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王冠-第7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是姚广孝的义子。

    可朱棣哪里知道姚广孝是含着泪把姚继带回京畿的,对此,姚广孝更不好说什么了,只能尴尬的接受朱棣的好意。

    这几年朱棣倒是也问过几次姚广孝,他这义子是不是可以进入朝堂重要部门去历练一下了,姚广孝都以太年轻为借口敷衍了过去。

    而太子那边,对姚继的印象一般。

    这一次朱棣看姚广孝精气神不太好,暗想着还是早点给姚继铺一下路,也要让老朋友不要有什么牵挂,所以谈完正事之后说到了姚继。

    姚广孝想起了当年自己对姚继说过的话:你有富贵相,可至四品官。

    不要小看四品。

    四品其实是很大的官了。

    虽然看起来什么侍郎尚书很拉风,但一个偌大的大明王朝才多少个侍郎和尚书,四品京官已经可以在大多官员面前横着走了。

    于是微微叹道:“此子心性尚需磨砺,老臣以为,若心性无改,可享富而不可尊贵,陛下也不用可以惦记着此子了。”

    作为义父,说出这样的话来,基本上就断了姚继走向朝堂一二品的希望了。

    朱棣大感意外。

    也不意外。

    如果真是个人才,太子那边早就隆重推荐了,这许多年来,姚继作为太子的势力,从不被太子推荐,可想而知,不是才华有问题就是品行有问题。

    也不再提此事。

    心里多少有些嘘嘘,姚广孝对于自己而言,是有天大的功劳,但靖难成功之后,给他美女,不要,给他金银豪宅,不要,给他高官……基本上也不要,为此还躲进了建初寺。

    这让朱棣有点愧疚。

    总觉得自己亏待了姚广孝——实际上也正是因为姚广孝的这些操作,朱棣才对这老和尚彻底放心的,毕竟这个老朋友学的屠龙术。

    他远离朝堂,恰好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忠心。

    今日看他精气神大不如前,朱棣多少是有些担心的,关键是姚广孝的亲人也不待见他,且他的亲人都是没文化的人,也无法重用,这让朱棣很有点憋屈。

    欠着人情无法还清的感觉。

    姚广孝显然也知道朱棣的心思,知道自己一直这样,朱棣心里也不好过,而且他清楚自己的身体,在中南半岛那边待得太久,影响极大。

    真到了风烛残年。

    见朱棣无话可说了,姚广孝想了想,刚欲开口说一件事,却听得一内侍匆匆跑进来道:“陛下,军器令洪继来,工部尚书宋礼和工部两位侍郎求见。”

    一同到的还有兵部尚书赵羾,已经几位在京畿的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

    不过陛下交待过。

    所以先是军器院和工部的人觐见。

    朱棣嗯了声,“宣。”

 第1351章 来自天子的全力支持

    姚广孝便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朱棣看在眼里,也没吱声,估摸着老朋友是有什么不能被外人知道的事情要交待自己。

    等一两日去建初寺看望他一下,再说无妨。

    待洪继来和工部尚书宋礼以及两位侍郎进来行礼之后,朱棣免礼,问道:“军器院那边,现在火器的研发进展如何?”

    洪继来立即道:“因为从时代商行购买了泰山号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以及机枪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最近一段时间,军器院这边对火器的改进、优化的研发,暂时有些停滞,主要是在整理泰山号和机枪的生产线,再有三五天就可以投产了。”

    朱棣眼睛一亮,“甚好。”

    摸着下颔的胡须沉思了片刻,看向工部尚书,“铜铁方面的产量,能支持军器院那边大量生产泰山号和机枪么?”

    宋礼立即道:“回禀陛下,此事微臣已经和洪令商讨过,在知悉泰山号和机枪的用钢用铁量后,工部这边已经核算过,已目前我们的钢铁铜的供应量,在满足郑大监造船厂那边的大额需求的条件下,基本上能保证军器院造三辆泰山号的需求。”

    朱棣略有失望,“才三辆么……”

    宋礼苦笑道:“陛下,一辆泰山号需求的钢铁铜量极大,而且我们现在各个方面都在用这些物资,别的不说,工部和时代集团联手成立的‘大明机车公司’,因为要生产火车,而这个火车对钢铁的需求量,一点也不比泰山号少,这就占了一个大头,郑大监的造船厂,又是一个大头,时代集团位于九迭河发电站附近的那个什么动力研发所,要研发什么内燃机,也是个大头,而时代集团因为要生产大量的自行车和三轮车,这个是您首肯了的,也是个用铁大头,再加上军器院还在源源不断的生产火铳,而且接下来还要生产大量的机枪,都需要用钢铁,有一说一,如果不是陛下未雨绸缪,从一开始就疯狂从中南半岛开采矿产冶炼,咱们现在根本不够用。”

    顿了一下,“就连时代建筑,也是个用钢用铁的大户,说实在的,时代集团的时代化工等各个部门加起来的用钢铁量,加起来的话,一点不比咱们国家的各个部门少。”

    倒不是说在这样不对。

    实际上时代集团用钢铁都是为了发展,并不是说用去造军械了,所以朱棣和宋礼才不担心,也才放心的给时代集团批了条子。

    朱棣微微颔首,“这个情形朕知晓。”

    还得继续加大开采力度。

    洪继来道:“陛下,其实三辆泰山号完全够用了,我们军器院的同僚在一起商讨过了,这个泰山号虽然好,但也有它的缺陷,在这些缺陷没有攻克之前,有三辆泰山号已经足够了,再多的话,以后万一缺陷无法改进,那就浪费了。”

    朱棣岂非不知泰山号的缺陷,而且他也知道,这个缺陷在战场上是能够利用行军布阵来解决的,不过也确实担心浪费。

    而洪继来的下一句话让朱棣彻底没了多生产泰山号的想法:“如今亦力把里已经打了下来,女真那边,泰山号过去了也要趴窝,朝鲜那边……好像朝野沸议,朝鲜要请归,也就是说泰山号还是无用武之地,那么泰山号未来的战场应该是西域那边,可西域那边的道路是个问题,再加上泰山号如此庞大的体积和重量,也不方便运输,就算以后要打日本,用战舰来运泰山号,也是个麻烦事,所以微臣以为,三辆泰山号的主要作用,还是在中南半岛镇守,因此真没必要多生产了。”

    朱棣颔首,“那关于泰山号的事情就这样罢。”

    又问道:“机枪呢?”

    洪继来道:“这个可以多多益善,不过机枪也很复杂,而且受限于体积和重量已经弹药的消耗量,所以也不宜生产过多,按照微臣估计,郑大监的钢铁战舰上,一艘战舰需要配备十门到二十门机枪,而泰山号上需要配备十门左右的机枪,至于神机营中,微臣以为每一百人的队伍有一门机枪就够用了,不过军器院那边有个年轻人提出了一个概念:将机枪去重化。就是在保持它持续射击的速度,降低它单颗子弹的杀伤力,保证每颗子弹能达到火铳的杀伤力的情况下,将机枪的重量尽可能的降低,以达到可以单兵扛着行军,单后单兵操作的效果。”

    朱棣眼睛一亮,“这个能实现的话,是不是可以大量配备神机营?”

    洪继来颔首,“如果实现了,肯定大量配备最好,这样的话,咱们神机营一百人,可以直接硬抗刀剑军队的一万人!”

    朱棣大笑,“善,你们军器院加紧研发。”

    洪继来立即领旨。

    宋礼见状又是头疼,他不管钱,但管钢铁用量,这玩意儿都是钢铁啊,工部这边现在已经疯狂运转了,可说句实在话,大明现在的疯狂发展,钢铁用量真的有点够不上。

    朱棣没有忘记宣召洪继来的目的,咳嗽一声,问道:“军器院那边,能否拿出几千支火铳来,嗯,若是有一些机枪就更好了。”

    洪继来道:“生产出来,都通过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发往神机营各部了啊。”

    朱棣摇头,“朕是说单独拿出来,不给神机营。”

    洪继来想了想,“库存倒是有一些,主要是想着万一哪里有急用了,可以迅速发送给出击或者驻防的卫所使用。”

    朱棣眼睛一亮,“有多少?”

    洪继来道:“三千支火铳,机枪的话……还没生产,如果陛下需要,军器院这边加班加点,可以在一个月内生产出十来门机枪。”

    机枪现在是全手工打造,确实费时费力。

    朱棣暗暗算了下时间,觉得应该能赶上,于是对洪继来道:“这样,你们着人将三千支火铳准备好,一个月后交付,另外,十来门机枪也要迅速生产出来,也是一个月后交付,至于交付给谁,一个月后朕给你旨意。”

    洪继来立即再次领命。

    朱棣最后又道:“在此之外,军器院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多给这些机枪和火铳生产一些弹药,越多越好,到时候准备运送到漠北去。”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这事……老子朱棣必须全力支持黄昏,去干他娘的!

 第1352章 暴兵百万

    但在支持黄昏之前,朱棣还是要找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人商讨一下,如何在不影响征讨亦力把里的情况下,以及在有足够兵力去帮助李裪的情况下,可以给黄昏最大的支持。

    火器可以给他。

    关于雄霸两万左右的吴哥大军,尼格买买提两万左右的亦力把里大军,是否要拉过去跟随黄昏殿后,这个事情必须弄清楚。

    如果亦失哈那边和李裪那边不需要兵力支援,那么这四万大军给黄昏又何妨。

    洪继来和宋礼几人走后,兵部尚书赵羾和三位五军都督府在京畿的都督入殿行礼觐见,姚广孝则打算告辞离开离开。

    朱棣笑道:“少师莫急着走,这会儿商讨的军机大事,正需要你来给朕查漏补缺。”

    姚广孝无奈,只得留下。

    他知道朱棣要借自己来说一些事,以达到平息反对之声的效果——不管是军事还是政事,只要朱棣和姚广孝两人笃定了的事,谁还能反对,谁还敢反对?

    朱棣的担心不无道理。

    实际上,现在在京畿的三位都督,其实都是过去支持过朱高煦的人,而兵部尚书赵羾,也是支持朱高煦的,这都是明面上的站队。

    不过因为现在朱高煦只是个郡王,封王还不知猴年马月,所以这段日子朱高煦很老实,这些武将也都很老实了。

    有一说一,所有的站队都是利益的相关。

    武将为何支持朱高煦?

    是因为朱高煦是武将,他登基为帝的话,这些武将们自认为比文人的朱高炽统治下要好过一些,再者,朱高煦尚武,登基之后少不了要有对外战事,武将才有用武之地。

    如果朱高炽登基,学宋朝的以文治国的话,武将就会渐渐被文臣压得抬不起头来。

    不过现在局势不一样了。

    那些支持过朱高煦的武将发现,咦,大明这走势不太对啊,陛下还龙精虎壮,然而大明的外扩已经登峰造极,感觉无地可打了一样。

    然后现在那些武将悲伤逆流成河。

    因为立场的缘故,在数次外扩,五军都督府这些支持朱高煦的都督们,没一个拿到了出征任务,反而是没有立场的张辅、朱能、火真、王聪、郑亨、李谦,乃至于狗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