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王冠-第4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笙游哈哈一笑,“也可了。”

    天高地远。

    草原辽阔。

    这舞台很大,大得可以让无数人纵横驰骋,接下来的人生,一定会很精彩了。

    想起这吴笙游很想仰天长啸。

    这才是读书人一身才华不辜负的精彩岁月啊!

    很是期待。

    自己这边失捏干和马儿哈咱已经成为棋子,要做的事情也基本上在操作了,接下来就是等待黄昏在应天那边的操作,当自己成为漠北总府佥事的时候,就是真正经营漠北总府官场的时候。

    最重要的一点,需要为黄昏在漠北总府这边争取到一定的盐铁自治权——这种事不要奢望朱棣彻底放手,有一定权限就可以了。

    何况吴笙游知道,黄昏也不敢让漠北总府掌握完全的盐铁自治。

    那样的话,漠北总府会成为鞑靼的漠北总府。

    有了盐铁,失捏干和马儿哈咱还有两万护卫,你说这鞑靼算是大明的鞑靼,还是失捏干和马儿哈咱的鞑靼?

    朱棣和黄昏都不蠢。

    想起这吴笙游看向马儿哈咱,“为了对朱棣表达忠心,可汗你等几日让人去西巡的话,最好是能亲自帅兵前往,但只是西巡,如果遇到马哈木的人南下或者东进来骚扰,你只管率人后退,千万不要和马哈木大战,打仗这事,还是交给大明雄师罢,咱们这点人经不起折腾。”

    马儿哈咱一瞪眼睛,“这是自然的。”

    你当我傻么。

    随着黄昏在草原上的落子,如今鞑靼部族子民的日子都在欣欣向荣,已经没有多少战意了——至少自己招募这一万护卫,是没之前那么顺畅。

    以前招募军队,可汗振臂一呼,儿郎八方来聚。

    现在呢……

    得明码实价的说军饷给多少,还得有各种好处,这才勉强招够了一万人,而且还得私下里向他们保证,绝对不和大明雄师打仗。

    所以说……自从黄昏在王帐之前剑斩本雅失里后,鞑靼的脊梁已经碎了。

    想起这马儿哈咱叹了口气。

    有些忧伤。

    曾几何时,草原儿郎会落入这种困境?

    被中原王朝打败也不是没有过的事情,可像现在这个境况,被大明打得崩溃,连脊梁都被踏碎,真是古往未有之。

    朱棣加黄昏这一对的君臣的文武组合实在太可怕了。

    犹在汉武+霍去病之上。

    于是不无担心的道:“咱们筹谋的事情,万一被朱棣知道了,怎么办?”

    吴笙游哈哈一笑,“咱们筹谋什么了?”

    马儿哈咱一脸茫然,“什么意思?”

    吴笙游笑道:“黄昏这一次入关之后,大概要等到大明出击兀良哈或者瓦剌的时候,他才会再次来到草原,而这期间,除了时代商行,他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我来经营,你觉得永乐陛下会惧怕我这个失意读书人?”

    不会的。

    朱棣忌惮的不是自己,而是黄昏。

    而黄昏若是不来草原,朱棣的注意力也不会重点放在草原。

    所以接下来两年是大明和漠北这边的蜜月期。

    但两年之后必定出击瓦剌和兀良哈,从而将整个漠北捏合在一起,到了那个时候……不管漠北总府府事是黄观也好,是自己也好,黄昏都有无比巨大的操作空间。

    话说回来,这一两年内大明大概不会老老实实的,毕竟交趾那边已经休憩了足够时间,且有黎利的黎族配合,所以大明应该会考虑出兵占城,为海外拓宽更大的空间。

    然后会是吴哥、大城、澜沧……

 第七百五十五章 人才压力

    骑最快的马,喝最烈的酒,玩最快的刀。

    眼前那个纵马草原的小女子,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风四娘一样的女人,唯一不同的是,阿如温查斯话少。

    权氏依然温顺。

    南下之路也很平淡,进入独石关后之后的沿途上,大多是在巡检时代商行的各地分行。

    随着关外的投资,北方这边也活跃了起来。

    无数人从南方、西方、东方那边跑过来寻找机会,各大重镇的商号也蜂拥而来,整个大明的经济都呈现出肉眼可见的繁荣。

    钱只有流动起来才能有更多的钱。

    而这几年的货币改革效果显著,当下各地的交易,基本上都以大明宝钞为主,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东西:假钞。

    为此货币改革司那边奏请兼国的太子朱高炽,在大明律上明确了仿造宝钞的判罚、刑律,并且由货币改革司牵头,新建了一个宝钞研发部门,加强防伪的研发。

    同时,勒令地方官府加大对伪钞制作的打击力度。

    一旦抓获都是死罪。

    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伪钞的出现。

    当然,历史从来不乏投机者,制作伪钞这种暴利行业,依然有人将脑袋挂在裤腰带上前赴后继,这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货币改革司的重点问题。

    抵达顺天。

    历经了差不多快十年的修建,顺天城的紫禁城已经具备雏形,至少朱棣如今再北上,不用继续住在燕王府里办公,可以直接到顺天紫禁城的大殿处理政事。

    不过朱棣不会去,毕竟还有很多民夫在里面搞建筑,人员复杂,他若是去哪里办公,安防方面容易存在疏漏,需要等内城那边完全竣工,大概还有一年时间。

    回到顺天,入城之前,来城外十里长亭迎接黄昏的有顺天城行部部分官吏,更多的还是时代商行的高层人员。

    以沈熙礼为首。

    在黄昏南下顺天之前的一段时间,他就已经写信通知沈熙礼,让他迅速北上一趟在顺天等他,因为时代商行改组之后,沈熙礼已经不用日理万机,所以接到信后立即北上。

    实际上沈熙礼现在的工作很轻松,他只负责整个时代商行大的战略方向,其余细节方面都有专业人才去落实。

    沈熙礼甚至觉得时代商行没有他也可以自行运转。

    不得不承认一点,黄昏对时代商行的改组是前所未有的成功,优化了时代商行的运转,也消除了黄昏自身被架空,或者他的时代商行被自己这些人架空的可能。

    一行人入城。

    先是时代商行设宴,宴请了前来迎接黄昏的行部官吏,也去邀请了行部尚书郭资和黄福,这两位还是很给面子。

    宴后又匆匆告辞离去。

    没办法,现在的行部实在是太忙了,作为大明北方的政治中枢,顺天行部不仅担任着新皇宫的修建、周边州府的民生,还要负责关外建设的诸多事宜,郭资一度累得卧榻,好在朱棣后知后觉,发现行部这边有点人手不足的迹象,立即加派官员……

    然后朱棣发现个蛋疼的事情。

    官员不够!

    哪怕永乐八年朱高炽大肆提高了科举名额,官吏还是不够……交趾那边需要大明官员过去管理,八百大甸也需要,漠北还是需要,现在连行部也需要,应天储备的官员早就被用光了,就是一直储备干部的翰林院,都已经空荡荡的了。

    是以朱棣很快确定,永乐九年加了个恩科。

    然后永乐十年继续开科举。

    然后为了缓解官员压力,朱棣盯上了顺天和应天的扶摇会馆——遗憾的这两座人才馆主要囤积的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做官的料没几个。

    朱棣在日思夜想之后,想了个折衷的法子:精简吏员。

    比如地方的县衙官府里,一般设有县令、主簿、县丞、县尉、教谕,其中县丞相当于副县令,撤了;主簿相当于秘书,撤了;县尉……这个不能撤,教谕也一样。

    当然,撤了并不是罢官,而是将县丞和主簿升迁到县令,然后将县令调职其他地方,比如交趾、八百大甸、充应天各部和顺天行部等。

    同时从吏员之中考查、擢升。

    反正就是从底层大肆擢升官员来缓解压力。

    效果还是很明显。

    在朱棣这样的刺激政策下,地方官府的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尤其是吏员,都看到了跨过从吏到官这不可逾越鸿沟的可能性。

    但还是不够,是以太子朱高炽建策,在交趾和八百大甸那边,多重用本地读书人,采用本地读书人+大明外派官吏的方式,一正一副来管理当地。

    朱棣允了。

    但是永乐十年乃至于接下来的科举,朱棣都确定了,要大开名录,每一科至少要录取千人以上,同时会在交趾、八百大甸开科举。

    就这样一番操作猛如虎之下,大明这个巨人才渐渐让它庞大的疆域安稳下来。

    黄昏和郭资、黄福在席间交谈时得知这个情况,暗暗担心,现在才知道,要经营一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是何等的艰难。

    仅是这庞冗的官场,就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所以还是要尽可能的促成殖民地政治拥有自治权,大明只在军事上辖领的局面,要不然这个巨人就有可能百病丛生。

    反正当下还是朱老板在忧心这些事。

    下午时分,黄昏和沈熙礼去巡查了华为房产在顺天的坊子、小区建设,之前修的普通坊子已经竣工,而且基本上全部卖了出去。

    不怎么赚钱。

    毕竟就没想过靠这个赚钱,当然,这个不怎么赚钱是相对之前的疯狂暴利产业而言——实际上作为房地产产业,依然是暴利。

    而为官员修建的高档坊子,也在水泥研发出来后开始修建,初具规模,其中黄昏的那座豪宅已经完工,正在装修之中,装修是华为房产的负责人直接负责,大概有拍老板马屁的心思,也是怎么奢侈怎么来。

    随后在暂住的院子里,黄昏和沈熙礼落座,几乎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具体说了以后的操作事宜。

    第二日,沈熙礼奔走忙碌,和黄昏一起频频走动在顺天的各大工坊。

    他要去准备新产品:有轨马车!

 第七百五十六章 疯狂工业

    黄昏在顺天有多少座工坊?

    有研发水泥的工坊,如今已经在批量生产,因为受限于交通运输,所以生产速度略慢,仅能满足关外的建设。

    这远远不够的。

    关外建设了,关内难道不建设?

    所以黄昏确信,自己这一次回到应天,朱棣会逼着自己表态,帮助他建立应天到顺天,以及这两座都城周边重镇的官道。

    当然,黄昏肯定要从朱棣那里得到回报。

    他会“被迫”的同意让华为房产下的建筑工程公司承包大明境内所有官道的重修和扩建,嗯,不包括蜀中。

    蜀中那边修路太痛苦。

    反正大明人口不多,不如把偏远山庄的人口迁移出来,集中到一起,然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再返殖回去。

    水泥的研发,有赖于简单球磨机的出现——顺天球磨机工坊已经研发出最简单的人力球磨机,黄昏继续投入资金,让他们考虑其他动力设置,比如水力和电力。

    但电力很复杂,需要电动机,这个事情需要自己找球磨机工坊那边的技术人员开个“技术”会议,确定大方向,从海内外找人才攻关。

    转念一想,不如直接成立一个电动机研发部门。

    水力简单。

    在电动机没发明之前,先用水力球磨机过度几年,毕竟就算投入重金研发,电动机没个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很难弄出来。

    人力球磨机的出现,得益于顺天的炼钢工坊的技术进步,研发出了性能勉强合格的“特种钢”,因为性能勉强合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