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王冠-第7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彼时的金帐汗国属于帖木儿统治之下,帖木儿死后,其子沙哈鲁没有帖木儿那么强大的能力,所以金帐汗国独立出来了。

    说白了,这一时期的中亚,基本上还是蒙古人的天下。

    当年被汉朝撵得到处跑的蒙古部落,发现自己打不过中原王朝,但往中亚那边一去,嘿,卧槽,怎么老子也是无敌的,别说中亚,西亚乃至于欧洲人面对蒙古人,都是输多赢少。

    只不过时代是发展的。

    而蒙古部落也发现,无论怎样,还是中原王朝占据的那片土地最丰饶。

    到宋末,宋朝连联金灭辽,又连蒙灭金,看起来是一番骚操作,结果却把自己操作进去了,然后蒙古就走到了巅峰。

    时过境迁,如今的大明终于又重回汉唐巅峰。

    不,应该说已经超过了汉唐巅峰。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天子,对曾经东征过他的帖木儿王朝有点报复心理也很正常,何况帖木儿当年在洪武时期还是朝贡大明的,结果朱棣登基前后,不仅不朝贡了,还妄图东征,同时还骂朱棣——关键你嘛猪皇帝,朱棣能忍,你说朱棣靖难方面的事情,这涉及到朱棣皇位的正统问题,咱们这马背上长大的永乐大帝能忍?

    不能!

    那么当下准备远征帖木儿王朝,也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没有之前的一系列外扩,大明根本不可能有远征沙哈鲁的条件——大明可没帖木儿那么愚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漠北尽在掌控,亦力把里也已经打下。

    进可攻,退可守。

    何况还掌控了西域神女娑秋娜,有了一个完美的傀儡政权的人选,只要把你沙哈鲁解决掉,那么帖木儿当年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就会变成第二个中南半岛。

    这是国家局势下,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那边,都没有反对继续西征的道理。

    政治局势?

    先前已经说了,几位都督因为一直支持朱高煦,导致这些年的外扩战争一直没捞到军功,都督位置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情况下,哪还敢不顺着永乐呢。

    兵部也一样。

    赵羾是兵部尚书没错,前任兵部尚书方宾在亦力把里战事不力,被调到应天行部,看起来赵羾的尚书位置很稳,但从各方面信息上,赵羾也如履薄冰。

    因为他得到一个消息:某个势力好像有点想扶持陈洽来当这个兵部尚书。

    陈洽之前是兵部右侍郎。

    后来当了一年兵部尚书,就去了中南半岛担任一个布政司使,以陈洽的能力和资历,当一个兵部尚书完全够格。

    所以赵羾心里也慌。

    几人交换了眼神,由赵羾道:“沙哈鲁之父曾帖木儿辱骂我大明天子,适时天高地远,我大明剿之不得,如今我大明连番外扩,已具备了远征沙哈鲁的条件,微臣等人也以为此事可行,至于西征军的兵力不足问题,确实是个问题,目前各地卫所兵力因为抽调了不少去漠北、奴儿干、亦力把里和中南半岛,加上沿海卫所兵力不能妄动,所以还请陛下下旨,微臣这就着令兵部征兵十万,户部那边能保证粮草的话,一月之内,十万大军可装备齐全奔赴前线,不过这十万大军大概只能是刀剑的传统部队,军器院那边应该不可能在一个月生产出十万大军的火器装备。”

    赵羾因为有陈洽的威胁,所以工作分外努力,对兵部上下,乃至于和户部、军器院那边的交流工作,简直熟稔得不要不要的。

    朱棣闻言却并不高兴,“需要征兵啊……”

    这不是好事。

    现在大明欣欣向荣,自己为了远征沙哈鲁而征兵的话,在民间可能会有不好的流言,说自己膨胀,说自己穷兵黩武。

    但大明如今的对外局势,不征兵的话,兵力明显不够用。

    怎么操作?

    朱棣有点犹豫。

    征兵不是不可以,就怕征兵之后,对金帐汗国的第一仗就输了,那大明雄师失去的可不只是一支军队,还有民心。

    也就是说,现在还不是征兵的时候。

    然而有人是专门解决问题的。

    看见朱棣犹豫,黑衣宰相姚广孝虽然垂垂老朽,但他的思路依然清晰,看透了朱棣的担忧,此时又道:“征兵西征,目前来看不合适,需要等黄侯爷那边进入金帐汗国有一场大捷,如此一来,我们才能让民心沸腾,如此征兵,才不会有民怨。诸位不用想这个事,我认为目前的状况,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那边需要全力支持黄侯爷的西征金帐汗国,尤其是要在粮草和军械上,而黄侯爷已经有了准备,他不会动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一兵一卒。”

    赵羾一愣,“蚍蜉义从?”

    其他三位都督也愕然,卧槽,黄昏这是疯了,他竟然妄图靠他一个人的蚍蜉义从去打一个国家,这特么霍去病也不敢这么想啊。

    然后这几人就明白了朱棣今日宣召他们的真正意图。

    黄昏动用私人武装去征讨金帐汗国,势必会被朝臣怀疑弹劾,而眼前这架势,明显陛下也已经同意了黄昏的这个骚操作,陛下召见他们的意思,就是让他们也同意。

    如此,关于军事方面的臣子都同意此举,文臣若是反对弹劾,那就毫无力度可言。

    不得不承认……

    黄昏这小子真尼玛牛逼。

    这种事都能得到天子的支持——按照以往的经验,任何一个臣子的私人武装力量达到了可以远征一个国家的程度,那么这个臣子离死不远了。

    但咱们的永乐大帝显然对黄昏没有哪怕一丢丢的杀意。

    服气。

    大写的服气。

 第1355章 哪有不猜忌臣子的天子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大家还不懂事,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五军都督府的三位都督,以及兵部尚书侍郎,其实都对蚍蜉义从的分布了若指掌。

    知道对蚍蜉义从的支持其实要求不高。

    户部那边,粮草支援。

    兵部这边,提供制式盔甲,至于兵器,别人是有的,只不过有多少火器,这就不清楚了,五军都督府那边,给以蚍蜉义从全境自由调动活动的权限。

    仅此而已。

    主要的支持,还是朝堂上的立场支持。

    这一点是最难的。

    但现在和局势,傻子也不会继续和黄昏对着干了,而且你这次的对着干,也是和朱棣对着干,被晾了多年的三位都督,哪会继续作死。

    于是此事顺利解决。

    三位都督和兵部尚书侍郎告退之后,朱棣也准备告退,而朱棣情绪还有点高昂,留了姚广孝吃了午饭,然后着人送少师回建初寺,朱棣则顾不上午觉,去了一趟军器院。

    等他从军器院回来,北镇抚司镇抚使薛禄和东厂厂公王振已经在乾清殿外候着。

    朱棣进去之后两人也急忙跟进去。

    朱棣落座,康宁从内侍手中接过茶杯放在朱棣面前,朱棣端起茶杯浅抿了一口,这才看向薛禄和王振,先问薛禄:“北镇抚司那边掌控的情况怎么样?”

    薛禄不敢有丝毫隐瞒,他因为被纪纲开瓢,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现在对朱棣更是忠心不二,毕竟他薛家现在就他在撑大柱。

    嗯,还有个薛亮。

    薛亮这几年也爬得挺快,已经在薛禄的操作下,调去了神机营,如今坐镇沿海,下一步薛禄是打算将薛亮弄到郑大监的海军中去。

    这就是眼光。

    薛禄作为北镇抚司的镇抚使,对京畿乃至于全国的消息都了然得很,也知道黄昏曾经对郑大监说过,未来的世界是海权的世界。

    薛禄选择相信黄昏。

    既然是海权的世界,那么海军必然大受重用,提前把侄儿薛亮弄到海军中去,占个先机,搞不好以后薛亮能走得比自己更高。

    薛亮和薛茂的事情已经过去,这几年薛亮和薛禄的关系也不错,或者说,自从薛茂死后,薛家的未来就只剩下三个人。

    薛勋、薛桓和薛亮。

    目前来看,薛勋要世袭侯爷,薛桓也不会太差。

    但朝野之间最看好的还是薛亮。

    这小子运气好。

    而且做事也踏实,是个干实事且脑子活络的人。

    严格来说,薛亮和薛家没有血缘关系,薛亮的母亲是薛禄初恋情人的妹妹,当年薛茂针对薛亮,让薛禄和薛亮的关系亲近了。

    这些年的相处,薛亮也把他自己当成了薛家人。

    薛禄道:“根据北镇抚司掌控的情报,中南半岛的蚍蜉义从,在册的一共是八千六百三十五人,其中火铳三千五百八十四支,都是时代军工从卡卡角角里抠出来给他们配备的,这也是陛下你同意了的,而我大明境内的蚍蜉义从,一共是四千人,标准的四千人,火铳也只有一百五十支三眼火铳,就是当年纪纲造反时,在黄府保护黄侯爷的那一百五十支三眼火铳,这也是陛下您默许了的,毕竟这点力量在国内,对陛下您没有丝毫威胁。”

    现在京畿拱卫皇城的,全是神机营!

    朱棣微微颔首。

    薛禄继续道:“不过有个状况需要警醒,微臣认为,蚍蜉义从决断不止眼前这点兵力和火器,明教教主唐青山这些年一直在奔走,而我们对明教的掌控力也一直存在,从明教手中的名册上看,脱离明教的人极多,都是青壮,这些人很可能也成了蚍蜉义从。”

    朱棣微微颔首,“这事,王振给我说过。”

    薛禄看了一眼王振。

    内心有些不爽,而且他隐然感觉,这个东厂搞不好要成为锦衣卫的头号大敌。

    王振一直没说话,此刻陛下既然提到他了,他也便开口,“回禀陛下,从明教脱离加入蚍蜉义从的人,我们无法具体掌控人数,但约莫在两万左右,不过不足为惧,这两万人没有配备盔甲兵器,他们只是蚍蜉义从的备用力量而已。”

    朱棣颔首,“这个朕知道。”

    若非如此,还能容忍黄昏如此蹦跶,老子早把他办了。

    在中南半岛的蚍蜉义从配备制式轻盔和火铳,这个可以有,因为要保护时代集团在中南半岛的商业利益,但在国内,有我大明雄师坐镇,蚍蜉义从还敢如此嚣张,那就是造反了。

    而黄昏也很明智,没有这么做。

    显然国内的蚍蜉义从都是为了补充在外的蚍蜉义从的人手短缺的备用力量。

    王振又道:“不过有个问题我们不能忽略,微臣以为,在漠北那边,应该还有数量不少的蚍蜉义从,从黄侯爷的种种手笔来看,他确实不敢也不会在我大明境内做什么,但他的想法和眼光很可能是大明之外,所以他培养蚍蜉义从,恐怕也是为了将来在远离大明的外邦……称王?”

    最后两个字说得很迟疑。

    因为这话很可能会激朱棣对黄昏的杀意,而王振其实对黄昏是有感激之情的,可惜,他也终于自己东厂厂公的职守,有些事不得不说。

    朱棣眼神黯然了下,“这应该是真的,要不然老三……”

    老三会被兀良哈的残兵杀死?

    罢了。

    这些陈年旧事不提也罢。

    反正对黄昏是杀还是继续放纵,就看他这一次西征金帐汗国的举动,如果做到了自己心中想的那般,那么可以继续放纵。

    如果他西征金帐汗国,只是为了扩大他自己的势力,那就不好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