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王冠-第4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刚刚才被罢官了武职!

    而且消息灵通的人还知道,随着陛下在北方的边军调发,独石关那边呼声很高,要找人为去年榆木川牺牲的将士给个说法。

    这个人当然是黄昏。

    责都还没处罚,陛下却在应天这边给黄昏赐予丹书铁劵,怕不是要乱军心!

    是以大朝会上群情沸腾。

    别说王宁这些人了,就是朱高炽和三杨都站出来说陛下此举不符祖制,且此举极有可能挫伤边军军心,还请陛下收回成命什么的。

    知道事情真相的吴溥只是淡淡的看热闹,李景隆则有些忧心。

    朱棣早就知道会有今天这一幕。

    也做了准备。

    而早就在殿外候着的黄昏穿着从仕郎的朝服,昂首阔步进来,很是意气风华。

    老子拿个丹书铁劵你们就闹成这狗屎样子,有本事你们弄个罐头出来,老子就把丹书铁劵让给你们,没本事就别哔哔。

    可惜这些话只能闷在心里。

    朱棣待黄昏行礼之后,扫视众人一眼,“众卿都觉得此事不妥,那么朕今日就来告诉大家,为何黄昏能够得赐丹书铁劵!”

    众人看着殿中那一桶方便面面饼莫名其妙。

    隐然猜到了。

    这个面饼大概就是黄昏得到丹书铁劵的原因,可什么样的面饼能有这么的功劳,这能比得上打仗杀个几千敌军?

    绝对不可能!

    ———————

    注1:之前写《宋仕妖娆》的时候,习惯了大朝会在大庆殿,所以前面一些章节都写的大庆殿,明朝的大朝会实际上是在奉天殿,但是错误都在章节里,过了修改时间,没办法修改,请见谅,话说,竟然没一个人提醒我,你们弱爆了,哈哈哈哈。

 第六百九十章 满堂文武一人一碗方便面

    朱棣扫视朝臣。

    虽然有部分武将已经被他用各种军事名义调去了北方,不过泱泱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官员,奉天殿内,朝臣两分,从姚广孝李景隆六部尚书五军都督府一直到殿门,再一直到奉天殿外的广场,群英璀璨皆为麾下臣子。

    朱棣油然而生豪情,想起了那句话: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率土之人莫非王臣。

    但还不够。

    远远不够。

    站立在朝班中的人,不仅仅只有我大明疆域内的臣子,还应该有交趾、八百大甸、吴哥、鞑靼、瓦剌、兀良哈、亦力把里……乃至于遥远的西洋诸国王侯!

    交趾已在版图之内。

    接下来……是漠北!

    想到这,朱棣深呼吸一口气,深沉的道:“在此之前,朕要宣布一件事,明日,朕会出发去往顺天,择日率领我大明雄师出关,以天朝上国王霸之锋芒,平定北方久远之顽疾,欲远迈汉唐之雄风,众位卿家,可有何等建言。”

    这话说的很绝对。

    是问你们有什么建言,而不是问你们同意不同意,言下之意,出征漠北已成定局,你们若是眼睛明亮脑子清醒,就不要在这件事上冒杂音了。

    朕不得听。

    朕不仅不听,反对的人朕还会给你们小鞋子穿。

    永乐大帝,就是这么霸气!

    众朝臣默然无语。

    这都是摆明了的事情,从上元节后,陛下就一直在调发边军,户部那边也早就拨款过去,钱粮辎重也运到了北方,只等钱粮出关就可以出兵,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谁会在这个时节上傻乎乎的去反对一件既定了的事情?

    没人是傻子。

    朱棣见状,暗暗颔首,还行,都是懂事的人——朱棣也不想想,不懂事的人都什么下场,大多被他给搞下去了。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刚编完书的解缙什么下场?

    先去广西,没到任地,就被派到交趾去督饷化州。

    解缙为什么被贬?

    是因为朱高煦弹劾他,还是因为礼部郎中李至刚弹劾他阅卷不公?都只是出现在合适时间的借口罢了,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当初出征安南时,适时在内阁担任辅臣的解缙说了很多反对的话,只不过那时候解缙人微言轻,朱棣没理他便是。

    而这一次出征漠北,如果解缙以编书之功劳高升之后再出言反对,朱棣还真不能不听,至少也要考量一番。

    以解缙自诩魏征的性情,只怕还真的会反对出征漠北。

    其实何止解缙。

    满堂臣子中,除了武职,大概九成的文臣都反对出征漠北,毕竟去年重创鞑靼,这一两年漠北都要休养生息无力南下侵扰边境,那么大明就该趁机多休养。

    何况去年是惨胜,大明也折损不少精锐老卒。

    这个时候出征漠北,真不是好时机。

    不过这也是朱棣聪明的地方,根本不给你文臣说出反对声音的空间,过了上元节立马调动边军,又以君王权势要求户部那边配合,拨款、调运粮草,兵部金忠也没办法,只能听圣意调动辎重。

    打就打呗。

    反正大家都熟悉朱棣,咱们这位陛下早些年是藩王的时候,漠北那边看见燕王的旗帜就要落荒而逃。

    唯一的缺点就是靖难的时候,被盛庸、平安、铁铉打得够呛。

    而真正能赢朱棣的那个人是徐辉祖。

    但徐辉祖现在是大明的将军,是朱棣麾下的一员百胜将军,去年还在榆木川大捷,斩敌上万之余,连阿鲁台的儿子马哈丹的首级都被砍了下来。

    朱棣加徐辉祖,再有丘福和朱高煦,这阵容只要后勤跟得上,根本没有输的可能。

    群臣无言,朱棣甚是满意。

    大袖一挥,“既然没有建言,那此事定夺如此,六部、五军都督府相互配合,太子,朕去北方之后,你要勤勉政事,不要拖了朕的后腿。”

    众皆应旨。

    朱棣颔首,继续道:“既然你等疑惑黄昏为何会得到朕上次丹书铁劵,诸位爱卿,尔等都是饱读诗书之士,又或者是久经沙场之将,可知行军打仗何为重?若是去征讨漠北,又是什么东西至关重要,关系着北征的胜败?”

    这个简单。

    金忠很是配合出列,“陛下,是粮草和辎重。”

    朱棣微微点头。

    心中暗喜。

    还是咱这兵部尚书懂事,知道配合。

    站在文臣之后的姚广孝见状,倒三角眼里闪过一丝戏谑。

    黄昏敏锐的抓到了这个细节。

    心中蓦然一动,想起了野史中的一些记录,金忠这个兵部尚书其实有点不务正业,自永乐朝起就开始钻研阴阳学了,阴阳学是什么呢,就是姚广孝学的那一套。

    而金忠能出任兵部尚书,还是姚广孝举荐的。

    所以钻研野史的历史学者得出结论:金忠是姚广孝的人,而且可能就是姚广孝的弟子。

    如果真是这样……

    金忠此刻出来配合朱棣,就可能代表着姚广孝的意思。

    也就是说……黑衣宰相姚广孝也是支持这一次北征的。

    有这人支持,黄昏觉得这一次的北征应该是稳了。

    姚广孝感受到了黄昏的目光,倒三角眼斜斜的乜了黄昏一眼,不着痕迹的扯了扯嘴,心里暗暗点头,这小子确实够精,也是好奇,黄昏是怎么看出自己和金忠有那么一点关联的?

    朱棣咳嗽一声,“没错,粮草和辎重是头等问题,关于此事,今日朕要在这奉天殿开千古未有之事,虽然诸位臣工已吃过早食,朕还是要大宴群臣!”

    众人听得一头雾水。

    陛下怕不是失心疯了?

    奉天殿是大朝会的地方,古往今来,从来没有哪个君王——哪怕是最昏聩的君王,也不会更不敢在大朝会的殿堂上吃东西,何况还是宴请群臣。

    这确实是千古未有之事。

    包括姚广孝都有些懵逼,他也不知道朱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

    朱棣对身边的狗儿点点头。

    狗儿来到殿门口,大声对着外面尖锐着嗓音喊道:“上菜。”

    便有声音一道接一道的下去。

    片刻之后,便见上百宫女端着一个又一个的托盘迤逦着来到奉天殿外,再由大内护卫过手,将托盘上的面碗一个接一个的传给朝臣。

    所有臣工,包括姚广孝和太子,都有一碗。

    众人看着还冒着热气的卷曲的面,面面相觑。

    这是什么面?

    鸡汤炖香菇!

    但从来没见过卷曲的面条,而且就算是卷曲的面条,可它还是面条,不能改变它的本质,贵为天下共主的陛下,在奉天殿开千古未有之事,请群臣吃的一顿早食,竟然是一碗面条?

    所有人都陷入懵逼状态。

 第六百九十一章 永乐大典

    朱棣其实也没想过让臣工们在奉天殿吃方便面,实在有失风雅,武将们还好,别说在奉天殿吃饭,早些年起于底层的武将,给他准备一碗红烧肉,就是让他蹲在茅坑边上,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是以当面到了所有人手中,朱棣笑道:“诸位浅尝一口即可。”

    陛下发话了,能怎么办?

    武将们倒是没有拘束,呼呼呼卷起一筷子,放进嘴里一试,哟嚯,味道还不错,于是胃口好的人又呼呼吃了几筷子。

    文臣们,硬着头皮用大袖遮住,勉强尝了一口。

    都大感意外。

    味道确实不错,香弹有嚼劲。

    朱棣看着臣子们的反应,颇为欣慰,基本上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大声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爱卿黄昏心怀壮志,知晓我大明和漠北必有一战,是以未雨绸缪,早在一两年前就开始准备解决北征的粮草问题,而他的答案,就是诸位眼前的这些面,黄爱卿,你来给大家说一下用这些面作为粮草的优势罢。”

    满堂臣子不明真相之余,有些僵滞。

    陛下,你在逗我们玩?

    行军打仗,一般都是带米,哪有带面的,好吧,带面的也有,可这面虽然形状奇怪了点,但他本质还是面,怎么可能靠它解决粮草问题?

    如果这都能得到一张丹书铁劵,那丹书铁劵也太不值钱了罢。

    黄昏对殿外的护卫挥挥手。

    两名护卫嘿哧嘿哧扛着两筐面饼进来,黄昏弯腰拿起一块面饼,侃侃而谈,详细介绍了这个面饼的制造,以及它的优势。

    满堂朝臣恍然大悟又悚然惊心。

    涨知识了!

    肉可以做成干肉,甚至蔬菜也可以做成干菜,如此确保可以存放更长的时间,但万万没想到,连面都可以煮熟之后晒干备用。

    关键它的优势在于实用方便、快捷,能大幅度减轻士卒的负担,这在草原上追击漠北铁骑,简直不要太有优势。

    传统的吃饭,要埋锅做饭吧,那阵仗不要太大。

    但我大明将士若是用这个方便面,一支千人军队,大概也就一二十个锅就够了,烧好水一烫,一刻钟之内就能解决问题。

    而此刻传统的埋锅造饭,大概还在等锅里冒烟。

    大才,真的是大才!

    竟然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解决如粮草问题,关键他也有这个财力和能力来实施,换成其他人,可没这个魄力。

    如果这个面饼真有神效……

    群臣忽然振奋起来。

    那么打下鞑靼甚至整个漠北,指日可待,有个前提,便是神机营真能达到国之利器一击致命的奇效,能破鞑靼的骑军。

    朱棣声音沉闷,“如此,黄爱卿不可得一面丹书铁劵乎,诸位先前反对,那么现在呢,有人反对么——”朱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