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王冠-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走入房门,坐下,望着许吟。
许吟有愧,不敢回看,只是侧首望窗外春光灿烂,心间却是乌云绵绵,黯然道:“与弼是个好孩子。”
吴溥颔首,“我教的。”
能不好?
许吟又道:“他的伤没事吧?”
昨日为了从奔马之下救出黄昏和吴与弼,许吟长枪横扫在黄昏背上,落地之时吴与弼在下,当了一回肉垫。
受伤不轻。
也幸亏如此,不然黄昏的伤势将会更重。
吴溥又颔首,“还好。”
语气很淡。
但越是如此,许吟的心便越是愧疚。
吴溥的目光落在出鞘的长剑上,许久,有感而发,“关山五十州,男儿带吴钩,人间万万里,侠情千千秋。许吟,你欲与长铗独去乎?”
长铗,剑也。
这一首随口而来的不算严谨的小诗,先说男儿壮志,带吴钩而卫山河,怀侠情而平人间不平事,最后用一句话质问许吟,你要和长铗一起离开这人间,辜负一身才华么。
很读书人的说辞。
许吟唇角浮起苦笑,“事已至此,我还能怎样。”
吴溥沉默。
此事不能论对错。
景清做到了无数人做不到的事情,朱棣入主应天之后,像景清这样的读书人很多,但愿意、又敢这么做的,能有几人?
自己就做不到。
但景清该死,为一己之心,竟丧心病狂的长街纵马致无辜枉死者众。
说道:“黄昏临走前那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觉得甚好,许吟,你可曾自诩侠义?”
许吟苦笑,“我本侠客行。”
许吟本起于江湖,后入军伍,被徐辉祖赏识,靖难之后,徐辉祖知道朱棣会清算,所以提前让许吟回徐府当徐妙锦的护卫。
徐辉祖不笨。
有姐姐徐皇后在,徐家的人一个都不会死,但许吟留在军伍,再无前途。
又补充道:“我所做之事,不是为国为民?”
难道不是侠之大者?
吴溥起身,推开窗户,让春光肆无忌惮的照射进房内,眯缝着眼盯着窗外的新柳,感受着街上的熙攘声,轻声叹道:“你看看这应天繁华,这泱泱黎民,可曾需要建文皇帝再起一场兵锋?兴亡皆是百姓苦,可家国动荡之苦,无人愿再承之。”
宁受苛捐杂税,不承荒烟蔓草。
须知当下,已是盛世可窥啊!
转身看向许吟,“大明内忧不断,外患蒙古帖木儿虎视眈眈,若是再来一场波及全国的复辟之战,百姓又将生灵涂炭,许吟,这是为国为民?”
许吟语结。
他连黄昏这个假读书人都说不过,何况吴溥这个真正的读书人。
吴溥上前,将长剑归鞘,递给许吟,拍了拍他肩头,“与弼也醒来了,他让我来谢谢你。”
说完出门,留给他空间自我审视。
许吟本质不坏。
吴与弼醒来后说过,是许吟救的他和黄昏,按照刚才在门边听到的事情推断,景清是真的想杀黄昏,这件事瞒着许吟。
而许吟不知何故又恰好遇见——想来应是徐妙锦吩咐他保护黄昏。
所以他明知是景清的计划,还是出手了。
黄昏跑出院门,发现自己这伤后的身体根本跑不拢紫禁城就要跪,可吴溥家没马——封建王朝,一匹马就是一辆车。
贵着呐。
但隔壁胡广家里有马。
问题来了。
黄昏不是套马杆的汉子,不会骑马。
站在门口茫然四顾。
看着天穹春日,估摸着时辰,心中焦急万分,时间不等人,若是再这么拖延下去,天下没人阻挡得了那件事的发生。
不论景清成功与否,都是最坏的结果。
吴溥走了出来,“怎么了?”
黄昏苦笑,“需要一辆马车。”
可一时之间去哪里找马车,马是小车,马车就是豪车,这里虽然是京畿,豪车确实很多,但也不是随处可见。
吴溥沉吟半晌,“我去借胡广的。”
胡广很抠。
但这个面子还是要给,何况今日胡广去上朝了,他妻子倒还算好说话。
黄昏依然苦笑,“咱俩都不会骑马。”
吴溥个读书人,也不会骑马。
身后传来声音,“我会!”
许吟腰配长剑,没有提那柄长枪,站在门口,神态憔悴,眸子里倒是平和,“我想为自己做的错事弥补。”
黄昏大笑。
骑马奔行,黄昏依然被颠簸得难受,好不容易捱到洪武门外,对守城的京营士卒吼道,有急事要当面觐见朱棣。
守城的小将领也是固执。
说陛下有过旨意,你是同进士出身,可以去见圣,但紫禁城内可不许奔马。
黄昏翻了个白眼。
没敢耽搁,下马之后急忙前行,前往奉天殿。
这个时候,还在早朝。
……
……
奉天殿。
朱棣身着绣“十二纹章”的黄色通天冠服,大马金刀坐在奉天殿中,目光俯视着殿内众臣,在殿门之外,臣子两分,一直绵延到奉天殿外的大广场之中。
京官是很多的,加上一些地方官进京汇报工作,杂七杂八加起来,上百号人。
臣子虽多却寂静无声。
朱棣很满意这种状态。
很爽。
泱泱神州,谦谦人才,皆在吾罄。
扫视完众多臣工,满堂臣子之中,不见绯色朝服,心中略略舒缓了口气,钦天监那边之前说过,近来帝星犯急,需要提防红色,可这种事也不能告诉臣子,说老子最近看红色不顺眼,你们上朝的时候别穿红色朝服。
帝王如此迷信,影响不好。
有条不紊的处理了大事。
实际上大朝会上的朝政大事,早就在常会,或者寻常时候就和六部等中枢部门的大佬们商洽好了,何况现在又有内阁帮忙论政,大朝会仅仅是宣布大事如何处理的而已。
第七十四章 透心凉心飞扬
又决断了一些外地官员启奏的事情。
时候不早。
到了退朝的时候,朱棣却没有让狗儿宣退,看向众多臣工,问道:“应天府尹向宝可在?”
向宝出列,手执朝笏,躬身道:“臣在。”
朱棣道:“朕听闻昨日京畿城中,出现一奔马失控事件,伤亡者甚众,府衙那边可有查明实情,是何人所为?”
朱棣很有些敏感。
如果是权贵子弟当街纵马,万一涉及到他想打压的那些个建文旧臣,不妨借机惩戒一下——肃清朝堂,可不是三两日的事情。
向宝大声道:“应天府衙接案之后,迅速奔赴现场查明案情,共有五人当场而亡,九人重伤,皆已安置妥当,其中重伤者,有同进士出身、南镇抚司总旗黄昏。”
向宝的求生欲很强。
涉及到黄昏,根本不敢打任何马虎眼。
朱棣微微点头。
向宝继续道:“肇事者共三人,其中一人逃避追拿时坠河而亡,另两人逃之夭夭,府衙已在全城布防,务必将其捉拿归案,倒是有个疑点,经仵作查证,坠河而亡的肇事者从事着见不得光的营生,生前曾大量饮酒,已是醉酒状态,因此推测,这是一起地下势力聚众酗酒之后无意闹出的一场惨剧。”
朱棣愣了下。
大清早的就醉酒,之后还敢驾马在长街上狂奔,且这么巧合,那么多人不撞,偏偏撞上了黄昏和吴与弼,这里面没鬼谁信。
究竟是谁想杀黄昏。
纪纲?
他不敢。
梅殷?
还不至于。
朱棣沉吟良久,对向宝道:“彻查。”
向宝退下。
朱棣挥挥手,狗儿太监上前一步,尖锐着声音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无人出列奏事。
狗儿又喊道:“退~朝~”
所有臣子行却礼。
奉天殿内臣子退三数步后,转身离去——人多,却礼也就意思着一下,若是寻常时候,是要直接退出殿门的。
毕竟这么多人,万一谁一不小心跌倒,那就太伤风雅了。
朱棣也欲起身离去,却讶然发现奉天殿还有一位臣工,手捧朝笏,动也不动。
有些好奇,“景卿家还有事?”
为何不在朝会提及。
景清捧着朝笏微微弯腰,“臣还有事启奏,因涉及驸马,需要和陛下面谈。”
涉及驸马?
哪个驸马?
朱棣的长女朱玉英刚被封为永安公主,其丈夫本在宗人府任职仪宾,随着妻子高升,升驸马都尉,他算一个驸马。
还有个驸马李让,是朱棣二女儿的老公,靖难功臣。
这两个人都是朱棣信任之人。
所以这个驸马……只能是朱棣那些姐妹们的老公,结合近期大事,朱棣立即想到了景清要启奏事宜中涉及到的驸马。
梅殷。
心中一阵暗喜,难道景清知道梅殷的阴谋。
笑道:“你随朕去乾清宫。”
起身,宫女和太监在前引路,朱棣刻意慢了几步,绕过大殿高台后,等着景清一起同行——这是天子恩赐。
朱棣是信任景清的。
景清面容淡定,快走两步,即将走侧面来到朱棣身畔。
“且慢!”
一声惊雷。
有一道身影狂奔而来。
此刻奉天殿前群臣已经散去,各回衙门或者公事房,刚放完大假没多久,大家事情都还多着,尤其是应天府衙,就没消停过。
至于其他部门,比如六部的户部也忙得鸡飞狗跳。
北平改顺天府,立为行在。
一大堆的事情需要户部去做,用钱、迁民等繁冗事情,足以让户部尚书睡不着觉,工部尚书也一样,因为北平那边也要修缮宫殿。
行在得有行宫啊,燕王府肯定无法满足这个条件。
是以当黄昏匆匆而来时,没人在意。
倒是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对视一眼,知道有事发生,默契的停下脚步,朱高煦一个人独自跟了上去,朱高炽在随从扶持下,也缓慢跟了上来。
黄昏很急啊。
进洪武门倒是简单,可直奔奉天殿时,他被京营士卒拦住,里外上下搜了个遍。
安全第一。
万一黄昏藏着匕首去刺杀朝中臣工,或者直接刺杀朱棣,那这些京营士卒们的脑袋也得搬家,谨慎起见,哪怕是备受陛下青睐的黄昏,也得按规矩搜查。
这浪费了不少时间。
眼看着众臣退下,奉天殿里只剩下一道身影,而且这身影还在向前快步走去,想都不用想,这个人必然是景清。
千钧一发之际,顾不得身后尚有两个人追来,大喊了一声。
“且慢!”
有些时候,历史重大转折,往往就在几个字之间。
比如靖难之战。
是朱允炆太弱还是朱棣太强?
这不好评断。
但后世对靖难之战这个大明转折点,最多的节点评价还是朱允炆那一句话:“莫要让我背上弑杀叔叔的恶名。”
简直搞笑。
你都把你的一位叔叔逼得自焚身亡了,还介意这个恶名?对其他没有反心的藩王铁血手段,对朱棣这个最强势的藩王反而要怀柔?
正因为这一句,朱棣在战场上修成了金刚不坏之躯。
从而改写历史。
黄昏的这一句且慢,能改写当下这件事吗?
不能!
景清听到有人喊后,不着痕迹的快走了两步,很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