有丝毫利益关系,这一刻,他站在了储君的位置,放弃了一个人该具有的关于感恩的人性。

    他看的是整个天下。

    朱高炽,终究是一个为国之人,为了家国,他甚至愿意在这里做一个以怨报德的小人。

    因为他是太子。

    他要为大明朝堂保一个稳定,为天下亿万百姓保一个平安!

 第五百五十三章 可为圣人乎

    朱棣大为震动。

    为什么?

    太子明明是因为黄昏在盐官镇的布局才成为太子,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太子都应该是最感激黄昏的那个人。

    而且太子也应该明白,黄昏虽然没有主动和他走得很近,但绝对是支持他的。

    黄昏的支持,应该是不计回报。

    但你朱高炽是读书人啊,不要把别人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别人改变了你的人生,那你就应该滴水之恩涌泉以报。

    然而太子没有。

    也许有。

    但在这件事上没有!

    太子将他自己的个人感情和道德抛在一边,选择了进谏。

    他难道不怕这件事传出去,会寒凉拥护者的人心吗?

    朱棣感触万千。

    不论高贤宁出任交趾布政使一事最后结局到底如何,他至少在此刻,认可了太子,也认为这样的太子,当得起他想要的继位者形象。

    就算这件事最后被揭露出是太子和黄昏的联手布局,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就冲太子先前那一番诚挚的肺腑之言,朱棣也认了。

    太子有此心,自然最好。

    继位者嘛,你总要给他犯错的机会,让他在犯错中不断成长,直到如自己这般,成为顶天立地的君王——靖难之战,自己也犯过错。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犯错后不自省。

    想到这朱棣忽然心生一计。

    高贤宁用定了!

    就算交趾是黄昏的最后退路,我朱棣既然知道了,那就不再是他的退路,而老大今日来反对,一则是担忧黄昏坐大影响家国,二则是在自己面前划清和黄昏的界限。

    事情说开了就好。

    在朱棣心中,只要太子今后不犯大错,这东宫他大可住得。

    不过朱棣明显自以为是了。

    殊不知人言可畏。

    何况还有汉王和赵王两个搅屎棍。

    起身,从书桌后走到朱高炽前面,弯腰扶起大汗淋漓颤颤巍巍的太子,真情流露的说了句:“汝之苦心,朕悉之。”

    太子第一次被朱棣亲手扶起。

    脸色涨红。

    眸子红了,然后鼻头发酸。

    欲言。

    被朱棣挥手打断,朱棣回到椅子上坐下,轻声道:“高贤宁出任交趾布政使一事不容更改,朕有朕的考量,因为朕真的很想看看,在黄昏的辅佐下,大明这片江山会发生何等天翻地覆的变化,远的不说,但说近的,太子你没发现,近来京畿的黑夜,已经不是那么漆黑了吗?”

    很亮。

    若是夜幕初临走在权贵富贾云集的街头,你发现大大小小的府邸都亮若白昼,甚至连大门前也安装了光明神器!

    大明京畿,已有盛唐贞观的长安之歌。

    看见太子还欲再说。

    朱棣知道他还是不放心黄昏的坐大和不断的落子,笑道:“无妨,太子你且记住,朕要打安南,那便打了,朕还要打漠北,为你和朕的孙儿等后人,至少谋求一个百年太平,黄昏没出现之前,朕登基之后,想的要打得漠北五十年内无力南下,但是现在,朕的打算,最好的一面,漠北如安南一样,纳入大明疆域,最差,也要阉割漠北百年之久!”

    说这话的时候,朱棣神采飞扬,宛若仙人。

    朱高炽也还是个年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