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王冠-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没在意。

    只道是支持建文帝的臣子怕被朱棣清算,提前送家人离开,可天下之大,皆已是永乐大帝朱棣的囊中之物,他们又能逃到哪里去。

    一路斜插南下直奔安庆,无风无雨也无晴。

    倒是有件趣事。

    在进入和州时,守城兵丁盘查路引,发现黄昏路引上的户籍资料显示十三岁,但身高已有五六尺,略微问了两句,心照不宣的笑笑。

    放行。

    大家都懂。

    世间还是善良的人多,今日放行一人,也许就是救一人。

    三日后进入安庆城。

    问了路,黄昏将老车夫留在城内,独自一人出了城,直奔和安庆毗邻的贵池县,去往翠屏山下,据成书于宋太宗年间的《太平寰宇记》所述,贵池县翠屏山外有六孤石,生於江中,谓之罗刹矶。

    倒是好找。

    此处江水湍急,黄昏逆流而上,在一处水面平缓的小镇外,发现有一座渡口,于是租了艘船,整日里守在渡口码头。

    黄昏不知道黄观长什么样子。

    但过了安庆后,黄观会给其妻翁氏招魂,此处江水平缓,最是合适。

    黄昏没算错。

    在他抵达后的第三天,黄观出现了。

    江面上,一叶扁舟缓缓顺流而下,舟头有人负手而立,身着大明官服,纵是隔着江面,黄昏也能感觉儒雅之气扑面而来。

    不愧大三元才子,自带气场。

    正欲起身,让船家撑船去往江中,身后却忽然传来娇俏如黄鹂的声音,“黄昏,你从应天出城一路匆忙南下,到此处后又守候三日,原来为了见你叔父?可大势已去,如之奈何。”

    船轻微一沉。

    有幽香浸鼻。

    黄昏回头,发现登船的是个女子,身姿姣姣,头戴斗笠白纱遮面。

    记了起来。

    是当日出应天城时在折柳亭外看见的那个女子,当时还觉得她可疑来着,现在看来,她认识自己,又认识黄观,应是朝中支持建文帝的臣子家眷。

    笑着道:“你是谁?”

    女子略微讶然,“你不记得我了?”

    黄昏干笑两声,可能大明王朝的黄昏记得,但二十一世纪的八零后大叔黄昏可不记得你,道:“抱歉,被水溺了一场,记忆有些迷糊。”

    女子点头,“你叔母的事情我已知晓,女子投水殉国,大义可敬可佩。”

    黄昏心里嘀咕。

    别瞎扯这些没用的,倒是赶紧交代你是谁。

    万一是朱棣的密探呢。

    女子又道:“你叔父在应天府当差,朱棣反叛之后,因朝事之故,我兄长与你叔父多有交集,你我见过数面,你还叫我锦姐姐来着,记不起来了?”

    黄昏当然记不起来。

    关于这具身体主人的记忆,他一丁点都没得到。

    女子无奈,“我姓徐。”

    黄昏哦了一声,圆滑的道:“原来是锦姐姐啊——”

    猛然住口。

    哎哟。

    卧槽!

    苍了个天。

    姓徐,名字里有个锦字,其兄长又是朝中能和右侍中黄观商议政事的人物,这女子的身份已经呼之欲出,只可能是那个人!

    徐妙锦。

 第六章 迂腐的三元状元

    徐妙锦留在史书里的资料不多,颇有传奇色彩。

    她是徐达第三女。

    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是朱棣的老婆,即将要母仪天下的徐皇后,另一个是代王朱桂的王妃。

    长兄徐辉祖,靖难之役中让朱棣吃尽了苦头。

    还有个兄长徐增寿,因为支持燕王,今年被建文帝杀了。

    徐妙锦和徐辉祖一样,也支持建文帝。

    难怪要跑。

    朱棣登基后会清算徐家,徐辉祖被软禁,徐妙锦若是不跑,大概率要被强行纳入宫中——这还是有徐皇后说情。

    当然,没有徐皇后说情,也是这个下场。

    徐妙锦之所以青史留名,不是因为她身为徐达女儿的身份,而是因为长得漂亮,长得漂亮也就罢了,还驻颜有术。

    驻颜有术也行,偏生她不愿意嫁给朱棣。

    徐皇后死后,朱棣一见皇后没了,这也不是个事啊,庞大后宫没有主母可不行,他身为大明集团董事长,找个皇后还不是一句话的简单事情。

    大明天下,千万妙龄少女随他选。

    要不然当皇帝干嘛。

    皇帝一生,干得最多的事情,似乎只有干了。

    可朱棣偏生看上了已经二十八岁的徐妙锦,由此可见徐妙锦之容颜,虽然史书没有资料记载,但想来配得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

    朱棣打算立徐妙锦为皇后,可惜碰了钉子。

    徐妙锦不嫁。

    三辞皇后之聘。

    最后被朱棣逼得没法,不得不带发出家,在北京城里青灯古佛了却余生。

    被发了好人卡的朱棣也是尴尬。

    么得面子啊!

    索性不再立皇后,当然,作为皇帝,少个皇后名分的妻子而已,宫中女人还是多如牛毛,话说回来,朱棣倒真没过度沉溺美色。

    这货是钢铁直男,喜欢打仗,特别喜欢的那种。

    黄昏心里的情绪无比复杂,比看见解缙、胡广、王艮时还要复杂。

    男人本性嘛。

    女名人总比男名人更有魅力些。

    默默算了一下。

    徐皇后是永乐六年死的,那么站在自己面前的徐妙锦,才二十二岁?

    嗯,比自己大。

    不对。

    是比“黄昏”大,比自己小。

    话说回来,就算是四十岁的徐妙锦,我也想要,何况才二十二,女大三抱金砖,现在的徐妙锦比自己大六岁左右。

    抱两块金砖。

    黄昏也就心里过过瘾,哪敢真奢望,毕竟她被朱棣惦念着呢。

    和未来老板抢女人……

    关键是这个老板杀起人来一点也不手软。

    有风险。

    眼光落在长裙遮掩下的姣姣长腿上,黄昏又骚动了,要不……

    先下手为强,抢一下试试?

    徐妙锦哪知黄昏此刻在想什么,轻声道:“在应天城外的折柳亭里,我和长兄就看见你了,想着你可能会被朱棣的人逮住,所以我一直跟着,等下见过黄观,我会继续……远游。”

    躲避朱棣这种话不好意思说。

    黄昏恍然。

    也不揭破她那点小心思,回头对道:“船家——”

    戛然而止。

    船家跑了。

    不跑才是怪事,这少年和神秘女子一口一个朱棣,安庆距离应天不远,傻子也知道这两人有事,我们这些小员工有口饭吃就好,管他谁当董事长。

    黄昏讪讪的回头苦笑,“跑了。”

    徐妙锦嗯了声,“没事,许吟在岸上,他不会让船家乱说话的。”

    许吟是那佩剑的年轻马夫。

    撑船是个问题,不过身为八零后农村人,老家又有条小河,黄昏恰好会那么一点,看得徐妙锦啧啧称奇,“黄观说你读书甚有其家风,不曾想还会撑船。”

    读书人……谁去做这些下九流的事。

    黄昏笑而不语。

    船至江心。

    黄观已在挥洒黄纸招魂。

    黄昏犹豫了下,还是按耐住内心的不适应,大声喊道:“叔父。”

    必须接受身份融入这段历史。

    黄观讶然,看见撑船而来的黄昏,又看见船上的徐妙锦,停下手中动作,眼眸有些发红,“昏儿,你还活着?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

    以为这孩子和妻子翁氏一起投水了。

    登船。

    黄昏有些不清楚大明的礼节,按照记忆里的历史知识作了个揖,倒是没什么差池,徐妙锦也和黄观见礼,叹道:“黄侍中这是要往何处去?”

    黄观沉默不语。

    黄昏知道他想干什么,招魂之后,于罗刹矶水流湍急处投水殉国。

    一念及此,顿生敬佩之心。

    轻声道:“叔父之心,上天感之,今后亦将青史留名,成为千万读书人的表率。叔父您科举三元,其后仕途家国朝堂,侄儿想问叔父一句,您是为何而读书?”

    黄观闻言,唯有泪流。

    徐妙锦见状亦勾起心中忧郁,望着滚滚江水东逝去,忍不住轻叹一口气,默默发呆。

    气氛瞬间悲凉。

    黄昏见状暗道不好。

    别没劝住黄观,连徐妙锦也投河自尽,这才是罪过。

    心思电转,道:“偏安一隅的宋王朝,有个叫辛弃疾的词人说过,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叔父想必也欲如此罢?”

    黄观拍了拍黄昏肩头,“昏儿,你还是早做打算,先别回老家,暂且藏匿身份远遁,朱棣不会放过我们一家。”

    死志已定。

    黄昏急了,你倒是让我把话说完,大声道:“侄儿对此不敢苟同,今日来见叔父,就想问一句叔父,您读书是为了天下社稷,还是为了坐在应天紫禁城皇椅上的那个人,叔父读书一生,难道就是为了货与帝王家?”

    黄观怔住。

    这些道理他不是不懂,只不过被君为臣纲的儒家思想给束缚住了。

    徐妙锦也愣住。

    略微有些奇怪,总觉得眼前的黄昏和以前见过的黄昏有些不一样,说话极为成熟,行为稳重如而立之人,让人没来由的觉得可靠。

    黄昏打铁趁热,“我知叔父之心,应天城破,陛下驾崩,重器易位,身为臣子,岂能苟活,便于这滚滚江水中见陛下,以厉鬼阴魂向那朱棣索命!”

    黄观叹道,“昏儿既已知叔父之心,就休要再言。”

    确实迂腐。

    徐妙锦闻言吃了一惊,黄观竟也欲殉国,而黄昏上船就知道了,他是如何看出来的,须知自己可一点也没看出。

    难道……

    他早就料到,所以才会从应天城逃出来见黄观?

    黄昏头疼万分。

    想要靠口舌之利说服一位读书人,而且这位读书人三元状元,何其艰难。

    唯有出绝招了。

 第七章 再次重申我真的是穿越者

    深呼吸一口气,大声道:“叔父一死,自己倒是快哉了事,可天下百姓怎么办,您读书一生,不就是为了以满腹才华,为社稷百姓谋福利吗?”

    这是面子话。

    实际上古代的读书人,大多还是为了货与帝王家。

    像范文正公那样的读书人有。

    不多。

    黄观这位读书人,气节足以名垂青史,也不可否认,黄观、王艮之流的内心深处,读书初衷不是简单的货与帝王家,必然有为天下社稷之心。

    不过受儒家思想束缚,最后走上了这条无奈的道路。

    黄观唯有一笑。

    满是苦涩。

    望着远空江水尽头,颓废叹气,“朱棣已成应天新主,我黄观纵有满身才华,又有何用,与其苟活被他羞辱,不如一死守志。”

    黄昏暗想,朱棣登基不过是这座天下换了个吃干饭的主人而已。

    心里这么想,话不能这么说。

    这是蔑视皇权,与君为臣纲的儒家思想背道而驰,易遭到黄观训斥。

    道:“叔父,可知我为何知道您会来这里?”

    黄观本能问道:“为何?”

    徐妙锦闻言也有些奇怪,黄昏出了应天城后,一路直奔安庆,又马不停蹄来到此处,途中不作任何停留,确实是一早就知道黄观会在此处的表现。

    黄昏笑道:“很简单,因为我是穿越者。”

    黄观,“穿越者?”

    徐妙锦茫然。

    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