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王冠-第5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做人,就要像黄大官人这样。

    得道多助!

 第一千三十七章 朱棣的困惑

    撤掉对黄府的监视,不代表就要撤掉长平布政司这个大局,至少在朱棣眼中看来,仅仅是觉得不论黄昏暗地里做了多少忤逆之事,看在他立下的功劳上,哪怕是要谋反,朱棣也愿意只杀黄昏一人,而不株连家眷。

    看起来似乎不算什么,但你要知道,这在动不动就灭人九族的永乐朝,已经是极其仁慈的了。

    朱棣抵达顺天时,奴儿干都司那边亦失哈的密信也到了。

    顺天皇宫已经修了个雏形,是以朱棣不用再去燕王府,坐在顺天的乾清殿中,朱棣看着康宁递过来的亦失哈的密信,眉头皱了起来。

    老三还是不如老二。

    他根本没明白自己的意图——不过也不排除有这种可能:老三和他麾下的那几个心腹谋士,是在装糊涂,假装没揣摩明白自己的意图,然后假戏真做将黄昏斩杀于卓儿河畔。

    将信递给康宁,“看看吧,亦失哈的信,说是赵王那边,似乎有轻微的异动,只是赵王在亦失哈也经营了一些时日,有了些许势力,亦失哈也没拿到赵王异动的证据。”

    朱高燧在奴儿干经营势力,朱棣也不急。

    毕竟是亲儿子。

    在奴儿干这边有一定势力是好事,免得奴儿干区域彻底沦入外臣之手——亦失哈再忠心,再是内臣,可也不姓朱,鬼知道他什么时候就经不起诱惑,对自己失去了忠诚。

    所以有朱高燧在奴儿干这边,朱棣也能放心不少。

    朱棣清楚兀良哈这边的形势。

    随着入冬,为了减少消耗和大军的安全,张辅率领大军退守关城,只在庆州那边留下近万人,作为钉子威慑兀良哈残兵,而长平布政司那边,三司便只剩下一个布政司,关键是这个布政司也没兵力,形同虚设。

    黄昏在长平布政司,基本上没有任何安全可言。

    别说老二和老三要想办法收拾他,就是兀良哈残兵要是不服气今年的战事,孤注一掷再造一次反,长平布政司都能在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

    但朱棣确定,兀良哈残兵不敢。

    甚至可以说不愿!

    毕竟黄昏之前在鞑靼那边,打造出来的局势,让兀良哈区域的牧民万分羡慕,今年兀良哈这边对大明出兵,其实已经很不齐心了。

    现在黄昏到兀良哈这边,相信很快会赢得尊重。

    但问题在于……

    黄昏在漠北这边经营得越好,朱棣的瞌睡就越睡不安稳——以黄昏的才能,若是在漠北为王,再打造出神机营什么都,大明雄师便会失去所有优势。

    到时候,漠北将成为压在大明心头上的阴影。

    所以朱棣要确定一件事:黄昏在鞑靼区域,到底有没有经营他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

    这很重要。

    如果没有,君臣和睦。

    如果有……你死我活!

    康宁看完亦失哈的密信后,轻声说道:“陛下,看来还是汉王殿下领会了您的意思,可汉王殿下远在甘肃,鞭长莫及,所以写信让赵王殿下配合您。”

    朱棣冷笑一声,“他屁的鞭长莫及,信不信,此刻靳荣那边已经派了死士,从鞑靼区域穿过大雪覆盖的草原,要进入兀良哈区域实施计划。”

    老子还不了解自己的儿子?

    这小兔崽子肯定憋着坏,借着自己想要试探黄昏的大局,营造出局势失控的局面,然后黄昏会死在乱局之中,说不准连老大都要被拉下水,然后老二会把黑锅推给兀良哈残兵,甚至可能让老三来背黑锅。

    不是说朱棣是朱高煦肚子里的蛔虫。

    关键是在这个局势下,朱棣把自己放在朱高煦的位置上,最完美的操作就是这样。

    康宁闻言吃了一惊。

    “陛下,按照您这意思,黄布政司使岂非死定了?毕竟他这一次北上到长平,身边可没有什么护卫,连他的西域妖姬都没带,能打架的就一个阿如温查斯。”

    朱棣冷笑一声,“一个阿如温查斯还不够么?”

    你要明白,阿如温查斯是鞑靼吴笙游的女儿,而今日今时的吴笙游,是整个鞑靼区域的无冕之王,马儿哈咱和失捏干这两个王都得尊重吴笙游,并且愿意听他的话。

    但这是黄昏明面上的势力。

    朱棣甚至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对,毕竟未来老丈人帮助女婿,情理之中。

    朱棣忌惮的是黄昏是否在鞑靼区域藏了其他力量。

    比如……五六千数量的蚍蜉义从?

    这可是大事了。

    五六千全部由鞑靼人组建起来的蚍蜉义从,人手配备三眼火铳的话,这战力已经不是当年的朵颜三卫可以媲美的了。

    甚至可以直接威胁顺天!

    外有鞑靼人组建的蚍蜉义从,内有明教,这要是闹事,大明一瞬之间就会崩盘,重回靖难之后的混乱局势。

    朱棣岂能不猜忌黄昏——这些年明教销声匿迹,但朱棣可没放过一个微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明教圣女方娇说过,她和长老韩长青已经渐渐失去了对明教的掌控力。

    方娇甚至已经渐渐失去了对浙江明教的信息掌控。

    这是个很可怕的事情。

    意味着明教里还有人在逐步的全盘接手方娇和韩长青的势力。

    这个人只能说教主唐青山。

    而明教教主唐青山和黄昏的关系又极为反常。

    所以朱棣才会在长平布政司这边设置一个大局,要看黄昏到底是红脸还是黑脸,不论是哪一个,朱棣隐然有个预感,他和黄昏之间的君臣之争,将会逐渐拉开序幕。

    康宁闻言愣住,“陛下,难道这一次长平布政司那边,会发生一场牵扯到鞑靼,黄昏,两位王爷的混乱战事?”

    这可不是好消息。

    朱棣起身来回走动,情绪复杂思绪万千。

    局势确实复杂。

    最难的问题在于中南半岛那边才刚刚打下来,需要大量兵力驻防,同时开采矿产运送资源这些,都需要大明雄师的兵力保证。

    所以漠北这边缺少兵力。

    若非如此,朱棣根本不用猜忌黄昏,直接将大军拉到长城防线上即可。

    现在朱棣甚至怀疑,打中南半岛是黄昏故意为之,目的就是牵扯大明最强的力量下南方,他则可以在北方放心经营。

    想到这朱棣长叹了口气。

    该来的始终会来。

    等着看罢。

    看老二和老三这一次能否将黄昏的底牌逼出来。

 第一千三十八章 一座衙门皆贪官

    底牌?

    当然有点,但是不多,够用就行。

    朱棣就在顺天。

    不管朱高煦和朱高燧有多疯狂,总不能不顾及朱棣的感受,何况还有张辅、亦失哈坐镇这边,根本不用担心被绝对兵力碾压。

    一千鞑靼人组成的蚍蜉义从来拱卫安全,足矣。

    问题在于庆州。

    许吟夫妻现在究竟是什么立场,这让黄昏有点担心。

    担心无用。

    唐青山已经去了鞑靼区域,让那一千蚍蜉义想办法穿越过草原,悄无声息来到兀良哈区域,这有点难度,很考验呼兰巴特的能力。

    但黄昏相信呼兰巴特能做到。

    在加入蚍蜉义从之前,呼兰巴特可是一位万夫长,换句话来说,相当于大明这边的实权将军。

    岂是庸才。

    另外,唐青山的老婆张涟也出发了,去找另外一个人,只要那个人出手,不管是朱高燧还是谁,都不可能在这片区域对自己构成威胁。

    除非是朱棣。

    但朱棣应该还不至于在这个时候和自己图穷匕见。

    所以黄昏该干嘛干嘛。

    长平布政司衙门,房宇简陋,人员简单,和不远处布政司新衙门工地上的热火朝天不同,旧衙门里一派冷清。

    没办法,人少。

    除了黄昏这个布政司使,还有一位布政司参议,一位布政司参政,两位布政司经历,一位布政司理问……然后就没了。

    剩下的全是吏员。

    也就是说,在黄昏来之前,这个布政司只有五位官员。

    精简得太厉害。

    布政司参议原本应该有两位,左右布政司参议,皆是从三品,布政司参政也一样,但在长平布政司,都只有一位,且全部是从五品。

    至于布政司理问,是理问所的负责人,掌勘核刑名案件,主要是和提刑按察司那边接口工作,官品一般是从六品,长平布政司这边倒是没削,依然保持着从六品。

    此刻几个大佬们齐聚一堂。

    长平布政司参议李友边,洪武年间进士,科举之后外放地方,不显山不露水,就这么一步一步做到了布政司参议,然后打下兀良哈后,朱棣让吏部那边一纸调文,将李友边调到了长平。

    还被贬官了。

    李友边也是郁闷,不过郁闷归郁闷,他可是看见了机会。

    所以来赴任了。

    当然,也由不得他不来赴任。

    如果长平这边能发展起来,他作为参议,将来极有可能成为长平承宣布政司的左右使之一,如果官品再提升起来,那可就是一方封建大吏。

    再做出点政绩,原本无望的六部尚书,也是大有可能的。

    李友边一身富态,大腹便便的坐在椅子上,喝着热茶,尽管屋子里有火盆,还是冷得直哆嗦,谄媚笑着问黄昏,“黄使,你看这鬼天气冷得,新的布政司衙门还有多久才能竣工?”

    黄昏搓着手,掐指一算,“按照工期来看,大概得要个一个把月吧,再装修一下,快了,年前我们就能搬进新衙门。”

    布政司参政梁道笑眯眯的,“李参议着急个甚,咱们好歹还有火盆烤,也不担心吃住问题,你去看看兀良哈那些牧民,有多少人能像咱们这般,今年这个冬天如此寒冷,本地又才从战事中安定下来,依某看来,今年这个冬天,会冻死不少人。”

    梁道说到这里,很少戚戚然,一副悲天怜人的读书人形象。

    梁道显然是寒门出身,形容矍铄,皮肤黝黑,留着山羊胡须,咋一看,似乎是个老学究,穿得也很节俭,官服里面的衣服,因为过水太多,有些泛白。

    很有些清廉官吏的形象。

    梁道年纪很大。

    已经年过五旬,他和李友边不一样,虽然也是洪武年间的进士,但他科举时年龄偏大,这些年在地方上发展也不好,之前一直是个知州同知,这一次到长平布政司任参政,是正儿八经的升官了。

    黄昏闻言问道:“难道在我来之前,你们没有就此做出准备?”

    真要是人死多了,怕兀良哈的牧民开春之后又得造反。

    布政司经历王魁轻笑一声,“黄使有所不知,其实我们来这里,并不比您早多少,您大概还不知道吧,自上任布政司使躬身侍国,病死在布政司衙门后,陛下雷霆震怒,责怪长平布政司其他官员尸位素餐,从上到下,除了赵理问,所有官吏都被贬了,要不然哪有咱们这些人来此。”

    黄昏讶然。

    另外以为布政司经历张彦杰笑道:“确实如此,下官也是从杭州过来的,只比黄使你早半个月左右到时间抵达,不信您问谢理问。”

    黄昏看向布政司理问谢客,“真是如此?”

    谢客微微颔首。

    黄昏暗暗觉得有些奇怪,不就是一位布政使因公殉职在岗位上,朱棣为什么会如此动气,在人才如此紧缺的情况,还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