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王冠-第6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乎,亦力把里国内打了个天翻地覆,一时间难分胜负。

    亦力把里的战事,大明默默关注着。

    但在大明京畿,暗涌浮动。

    奉命出征瓦剌的北伐主帅,在所有人意料之外,没有请示如今的章折,也没有召见的圣旨,忽然间就在京畿现身。

    掀起了风浪。

    就在黄昏回到黄府的第二天的大朝会上,出列弹劾黄昏的臣子一大堆。

    天子朱棣皆不作指示。

    第三日,本该在肃州卫坐镇,谨防那两万神机营继续东进的汉王朱高煦也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现身京畿,然后支持太子的官们又是一番弹劾。

    朱棣依然不作指示。

    于是大家懂了。

    难怪弹劾黄昏的时候陛下不做声,感情是一个交换:陛下的意思就是,你们弹劾黄昏违规进京,我暂时不处理,那么同样违规的汉王,我自然也可以暂时不处理。

    算是在和稀泥。

    潜台词就是告诉大家,这事别抓住这点小毛病不放,要找准主要矛盾,当务之急是解决黄昏和朱高煦在赤斤蒙古卫那边惹出来的事情。

    于是大家都懂了。

    看得出来,陛下还是很宠溺汉王,同时,也还很倚重黄昏。

    也就是说,这一次很可能是各打五十大板。

    知道了陛下的意思,大家办事就方便多了,于是乎支持黄昏的针对朱高煦不给粮草的事情弹劾,支持朱高煦的针对黄昏违规行军调兵的事情弹劾。

    反正各说各有理。

    朱棣夹在当中,左右为难。

    这一日大朝会,群臣齐聚,几乎京畿里有资格参加大朝会的人都来了,地方上因为政事进京的官员全全数到齐。

    除了一个人。

    太子。

    太子朱高炽还在坐镇顺天,这很不符合常理。

    但兵部、户部和五军都督府那边知道原因:太子现在在那边运筹帷幄,正在为瓦剌地区布政司的建立和运行查漏补缺。

    顺天的行部是这个冬天最忙的部门。

    当然,应天这边的兵部、五军都督府和户部也不空闲。

    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粮草、宝钞、兵员、火器,正在源源不断的往汉中那边输送,等待着亦力把里局势尘埃落定后,大明西征。

    黑衣宰相姚广孝,从中南半岛归来后,越发疏于朝事,大多时间都在建初寺里礼佛,今日来参加大朝会,也只是例行公事而已,看他阖目养神的样子,大概也是不会发言的。

    待康宁说过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后,站在群臣前列的朱高煦立即出列,“臣有事起奏!”

    朱棣挑眉。

    刚想说点什么,却不料黄昏忽然也站了出来,“臣亦有本起奏!”

    朱棣:“”

    群臣顿时就兴奋起来了,好家伙,今天这个大朝会一来就针锋相对,有热闹可以看了随着太子势大,随着外扩战事,现在支持朱高煦的武将已经不多了。

    而支持黄昏的臣子,其实也不多。

    大家还是拧得清的。

    太子登基,基本上可以确定的事情,谁也去舔朱高煦。

    而黄昏作为一个妖臣,盛极必衰,没人敢长期压饭票在他身上,只不过他现在锋芒正盛,大家也不敢得罪他而已。

    但除了吴溥,没人敢在朝堂上表达出和黄昏是一个阵营的立场。

    都是官场老油条,防着最后的清算呐。

    当然,平日里因为各种利益,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弹劾汉王和黄昏的折子,还是可以上的反正到时候一句职责所在就可以推诿责任了。

    再者,在赤斤蒙古卫内战这件事上,上折子是上折子,但要在朝堂上公然表态支持哪一方,谁都不敢因为现在根本不知道谁对谁错。

    万一支持错了呢?

    影响仕途。

    所以哪怕是五军都督府支持朱高煦的人,此刻也沉默不语。

    朱棣太清楚大明这群臣子的尿性了。

    咳嗽一声,“朕知道你们要说什么,都给朕闭口,赤斤蒙古卫的事情,朕已经知晓经过,不要以为远离京畿,朕就是一个瞎子!”

    真以为东厂和锦衣卫是吃素的?

    那也太小看我朱棣了。

    大明对疆域内的掌控,古往今来未有之,而朱棣对大明的掌控,也是古往今来未有之。

    朱高煦和黄昏到嘴的话被闷了回去,都是一脸郁闷。

    两人对视一眼。

    火药味十足。

    朱棣道:“汉王,朕问你,当日黄昏帅军两万,从瓦剌区域通过哈密卫进入关西七卫,此举意义重大,进可西望,退可回关中休养生息,你为何不给以粮草支援?”

    朱高煦据理以争,“黄昏进入关西七卫,并无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调令,作为北伐大军,如此反常的调兵行军,微臣认为他图谋不轨,事实确实证明如此。”

    黄昏侧首看着朱高煦,“敢问汉王殿下,你哪只眼睛看见下官图谋不轨了,就算我图谋不轨,那么请问一句,我图谋的是个什么玩意儿?”

    朱高煦冷笑一声,“你图谋什么,你心里有数!”

    黄昏也冷笑,“我没数!”

    群臣闻言,都是无语这尼玛是大朝会,怎么感觉像菜市场吵架,双方都有道理,但又都没道理,就在含着泪扯呼瞎说。

    朱棣也是头疼。

    你说黄昏他图谋什么还真不好说,帅军去关西七卫,除了图谋亦力把里,真找不出什么私人的利益。

    但你说朱高煦错了,好像也没错。

    黄昏确实是违规在前,可他从哈密卫回大明,貌似也在情在理。

    但都没错的双方,却在赤斤蒙古卫酿成了大错。

    不过不管这件事谁对谁错,赤斤蒙古卫那边虽然两军对垒,也在沙场上兵戎相见,但好在并没有人员伤亡。

    且造成的影响也有利好的一面:让亦力把里的纳黑失之罕选择了一条最有利于大明的策略。

    不过这事还是要处理两人。

    毕竟造成的影响实在是太恶劣。

    得了。

    各打五十大板罢。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贬为庶人

    永乐十四年,官场大地震。

    大朝会上,朱棣根本不再听朱高煦和黄昏彼此斗嘴,也不听两人的辩白,快到斩乱麻,直接宣布处罚的圣意裁决。

    汉王朱高煦,贬为郡王,剥其一切官职,留京察看。

    黄昏,夺其一切官职,贬为庶人,留京察看。

    关西七卫的两万神机营,从河西走廊,经陇西走道迅速调回西安府,任命火真火速前往西安府,统帅这两万人日夜操练,并允许请假探亲。

    但务必在上元节前返回军营。

    大朝会散会。

    已经是庶人是黄昏在宣布处罚后,就被“请”出了奉天殿——你都不是官了,自然没有资格参加全国最高处的会议。

    不过当他出了奉天殿,刚走出广场,就见旁边站了个小内侍,这个内侍他见过,是狗儿去中南半岛,康宁顶狗儿的缺后,跟在康宁身后负责具体事宜的内侍。

    看起来很弱鸡。

    实际上在内侍中也是高官,康宁下一步要是成为军中督军,这个叫马鎏的内侍就很可能是朱棣的贴身内侍。

    如今马鎏在御用监任职。

    太监。

    此太监非彼太监,此太监是一个官职,相当于郑和曾经担任的内官监太监一职,嗯,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内官监是太监是内侍之首。

    而御用监太监是御用监的内侍之首而已,相当于司礼监的掌印太监。

    马鎏一脸随和笑意,“黄大官人,陛下有旨,请您从奉天殿出来后,去乾清殿等候陛下的召见,他还有事和你商谈。”

    黄昏笑道:“有劳大监带路。”

    现在没官了,可不敢直接去乾清殿,得有人引,要不然分分钟被砍了脑袋。

    马鎏立即作了个请的手势。

    是个聪明人。

    当然,不聪明也当不了康宁的替补,就像康宁不聪明也当不了狗儿的替补一样,马鎏作为聪明人,知道黄昏的贬官其实无关紧要。

    这个即将而立之年的奇人,依然是大明妖臣。

    黄昏也不谦虚。

    他算是看出来了,在大朝会之前,朱棣就已经想好了如何解决赤斤蒙古卫的事情,所以自己被贬官不过是给天下一个交待而已。

    这是好消息。

    同样,朱棣也会重新将朱高煦封为汉王。

    或者换个角度想,朱棣这一番操作,其实也在保他这个二儿子——一碗水得端平,如果只处罚自己而不处罚朱高煦,那么就会失了军心。

    如果只处罚朱高煦而不处罚自己,那么就会失了皇家威信。

    所以只能都处罚。

    然后再找机会,重新封朱高煦,启用自己。

    端的是如意算盘。

    但这个事情对于太子党和漫长文臣而言,是个天大的喜讯:被贬为郡王的朱高煦,在他没有被重新封王之前,是不可能去争夺皇位了。

    除非太子犯下弥天大错。

    然而老子如此老重持成,怎么可能犯下弥天大错。

    所以朱高煦已经完了。

    一想到这事,黄昏就有些高兴,自己选择自爆和朱高煦兑子,几乎确定了大明仁宣之治的到来,历史和后人会感谢大明妖臣的。

    看见黄昏有些雀跃兴奋,马鎏咳嗽一声,示意身后的护卫和宫女、小太监放慢脚步,他则紧紧跟在黄昏身后,压低声音道:“昨儿个听康大监说,陛下的意思,来年西征亦力把里,会任用二殿下为主帅。”

    黄昏倏然顿足,侧首看向马鎏,“真的?”

    马鎏点头。

    黄昏刚浮起的喜悦瞬间烟消云散,狗日的朱棣,果然还是逃脱不了亲情的桎梏。

    直到现在,他都还没放弃朱高煦。

    依然希望有朝一日,朱高煦能做点什么事情证明他自己比太子朱高炽更适合当天子,所以朱棣还在给朱高煦铺路。

    西征亦力把里,几乎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朱高煦到时候就能因功重新封王。

    又有了争夺皇位的基础。

    不对!

    黄昏猛然想到一个事情:如果朱棣还没有放弃朱高煦,那么朱棣为何这么早就开始培养朱瞻基,不仅为朱瞻基铺路,还给他培养势力。

    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给朱高煦留后路,那就是在给朱瞻基树敌,培养朱瞻基,就不可能让朱高煦壮大起来——朱棣就是靖难登基的,所以他绝对不会让朱高煦有靖难的机会。

    而如果朱高煦登基,那么永远不可能把皇位传给朱瞻基。

    这是个矛盾的地方。

    朱棣到底在想什么?

    黄昏有些茫然了。

    果然,圣意难测啊。

    到了乾清殿外,朱棣还在奉天殿开大朝会,黄昏现在也不敢进殿里去等了,只能老老实实在殿外站着,马鎏还算不错,知道给黄昏搬了椅子端了茶水——不在乾清殿,朱棣也没在,坐一下喝点茶水,这事不违反原则。

    马鎏陪伴在侧。

    忽然压低声音笑说:“大官人,时代商行那边的香皂、沐浴露生产工坊,近来在沈熙礼的操持下,好像要改制了。”

    又道:“您这时代商行,现在成了大明商行的标杆,大家都纷纷效仿。”

    黄昏哦了一声,“改制这事,会影响到你们股东的利益吗?”

    不用猜,马鎏在这个时候说起这事,肯定是投钱到沐浴露和香皂分行中去了,也还有点眼光,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